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ID:9867132

大小: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12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题  目: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引言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对外贸易始终应作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支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增长势头一度放缓,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浙江省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外贸省份,地处沿海发展前沿地带,经济实力雄厚,对经济外贸政策的执行与反馈必然更加灵敏。近几年,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速全国领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亿元,第二

2、产业增加值118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27亿元,分别增长2.3%、6.8%和12.5%。人均GDP为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90美元),增长7.6%。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进口547亿美元,下降3.7%;出口1330亿美元,下降13.8%。主要出口市场逐渐回暖,出口降幅持续收窄,美国仍为第一大出口国,日本重新成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的对外贸易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而以浙江省为视角,来考察新时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最终提出浙江省的外贸发展策略

3、,从而为其他省份及我国的外贸发展策略的调整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自古典经济学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对该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角度探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从经验实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第三种研究一般先假定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估计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学术界大体有三种观点。一种是以经济学家罗伯特逊(

4、D.H.Robertson)(“国际贸易的未来”,1937)和R.纳克斯(R.Nurkes)(“贸易的格局与经济发展”,1953)为代表的R-N学派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直接的或静态的利益,而且能带来间接的或动态的利益。另一种是以劳尔·普雷维什和辛格(1949)为代表的持否定态度的观点,他们从分析贸易条件的角度展开了“中心—外围”论,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国际经济体系的中心与外围,而且二者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还有一种则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Clarvis)提出的折中观点,即“贸易知识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增长的引擎”。一国

5、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内其他要素决定,外部需求只构成对经济增长的额外刺激,这种刺激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对外贸易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一)贸易促进论持贸易促进论的学者认为,贸易一方面在静态上对一国甚至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有促进作用,使各国福利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动态上,贸易也可以实现一国经济的起飞,进而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AdamSmith(1776)、DavidRicardo(1817)、Heckscher(1919)和B·Ohlin(1933)、D.H.Robertson(1937)等。最早涉及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

6、的经济学家是AdamSmith[1]。他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路”(Ventforsurplus)学说包含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最初思想。Smith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工的程度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约束。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面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他的“剩余产品出路”学说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如果一国在开展贸易前存在闲置的资源(产品、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这些剩余的资源可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

7、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所需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能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DavidRicardo[2]的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静态贸易利益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比较大的产品,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比较小的产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20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家Heckscher[3]和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