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82449
大小:94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7
《2017年高考文综热点:南方城市内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1年高考文综热点:南方城市内涝 5月5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中国南方,各地洪水肆虐。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地陆续遭遇5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请关注—— 南方城市内涝 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连续暴雨让城区“浮起来” 12日起,5月份以来的第三轮暴雨自北向南横扫整个江西。连续罕见暴雨导致江
2、西省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城区积水,房屋倒塌。据不完全统计,12日开始的新一轮强降雨就导致江西境内39个县42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1.6万人。同时,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也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5月14日,广东遭受5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强降雨,14日8时到17时,粤北的韶关、清远和粤西肇庆、茂名等地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 历史罕见降水造成南方一些城市水漫街面、要道阻塞,一座座城市仿佛浸泡在水中,交通受到严重影响。5月12日至13日,江西省西部工业城市新余市遭遇1984年以来最强暴雨侵袭,数个交通要道被大水淹没。记者看到,在
3、新余市火车站附近的立交桥通道下,积水深度在6米以上。在水淹要道上,一些车主正在水里来回打捞汽车车牌。一名车主告诉记者:“我的车刚开到立交桥底下,迎面滚滚而来的大水就将车头挡住,汽车立马熄火,车牌也不知道冲到哪里了。”5月13日,在新余市火车站广场附近,内涝积水近一米深,导致2000多名群众一度被困,武警新余市支队官兵紧急出动,把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不仅仅是江西,连日来,广东等地也出现暴雨倾城,羊城广州再现水漫全城。据广州市统计,14日晚至15日凌晨,两个多小时的滂沱大雨,让羊城再现一个星期前的水漫全城场面,大街小巷已成
4、一片泽国,不少交通干线因积水堵塞;暴雨造成559人受灾,1150人连夜紧急转移。 内涝严重原因为哪般 新余市水务局局长林愚认为,城市严重内涝,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水强度太大。据统计,13日早上8点到下午3点,新余市降水量高达101.5毫米,局部地区降雨达到150毫米,达到特大暴雨标准。新余市市政管理处处长葛苏平说,出现内涝苗头,新余市就已全力开启排涝水泵,往外河排涝。但由于外河水位猛涨,水位甚至高出水泵排涝口,造成排涝工作受到影响。他说,1984年以来,当地就没有出现过这么强的降水和如此严重的城市内涝。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
5、进程加快,各地已加大对城市排涝系统的改造。去年,广州就投入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涝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涝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涝能力。而葛苏平也表示,目前新余市的城市排涝系统处于历史最好的状态。 但专家认为,造成内涝严重的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崔胜辉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是一
6、片空白。同时,在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规划上,有关部门对极端降水情况估计不足,一旦出现今年5月份以来的极端天气,城市排涝系统脆弱的一面就暴露出来了。 国内著名气象专家李小泉认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李小泉分析说:“城市被水浸,一个原因是雨下得太多,再一个原因是雨水排不出去。现在城市市区内的水塘、绿地日益减少,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或水泥、沥青路面,地面‘硬质化’了,水根本渗透不到地下,只能汇集到相对低洼的市区,从而出现城区的积涝。”他指出,无论南方还是
7、北方,每逢雨季或有大雨时,不同程度的“水浸街”现象时有发生。 城建规划需多增“气象元素” 崔胜辉建议,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 李小泉解释,绿地、水体起着重要的“汇水”作用,能够适当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但现在这些天然排涝系统的减少,使城市缺少贮存多余雨水的地方。加上管理不善,城市垃圾“作祟”堵塞排涝渠道,加剧排涝困难,“大街变江河”也就在所难免。 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
8、绿化城市。 此外,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也提议,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有关专家认为,城建规划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