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

ID:9508562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1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_第1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_第2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_第3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_第4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大陆突然接到苏淑华会长来电,嘱我为贵刊写些东西,介绍奥尔夫在大陆发展的情况。很高兴有此机会,互相沟通与交流。从1988年开始大陆与台湾同行开始交流,在首任会长陈慧玲和继任会长刘嘉淑二位老师支持下,两岸奥尔夫同仁曾有过密切往来,这些交往给了我们启发与邦助。同根同源,相同的文化背景,对我们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特别是如何本土化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大陆同行更迫切希望亲临宝岛,观摩和学习。大陆奥尔夫的"第一传人"1980年,改革开放大潮,把封闭了三十年的大门冲开了。时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的廖乃雄教授(

2、青主之子)得到一个机会赴西德访问。作为当代最负盛名之一的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当然是研究欧洲音乐的学者所希望拜会的。通过多方打探,找到奥尔夫先生的。此时的奥尔夫先生已深居浅出,极少会客。但听说有来自中国的学者求见,马上盛情邀请。正如奥尔夫夫人说的:"我深知,卡尔.奥尔夫曾十分赞赏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为《奥尔夫在中国-Orff100》专刊题词),奥尔夫先生在长达六小时的会面时,向廖教授介绍他的音乐教育理念,赠送全套Shulwerk教材与音响。并安排到奥尔夫学院参观。希望他的Shulwerk能在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满载而

3、归的廖教授1981年回国,就一头扎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介绍之中,写文章、翻释资料、到各地讲座……。这是大陆第一次知道奥尔夫,1984年在上海首次举办奥尔夫音乐教育讲习班,在此基础上培养了第一批搞奥尔夫教学实验的教师。在上海、南京、开封等地开展的实验中涌现了一些音乐教育改革的先进教师。廖乃雄教授还争取了中国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学习机会,作为中国(大陆)奥尔夫"第一传人"为在大陆传播奥尔夫,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由廖乃雄教授积极牵线、组织,西柏林著名的奥尔夫教师施奈德夫人在广州、南京、上海相继办班讲学,历时三个月,令国人大开眼界。1986

4、年施奈德夫人又在北京、西安讲学。特别在北京一个月,来自各地二十几省市,近九百人参加,盛况空前,尤如一股强劲春风,摧化美育之花绽开。至1988、1991年由奥尔夫基金会和奥尔夫学院资助,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两度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大)联合主办大型师资培训活动(400与600余人次)。特邀著名奥尔夫教师沃尔夫冈.哈特曼先生、彼得.库巴斯先生和曼努艾拉女士前来讲学。全国除青海省外各省市均派人参加,特别是包括中央、中国音乐学院及高等师范院校的一批研究生和青年教法教师的加入,使奥尔夫在大陆形成一个小小热潮。88年美国奥尔夫协会会长玛瑞.

5、莎洛克博士应中国音协邀请到北京、西安讲学,受到热烈欢迎。这个时期奥尔夫主要在师范系统和中小学发展。中国音协借此机会促成奥尔夫学会(即现设中国音协之下的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以借此热潮促进大陆的音乐教育改革。从八十年代初至此近十年的推动,在一定范围内对奥尔夫有了一定了解。反思这时期,对奥尔夫的认识,正如廖教授说的"…重新看来也难免较浅显……"。其中一个偏差,如在强调节奏的重要性时,提出的"节奏第一",加上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水平,使一些教师误以为拍手跺脚就是"奥尔夫"。一时间,一些学校,间间教室、堂堂音乐课,均以此为改革标志,就是打击乐的应

6、用也缺乏章法。结果,被一些老派讥讽为"闹尔夫","拍拍打打、乱乱哄哄,什么也学不到。"……尤其是一些当时的"权威专家"一发话,一瓢冷水泼下来,其结果是可想而知。这就是奥尔夫在中国大陆初期发展的状况。在教改大潮中的艰难步履大陆的奥尔夫传播与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从八十年代末起,大陆教育界高层加大了对"美育"的关注,特别从体制方面,建立了一套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音乐教育从原来的几乎一无所有,逐步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整个大陆教育在上个世纪末的十年硬件包括教育法规等方面,都有巨大进步。但今天看来在教育观念、内容以及教法等方面却没有

7、真正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比校集中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对矛盾。如对"创造性"的提法,在国际教育界,从六十年代末提出,七、八十年代几乎成共识。但在大陆,不要说在官方文件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中只字不提。就在作为小三门的音乐课中都不能提。九十年代初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改,执笔者写上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也被教育高层视为"不合中国国情"一笔勾消。应试教育的阴影连这门与高考无关的音乐课也不放过!作为以"创造性"为其理念宗旨、教育特征的奥尔夫其推广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在九十年代的那些年,所有国外的艺术教育体系(

8、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斯)都被作为"崇洋媚外"、"不合中国国情"排斥在教科书之外,在教材中连科文手势都因是"外国的"不让用!但奥尔夫音乐教育并未因为这些阻力、而仃止在中国的传播。只是在艰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