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

ID:9814344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0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_第1页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_第2页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_第3页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_第4页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2010年1月14日初稿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先提出的,目的是更正国民经济学家对价值产生的认识,揭示劳动在价值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对劳动阶级的重视。他通过对私有资本产生的过程的揭示,找出了社会财富积累的背后原因,因此正确认识异化劳动,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意义。一、异化劳动产生的理论渊源和社会条件异化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但异化却是马克思继承前人理论的结果。首先,黑格尔的著作中,就异化提出了自

2、己的见解。不过他的异化,是意识上的异化,是不同于自我的、思维的异化。他提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的思维过程。他的异化缺少必要的主体,这是他理论唯心的最主要的不足。其次,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异化论。费尔巴哈的异化,是有载体的异化。这是他对黑格尔意识主体异化不满的表现。他的异化强调物质的主体性,一切思考不能脱离这个主体而存在。马克思的理论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得出的。同样表现在异化上也是如此。黑格尔的意识异化、费尔巴哈的物质异化共同融合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特定的社会产生特定思想。思

3、想有着一定的时代性,即使是伟人,也难免不受影响。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但他的思想也是当时的社会下的产物。当时资本主义在西欧迅猛发展,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也在加深。这种阶级矛盾下,工人对自己所处的不利地位仍然缺乏清晰地认识。这主要是由于国民经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积累、劳动分配等问题做出对资本家有力的解说。正是对国民经济学家解说的不满,导致了马克思以新的分析方法来解说价值的劳动产生论。二、马克思异化劳动与国民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研究是以国民经济学原有名词概念为基础,得出的不同的结论。马克思“把私有财产

4、,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作前提”。【1】89并且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理论逻辑,得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是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正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可怕得恢复;最后,资本家和靠地租生活的人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1】89不过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所阐发的结论进行了颠覆。他反思私有财产产生的背后原

5、因,认为国民经济学家“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又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1】89,没有准确的将私有财产的产生表述清楚。“国民经济学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根源的钥匙”。【1】89工资和资本利润的关系,被看成是资本运行的结果,而在马克思那里,认为资本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就资本、土地、劳动三者分离来说这是西欧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工厂经营需要大量土地,但资本家却缺少建筑厂房的土地。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对土地的拥有对地主来说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

6、是其地位的象征。因为西欧实行的是分封制,只有拥有爵位的人才能拥有土地。因此这决定着资本很难与土地合二为一。故而资本家、地主、农民、工人分别存在,在生产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资本家是生产中资本的提供者。地主是生产资料的提供者。农民是以土地为主要劳动对象的群体。工人是以生产商品,满足社会需求的劳动群体。不同的角色使着各个群体,最初在自己的领域中从事着劳动。但资本的高度集中,会导致不同的经营者跨行业从事直接投资,会使贫困者以各种行业为自己的谋生对象,而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那种他最熟悉不过的劳动环境。但是这种解释只是

7、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表层认识,而没能说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少数人越来越富而大多数越来越贫穷。这个问题的解决,还要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来解释。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表述马克思认为社会财富的产生是与劳动者的劳动有关,是劳动者的超出自身收益的财富积累,而不是资本的流通增值。异化劳动同工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资本家的财富积累有赖于其在社会中销售的商品,而这种商品的直接生产者就是工人。但是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工人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利益。他们“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生产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

8、困。他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而这最终会导致“物的世界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90物的增加是生产率提高的表现,增加的越多,用人就会越少,众人竞争少数有限的名额,必然会导致人——劳动者——的贬值。马克思以此得出了,“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力”的结论。【1】91这里马克思用了两个概念来说明,劳动的本质是什么或者是劳动背后的支配因素。一者是劳动对象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