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61436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6
《08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07神经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经系统考纲要求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速度,神经纤维的分类以及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突触与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突触前抑制。神经递质。突触传递的特点。3.反射中枢的概念,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过程。4.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觉的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痛觉。5.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的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肌紧张及其调节。锥体系统及锥体外系统在运动调节中的作用,中枢神经调节系统其他部位对运动的调节作用。6.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的调节:植
2、物性神经系统及其化学传递,低位脑干对内脏机能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7.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生物学意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及两侧大脑半球的职能分工。8.两种睡眠状态及其特点。考纲精要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心,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一个神经元常有多个树突,轴突较长,一个神经元只有一条。胞体和突起主要有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的作用。2.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
3、生理功能是传导兴奋。神经元传导的兴奋又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高,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3.神经胶质:主要由胸质细胞构成,在神经组织中起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
4、导的。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耗能远小于突触传递。5.不衰减性:这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6.传导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神经纤维直径成正比,速度大约为直径的6倍。(2)有髓纤维以跳跃式传导冲动,故比无髓纤维传导快。(3)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与营养性功能1.轴浆运输:轴浆是经常在胞体和轴突末梢之间流动的,这种流动发挥物质运输的作用。轴浆运输是双向性的,包括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顺向转运又分快速转运和慢速转运,含有递质的囊泡从胞体到末梢的运输属于快速转动,而一些骨架结构和酶
5、类则通过慢速转运。轴浆运输的特点:耗能,转运速度可以调节。2.营养性功能: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形态结构、代谢类型和生理功能特征施加的缓慢的持久性影响或作用。神经纤维的营养性功能与神经冲动无关,如用局部麻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则此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肌肉组织并不发生特征性代谢变化。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1.神经元之间联系的基本方式是形成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前膜内侧有大量线粒体和囊泡,不同类型突触所含囊泡的形态、大小及递质均不同。突触后膜上有递质作用的受体。2.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化学性突触传递,
6、缝隙连接、非突触性化学传递。(1)化学性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一种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的突触性传递。基本过程如下: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EPSP或IPSP→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缝隙连接又称电突触,是细胞间直接电联系,结构基础是细胞上的桥状结构。特点:以电扩布,双向性,传导速度快。意义:使许多神经元产生同步化的活动。(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这种传递的结构基础是:传递信息的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分支上有大量曲张体,曲张体内有大量含递质的小泡。传递方式:曲张体释放递质入细胞间隙,通过
7、弥散作用于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传递特点:①不存在突触的特殊结构;②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曲张体能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③距离大;④时间长;⑤传递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膜上有无相应的受体;⑥单胺类神经纤维都能进行此类传递,例如交感神经节后肾上腺素能纤维。五、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原理突触传递类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化学—电”的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过程。1.EPSP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
8、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2.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