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26339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8
《传承与交融的侨乡洋楼建筑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承与交融的侨乡洋楼建筑文化山东华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是中两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聚焦点。其建筑即传承了当地地域性特征,又融合了南洋建筑风格。木文通过对刘宅洋楼的详细测绘调研,以典型案例为出发点,剖析侨乡详楼与当地民居建筑的结合发展及其特色。关键词:洋楼;侨乡;传承;交融引言泉州是1982年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发达,蕃汉杂处,经济繁荣,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人出洋贸易成风,但明清实行海禁,导致泉州袞落,使大批泉州人飘洋到东南亚等地IX发展。而在近代,随着
2、厦门口岸的通商和朝廷的解禁,泉州乡亲更是以空前的规模出国谋牛.,逐渐形成庞大的华侨群体。泉州华侨早年离乡背井多因生活所迫,为的就是有朝一H能够出人头地。故一旦事业有成,就迫不及待的衣锦还乡,不惜巨资建造豪宅,以福荫家口。1、洋楼概述洋楼属于一种外廊式民居建筑,是由泉州海外乡侨引入的南洋侨居地等地的殖民地式,使东南亚建筑文化在这里扎根,形成多种文化与多种建筑形式并存的景观。详楼在泉州的含义主要表现为近代殖民地式外廊风格的多层民居建筑,当地人俗称“蕃仔楼”,是一种中两合璧的建筑形式。洋楼在泉州的形成除了社会历史因素外,自然地理因素
3、和华侨与工匠也是其中的必要因素。泉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呆州与海外特别是南洋地IX比之中原更容易发生较强的联系,而外廊样式的洋楼在近代作为南洋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而温暖湿润的气候使泉州人尤其偏爱灰空间,由此洋楼的传入有了气候适应性。同时因为华侨和工匠的直接参与、模仿与创造,使得泉州洋楼表现出民俗性。与泉州当地传统的民居建筑如官式大厝相比较而言,二者在形体处理上的差异,远大于苏在基本空间布局的差异。绝大多数洋楼的平面空间布局,都可以看作是传统官式大厝之顶落部分附设外廊而成。在洋楼设计建筑时,并不太注重传统居住空间内部使用功能的改善
4、和调整,而是力求其外观的豪华气派,以炫耀其财力。这种中西合璧的洋楼,具有地域民俗性、多元性等鲜明性格,其中“中”之要素具体是指泉州地方固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包括传统民居共通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形体处理手法、传统的建筑理念和传统材料及工艺等各方面,而“西”之要素,指的是外廊所形成的新空间形式、新材料的使用(如水泥、水泥制品、铁窗花等)、新的装饰内容(如西式柱式、山花等)等外域建筑文化。为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洋楼这种侨乡建筑的地域特色,我们选择详细测绘一座洋楼,以典型个案为出发点,初步掌握洋楼与当地民俗建筑的结合与发展及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我
5、们选择测绘的刘宅洋楼位于泉州洛阳桥南66号,是现存保护较完好的一座典型个案,建于1946-1947年,原屋主侨居于印尼,无专业建筑师,洋楼由屋主与当地工匠互相协商确定布局。刘宅正面朝北,原位于自然村聚落边缘,延续周围城镇格局,群体采用洋楼形式加上右侧的传统式护厝(图1,图2)。2、洋楼个体一一刘宅洋楼实体构筑2.1外廊(图3)刘宅洋楼的外廊是洋楼的主要装饰门面,随楼高冇两层,造型是外廊外缘平齐的五脚基形式(泉州地区将外廊部分称为“五脚基”),奇数开间。因当地南高北低,北临洛阳江,故刘宅坐南朝北,外廊单边设置于建筑正面,这与泉州
6、地区一般在南面设置外廊的做法不同。这表明,传统方位风水观念仍然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其次才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刘宅外廊进深2.3米,底层外廊三开间,中间一跨较大,两边较小,柱子用泉州当地的白石料,梁体则采用钢筋混凝土,并用水刷石饰面,梁上冇泥塑装饰,梁体下方附加有略微弧形的形态。二层外廊七开间,大小跨度相互间隔。红砖砌成券柱式,大跨度开间采用平弧形拱,小跨度开间运用三叶形券。一、二层外廊的做法差别较大,底层外廊开间较少,石柱较细、梁体较平直,显得轻盈通透;二层外廊则开间较多,砖墩粗壮,而且运用拱券形式显得较为厚重,面的感觉较强。整
7、体上,底层外廊的白色石柱与二层外廊的红色砖墩形成材质和颜色上的强烈对比。二层外廊所铺设的地砖是从南洋进口的,而且同层外廊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的铺贴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外廊在洋楼中的地位。外廊顶部有压檐葫芦栏杆,对应柱子的地方有短柱,中央有山花,山花形状有印度佛教火焰形的味道。而泉州工匠在建设时应用这种形状作成山花,可能只是出于模仿,近代工匠面对诸多建筑形式,往往是兼而用之。山花上还有各种泥塑及彩色剪粘图案,并有中国式题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装饰被毁坏,不能得见其原貌。刘宅外廊女儿墙与山花交接处作成曲线形的处理,十分特别,使形体
8、更为生动。外廊的特点决定了其空间的开放性和模糊性。外廊空间的开放性与传统民居的封闭式外观有较大差异。外廊空间的模糊性按现代建筑的观点看应属于灰空间,是主入U“过渡空间”,也可被视为室内生活空间的延伸,可视为室外埕向建筑实体的扩展。对于日常生活来说,二层外廊给人的空间感受较为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