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

ID:9927871

大小:3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5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_第1页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_第2页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_第3页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_第4页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         摘要:《伤寒来苏集》为清代名医柯琴先生所著。所立“六经地面学说”为书中之明训,故世人皆知。而于“六经纵横学说”乃著作中之隐旨,故世人少知。今挖掘采摘,勒以成章,供研究歧黄之学,讨仲景之术者玩味。首立纵横之旨,中叙各经表枢里横之三层;上中下纵之三部,尾后评叙纵横之意。关键词:柯琴纵论横论六经纵横论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也。为晚清名医,其著述如同其名:琴声雅,尤如阳春白雪;韵味足,似同诗风雅颂;象巅峰,为古今注疏家中上乘之高论。是书又有醒世之能,使后人治伤寒,朱紫不混,鱼目不珍,故名之为《伤寒来苏集》

2、。通阅全书,我们可以看到柯氏是一位继承仲景遗志,发扬仲景学理论的楷模。他除了创制“六经地面学说”,“六经兵法学说”之外,而于“六经纵横学说”之隐旨,尚未掘取。余稍见此中微理,乃鼓念起笔,略陈管见,使先生高论,得以出潜离隐,使圣人学理,得以离照昌明。 六经纵横论柯琴先生应用纵横的方法把六经及六经中的每一经按着表、枢、里三个层次和上、中、下三个部位,并作以方测证的方法来对六经理论加以研究和阐述的又一学说。虽然这种思潮还显得比较粗浅稚幼,理论上还在着缺陷与不足,但是它给我们在探讨仲景学说,研究六经规律的过程中提供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使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朝着

3、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纵深的层次方向发展。 在太阳方面发汗是横法。麻黄解其表层,青龙利其枢层,桂枝发在里层。利水是纵法,水在上焦,用青龙使其云兴雨施而下行。水在中焦,用十枣汤“攻水邪尚留结于中”者。水气在下焦,用桂枝去桂加苓术使其膀胱水去也。进而究之,设大、小陷胸丸,以理上焦。埋五种泻心之方来泻中焦。下伏抵当汤、丸,桃核承气汤攻治下焦。故“发汗利水,是治太阳两大法门。发汗分形层之次第,利水定三焦之高下,皆所以化太阳之气也。……麻黄汗在皮肤(表)……桂枝汗在经络(里)……”。“制小青龙以两解表里之邪,复立加减法,或然之证,此太阳枢机之剂”。“其治水有

4、三法……水气在上焦,在上者,汗而发之,小青龙……是也,……水气在中焦,中满者,泻之于内,十枣汤是也,……水气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桂枝去桂加苓术是也”。 在阳明方面柯氏以心胸为表上,以胃为中枢,以腹部里下的划分方法。从而,在论述阳明经方面,造成了纵横混谈,重纵轻横,重府轻经的错误论点。余曰:邪在表层,用葛根汤发之。是方也,麻黄之药,桂枝小汤用以断前,使太阳邪气不得入阳明之地;设葛根以卫其阳明,抵太阳所传之邪于阳明门外。此汤虽列于太阳经中,但实为阳明表层之剂。正如清代医家吴谦在论及阳明表证病脉时所云:“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

5、汗,目痛鼻干卧不宁。”邪在枢层,则内外游溢。外可见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之表证。内可见咽燥、口苦、腹满而喘之里候。因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发汗则燥,心愦愦而谵语。邪不在里,故不可下,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邪已非寒,故不可烧针。针之则心怵惕,烦燥不得眠。汗、下、温针,在此所禁,惟有和之一法能解阳明枢证。治之者,用栀子豉汤和之。若夫栀子豉汤一方,为阳明和剂,是吾之管见。为阳明吐剂,是众家大观。是和方、是吐剂否?余粗论与右:研栀子豉汤之方剂,在于究淡豆豉之药理。知其造豉之工艺,才可评吐剂之邪说。世人注此方,只知在栀子、豆豉中旋转

6、,不知在青蒿、桑叶中深谈。造豉者,先覆以青蒿,得少阳春生之气以升发之;后盖以桑叶,止少阴冬藏之气收藏之。青蒿升发邪外出,桑叶入里药达内。栀子色赤,入心而治烦。黑豆色黑,入肾而除燥。《别录》言豉,有除烦燥满闷之功。《纲目》论豉,能解下气调中之能。栀子豉汤之不吐,是栀子豉之不涌。考历代本草,言豆豉无涌越之功。察近代中药,设豆豉在解表药中,而瓜蒂散中用豉,是吐在瓜蒂不是吐在豆豉。豆豉下气,是操纵瓜蒂不可过涌。香豉调中是借谷气以护胃气。豆豉有升降出入之功,栀子有表里皆通之能,因阳明表里皆热,故用栀子豉汤以和之。阳明里层,是邪入经内,比葛根、栀豉又深一层。故

7、所现热、渴、汗出、脉洪之证,皆以“大”字冠之。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里热。柯氏论白虎汤,是阳明中清之剂;论栀子豉汤,是阳明涌泄之和剂者非。夫白虎清里,是清阳明之经里,非清阳明之胃里。栀豉是和剂,乃调和阳明之枢剂,非为涌吐之表剂。阳明纵法,是上越、中调、下夺,乃治阳明三大法门。解其上焦用越法,用瓜蒂散吐之而愈。清其中焦用调法,调胃承气汤治之而愈。攻其下焦用夺法,大、小承气汤治之而愈。柯氏指出:“胃府主谷,为阳明之里,三承气汤为阳明谷道之下药……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家实则二肠俱实矣;若三分之,则调胃承气,胃家之下药;小承气,小肠之下药;大承气,大肠下药”

8、。 在少阳方面小柴胡汤即为六经枢层而设,又为少阳枢层而投。故柴胡汤为少阳正宗之枢剂。少阳表层,用柴胡加桂枝汤以治之;少阳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