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smartrunk协议的集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调研报告题目:????学生姓名:?????学号:200716020328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1年3月2日基于SmarTrunk协议的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性研究一、主要目标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如《通信原理》、《现代交换技术》、《移动通信》、《程控交换与综合业务通信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研究基于SMARTRUNK协议的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1)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全面的综合并将其联贯。2)学会查阅文献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对讲机的工作原理。3)学会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研究基于SmarTrunk协议的集群
2、通信系统功能及相关应用。4)研究基于此协议的集群通信系统工作流程及在对讲机中的应用,使其具备更灵活更高效的通信效果。5)提高专业相关外文的阅读、翻译能力。撰写毕业论文。二、系统功能该系统是一种共享资源、公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集中控制和管理信道并以动态方式分配信道给用户。在显著地增大系统容量和灵活性的同时提供保密、系统安全性和其他诸如选呼,紧急呼叫等等这些先进功能,适合调度通信。系统中使用的SmarTrunkⅡ数字集群协议可以提供成本低,范围广的高级中继作用。而且采用BPSK(BinaryPhaseShift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数字信令格式,和其他中继信
3、令协议都不兼容,能有效地防御“黑客”和未授权的系统用户攻击。它以先进的集群信令和分散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信道利用率。三、简要工作原理系统在中心控制台的控制下,把有限的信道动态地、自动地最佳分配给系统的所有用户,从而实现信道共用。在通话过程中,每按下一次按键讲话开关(PTT),就有基地台控制指配一个频率(信道),松开PTT开关,就释放信道。SmarTrunk是基于扫描的协议,空闲时,用户单元不断地进行扫描。当用户在某信道上检测到1400hz(即collecttone)的音频信号时就停止扫描,锁定在该信道上。如果用户通过比较发现脉冲数据里包含的用户信息与自己的相符,就停留在此信道参与通话,否则
4、继续扫描。当多个用户同时发起呼叫,系统根据资料库里设置的优先级别来进行排队,等到有空闲信道,再依次处理这个队列的呼叫。一、课题文献综述1、《motorola对讲机维修手册》1)摘要:摩托罗拉对讲机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便于操作,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它为需要与移动性职员保持联系的公司提供了简单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是制造业、酒店、零售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理想选择。2)在现代通信中,对讲机是一种近距离的、简单的无线传输通信工具,它不需要中转站和地面交换机站支持,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移动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和其它通信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即时沟通、一呼百应、经济实用、运营成本低、不耗费通话费用、节约使用方
5、便,同时还具有组呼通播、系统呼叫、机密呼叫等功能。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中,在进行调度指挥中其作用是其它通信工具所不能替代的。摩托罗拉对讲机发送原理是把音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调制之后利用特定的频率范围发送出去。接收是利用接收器对特定的频率范围之内收到的信号通过解调之后通过扬音器发出收到的信息声音。2、《通信网理论与技术》1)作者:夏靖波2)摘要:集群(Trunking)的本意为中继,为与无线中继的中继系统区别,自1987年以来,更多译者将其翻译成集群。追溯到它的产生,集群的概念确实是从有线电话通信中的“中继”概念而来的。1908年,E.C.Mo1ina发表的“中继”曲线的概念等级,证明了
6、一群用户的若干中继线路的概率可以大大提高中继线的利用率。“集群”这一概念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把信道视为中继。“集群”的概念,还可从另一角度来认识,即与机电式(纵横制式)交换机类比,把有线的中继视为无线信道,把交换机的标志器视为集群系统的控制器,当中继为全利用度时,就可认为是集群的信道。集群系统控制器能把有限的信道动态地、自动地最佳分配给系统的所有用户,这实际上就是信道全利用度或我们经常使用的术语“信道共用”。3)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通常人们习惯按照覆盖区半径大小、服务区的几何形状来对系统的网络结构分类。按照覆盖区半径的大小,可分成大区网、中区网、小区网;按照服务区的几何形状,可分
7、成框状网、带状网、蜂房状网等等。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有下列四种方式:(1)单区、单点、单中心网络。(2)单区、多点、单中心网络。(3)多区、多中心网络。(4)多区、多层次、多中心网络。4)结束语:所谓集群通信系统,即系统所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3、《数字集群网系统总体方案的探讨》1)作者:沙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