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ID:9896494

大小:1.5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14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_第1页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_第2页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_第3页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_第4页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8章一榀框架计算8.7框架内力计算框架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有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其中恒载、活载为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为水平作用。手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时,采用近似方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分层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反弯点法、D值法。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下的效应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然后进行荷载效应组合。8.7.2框架内力计算1.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1)计算简图将图8-12(a)中梁上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其中a=1.8m,l=6.9m,,顶层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值:,顶层总均布荷载为。其他

2、层计算方法同顶层,计算值为。中间跨只作用有均布荷载,不需折算。由于该框架为对称结构,取框架的一半进行简化计算,计算简图见8-19。(2)弯矩分配系数节点A1:图8-19恒载作用下计算简图(括号内数值为梁柱相对线刚度)节点B1:节点A2:节点B2:节点A3、A4、A5与A2相同B3、B4、B5与B2相同。(3)计算杆件固端弯矩(顺时针方向为正)。顶层横梁:一、二、三层横梁:(4)节点不平衡弯矩横向框架的节点不平衡弯矩为通过该节点的各杆件在节点处的固端弯矩与通过该节点的纵梁引起柱端横向附加弯矩之和,根据平衡原则,节点弯矩的正方向与杆件弯

3、矩方向相反,一律以逆时针方向为正。节点的不平衡弯矩∶节点的不平衡弯矩∶节点的不平衡弯矩∶节点的不平衡弯矩∶节点、的不平衡弯矩∶节点、的不平衡弯矩∶(5)弯矩计算及弯矩图根据对称原则,只计算AB、BC跨。在进行弯矩分配时,应将节点不平衡弯矩反号后再进行弯矩分配。恒载弯矩分配过程见图8-20。恒载作用下弯矩见图8-21。分层法计算恒载作用下的弯矩步骤如下:图8-20恒载弯矩分配过程梁端弯矩为计算所得弯矩,柱端弯矩为上下两层所得弯矩之和。例如节点A2,梁端弯矩柱端弯矩,。由于分层法计算的近似性,框架节点处的最终弯矩可能不平衡,但通常不会很

4、大。如需进一步修改,可对节点的不平衡力矩再进行一次分配。该例题中,节点A2的不平衡力矩为,该值较大,需再进行一次分配。故A2节点处的杆端弯矩分别为:其他节点以此类推。梁上作用均布荷载,故梁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梁跨中最大弯矩值和梁跨中中点处的弯矩值相差不大,为简化计算,用梁跨中中点处的弯矩代替梁梁跨中最大弯矩进行梁配筋计算。梁跨中中点弯矩根据叠加法确定,比如因为柱中没有荷载,柱弯矩为直线,故柱弯矩图为柱上下两端弯矩连线即可。最后弯矩图见图8-21。图8-21恒载作用下弯矩图(6)剪力计算及剪力图取杆件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衡方程即可求出杆

5、端剪力。以A2B2梁为例说明计算方法。计算简图见图8-22图8-22剪力计算图对B2点取矩,:柱剪力计算同梁,比如A2A1。计算简图见图8-23。计算过程如下:其他杆件计算以此类推。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图见图8-24.图8-23柱剪力计算简图图8-25节点计算简图(7)轴力计算及轴力图在恒载作用下,柱中轴力以压力为主,故此处轴力以压力为正。取节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衡方程即可求出杆件轴力。首先计算顶层边节点A4,得出梁A4B4、柱A4A3顶端的轴力。柱A4A3底端的轴力为柱A4A3顶端的轴力加柱自重。再分别取B4、A3节点逐个计算,即可得

6、出所有杆件的轴力。节点A4计算简图见图8-25。图8-24恒载作用下剪力图图8-26恒载作用下轴力图其他节点以此类推。各杆轴力均为直线,计算结果见图8-26。2.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活荷载为可变荷载,应按其最不利位置确定框架梁、柱计算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当活荷载作用相对较小时,常先按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为了消除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所造成的误差,对满跨布置所计算出的跨中弯矩乘以1.2的系数,支座弯矩不调整。计算方法同恒载。将图8-12(b)中梁上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其中a=1.8m,l=6.9m,,顶层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值:,其他

7、层计算方法同顶层,计算值为。中间跨荷载为零。由于该框架为对称结构,取框架的一半进行简化计算,计算简图见8-27。活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分别见图8-28、8-29、8-30。图8-27活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图8-28活载作用下的弯矩图(括号内数值为梁柱相对线刚度)图8-29活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图8-30活载作用下的轴力图3.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风荷载为水平作用,采用反弯点法或D值法。梁柱线刚度比最大值为,故需采用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1)计算简图见图8-31。图8-31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简图(括号内数值为柱抗侧移刚度)各层各

8、柱剪力计算四层:三层:二层:一层:各层柱反弯点计算见表8-8。表8-8柱反弯点高度层次柱别4边柱1.714—0100.3860.386中柱3.157—0100.4500.453边柱1.71410100.4500.45中柱3.157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