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

新《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

ID:8839323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9

新《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_第1页
新《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简介 《中华经典诗文歌吟》是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途径以及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肥城市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工程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成果;是课题组成员历经10年(2001年—2011年)在诵读经典诗文的基础上举办“经典诗文背诵、经典诗文吟唱、诗文情景剧表演、曲谱评选”等活动的经验积累;是我市专职音乐教师和优秀语文教师通过悉心揣摩、推敲诗歌的情感、意境、基调而形成的作品集;是集诗歌吟唱、诗歌解析、诗词常识、活动乐园于一体的适合小学各年级选择使用的优秀学校课程资源。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歌吟》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歌吟》,现就《歌

2、吟》编写的指导思想、内容结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及使用意见做如下说明:一、《歌吟》编写的指导思想1.落实纲要。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材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中华经典诗文歌吟》是在“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华经典诗文读本》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一本校本教材,其目的是实现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形成课程资源的本土化特色。2.践行课标。从语文课的角度讲:吟唱经典诗词是一种手段,优化

3、了学生对经典诗词的学习和运用。从音乐课的角度讲:诗词是一种载体,为美的旋律赋予了智慧和灵魂。《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理念。”《中华经典诗文歌吟》融文学性、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是介于语文和音乐课之间的综合性校本教材。创编该书,其目的是创新经典诵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吟唱中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遵循规律。“吟”“唱”比朗读更便于记忆。用朗读、分析、讲解的办法教学生学习诗词,丢失了诗词的声律美、意境美,甚至连“记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也做不好。也就是说,“朗读”不是完成诗词

4、记忆的最好办法,把语言与旋律结合起来才是行之有效的最好办法。现代科学证明,在旋律与语言之间,人的大脑对旋律的记忆总是来得更快、更深刻,吟唱就是教授诗词的最好办法。《诗大序》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古籍所描绘的这些图景,也说明了舞蹈、音乐、诗歌最初合为一体的状况。诗歌是有韵的音乐,音乐是无韵的诗歌。诗歌失去音乐性,其富于音乐美的语言艺术特征也将随之丧失。正所谓“诗言志、律和声”,经典诗文藉以音乐的帮助,可广为流传。4.涵养性情。纵观当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我们不难发

5、现一种现象:当今的各种音乐教育缺乏人文内涵,尤其缺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诗词吟唱,继承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两个传统:一是诗、乐一体化的传统,二是中国古典诗词声律美和意境美的传统。创编《歌吟》一书,其目的是通过经典诗词吟唱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沉浸在诗词的旋律和意境之中,感受旋律美和诗歌的意境美,涵养其性情,陶冶其情操,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