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ID:9049723

大小:3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5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_第1页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_第2页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_第3页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_第4页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作者:宋志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摘要:建筑不仅具有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功能,而且担负着反映和记录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和时代精神的重任。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理论,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哲学。实用理性、君权伦理、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关键词:传统建筑;哲学;天人合一;儒家;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建筑与哲学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使用、

2、观赏的空间,如住宅、写字楼、厂房、体育馆、寺庙、园林等。这是从建筑功能性的角度所给出的定义。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建筑这本„石头和木头的史书,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而城市的„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同时还背负着记录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光荣使命。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观念、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应该也蕴含在建筑中。追溯到

3、古人搭建的第一间草棚,其实就已经具有了现在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只是结构特征和艺术形式有所不同。现在的建筑无非在用不同的方式装饰着人类的第一间草棚,于是建筑的形式、功能和人们对它的感官评价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功能、形式、感受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建筑的多样性。建筑的多样性产生了建筑技术;建筑技术的多样性产生了建筑风格;建筑风格不断变化,就产生了建筑理论;而建筑理论变得丰富后,就形成了建筑哲学。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从根本上成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这个理想也直接影响着作为文化载体之

4、一的建筑的发展演变。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始终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的,而人们的创造力也是先融入自然和社会历史传统再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建筑一向以与自然的和谐而闻名于世,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能够形成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建筑体系和风格,溯其源,“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说起了关键的作用,事实也证明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实质上已经成为国人营造建筑的一中自觉意识和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在传统建筑的部类中多有体现:1.屋顶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有特色的部件,因为遮避风雨的必要使天空被挡在居室之外,人与天相分离。为

5、了使人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相通,直坡式的斜屋顶发展成“反宇”式结构,形成望天张扬,向地俯迎的式样,内含与天地相融合的精神。2.翘角翘角与屋顶相比更为强烈的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它将视线引向天空,以具“天穹隆,同乎天下”之形态。而瓦脊两端之兽瓦、瓦当之上的纹饰等等,更是对自然物的直接描摹。3.天井“天井”的原义为“露天的水井”,井口朝天同样把人的视线引向上天,而且水井能接受天上的雨露和阳光,同时散发井中的霉气,达到“天”和“井”进行质能交换的目的。建筑的天井除了继承了露天水井的优点外还增加了通风、采光、排水等

6、实用功能,它同时也是建筑与天相通的“眼”之所在。可以进行观天、祭天等活动。在此,天人合一得到充分的体现。三、儒学的“中庸”、“中和”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儒家思想中,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被认为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论语》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云:“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二。”因此,中国人在选择与布置居住环境时,形成了一种居中为尊的思想。与世界别的民族相比,中国人特别酷爱中轴线布局,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列全球之冠。不论是城市、宫殿、陵墓、住宅,还是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只要有可

7、能,就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中”的思想。在一组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往往放在中轴线上。明清北京城的规划与设计把这一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北京城的中轴线全长达7.5km,所有城内的宫殿及其他重要建筑都沿着这条轴线组合在一起,从南到北依次为,永定门、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神武门、景山、寿皇殿、地安门、鼓楼、钟楼。除了方位追求居中外,对颜色也追求居中,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中,“中”的方色为黄,因此黄色在所有颜色中等级最高,成了皇帝的专用色

8、。整个北京紫禁城,屋顶都铺砌黄色琉璃瓦,而周围的民居只能使用灰色布瓦。“中”又有折衷、调和之意。在儒家思想中,“和”与“中”是一对相依相辅的概念。《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之观念在建筑上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阴阳调合上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肯定了阴阳是万物所普遍具有的属性。孔子在《系辞》中提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