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82895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端午来历风俗粽子朱法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端午来历风俗粽子朱法飞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0日第6版来源:人民日报端午来历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与初是同义,午与五相通,按历法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又称端午,重五。在古代有五月初五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因此也称端午为“沐浴节”、“女儿节”、“五月节”;在端午这一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敬祝。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也有为纪念屈原之说,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称为“诗人节”。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大约在公元前278年夏历的五月投汨罗江,这
2、天正是五月初五日。据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后每逢这一天,人们都要怀念屈原,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到了宋代,屈原被追封为“忠烈公”,并将五月初五日正式定为“端午节”。宋朝谕令各地官府要组织纪念屈原,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 除纪念屈原之说外,在民间还有一些其他传说。一说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吴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在钱塘江口举行竞渡“迎涛”仪式来纪念伍子胥,“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在众多的说法中,流传最多,并广为人们所接受的是纪念屈原之说,屈原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
3、精神也为端午节赋予了更深的精神文化内涵。目前,我国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也流传到了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端午风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 划龙舟的由来原是一祭水神的仪式,为了消灾祈福,后来附会为乡民撑船寻找屈原的身体,一直到今日,龙舟竞赛已成为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吃粽子 传说粽子
4、最早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民怕江中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所以用竹叶包糯米饭丢到河中,想要让屈原身体完整,不会被鱼虾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后来所包的东西除糯米外,还加进猪肉、花生、咸蛋等馅,演变成现代的粽子。 ●食绿豆糕 绿豆糕是初夏的时令食品,它是以绿豆为主要原料,经烫煮、晾干、去皮、磨粉,再和其他辅料拌和,制成糕坯后,蒸制而成。 ●喝雄黄酒 传说雄黄酒可消除疾病,但不可多喝,小孩子不能喝酒,大人就用手沾酒在额头上写一“王”字,一样有驱毒的功能。 ●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1时左右
5、,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民间流传的,给儿童佩挂的香袋配方: 1.治感冒香袋配方 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7克。 2.治咳喘香袋配方 雄黄、苍术各5克,细辛、干姜各2克,白芷7克,菖蒲10克。 3.治鼻炎香袋配方 川芎、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各5克。 制作方法:
6、将药物共研细末,过筛,装入缝制的小布袋,佩挂小儿脖子上。每10天更换布袋中药末1次,以保持药效。 小贴士吃粽子要趁热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包粽子的粽叶是清热解暑的良药,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杰告诉记者,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利尿、防痈肿等功效。 吃粽子时要注意,粽子最好热吃,凉食易伤胃。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最好加热后食用。 专家表示,早晨是人的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一旦进食过多,会刺激胃酸分泌,可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
7、的患者旧病复发;同时,还会出现泛酸、烧心、恶心等情况,从而影响一天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吴杰建议,一定要根据个人身体的接受、适应程度酌情食用。 吴杰说,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建议一天之内不要吃太多。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也不要吃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和粽子一起吃会造成腹泻或腹痛。另外,像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