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

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

ID:9064454

大小:26.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6

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_第1页
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_第2页
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_第3页
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_第4页
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科举制度废除的利与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及得失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考试选官制度,为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到了近代,科举制度因为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日趋保守最终未能逃脱被废除的命运。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清政府的命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关于科举制废除的得失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关键词:科举制度原因得失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

2、(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了1298年。在科举制近130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考试程序不断完善,考试内容的侧重点也在不断变化。自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始,科举制度的考试程序自此不断完善。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将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武则天时首创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开取武将的武举科。宋朝进一步改良了科举制,提升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提升了科举取士的人数和地位,将考试分为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三级。元朝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明清时,正式由

3、国家举行的科考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考试内容也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从隋朝到清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因时代背景和各朝代发展主题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唐代的考试内容既有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也有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明清的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主,也曾在1902年到1904年间以中西政治经济内政外交知识为主要内容;而太平天国曾以《旧约》、《新约》和《天王诏书》等为主要考试内容。虽然千百年来科举考试的程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这就是科举制

4、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千百年来,科举制度既为下层人民向上层社会流动提供了渠道,又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支柱式的支撑。一、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背景及原因1840年以后,中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伴随着船坚炮利的冲击和欧美风雨的强劲到来,科举制在西学东渐大潮中也受到空前的挑战。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屡遭割地赔款,中国人不懂外语,不懂国际法,在谈判中经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机器、大炮、坚船,靠八股选拔出的那些人更是门外汉了。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求变的要求日趋强烈。为了能适应时势的需

5、要,科举在这个时候也被迫进行改造,最终被无情的废除。科举制的废除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梳理和总结,笔者认为科举制度被废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西学东渐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风雨飘摇。伴随着西方坚船利炮而来的还有西方的商品和文化思想,特别是西方的先进军事科技知识更是震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本着变器不变道的原则,这批睁眼看世界的国人开始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大力提倡西学,在清朝的政治格局中形成了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派和维新派对西学的了解和接受是由器物层面到

6、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由西学到西艺再到西制。洋务派代表之一张之洞认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人才日多,国势日盛;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国近代史教育资料》[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47.。洋务派还认为靖内患,御外辱,非讲求兵制不可,“整顿陆营则内患不作,整顿水师则外寇不兴”。为培养人才,发展军事,洋务派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毕业的学生可以绕过科举制,直接授予官职,这就把传统教育相沿千年的科举取士制度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洋务教育对西学的宣传,开启了维新

7、改良之门。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力陈“非立即变法不足以救中国”,设立京师大学堂,主张在各地普遍设立新式学堂。新式学堂的设立,加速了西学的传播,以八股文为考试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日益显示其腐朽落后的一面,在以培育实用性人才的新式学堂面前不断后退让路。2.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由于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导向功能,因而很快为统治者所利用,从唐到明、清两代封建社会末期,保守性进一步凸显。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对知识分子和思想领域的控制不断加强,对科举考试的限制越来越多,招

8、贤纳士的初衷完全变了味。康有为在《戊戌奏折》谈到科举时说“且凡法虽美,经久必弊。”陈学询.《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2001:102。。科举考试从科目、内容、标准到形式日渐变得单一化,走进了狭隘的死胡同。明初已明确规定,考试从《四书集注》、《五经集注》中出题,答题必须严格以理学家朱熹等注释为标准,不容杜撰,不容考生个人发挥,必须代圣人立言,答题形式必须采用八股文体。这样一来,科举考试在科目上,从多科变成了单科,限制了士子的个性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