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word教案

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word教案

ID:8576692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word教案_第1页
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word教案_第2页
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 1、 认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小说尤其是记叙文中所起的作用;2、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3、引发对战争的思考,激发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励志图强的情感。教学重点:    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战争的本质根源。教学难点:      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引:在上一个文本中我们形象地感触了一个为保家卫国而战的战士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痛苦经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小说,它讲述了的是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小伤兵的

2、悲惨遭遇――战争不仅有害于人民,同样,也有害于战争发动者及其追随者……一、研习文本(一)整体认知1、请复述故事情节:“我”是谁?“我”到底受的是什么伤?“我”是不是在母校?明确:“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么伤?”到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我”又是一名中学生,“我”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是“我”三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的母校。2、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3、:“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这样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

4、、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更能引发人的深入思考,产生心灵的震撼,更好地揭示主题。这种写法在小说中最为常见。)(二)探究释疑1、  作为士兵,“我”是怎样走向战场的?主动去的?还是被逼的?明确:“我”最后确认是主动的2、 从哪能看出来我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明确:“我”的战争感受:A 对战争中的战友的鼓励认同。P47对炮火的赞美,他认为战争是美好的B想成为烈士,在纪念碑上留名,对“烈士”充满向往C 对城市中火光,浓烟充满敬慕。P43-463、  那么这个士兵为什么在内心深处有这种想法?与生俱来的么?  明确:不

5、是,老师传授的,由老师引向法西斯。“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铭文的起句,伤兵曾在美术课上按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这段铭文写在黑板上。铭文典故原指斯巴达战士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伤兵则在纳粹德国这类军国主义教育下充当了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成为残废人。奠整篇小说的批判和反思基调。串讲: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典故: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奋战阵亡,希腊人在此立碑纪念,铭文“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们,我们阵亡此地,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4、为什么仅仅这一句话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呢?用它作题目有什么好处呢?明确:小说

6、已此为题,揭示了纳粹德国这类军国主义教育下是使许多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A夸张效果,表现法西斯的欺骗性;B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无知,容易被鼓动,缺乏自主性,不知道生命的价值;C通过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与当时的情形的对比,讽刺了法西斯的残忍,利用学生的无知让他们充当炮灰;D设悬念,让读者去找出谜底。5、小说里的“我”被成功地引向了这场战争,他在战争中又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明确:“我”失去了四肢中的三肢,心灵遭受巨大伤害。6、综观全文,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

7、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7、“我”看到了自己的伤势,并确认了自己的母校,后悔了吗?醒悟了吗?(“我原以为——没想到“的句式进行串写)明确:A我原以为受重伤后,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哪怕是得到别人的安慰;没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人理会,面对的而是别人的“冷漠、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