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

ID:9522738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_第1页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_第2页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_第3页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_第4页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

2、第1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产权的公共所有与经营权的私人化的矛盾[内容提要]正如我们说私有制经济有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一样,公有制经济也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产权的公共所有与经营权的私人化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必然表现就是,公有经济微观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腐败现象等等。克服这一矛盾的途径是建立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一、公有制经济的确立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是从《政治学》中“政体”一词的定义借用过来的。在《政治学》中,“政体”是指

3、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以何种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它包括两方面:①时间上政权产生的机制、法定程序;②空间上政权的构成: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我们这里所之所以要借用这一定义,就是为了取其这两层含义。那么同样,我们这里所说经营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资产所有者以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经营权,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法人治理结构”。它是一种“制度安排”或‘制度创新”。公有制经济产权的公有制性质,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但是,国家、政府(它通常被称为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集体,是一个抽象概念,人民则是个集合概念,它们都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经营的主体。它们必须通过现

4、实的、具体的个人实现对公有制产的经营管理。这样就产生了公有资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与个人化的经营权相伴随的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产权的社会所有与经营权的个人化的矛盾,它是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社会化大生产)同所有制(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但是它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却是高度统一、一致的(在所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解决了生产方式同所有制的矛盾。但是,与此同时却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矛盾,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适应公有制(这种新的产权形式)需要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所有权是否适应社会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经济

5、的宏观效率;而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是否适应所有权的性质,则直接决定经济的微观效率。公有经济之所以微观动力不足,就是因为经营权的组织形式不适应所有权的性质。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公有经济的一些固有缺陷,例如微观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腐败现象等等。人们所关注的国有企业的“内部人管理”问题(实质是“内部人控制”,是“内部人”集体贪污国家资财),就是经营权私人化的集中表现。无论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还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无论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状况,还是我国公有经济的现状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条克服这一基本矛盾的途径。这正是为什么马克

6、思恩格斯当初所预言的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必将带来高效率(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一直未能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出现的根源。1984年以来,理论界普遍把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看成是公有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源。因此,这一时期企业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围绕“两权分离”的思路设计的。承包制、租赁制就是这种观点在实践中的尝试。如何评价承包制、租赁制的功过?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东边日出,西边雨”。就是说,实行承制、租赁制的企业好的很好,坏的很坏,好坏掺半。承包制、租赁制暴露出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在一些企业中,强化了的经营权(厂长负责制)与膨胀的私欲相结合,加速了公有资产的流失

7、,助长了消极腐败现象。据此来否定承包制和租赁制,解释不了它给某些企业带来得高效益;肯定它,又解释不了它的弊端。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分离,而在于公有资产掌握在什么样人的手中。而决定公有资产始终掌握在“好人”手中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完善的、适应公有制产权需要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大家知道,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二而一的,这不但没有带来低效率,反而成为其高效率的原因。二、问题的实质从理论上讲,经营权的组织形式问题,属于生产关系三要素中的第二方面,即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问题。过去我们只注重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

8、矛盾,强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而对生产关系内部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研究不够,只是从理论上一般地提出了同公有制相适应的另外两个方面的总的原则,即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没有搞清楚使这两大原则得以实行的具体形式。没有注意到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作为一种具体的形式而非原则),也必须适应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相对于它产生以前人类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而言,无疑是一种新事物,它不可能同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关系中那另外两个方面和平共处,但也决不是理论上提出一个这方面的一般原则就能打发的。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

9、结论: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要想实现生产关系三方面的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

2、第1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产权的公共所有与经营权的私人化的矛盾[内容提要]正如我们说私有制经济有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一样,公有制经济也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产权的公共所有与经营权的私人化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必然表现就是,公有经济微观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腐败现象等等。克服这一矛盾的途径是建立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一、公有制经济的确立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是从《政治学》中“政体”一词的定义借用过来的。在《政治学》中,“政体”是指

3、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以何种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它包括两方面:①时间上政权产生的机制、法定程序;②空间上政权的构成: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我们这里所之所以要借用这一定义,就是为了取其这两层含义。那么同样,我们这里所说经营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资产所有者以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经营权,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法人治理结构”。它是一种“制度安排”或‘制度创新”。公有制经济产权的公有制性质,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但是,国家、政府(它通常被称为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集体,是一个抽象概念,人民则是个集合概念,它们都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经营的主体。它们必须通过现

4、实的、具体的个人实现对公有制产的经营管理。这样就产生了公有资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与个人化的经营权相伴随的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产权的社会所有与经营权的个人化的矛盾,它是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社会化大生产)同所有制(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但是它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却是高度统一、一致的(在所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解决了生产方式同所有制的矛盾。但是,与此同时却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矛盾,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适应公有制(这种新的产权形式)需要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所有权是否适应社会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经济

5、的宏观效率;而经营权的组织形式是否适应所有权的性质,则直接决定经济的微观效率。公有经济之所以微观动力不足,就是因为经营权的组织形式不适应所有权的性质。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公有经济的一些固有缺陷,例如微观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腐败现象等等。人们所关注的国有企业的“内部人管理”问题(实质是“内部人控制”,是“内部人”集体贪污国家资财),就是经营权私人化的集中表现。无论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还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无论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状况,还是我国公有经济的现状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条克服这一基本矛盾的途径。这正是为什么马克

6、思恩格斯当初所预言的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必将带来高效率(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一直未能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出现的根源。1984年以来,理论界普遍把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看成是公有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源。因此,这一时期企业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围绕“两权分离”的思路设计的。承包制、租赁制就是这种观点在实践中的尝试。如何评价承包制、租赁制的功过?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东边日出,西边雨”。就是说,实行承制、租赁制的企业好的很好,坏的很坏,好坏掺半。承包制、租赁制暴露出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在一些企业中,强化了的经营权(厂长负责制)与膨胀的私欲相结合,加速了公有资产的流失

7、,助长了消极腐败现象。据此来否定承包制和租赁制,解释不了它给某些企业带来得高效益;肯定它,又解释不了它的弊端。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分离,而在于公有资产掌握在什么样人的手中。而决定公有资产始终掌握在“好人”手中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完善的、适应公有制产权需要的经营权的组织形式。大家知道,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二而一的,这不但没有带来低效率,反而成为其高效率的原因。二、问题的实质从理论上讲,经营权的组织形式问题,属于生产关系三要素中的第二方面,即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问题。过去我们只注重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

8、矛盾,强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而对生产关系内部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研究不够,只是从理论上一般地提出了同公有制相适应的另外两个方面的总的原则,即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没有搞清楚使这两大原则得以实行的具体形式。没有注意到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作为一种具体的形式而非原则),也必须适应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相对于它产生以前人类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而言,无疑是一种新事物,它不可能同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关系中那另外两个方面和平共处,但也决不是理论上提出一个这方面的一般原则就能打发的。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

9、结论: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要想实现生产关系三方面的统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