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78190
大小:22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4-07
《大鲵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ttp://www.docin.com/chess95660张家河《大鲵(娃娃鱼)原生态规范化繁育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目的意义及国内发展状况1、目的意义1.1大鲵(拉丁学名Andriashttp://www.docin.com/chess95660http://www.docin.com/chess95660davidianus,英文名giantsalamander)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腮鲵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生存了约3亿年的物种,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资料记载最大个体可逾10
2、0公斤,体长近2米。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濒临灭绝的珍贵稀有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黔、湘、鄂、川、秦的狭长弓形地域及长江下游部分地域的石灰质山区,人迹罕至的山林溪流中,天性好静、昼伏夜出,体外受精、卵带呈串珠状,亲体护卵。大鲵是传统的名贵药用和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有记载,有提高智力、美容、益肤的显著功能。现代临床观察,大鲵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大鲵体内富含丰富的金属硫蛋白,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过量金属离子,可调节人体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
3、毒,延缓衰老。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大鲵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大鲵又因其体形奇特,体色多样是动物园里用作观赏的特殊动物,1995年被国家定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的珍品。http://www.docin.com/chess95660http://www.docin.com/chess956601.2勉县地势北有秦岭、南有巴山,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西端,因汉江褒河上游古称沔水而得名,面积2406平方千米,其中平川占8.8%、丘陵占16.4%、山地占74.8%,辖2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人口41.
4、89万。阳安铁路、西汉高速、十天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县城海拔552米。平均海拔890米,汉江由西向东横穿中部。较大支流有6条,由北向南流入汉江的有沮水、堰河、刘坝河、褒河;由南向北流入汉江的有玉带河、漾家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分,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度,年平均日照1610.6小时,年降水量800-1200mm。1.3勉县张家河乡大鲵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勉县北部山区,距县城83公里,共有11个村,1600户,总面积323平方千米,有24条小溪汇集于黑河,森林覆盖率80%以上,海拔
5、最低900米,最高2300米,年平均气温11~15度。境内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无工业化生产及矿产开采,为大鲵世代赖以繁衍生息地,我国最优良的野生大鲵品系就生长在这里。近年,由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为捕杀,使大鲵自然生存繁育能力降低,自然种源稀有,又因人工繁育缺乏技术操作规程,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因此,利用本乡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实施原生态规范化繁育养殖,发展自然潜在优势资源,可缓解野生大鲵种源奇缺,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及生态平衡,富民强县,增加群众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项目的必要性http://www.docin.com/chess
6、95660http://www.docin.com/chess956602.1、本项目的实施是勉县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大鲵是勉县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化开发前景较好的特色特种养殖业,我县北部、南部山区的80%农户具备利用原生态繁养的条件,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2.2、有利于促进陕南扶贫开发的顺利实施。开发式扶贫的主要课题是研究如何发展山地农业,近年来陕南各地山区开发式扶贫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其中一条就是培育特色产业,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因此,抓住大鲵繁养一体化发展机遇,建设大鲵特色基地将极大
7、促进陕南山区扶贫开发事业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2.3、符合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政策。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繁殖率极低,生长缓慢。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鼓励科技人员研究大鲵的生殖规律,允许人工繁育养殖保护野生大鲵。1998年10月,勉县人民政府在《勉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扶持特种养殖专业户,在2005年建成特种养殖专业户100户,其中大鲵养殖大户标准为200尾。”http://www.docin.com/chess95660http://www.d
8、ocin.com/chess956602.4、群众积极性高,并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乡内个别农户就开始摸索人工繁养的方法,在自然河道或仿造自然河道繁殖,在技术上已有突破性进展,经济效益显著。据不完全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