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08945
大小:3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30
《建筑是实用性的物质产品或实用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建筑艺术建筑是实用性的物质产品或实用艺术,它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再现生活,不可能提供具体事物的真实形象和生活现象的真实图画,因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型艺术,只能算作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建筑运用种种表现手段和装饰手段,构成一种意境,给人以联想,从而构成建筑的艺术形象。黑格尔认为,建筑是最原始的一种艺术,建筑所表达的艺术语言是“象征型”的。它的感情含义,它的爱憎,它的一切观念形态,都是十分朦胧的。然而在建筑艺术语言的朦胧中,却又清晰地透出人的观念形态及其演变。这就是说,建筑艺术能以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如我国明清的北京故宫建筑,把皇帝的权威渲染得淋漓尽致,从而
2、引起人们对帝王权力的联想。古埃及的巨大金字塔和超越人的空间活动尺度的卡尔纳克村的阿蒙神庙(太阳神庙),印度和两河流域的许多早期建筑,都把人置于十分渺小的地位,使人的心灵有受压的感觉,人类早年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位置清晰地突现出来。哥特式教堂给人的感受是神的伟大和人的渺小。迪斯尼乐园的五光十色的环境,给人的感觉是愉悦和欢快。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上,所以宗教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许多常用的艺术手法一直影响着千百年来的建筑。一切宗教建筑,不仅为宗教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而且也提供了精神环境。因此,人们可以从宗教建筑的风格中看出当时
3、历史条件下宗教的状况,进一步看出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如古希腊的神庙,以亲切近人的体量、和谐的比例关系、富有人间生活活动情趣的柱廊形式,反映古希腊的宗教观念,即“人神同形同性说”。古希腊的宗教是那个时代的生产水平、社会结构、生活习俗和人们的观念形态的产物。古罗马继承了这种宗教格局。随着奴隶社会的消亡,这个体系被否定了。于是,人的形象在宗教中渐渐消逝了,神的形象变成了不同于凡人的上帝的形象,这时的宗教建筑也开始发生变化。12至16世纪的宗教建筑,盛行高直式建筑形态。它以柱、窗、屋顶等建筑部件的向上拉伸为特征。圆拱的顶受到一个向上升腾的力而构成尖拱的形式;坡度平缓的屋顶在屋脊
4、或尖顶处受到一个向上升腾的力而构成尖顶或尖塔。这种建筑形式给人一种联想,高耸入云的塔尖好像会引导人们的灵魂上天似的。高直式建筑又称为哥特式建筑。这个名称来自哥特族,即西罗马帝国末期“蛮族”大迁徙中日耳曼族的重要一支。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史学家错误地把哥特式艺术的起源同哥特族联系在一起,认为哥特式艺术似乎是一种野蛮的艺术。实际上,哥特式建筑那神奇的尖顶、美丽纤巧的花窗棂,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精华。哥特式建筑是欧洲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的建筑形态。生活在欧洲中世纪的人的社会地位,正是在哥特式教堂与人之间的对比关系中显示的。中世纪时,哥特式建筑样式不限于宗教场所,城廓、学校、公所、邸宅都受
5、它的影响。文艺复兴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基督教(天主教)作为社会的精神统治的形象逐渐淡化。从教堂来说,无论在社会现实的数量上或地位上,都大为削弱。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虽然还有教堂,但教堂的形式、地位、规模等,都与中世纪的明显不同,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崇尚的是资本,资本的多寡超越了封建式的等级高低。在西方文艺复兴的后期产生了所谓的“巴罗克时代”。巴罗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巴罗克的艺术风格产生于意大利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后期,盛行于17世纪的法兰西。这种建筑式样,华丽、繁琐、多曲线、多装饰。建筑的构成部都用装饰遮隐,外观注重绘
6、画的效果,内部装饰十分纤巧奢华。它是社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贵族上流社会上层结构之间的矛盾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既有封建伦理的强烈的崇高性(等级观念),又有珠光宝气的豪富色彩。巴罗克建筑反映了统治者追求享乐,过骄奢淫逸生活的欲望。从前宗教建筑的神秘高尚的气象,为浓重的现世享乐的气象所取代。凡尔赛宫、彼得宫等都是巴罗克风格的代表性建筑。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给生产和经济带来了繁荣,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观念形态上的变革。对古代文化需要加以新的思考,传统的建筑形式已满足不了新社会的需求,新建筑,即近现代建筑,正是在这种境况中诞生的。19世纪以后,人类利用先进技术和材料建造
7、一些具有突破性的工商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以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1802—1885,雨果为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创作的主线。他出生于法国东部贝藏松城。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时代他走上了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48年的二月革命,使雨果转向共和立场。1852年拿破仑第三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