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

ID:83628646

大小:27.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183****4338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_第1页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_第2页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_第3页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_第4页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_第5页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_第6页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工作有害因素三级预防原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职业性有害因素:劳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2.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不同划分:(1)化学因素:指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生产性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3.职业性病损: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各种职业损伤的统称。4.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5.我国卫生部、劳动保障部于2002年新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类115种。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职业性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才能对人体发生职业性损害。(具体见课本P14图1-1)7.职业病具有如下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2)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效应关系。(3)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5)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必须有效“治疗”工作环境。8.职业性禁忌症: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9.职业卫生工作的三级预防原则预防的原则内容预防对象第一级特异性致病因素的作用职业人群第二级疾病的早期职业危害接触人群第三级疾病的晚期职业病人10.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具体内容(问答题):(1)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2)职业卫生服务(3)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4)为职业卫生立法提供依据(5)人员培训和健康促进教育11.人类的劳动分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脑体混合劳动。 1.疲劳:在劳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器官或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称为疲劳。2.疲劳的预防:(1)改革生产技术和设备(2)合理运用体位(3)锻炼与练习(4)改善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5)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卫生保健3.疲劳的消除:1)工间休息2)轮班工作制3)劳动以外的休息4.劳动过程中引发疾患的预防:1)流行病学及工效学调查分析2)采取正确的作业姿势3)改善人机界面4)避免和减少负重作业5)减少压迫和摩擦6)作业人员的选择和培训7)合理安排工间休息8)优化劳动组织9)改善作业环境10)健康促进5.①剂量:给予机体的化学物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数量称为剂量。②绝对致死量(LD100):这是指能造成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③半数致死量(LD50):这是指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④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灵敏的检测方法和观测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⑤中毒阈剂量(toxicthresholdlevel):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⑥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6.生产性毒物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①刺激性气体②窒息性气体③麻醉性毒物④溶血性毒物⑤志敏性毒物7.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①呼吸道②皮肤③消化道8.铅中毒的预防原则:①降低铅浓度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2)加强通风。3)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汽逸出。4)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②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③职业禁忌症9. 铅中毒的处治原则:对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对轻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对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给予治疗和休息。铅中毒的治疗方法有驱铅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1.汞中毒的预防原则:①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②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③职业禁忌症2.汞中毒的处治原则:患者应脱离汞接触作业,进行驱汞及对症治疗。口服汞盐患者不应洗胃,需尽快服蛋清、牛奶或豆浆,以使汞与蛋白质结合,保护被腐蚀的胃壁。也可用活性炭吸附汞。3.氯气中毒预防原则:预防措施主要从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入手,定期检查设备,防止跑、冒、滴、漏。设备、管道保持负压,加强通风,正规使用预防用品。4.氯气中毒处治原则:①立即脱离现场,保持安静及保暖。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12h,并给予对症处理。②合理氧疗③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肺水肿④维持呼吸道通畅⑤对症支持治疗⑥皮肤和眼灼伤者应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必要时用4%碳酸氢钠溶液或软膏中和。预防感染和粘连。5.CO中毒预防原则:设立CO报警器;防止管道漏气;生产场所加强通风;加强个体防护,普及自救、互救知识;进入危险区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6.CO中毒处治原则:具体按国际“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处理。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脱离现场,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并采取如下措施:①纠正缺氧②防治脑水肿③改善脑组织代谢④对症支持治疗⑤迟发脑病的治疗7.笨中毒预防原则:①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笨②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③卫生保健措施④注意职业禁忌症8.笨中毒处治原则:①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被笨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急救可用葡萄糖醛酸,忌用肾上腺素。病情恢复后,轻度中毒者一般休息3~7天即可工作,重度中毒者应按病情恢复程度而定。②慢性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根据造血系统损害所致血液疾病对症处理。一经确定诊断,应立即调离接触笨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工作。在患病期间应按病情分别安排工作或休息。轻度中毒者一般可从事轻工作或半日工作;中度中毒者视病情适当安排休息;重度中毒者必须全休。9. 甲醛中毒预防原则:生产环境应加强通风和局部换气,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设备密闭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甲醛溶液;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健康检查,有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眼病患者及对甲醛过敏者,不应从事接触甲醛的职业。1.甲醛中毒处治原则:①现场处理②短期内吸入大量的甲醛气体后,出现上呼吸道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48h,避免活动后病情加重。③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合理氧疗⑤轻度和中度中毒治疗后,经短期休息,一般可从事原作业;但对甲醛过敏者应调离原作业;重度中毒视疾病恢复情况,酌情安排不接触毒物工作。2.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其粒径多在0.1~10um。3.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最常见)4.我国规定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10mg/m3,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2mg/m3。5.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②局部作用③全身中毒作用。6.生产性粉尘的控制与防护:“革、水、风、密、护、管、查、教”①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②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③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④密,将产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⑤护,即个人防护;⑥管,维修管理;⑦查,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以及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⑧教,加强宣传教育。7.硅肺患者的安置原则:①尘肺一经确诊,不论性别,均应及时调离接触粉尘作业。不能及时调离的,必须报告当地劳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工会,设法尽早调离。②伤残程度轻者,可安排在非接触粉尘作业从事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③伤残程度中等者,可安排在非接触粉尘作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④伤残程度重者,不承担任何工作,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8.硅肺的预防:硅肺预防的根本措施在于控制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某些特殊作业点可采用个体防护。9.高温环境: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生产劳动环境称为高温环境。高温环境因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高温环境和工业高温环境。10.减压病:减压病是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转向正常压力时,因减压过速,降压幅度过大所引起的一种职业性疾病,此时人体的组织和血管中产生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11.减压病的预防:对减压病的唯一根治手段是消除气泡,及时加压治疗。12.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等。 1.激光对人体的危害:①对眼的损伤②对皮肤的损伤③激光的生物学效应2.职业性肿瘤:人们在工作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职业性致癌因素: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的(最常见)、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等三类。3.职业性致癌因素一般存在如下典型特征:①潜伏期②阈值问题③好发部位④病理类型4.职业致癌物分为三类:确认致癌物;生产过程、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5.职业性致癌因素识别与判定的途径或方法:①临床观察②实验研究③流行病学调查。6.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①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卫生技术措施②对致癌物采取严格管理措施7.职业传染病大都是由各种微生物病菌引起的,常见的有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等三种类型。8.职业性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①要注意管理传染源②要有效切断传播途径③要保护好易感人群9.接触:指作业者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目的是估测某职业人群或者个体接触该职业有害因素的情况和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效应指标的测定,提出职业有害因素作用的接触—反应关系,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和推荐最大无作用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10.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评定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接触人群特征分析②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③接触水平的估测11.接触评定的方法:询问调查、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三种。12.职业卫生调查的基本内容:①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②专题职业卫生调查③事故调查13.职业卫生调查的步骤:(1)准备阶段①制定计划②查阅文献③拟定表格④选择对象⑤试点调查(2)实施阶段(3)总结阶段①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②调查汇总③论文撰写14.生物监测: 指定期的检查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并与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按监测方法可将其分为经常性监测、预防性监督监测和事故性监测三类。2.计算题:见课本P224公式7-3和7-4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影响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以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定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病损提供依据。4.职业健康监护是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以保证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促进社会生产力及经济的发展。5.职业健康检查按其检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四类:①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②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③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④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6.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利用现代采样与检验仪器设备,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验、识别与鉴定,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接触人群健康产生的健康损害,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劳动条件的职业卫生质量,为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和卫生防护措施、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7.职业卫生现场急救: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工作场所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伤病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现场急救又称院前急救。8.职业卫生现场急救须遵守以下六条原则:①先复后固的原则②先止后包的原则③先重后轻的原则④先救后运的原则⑤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⑥搬运与急救一致性的原则9.职业卫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在职业劳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事故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10.应急救援三种救援形式:①事故单位自救;②对事故单位的社会救援;③对事故单位以外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11.职业卫生危机预警管理功能:①警报功能②干预功能③免疫功能12.个人防护装备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为防御各种职业毒害和伤害而在劳动过程中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用品的总称 1.个人防护装备按人体防护部位可划分为10类:①头部护具类②呼吸护具类按防护用途分为防尘、防毒和供氧三类;按作用原理分为净化式、隔绝式两类③眼(面)护具④听力护具⑤防护手套类⑥防护鞋类⑦防护服类⑧护肤用品类⑨防坠落护具类⑩其他防护用品2.面部防护主要用防护面罩,有安全型和遮光型。3.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施分类管理、综合治理。4.职业卫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①行政管理手段②法律监督手段③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④卫生宣教管理5.2001年10月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6.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7.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按下式计算,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计:式中:E——8h工作日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T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mg/m3)T——C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持续时间(h)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5个部分:①确立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②策划③实施和运行④检查与纠正措施⑤管理评审9.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1)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①改变不良作业方式,预防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明显损害②改善劳动环境,治理职业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2)一般卫生知识教育①控烟教育②限制饮酒③营养与合理膳食教育④一般卫生习惯教育3)职业卫生法制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