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67808
大小:79.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25
《产业经济学复习795025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产业:p7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或劳务上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总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产业为对象,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地区分布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认识这些规律的方法。关于研究对象的两种观点:第一种:产业组织理论(欧美渊源)第二种:涵盖产业之间、产业内企业之间(我国大多数学者)从实践出发,把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分布理论及其相应的政策,纳入产业经济学中,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
2、51、最优化方法2、博弈论方法3、投入产出法4、计量经济学方法5、案例研究法1.3产业分类方法p7-p10(一)生产结构分类法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第Ⅱ部类)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3、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克拉克、库兹涅茨(三)标准产业分类法SIC(具备条件: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1、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2、中国标准产业分类
3、(四)其他分类法1、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2、产业地位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行产业3、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2.1马歇尔冲突p20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
4、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2.2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p211、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2、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具体分类和分析3、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的关系问题4、界定“产品差异”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5、提出并讨论了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问题2.3SCP范式p22市场结构(MarketStructu
5、re)—市场行为(Market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Performance)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具体包括企业制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和排挤竞争
6、对手的行为、合谋等。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主要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产品质量及多样性等。2.4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p24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两大特点:一是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1、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2、德姆赛茨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
7、中度一利润率”假说,认为如果高集中市场中长期出现高利润率,只能说明该市场中大企业高效率经营。(“效率主义者”)3、修改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4、他们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反垄断政策立场)5、芝加哥学派所考虑的反垄断政策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的效率性,反托拉斯的目标就在于促使自愿的使用尽可能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性。6、芝加哥学派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进行干预,认为大企业形成和生产的集中是通过
8、企业内部或外部增长来实现的。2.5沉没成本p28: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2.6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p32市场集中度p32(规模经济、市场容量、企业的垄断动机、政策因素)产品差异化p33(客观/主观产品差异)进入壁垒p34(结构性/行为性/政策性进入壁垒)3.1伯川德模型的基本假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