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ID:9731415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6

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_第1页
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_第2页
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_第3页
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_第4页
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析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社会学考察论文关键词:主导意识形态;知识社会学;战略取向  论文摘要:从知识社会学观闽来看,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有三个基本的战略取向,即构建主导意、只形态同时作为观念、制度和社会心理的三重身份;推动主导意识形态的国家化,十勾建现代意义的国家意识形态;促使意识形态三要素价值理想、理论学说、政策主张合理分离,实现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现代转型。如何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这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传统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更多是集中在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具体内容的完善方面,而仅从这一视角并不足

2、以回答主导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因此有必要跳出具体内容本身,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和考察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运行规律,推动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本文认为,知识社会学视阈中的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有二几个基本的战略取向。  一、构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同时作为观念、制度和社会心理的三重身份意识形态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分为观念化的意识形态、制度化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化的意识形态二种形式。意识形态从观念形式扩展为制度形式进而社会心理形式,同时具有观念、制度与社会心理的花重身份,这刁’完成了意识形态在表现形式卜的一个运动周期,意识形态才取得稳定有效的成熟

3、形态。意识形态从观念形式到制度形式再到社会心理形式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机械性的单线的台阶式过程,而是一个同心圆式的复合式的扩展过程。即制度形式的获得过程并不一定是以观念形式的完成为起点,同样,社会心理形式的获得过程也不一定以制度化的完成为起点二也就是说拼重身份的构建不能简单理解为促使三种形式的逐一扩展,而更重要的是点种身份的均衡、协调与贯通。因此,中国主导意识形态二重身份的构建既包括“新建”,也还有“改建”与“重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最先是作为观念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现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社会卞义国家制

4、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政权的保护和推动下确立了主导地位,并开始了制度化进程,由于意识形态的现实效用最终并不是通过掌握理沦学说的职业思想家或政治家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广大群众的意识形态实践来实现的,因此,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精英”到“大众”的贯通机制就成为“制度化”的核心内容气于是,在肃清各种反动宣传组织与书刊、“接管”国外资助的文化教育机关及宗教团体、改革旧教育等的基础上,通过马克思主义理沦的“教科书化”,干部与人才选拔制度的马克思主义化,以传媒、学校和各级党团组织为载体的马克思主义教化机制的规范化以及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改造

5、等措施,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制度化的表现形式。迄今制度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是完成形态,但却远非完善形态,这其中还有很多“改建”、“重建”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一与政治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观念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也取得巨大发展,然而在传统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的制度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改革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控制与教化主要是通过国家政权来推动和保障的,对政权有很大的依赖性:主渠道、主旋律、主流媒体、党的喉舌等概念直观地反映了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化的状况这种制度化马克思主义运行体制中的“苏联模式”在计划经

6、济与封闭时代的确具有极其强大的意识形态传播力和控制力、但随着经济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个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思想观念呈现空前的多元态势。影响思想观念变化的因素增加,信息与信息传播途径纷繁复杂,所谓主流也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更多情况下实际决定于“受众”的选择,“主流”的传播力在今天已大打折扣、传统的以僵化的学校教一育、高度“一律”的传媒、层层渗透的党团组织为主要载体的马克思主义教化机制日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开放条件的需要,制度化马克思主义运行机制亟待转变,改一革一与“重建”制度化马克思主义应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取要环一。无论是观念层次的创新还是制度

7、层次的完善,其最终效川都是通过导引人的行为来实现因此社会心理化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兰重身份建构中最具实质性的环节观念与思想只有内化为社会心理层次的动机、认知、态度和文化性格,成为人们立事、处事、行事的动因,才能真正引导人的行为。而在这一层次的建设上,我们一直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明确的战略措施来运作。所以尽管制度化马克思主义早已确认,但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教化机制中,由于忽视社会心理化马克思主义的建构,往往使得意识形态总是流于形式主义和空头政治,在政治学习与政治宣传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做文章的表从下面是不和谐的心理暗流,这科,双取的社会人格

8、使得“旧意识形态”所积淀的社会心理在表层理论包装的掩盖卜成为导引人们行为的深层力显对理论观点的认识是容易改变的,然而内化为“社会心理”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