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41179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新闻发言人说“不”的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新闻发言人说“不”的技巧新闻发言人说“不”的技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闻发言人说“不”的技巧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理由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因为苏联千方百计想知道美国武器的数量,我不能就这样让苏联不花一分钱就从我这里知道。”这个理由涉及国家军事秘密,基辛格不可能说,记者提问本身就缺乏起码的常识,或者就是故意戏谑。基辛格这么回答,既体现了礼貌和风度,也不会让记者觉得难堪。 记者的理由并不一定是新闻发言人所能了解或掌握的,有时甚至是问错了对象。但【摘要】新闻发言人在从业经历中,对记者说“不”是其业务素质、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知识学养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新闻发言人培训
2、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战术层面,即通过介绍类比法、举例法、解释法、偷换概念法、抽象概念法、以点代面法、直接拒绝法等7种说“不”的技巧,来研讨新闻发言人业务。每种策略都配有具体实例和相应分析,并在文章结尾处点明使用这些技巧应秉持的原则。 【关键词】类比;举例;解释;偷换;抽象 在新闻发言人面对记者提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两类理由:一是对某事件某理由作是非性的选择判断,表明立场和态度;二是针对某事件某理由介绍或说明情况。而这两类理由又往往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形:一是选择判断无论说“是”与“否”都会掉入记者连续追问的陷阱,使局面失控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对所提问并不清楚或清楚但没有得到发布授权,抑或无法三言
3、两语说清楚;三是需要明确表达否定的态度,但直接说“不”又可能因生硬破坏当时的对话气氛。[1]对于这些情形,新闻发言人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既表达立场,阐明态度,又不使气氛陷入尴尬,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效果。这些技巧就是体现机智,避开锋芒,含蓄说“不”的艺术,笔者在工作实践和日常学习中总结了以下7种说“不”的策略。 1.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设定与提问逻辑相同或情景一致的局面,即用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来归谬,进而证明记者所提的理由存在逻辑缺陷或不合理之处。如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一次结束访问香港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有香港记者问:“李主席,新闻发言人说“不”的技巧,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
4、帮助.您这次在香港多场演讲中都讲到希望香港人民加强团结,共同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是不是意味着您认为香港人民一直不够团结呢?”李瑞环笑答:“我还经常对采访我的记者说,希望你们身体健康,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你们的身体一直不健康呢?”[2] 从现实操作来看,要使用类比法表达不同意见,关键是要迅速按照提问者的提问逻辑进行演绎,这往往是通过角色换位、情景设置、前提假设等方式来实现的。并且主要针对那些逻辑不严谨、出发点偏执、主题先行的提问。类比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说“不”技巧,新闻发言人需反应敏捷且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 2.举例法 举例法就是用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实际是说“不”,但并没有
5、出现否定词句,有时甚至是用赞成某个观点或行为来表达否定,从而跳出记者为新闻发言人挖好的提问陷阱。比如一位美国记者问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一再表示实现国家统一不能无限期拖延,那么中国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是否有时间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您的理由是很多外国记者所关心的,我想用一个您所熟悉的例子来回答您。记得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也遇到了国家维护统一的理由,林肯总统为了捍卫国家统一领导了著名的南北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没有遭到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民众的反对和质疑,而且因为它开启种族平等、社会发展繁荣的新时代而被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热情地歌颂,林肯也为此成为美国最受爱戴和尊崇的总统之一。美国的经验值得
6、中国学习和借鉴,我们也会像林肯总统一样坚定地捍卫祖国的统一!”[3] 这是一个敏感且明显有陷阱的提问,对于统一的时间表无论回答“有”或“没有”都不对,只能回答中国在国家统一理由上的立场,无非是“绝不容忍”“绝不放弃使用武力”“坚定捍卫祖国统一”。如果直接用这些原则来回答这个提问,不会犯错,但却显得很生硬,缺乏智慧,也有明显的所问非所答之感。但这位新闻发言人的回答非常巧妙,用美国人自己的历史经验来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并且将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上的原则全部隐含在了这个例子当中,也传递出“维护祖国统一即使战争也会得到全体国民和世界人民理解”的信息,也告诉美国人“中国人捍卫祖国统一是全天候、时时刻刻在
7、进行的事,不需要时间表”。同时,还含蓄地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传统智慧教育了美国人,可谓“一箭多雕”,既清楚地表达了态度,又堵住了美国人的嘴,避开了可能的提问陷阱。 举例法是比较常用的迂回答问方式,也比较容易掌握。其实质即选择一个与记者提问的逻辑关系一致、背景一致但公众更加熟悉的例子来表明态度,是用明白的事实来阐明道理,将抽象的理由具体化、生动化。这种回答方式往往是用在一些抽象且具有挑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