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0857
大小:63.5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09-25
《毕业论文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2关键词……………………………………………………………………………2一、引言…………………………………………………………………………3二、建构主义观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一)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学习是否有主动性……………………3(二)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师生之间是否具有有效的互动性…………3(三)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4(四)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真正的理解性…………………………4(
2、五)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学习的反思性…………………………5三、教育界对一堂好课标准的认识及确定……………………………………5(一)教育界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认识………………………………5(二)如何确定和建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标准…………………6四、笔者的一些拙见……………………………………………………………7(一)新……………………………………………………………………71.理念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72.思路新,体现构思新颖高效的教学思路……………………………73.手段新,重视
3、现代化手段的应用……………………………………8(二)趣……………………………………………………………………81.新课导入诱发学习兴趣………………………………………………82.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保持…………………………………………9(三)活……………………………………………………………………91.教法要灵活……………………………………………………………92.把教材用活……………………………………………………………93.把学生教活……………………………………………………………9(四)实………………………………………
4、…………………………101.教学目标要落实………………………………………………………102.课堂训练要扎实………………………………………………………113.教学过程要真实………………………………………………………11五、结论………………………………………………………………………11参考文献………………………………………………………………………11致谢……………………………………………………………………………1315【摘要】本文结合建构主义观点和教育界的认识,从“新、趣、活、实”四个角度探究分析一堂好课的标准。在新
5、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究竟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对推进新课程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一堂好课;标准;新;趣;活;实15一、引言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向来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正如“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一样,对于好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评价的一般意义上看,任何评价本质上都是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由于评价客体(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所以评价标准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征。二、建构主义观点的课堂
6、教学评价标准(一)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学生学习是否有主动性在日常课堂教学评价中,总是注重评某位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应关注主讲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这是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丰富的课堂教学评价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评课者仅仅是看主讲教师有无科学性问题,目的性如何,启发性如何等,而不
7、是看学生是否时常不由自主地被主讲教师的教学所吸引,这种评价是不准确的。因为这种课往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就很难实现建构意义下的知识建构。很多的经验还表明,教师把课讲得过细,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建构知识。(二)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看师生之间是否具有有效的互动性有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15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
8、建构知识。事实上,建构主义强调的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之上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教学的判断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