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01673
大小:3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4
《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法初探(黄明蕾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规模、质量与学生的安全稳定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具体措施。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方法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及其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确保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就必须健全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体系,引导广大学生识别危机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应急处理能力和抗挫能力,控制和减少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一、积极构建安全责任体系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群防群治”的方针,不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目标。通过逐级落实责任制和落实岗位责任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学院坚持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主抓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及班干部间层层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落实,奖惩分明。8二、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党委要注重加强制
3、度建设,规范制度保障管理体系的构成,促进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1、分层管理制度。要求各基层学院建立以学生寝室长、班长为信息员,以“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及班主任——班长——寝室长——宿舍成员”为主线的的信息畅通渠道,做到安全稳定工作“进班级、入寝室、到个人”,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做到快速知道、快速上报、快速处理,避免事件的扩大和恶性结果的产生,把损失降低到最小。2、活动报批制度。各级团委组织全面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的审批工作,各班级或各学生组织开展各类课余活动活动之前,均须上报团委组织,明确安全责任
4、人和防范措施。3、隐患排查制度。各学院学生会要长期坚持对学生寝室的卫生、安全等实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寝室责令限期整改,并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各班级安全治保工作,并及时进行总结表彰。4、定期学习制度。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防范于未然,要做到未雨绸缪,必须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各学院坚持以每年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坚持每年邀请武警教官来校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三、加大安全教育力度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当下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社会上不良
5、风气和错误思想的影响。对一些事情缺乏理性认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基层学院要将安全法制教育渗透至思想品德教育中,借助学生活动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法律知识8宣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2、加强安全常识普及。各学院要利用学期开学初、放假前以及重大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专题活动,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讲座等等,在学生中普及防火、防盗、防毒、防意外事故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3、紧密联系家长,加强校外安全教育。学生安全不仅仅在校园内,安全教育必需延伸到校外,针对学生校
6、外安全问题这一薄弱环节,学院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电话、书信等交流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表现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学生。4、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级团学组织要大力推行“寝室文化教育”,促进了学校“健康、安全、文明、和谐”的寝室文化建设,制作安全防火、用电标语等,张贴于全校学生寝室门上,发放安全用电及防火防盗的宣传单,使安全教育“离不开、少不了、听得进、看得到”。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前,在校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心理
7、、生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安全不仅指表面意义上的人身财产安全,还应包含心理安全等。这就要求各基层学院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出发,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理,有效的减少了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8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同时存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中,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视在意识层次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现两者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2)心理
8、健康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积极开展新生入学心理普查,掌握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对于学习困难、经济困难、交往困难、行为困难等学生分类关注。针对贫困生,通过提供勤工俭学、缓交学杂费等方式减缓经济困难;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组织各班开展“一对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