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38855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福建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备战运动的互动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福建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备战运动的互动关系论文关键词:社教 备战;互动 抓运动促生产论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在形式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在执政实践中却承袭了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和社会动员方式,民主法制建设由向健全起步日渐走向毁损,错误形成“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备战运动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其实践中一环,两者互相交织,彼此促进,日益“左”倾,在“大跃进”和“文革”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四清”的论著,但对备战运动与“四清”的关系,备战运动、“
2、四清”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关注甚少,本文以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研究,形成以下基本观点:1960年代初的福建备战运动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下称社教)是中共中央“抓运动促生产”社会发展模式的又一次实践,这两者在福建互相交织,彼此促进,非但没有缓解“大跃进”运动以来累积的各种社会矛盾,反而使之复杂化和深刻化,并在实践上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预演。一、福建社教与备战运动的共同缘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形式上实现了从一个革命的、局部执政的政党,向全国范围执政的政党的转变。然
3、而,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执政方略及其运行体制机制的确立,却需要一个艰难而复杂的探索过程。建国后,如何实事求是地判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道路,如何选择适合中国的社会发展战略,以怎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来保障其实施,如何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有效动员和组织社会各个阶层积极投身新社会的建设?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回避的历史课题。中共决策层根据中国的实际曾经设想,先搞一个阶段的新民主主义,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增加社会主义成
4、分,等条件成熟以后,再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历史却告诉我们,在新民主主义建设理论的不成熟、国际环境的制约、赶超型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提前终结了新民主主义,于1956年便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原定的从1953年起用巧年或更长时间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不到4年时间就完成了,整个过程过快、过急、过粗,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不适当地夸大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忽视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制约性,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标志主要归结为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过早地否
5、定了其他经济成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严重地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与此相适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管得过多过死,严重缺乏活力。另一方面,过高估计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强调“应当爱惜农民和干部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而不应当去挫折它”,误人了把群众运动和政治工作,而不是生产力当作推动生产关系变革、促进所有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的岐途。应该说,“在战争环境里,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来完成一些重大任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常常是很有成效的。”同时,群众
6、运动固有的非理性、无序性和不可完全控制性等特点又决定其利于破坏“旧世界”,却不适于建设新社会。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对之是驾轻就熟,习以为常。“建国初期,广泛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变革,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事实上,当中共高层内对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存在不同看法时,毛泽东发动了反对“小脚女人”走路,即所谓右倾保守思想的斗争,造成一种声势、一种压力,使得农业合作化运动很快出现了“高潮”。而这似乎又印证了群众运动和政治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在经济建设工作中依然行之有效,甚至立竿
7、见影。这就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屡屡用群众运动来压服不同意见,为脱离实际的发展速度保驾护航开了先例,逐步形成“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1957年7月,毛泽东提出要在农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此次为了解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遗留问题而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把农民对合作社的各种意见,一律当作“资本主义思想”批判,反了右倾,迫使原来退社的人重新人了社,也逼着原来未人社的人人了社,同时也为随后发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扫清了阻力。1958年的“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逼着毛泽东不得不在1
8、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准备进行反“左”,却由于彭德怀实事求是的进言而反右。为了维护“三面红旗”,1959年全国开展了以“两条道路斗争”为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继续反右倾,对“三面红旗”的不同看法上纲上线,进行思想批判、组织处理,甚至肉体惩罚,无情打击。其结果非但无助于解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严重滑坡的问题,反而为1960年的继续“跃进”和新一轮“浮夸风”鸣锣开道,把整个社会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