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

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

ID:8884036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_第1页
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_第2页
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_第3页
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_第4页
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  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可谓不遗余力,不断改革和完善贫困生资助的政策体系,从政策规范和财政投入上下功夫。各高校在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的同时,还关注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通过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对贫困生进行引导。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资助收效不显著,离高校贫困生工作“励志”和“强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而仍需努力探索。  笔者从事贫困生资助工作以来,一直关注一些贫困生个案,观察其入学以来的成长轨迹,发现积极参加实践锻炼与极少参加实践活动的贫困生在思想认识、心理健全、人格品质等上的转变存在明显差距,因而得出实践对

2、于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解困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这一观点,也尝试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对高校贫困生的精神帮扶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90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9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90后”贫困大学生有着“90后”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智力发展充分,学习和认识能力较强;他们情绪强烈,情感丰富,爱憎分明,关心社会,关怀民众;他们讨厌一元,追求多元和个性,批判性强;他们感情需要强烈,渴望被爱与爱人,希望得到理解和认同,等等。但“90后”贫困大学生又具有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特点。  1、认识能力增强,但认知容易出现偏差  受教育改革和国家经济社会发

3、展等因素的影响,“90后”贫困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普遍较强,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机,学习不再依赖于老师,而是更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手段自主学习,因而,他们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但他们对自身、对贫困、对社会的人和事的认知却较容易出现偏差。他们把经济贫困当成是不幸和耻辱,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和国家改革政策的结果,从而产生认知偏差和怨恨心理,一方面仇富心理强烈,另一方面又渴望物质生活的富有;既羡慕同学优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又妒忌同学,埋怨父母。长期以往,容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混乱,以及自我认知的迷失。  2、敏感、

4、自卑与自尊心矛盾交织  大多数“90后”贫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自立自强,希望通过后天的努力来缩短与城市孩子先天的差距,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改变贫困的命运,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但经济上贫困、成长环境落后、父母文化水平低下、个人综合素质较差等现实面前,使得“90后”贫困大学生自觉低人一等,轻视自己,缺乏自信,造成自卑心理。另外,“90后”贫困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感情需要,喜欢结交朋友,渴望得到认可,但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他们自我封闭,独来独往,与人相处时又变得敏感、多疑和焦虑。  3、成才需求强烈,但动力和毅力不足  大

5、多数“90后”贫困大学生身上都肩负着父辈乡亲寄托,都希望通过受教育的机会走出乡村,走上城市,改变穷困的命运,出人头地。因此,他们具有强烈的成才需求。但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受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在成才路上往往会遇到比非贫困生更多的挫折和障碍,也具有较少的社会支持和积极引导,他们在挫折面前,容易泄气和放弃自我,信心、动力和毅力不足。  4、依赖心理强烈,感恩意识缺乏  在当前的资助力度下,“90后”贫困大学生基本能获得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资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也因此得到大大减轻。但由此衍生出来的负面效应却是:他们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产生了依赖心理,“等、靠、

6、要”的思想日益严重。由于很多资助是无偿获得的,有些贫困生认为获得资助是天经地义的,是自己应得的,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意识。有些贫困生为了获得资助,他们有的谎报家庭情况,有的采取攻击、拉拢等手段角逐有限的资助名额,出现一系列诚信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二、实践对于贫困生精神解困的意义  1、实践育人的内涵  “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2012年初,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z2012?{1号)(下文简称为《意见》),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意见》强调:“

7、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  《意见》还指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开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导向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