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08229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5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时务报》和它的读者(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传播毕业论文-《时务报》和它的读者(之二)【标题注释】本文为“行政院国科会专题计划”“‘知识仓库’、‘思想资源’与‘概念变迁’:晚清士人的阅读世界(Ⅱ)”(计划编号:NSC92-2411-H-001-073)之部分成果,谨致谢忱。本文引用的《时务报》版本是《强学报·时务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全5册),以下引用时,除注明文章作者与篇名外,因各文单独起页,故另只注明影印本总册
2、数(如影本2,即为影印本第2册)与总页码。本文引用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89年,全4册)时,除注明发函者外,缩写为《书札》,并注明总册数与总页码。【作者】潘光哲【作者简介】潘光哲,博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内容提要】作为晚清戊戌变法时期最受瞩目的期刊,《时务报》在读书界引起的回响多元繁复。每位读者在读报的时分,都会因个人关怀的不同与思想立场的差异,对《时务报》承载/提供的讯息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诠释,从而形构了生命个体对外在局势和自我定位的认知,响应的策略与行动自是千样万态。整体观
3、之,环绕着像《时务报》这样的传播媒介而引发的读者的喜恶乐怒,其实是思想观念体系/价值系统在公共场域里的趋同或冲突。【摘要题】近代报刊与中国社会【关键词】时务报/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晚清/阅读史【正文】 3作为中国士人群体可以共享同润的“公共空间”,《时务报》的读者对它的发展,有各式各样的意见,报方也很重视读者的意见,有各式各样的反应与调整。(注:《时务报》出刊未几,即得各方读者来函提出各种意见,故于第6册即特刊《奉覆来函》1篇,解释曰:“所教各节,半已照改;惟尚有数条未能相从者,谨举
4、其何以不能之理,附于篇末,以酬诸君子之盛意”。本文不详引证。参见《时务报》第6册,光绪廿2年8月廿1日,影本1,第405-407页。)《时务报》是否刊登清廷中央“谕旨”这件事,便是1例。本来,《时务报》第23册登有启事,谓“沪上各报早已将上谕录诸篇首”,“无烦重复”,故不登之。(注:《本馆告白》,《时务报》第23册,影本2,第1590页。)各方读者反应欠佳,不赞同的人居多。如邹代钧谓“缘寒素不能遍阅各种报,仅购《时务报》阅之,而无
5、上谕,甚视为缺典……为销路起见,仍以录入为妥”。(注:《邹代钧函(5106)》,《书札》(3),第2731页。)屠寄说“中国士贫而俭,往往不能兼阅各报”,故读者要屠寄转告此事,他便建议不妨字格外缩小以省篇幅。(注:《屠寄函(6)》,《书札》(3),第2188页。)王舟瑶也谓“各处购尊报者,不必皆购他报”,似宜补录。(注:《王舟瑶函(2)》,《书札》(1),第56页。)《时务报》第35册便登启事谓,不登上谕,“诸君皆不谓然&rd
6、quo;,故自本期起恢复。(注:《本馆告白》,《时务报》第35册,影本3,第2410页。)《时务报》的读者对它的品质,也有精益求精的要求。如错字太多,便让读者不满。钱恂说“报中误字多,当先校1过为妥。此间人多赞《时务报》,愿益加意焉”,(注:《钱恂函(3)》,《书札》(3),第2996页。)吴品珩则谓《时务报》所登的上谕有误字。(注:《吴品珩函(1)》,《书札》(1),第341页。)读者也屡屡指责《时务报》装订的误失,比如钱恂批评第10册“脱叶太多”,“署中分送廿本
7、,而缺页者5本”,(注:《钱恂函(4)》,《书札》(3),第2998页。)错失竟高达5分之1。顾印愚则指称第15册《重译富国策》“第2叶重见”。(注:《顾印愚函(5)》,《书札》(4),第3284页。)1位署名“留心时事人”的读者,更来函对《时务报》选用的纸张提出意见,说《时务报》自第40册起选用“栗色机器纸”,殊为不当,因为“此纸质极粗劣,1经潮湿,即易腐朽”,且谓《时务报》寄到各处之报“往往受潮,竟有全
8、本霉烂不可翻阅者”,他所收到的便是“全本尽潮,书面纸又落色”的本子,“系1大憾事”。(注:《留心时事人函》,《书札》(4),第3690-3691页。)《时务报》到达读者手上的时间在某些地区过于迟滞,也让读者抱怨不已。如重庆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