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61512
大小:8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6
《策略大师--大前研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http://www.5ixue.com(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我一生钦佩的人很多,但其中日本人却很少。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大前研一则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以说是我的偶像。我没亲眼见过大前本人。只在媒体(新闻和光碟中)看过。钦佩他的理由,实在是我们二人有些相似之处:·都是主修工程科,然后做管理的工作·都是担任企业咨询工作·都在写文章·都当老师·对周遭事务抱着高度的兴趣·喜欢“改变”·二人都“瘸”(大前有一阵子因骑摩托车受伤,瘸了好一阵子)当然从层次和内涵来说,我是完全无法和他相比的。他像是在九重天上,而我才是娃儿起步,万万不能相提并论的。举个例说,他今年未满70,却已出书近70本,
2、平均一年写一本书,这是何等功力。初识大前,就是看他的书。大约在20年前,那时我和日本人做生意(我基本上对日本人从内心里就有意见的。除了战争情结,还有他们到其他国家的“吃”相太难看。不过和日本人做生意,则比和西方人、和自己国人,要好多了。如果用二句话统括日本商人,我会说他们:实在,讲信用。)对方送了我一本书:TheMindofTheStrategist:TheArtofJapaneseBusiness《策略家的思维——日本企业经营的艺术》是英文版的。这本书对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生产策略(制造、科研、还有新产品),做了一步一步系统的介绍,并且告诉读者,在每一个环节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内容很实
3、在,因此读起来很顺。(不像美国书,老谈一些个人的和成功者的经验,让人难以捉摸、判断)。相较起来,这本书还不如说是日本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作业手册还更恰当。听日本人说这本书在日本,是理工本科生毕业前的必读书目,可以想象它对日本企业的影响之深。对我而言。则透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日本的生产系统与思维方式。和日本人谈生意、说产品,照这本“Bible”去走。大家都有共同语言,问题容易解决。20年前,不知道作者叫“大前研一”,只知道是一位在美国读书的日本人,叫“KenichiOhmae”,是位博士。真正听到大前的名字时,他已经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的大老板了。到后来去竞选东京都知事,书生从政,本也是爱国忧民,
4、我们且看他的这一生。·他是1943年(战争即将结束)生于日本的福冈。因此他是新教育制度的日本人。·大学本科是日本早稻田的工学部。·东京工业大学研究所原子力工学科硕士。http://www.5ixue.com(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http://www.5ixue.com(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后来进入美国读书,拿到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仍然主修原子力工学,学成后即返回日本。·1970年(27岁)进入日立制作所(Hitachi)担任核能开发部的工程师。·二年后进入日本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日本分公司。因不谙管理事务,被美籍同事讥为“公牛身上的乳房”——没有用
5、的人。·三年后(32岁)大前的一日薪资(再次强调是“日薪”)所得破天荒的到达一万美元(这是在70年代中期),令人瞠目。·1979年升到麦肯锡日本分公司的总经理。·1981年担任麦肯锡总公司的董事(Director)及亚太分公司的老总。·1992年,因关心政治,成立了政策市民团体“平成维新之会”,93年成立了“一新塾”·1995年从麦肯锡退休,当年竞选东京市长失利。·1996年在美国史坦福大学任客座教授。·1998年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策学院共同成立Ohmae&Associates咨询公司,并任执行董事。·创办企业创业人养成学校Attacker’sBusinessSchoo
6、l(ABS),并自任校长。·1980年代早期,曾协助台湾的“中华航空公司”作经营诊断,并设立麦肯锡的台湾分公司。·他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国家级顾问,在亚洲人脉丰沛。·著作等身,超过70本·目前还是“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哈佛商业评论”、“华盛顿邮报”、“日本时报”以及其他多家出版媒体的“常”期撰稿人,被西方人公认为纵横于东西文化与管理的资深顾问与策略大师。·英国《经济学人》誉其为当今全球五大策略家之一。·最新的报道是,他在台湾作二小时的演讲,报名门票合美金170元,有3000人购票入席而满座(有时很不了解台湾人,二小时,170元美金,能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还不如用同
7、样的金额,买大前的五本书。仔仔细细读来的有效。)当然,以上的内容,并非完全让我钦佩他个人之所在。大前让我佩服他的地方,还是他对人生的热爱,对事情的洞悉程度,还有他独特做事的方法和毅力。一个人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多的事情,而且研究涉猎之广,让人结舌。我们也用条例的方法,看看他的成功秘诀:不后悔对所做的任何决策,不回头再去做利益评估。只往前看。当时离开日立,是放弃所学(他从大三到MIT的博士都一直研究原子炉的设计)。进入麦肯锡是完全不同的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