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

ID:8594121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2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_第1页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_第2页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_第3页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_第4页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教案课题察传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4.3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刚刚讲完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并做了巩固,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的分析上。教材分析此文虽为一篇文言文,但思路清晰,尤其是材料的选取和安排,体现了议论文论据充分,说理透彻的特点,值得学习。教学目标1、疏通文章内容,掌握文言知识。2、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思路。3、从议论文的角度分析文章教学重点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分析教学难点如何在论据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一、检查预习情况-二、要求

2、学生口述文章三、布置学生讨论,内容如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的思路是什么3、围绕中心论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4、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四、从标准的议论文的角度看,本文的优点是什么,有缺点吗?是什么?学生交换题目,自行检查复述文章内容讨论,整理答案讨论,准本发言巩固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了解文章内容对议论文文章结构的把握议论文论据使用的适当分析课堂练习与反馈评价学生写一段实例分析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的思路是什么3、围绕中心论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4、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5、从标准的议论文

3、的角度看,本文的优点是什么,有缺点吗?是什么?世传吕不韦曾令门客“人人著所闻”,撰集“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①“一字千金”的图书发布方式的确使得《吕氏春秋》备受关注,因此也轰动诸侯、流布天下。吕不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他的相位及其手中的权力之外,我想更主要源于吕氏对该书理论架构、编撰质量以及统一天下、治理天下的政略、政纲和理论的自信。《吕氏春秋》是现存古籍中第一部有计划的、在短期内集体编撰而成的书。所以,该书的编排形式

4、比较整齐,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八览中,每览包括八篇文章(《有始览》现存七篇)。六论中,每论包括六篇文章。十二纪是按十二个月,每月一纪,每纪五篇文章。还有一篇《序意》,实际上相当于《吕氏春秋》的后序,因为有残缺错简的现象,后人将其置于《十二纪》之后(一般《吕氏春秋》文章的排列顺序是纪、览、论),全书共一百六十篇。《吕氏春秋》内容庞杂,囊括了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融汇各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同时也表达了作为秦相的吕不韦统一天下和治理天下的政策方略和理论原则。②《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盖缘于

5、此。一、内容梳理《察传》是《吕氏春秋·慎行论》的最后一篇。文章短小精悍、行文轻快、意趣深远,是一篇典型的论说文。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得言不可以不察”,并以“愚者之过”晓以利害。第二、三段全面展开,逐层论证。这是文章的主体,也是全文重点所在。第二段以“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作为分论点,并以齐桓公、楚庄王“闻而审”则“国霸诸侯”,以吴王、智伯“闻而不审”则“国亡身死”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加以佐证。第三段同样开篇即提出分论点“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之后选取“乐正夔一足”、“丁氏穿井”、“三豕涉河”等

6、故事对分论点层层论述。第二、三段都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但是第二段的例证叙述简洁概括、点到为止,第三段的例证则解说细婉、生动曲折。传言之所以失实,其原因有二:其一,传播者有意为之、混淆视听;其二,言词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而改变了语义。《察传》第二段重在说明传播言语的人意图不同,可能会造成言语传播失实,倘若听闻者不能分辨,将受到蒙蔽。太宰嚭和张武出于个人目的没有如实陈述越王勾践和赵襄子的情况和用心,听闻传言的吴王和智伯又不曾对自己所听到的情况详加审察,因而受到蒙蔽。第三段则从言语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从而导致言语传播失实的角度论

7、证。本文已经敏锐地觉察到,言语在传播过程中,可能由于语词的多义性、标点停顿的不同、句式结构的多义、语境意义不同以及字音字形相近的误读误写等原因而产生语义理解的差异。比如“乐正夔一足”这个句子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理解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从语词的多义性来看,“足”有“脚”和“满足、足够”的义项,从而出现了“乐正夔一只脚”和“乐正夔一个就足够了”两种理解;从句读上看,“乐正夔一足”可以有不同的停顿方式“乐正夔,一足”、“乐正夔一,足”;从句式结构上看,“乐正夔一足”可以理解为一个省略句,“乐正夔一而足”。基于以上潜在原因,对于“

8、夔一足”这个句子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多义性是汉语乃至整个人类语言的一大特点,一个句子出现不同的解读是正常的,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言语是要表达特定含义的,这是言语确定性的要求。因而对于传言就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必须回到言语产生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言辞是否合情合理。文中孔子的推理恰是一个还原语境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