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重建摘 要:学校教研制度建设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教研制度重教轻研的弊端,新的教研制度应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改造传统的备课、说课和评课制度,自觉地体现四种新的改革取向,即关注问题、立足理念、强调叙事、倡导合作。关键词:新课程学校教研制度重建当前,新课程已经进入实际的运作与推广阶段,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理论界对师资培训、政策支持、物质保障等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作为内因之一的学校教研制度,则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深层因素。一、学校现行教研制度的弊端重教轻研、甚至只教不研,这是当前许多学校教研制度的弊
2、端。这种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导致学校生命活力难以焕发,并最终影响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具体而言,表现在如下方面。1.流于形式学校教研活动主要是一些常规性的检查评比活动、随意化的听课评课活动以及抽象的理论培训等,活动主题不明确、指导思想不深刻,加上繁琐的规章制度的盛行,使教师疲于应付,少于反思。2.局限经验一些教师满足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课堂设计、教学评价等都渗透了浓厚的经验意识。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经验大多具有保守性和片面性,在倡导思想解放的今天,这种狭窄的个人经验使教师很难同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对改革存有很强的畏惧心理和排斥心
3、理。3.迷信权威传统的教育研究观将教师排除在研究之外,教育研究成为理论工作者的“专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过分盲从外界权威,对自身的认识缺乏认同与自信。另一方面,由于经验主义的盛行,学校的老教师由于经验的丰富性而成为教师话语中的“权威话语”,教研活动中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二、学校教研制度重建的目标学校教研制度重建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增进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反思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学校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当下,许多学校虽然也建立了诸多的引导教师从事研究的规章制度,但是外
4、在的制度并没有调动教师内在的研究热情,学校中仍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研究氛围淡薄,个中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反思意识并未形成。2.重建教师的精神生活从理论上讲,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教师在自身独创性的工作中完全可以感悟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然而,在现实层面,由于僵化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影响,教师工作蜕变为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教师在自身工作中难以体悟到由于主动探究、积极创造而达致的精神生活的充实感。重建学校教研制度,必须使教师摆脱事务型工作的纷扰,使教育研究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从事研究“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因循守旧
5、、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3.提升教师的职业声望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浅显性,社会人士并未将教师工作视为专门性职业。而在学校内部,应试教育的泛滥又使教育过程表面化,教学实践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授受轻人格发展等现象屡见不鲜,教学被人为的等同于例行公事、执行教案,这也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专业性缺乏内部认同。学校教研制度重建必须扭转“教书匠”式的教师形象,致力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声望,从而增强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三、学校教
6、研制度重建的基本取向1.关注问题问题意识的缺乏可以说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瓶颈。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教师长久的沉湎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往往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在实践中总是拒斥问题与错误,改革的过程被视为减少与消灭问题的过程。当代复杂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问题的价值与地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复杂理论指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任何系统都包含着与它的永存对抗的力量。这种对立性或者被潜藏着或中立化,或者被不断地控制/压抑着,或者以建设性的方式被利用。”问题的实质就是矛盾与冲
7、突,冲突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与错误。正如迈克?富兰所指出的,在教育改革中,“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把问题看成是很自然的、预料中的现象,而且我们还去找问题时,学校变革的努力就很可能成功。”而且,“成功的学校并不比其他学校问题少”,“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学校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打破“完美”神话、“权威”神话,引导教师在平等对话和批判性反思中发掘“教育问题”,并由此出发,提升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这里尚需指出的是,教师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研制度建设不仅要聚焦“问题”,更应该引导教师在实践
8、与反思中不断由现象层面的“假问题”深入到本质层面的“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