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学徒教育在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的方式与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徒教育在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的方式与作用[摘要]学徒教育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并随社会发展而变迁。在学校教育不传授同生产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术时,学徒教育以其独特的价值展现其不可替代性。严格的学徒规制和具体的培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徒教育的质量,为底层民众实现职业转换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并为学徒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学徒期间形成的优秀品质,成为学徒出师后获得成功的内在精神动力。近代中国,大批社会底层民众通过学徒教育,实现了职业的转换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 [关键词]学徒;学徒教育;底层民众;社会流动;途经 学徒也叫“工徒”、
2、“艺徒”或“徒弟”,是以契约为依据、在有经验的师傅指导下学习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或其他手艺的青少年。从施教一方来看,为了使本行业所积淀的技艺、技术、经验和知识得以传承,也为了本行业的发展,于是招收学徒;对学习者而言,学得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可以立业,是求得生存、转变职业角色与创立基业的一种手段。学徒教育是历史久远并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在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中、通过生产劳动与经营活动和为了生产劳动与经营活动,在父与子或师傅与徒弟之间实施的教育形式,集培养、使用与资历于一身,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历史之悠久、范围之广泛不亚于学校教育。在某
3、种意义上说,学徒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原初形态。学徒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即学徒制。学徒制形成后,使学徒教育目的更为明确,并有了相应的规范加以约束和制度加以保障。 相对于科举制这一显性但狭窄的社会流动机制,学徒制是社会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方式。在重道轻艺、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农业文明时代,这种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教育不为正统教育所认同,甚至到近代中国依然如此,“中国素来以农立国,向以工商二业为下等阶级。其于商人训练之法,以收集学徒为唯一门径。故商业教育,遂不为士林所论列”[1](P201);“中国商人向无商业学堂肄习经商一切,故凡为商者,悉系父传子受
4、,师传其弟”[2]。虽不受正统教育认同,但学徒教育并没有中断,而是不断得以延续,并随社会发展而变迁。近代中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学徒群体,各行会对学徒教育也做出具体规定,在职业技术教育滞后的情况下,学徒教育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的角色;学徒教育为学徒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成为实现职业转换和促进社会地位变迁尤其是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近代学徒教育的一般规定及其实施 近代中国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碰撞时期,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缓慢过渡时期,既有农业文明的典型特征,又具有工业文明的气象。作为农业文明的伴生物,学徒广泛存在于近代社会。“商事尚无学堂,
5、必须投入商号学习。故各种商号,皆收徒弟”[3](P527)。甚至到了20世纪30年代,学徒教育仍然广泛存在,“学徒制度在今日我国之商界中,尤为一非常流行之商业教育制度,在夕则足以代表商业教育之全部。凡一商店,不论大小,无不有学徒,斯无不行徒弟制度也”[4](P17)。近代严格的行会制度规定,没有学徒经历,不能从事工商业(针对民间下层民众而言)。所以,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学徒经历是下层民众实现职业转换的必需过程。 1-学徒招收的一般规定 学徒制对学徒教育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这种要求在学徒招收、培养、出师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 第一,年龄规定。根据行业和学习对象性质的不同
6、,学徒的年龄规定弹性较大,近代学徒“年龄最小者,类自十 二、三岁以上,大不过十七八岁以下”[3](P527),是最佳的学艺年龄。 第二,地域要求。在商会出现之前,行会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选择学徒时,有严格的地域限制,非本地弟子不收,在手工业行会中尤为明显。如长沙点翠业规定:“不准带外府州县人为徒”[3](P392);新宁漆行则“本行徒弟,只准收带宝庆五属之人,不得私带外省外府之人”,对于学艺者也要求“尽可在同府同县店内投师,不准经役外府之人,如违则革”[3](P466)。邵阳铜货行的规定更为苛刻:“带徒弟只许本乡本村子弟,违者重罚”[3](P463);五陵伞行“
7、不准带各州外府徒弟,如有不遵者,罚酒席四桌,戏一台,违者公同革退徒弟”[3](P318)。这些苛刻条件,在保证手工艺技术传承的同时,限制了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也限制了工艺技术和经营知识的交流与改良。 第三,文化背景、品德要求。对文化和品德的要求最能体现学徒招收的特点。技术和经营水平要求低的行业,一般要求学徒人品纯正、聪明好学即可,没有专门的教育背景要求。但一些特殊行业如商业、书业、刻字业等要求学徒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如湖南省城刻字店规定:“带徒必则已读书识字者,方易教授,免致后来不谙文理、滥刻。”[3](P527)典当业因“典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