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53500
大小:149.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6
《香云纱述说的光阴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香云纱述说的光阴故事第一夫人疑似香云纱的裙子让此布料成热点,百年不烂褪色后愈发凉爽香云纱衣服上的胜利花纹老樟终日穿着香云纱英姿把香云纱服饰穿得古典婉约莨绸、莨纱服饰店,可定制香云纱服装习主席携侣访问,尽显东方女性风采的彭丽媛成为大家热议的目标。近日彭丽媛一身轻质纱裙被眼尖的顺德网友怀疑是佛山特产香云纱。不管彭丽媛穿的究竟是不是香云纱,这种被称为软黄金的香云纱服饰一时间又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对多数人来说,香云纱依然是一种神秘的东西,香云纱薄薄的面料下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魅力,而佛山人与香云纱又有什么故事呢?缘起香云纱香云纱佛山人称为莨纱绸,香云纱其实是为方便记忆推广而起的美名。据
2、老佛山人介绍,莨纱和莨绸是通常使用的名称,在旧时香云纱交易账单或生产标准中,可以看到纱或绸两种制作工艺,香云纱之名是民间俗称。现在所说的香云纱分为莨纱和莨绸两种不同的材质,采用相似的晒莨工艺制成,不过这种工艺确为佛山所特有。这种工艺起源,有老工人之间口耳相传的说法。珠三角渔民用薯莨浸泡渔网使渔网变得坚挺耐用,操作时衣服也染上了薯莨汁。久而久之渔民的衣服浸泡了薯莨汁后衣服也像渔网那样坚挺,再沾染了河泥使衣服发出黑色的光亮。衣服越穿越柔软耐用,因此渔民在浸泡渔网时也开始浸泡衣服,渐渐地,生产丝绸的农户将这种渔民浸泡织物的方法,用于浸泡丝绸面料上,这就是莨纱绸的前身。正名莨绸并不等
3、于香云纱“我最希望消费者明白,晒莨并不等于香云纱,市场现在正在传播一种错误的香云纱概念。”冼达峰反复向记者解释香云纱这个概念,经历了还原香云纱工艺的几番波折后,他迫切希望这种独一无二的传统工艺能够被人们正确看待。“我们所说的香云纱概念是莨纱,但我们市场上所推广的香云纱则是莨绸,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冼达峰介绍,在旧时,莨纱的价格就高过莨绸,这是因为莨纱的材质为“纱”———一种有着绞纱提花工艺的丝绸制品,而莨绸的原料则为绸制品,没有提花工艺,两者均使用晒莨加工工艺后,形成的成品分别叫做莨纱、莨绸。一些穿戴过香云纱服装的老人家知道,旧时所说的香云纱就是莨纱,经过一段时间穿戴后,
4、会出现褪色,当黑色褪尽后,会变得很柔软舒适,而且非常透风凉爽,这得益于莨纱提花工艺的透气性,而莨绸的透气性稍差,但优势是价廉并且不易褪色。他的故事少时家境不错香云纱从小穿到大老樟真名叫钟樟贤,50多岁的老佛山,本从事家居装饰工程工作,后来迷上了收藏古玩,就在古玩街开了一间店,做起了古玩生意。老樟最大的特色就是终年穿着一件香云纱外套,一条金链子挂在胸前,上面还摆着一只金镶玉佩饰,当他拎起一只红木烟斗闲坐吸烟时,时光俨然回到一百年前。据说老樟穿的这套香云纱是以前富家子弟的款,很有点玩世不恭的范儿。“小时候家境不错,我从小穿这种香云纱的衣服,那时候穿这种衣服的人很多,没觉得有什么特
5、别。”老樟回忆说,“文革”后香云纱作为旧时有钱人的象征从街头巷尾消失了,20世纪70年代后,香云纱消失在佛山人眼中,以至于年轻人对香云纱了解很少。“我还保留了一件以前穿的香云纱,改革开放后我想穿回来,但当时没人穿啊,所以我一直都不敢穿,但还是把衣服留起来了。”老樟拿出他年轻时穿的香云纱对记者说,这件香云纱衣服为短袖,胸前两边各有一个方形口袋,老樟说这种款当时叫“上海衫”,特别流行。而老樟现在穿的这件“纨绔衫”是他入行收藏后,从一位藏家手中买来的,已磨得斑驳不堪,黑一块、黄一块,但穿上去很自然古朴。“香云纱穿起来舒服,尤其是在夏天,我每天都穿着。”老樟收藏了几套保存完好的香云纱
6、,对他来说,香云纱似乎承载着他年轻时的某种梦想。古朴香云纱一不小心引领部门时尚英姿是佛山本地人,从事媒体工作不久前,英姿的一件香云纱外套让她成为焦点。这件古朴的服饰一度引领了部门的风尚。英姿的气质蛮古典的,穿上一袭棕黑色外套,点缀一块翠绿的玉佩,加上手腕上的翡翠手镯,很有东方女性的美。“小时候,外婆有一件奇怪的衣服,”说到为何会想到买一件香云纱衣服,英姿回忆道,“我们洗衣服都用肥皂什么的,但外婆每次只用水泡一下,涮一涮就晾起来了,而且那衣服穿起来很凉快,很舒服。”多年后,英姿才知道外婆的那件衣服就是香云纱,以前都是老人家在穿,因为颜色比较沉,也容易显旧。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佛山
7、现在销售的香云纱服装,颜色款式都比以前多了,有一种沉稳中带点前卫的感觉,最欣赏的还是那种复古的中式风格。“人们以后一定会慢慢欣赏这种风格的,我也会继续穿下去,很喜欢。”香云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冼达峰,香云纱传人,他花费几年时间,还原了莨纱制作工艺,虽然年纪轻轻,但对香云纱的历史、制作工艺了解颇深。冼达峰原本是做五金制作生意的,早先年靠着五金生意赚了一笔钱,“我那时候做五金很认真的,为了做出好产品,专门到德国,买人家最好的产品,回来研究,模仿人家的做工。”但冼达峰发现,无论怎样用心模仿,依然无法体现德国产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