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2447

大小:50.1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只此青绿》火遍全国之后,东方演艺集团力邀现代舞艺术家沈伟耗时20个月创排出一部同样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舞蹈诗剧《诗忆东坡》,该剧日前在上海首演。如果说“青绿”是因为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使得观众如痴如醉,那么“东坡”则因为审美超前了“三步”,而使得观演反响两极分化。这部囊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琴棋书画诗词赋和当代艺术里的现代舞、交响乐、当代画,具有镜头感、抽象感,整体节奏还相当慢的作品,对于不熟悉以上融汇东西、博古通今的艺术形式且预设自己要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而言,不太会符合预期。这就造成了观演后的两极反响——喜欢该剧的赞赏它为“国际传播领域中,既发扬中国审美特质,又符合海外欣赏习惯的破冰之作”;不喜欢该剧的则在社交媒体上“劝退他人”道:“被创(受到创伤),快跑!”同为“青绿”与“东坡”的“父母”,前身之一为东方歌舞团的东方演艺集团,是国家级演艺集团,承载着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就是全民盛事。引舞蹈观众“竞折腰”的《只此青绿》是东方演艺近年来又一个现象级作品。“青绿”的成功,在于让故宫博物院里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该剧把这幅名画的制作过程一一拆解、展现,让观众了解到如今被称为“非遗传承人”的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在成就一幅被视为江山社稷主题的传世之作中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该剧在色调上再现了出自矿石的石青、石绿以及群青、赭石、朱砂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其舞蹈动作设计之美,在具有宋代流行色的背景下,轻易地打动了最广大的观众。而戴着眼镜的展卷人,赋予该剧当代视角。在临近剧终时,他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的“隔卷作揖”则深切打动了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也是今天的“传承人”……以往,中国舞蹈剧目中很少有以解读作品角度切入的“阐释性”剧目(解释说明是话剧的功能)。因而,从以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角度而言,“青绿”是从零到一的巨大突破。“青绿”是以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东坡”是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既然有了“青绿”的成功,东方演艺并不想“自我重复”,而是“更进一步”,邀约了戏曲坐科10年、擅长中国琴棋书画且因现代舞而蜚声世界的现代舞艺术家沈伟,来创作一部以现代舞展现苏东坡诗词精神的舞蹈诗剧。太难了!沈伟起先婉拒三次。最终,如何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挑战,激发了沈伟的创作欲望。《诗忆东坡》“审美超前”的三步,首先在于——不叙事。名字里有“东坡” ,但该剧不谈东坡个人成长、官场失意、情感“两茫茫”,只是以沈伟自3000首苏东坡诗词中,按其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绪,梳理出的15首来展现其精神内涵。为什么是15首?最初是29首,“不能字太多,字多就成为话剧了”,沈伟说得实在,舞剧就不应该开口唱几首歌、字幕出太多字——唱歌的是歌剧或音乐剧,字多的是话剧。艺术家的能耐就在于,在剧种规范里创造艺术。不叙事带来的第二步“审美超前”是——较抽象。音乐,能做到“拟声”已经算是尽力具象了。所以民乐里听得出《百鸟朝凤》,交响乐里听得出《彼得与狼》,但也就限于动物发声而已。舞蹈,能做到“拟形”也是高手,如《朱鹮》。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审美知识如作家作品可以学,审美感受纯粹个人体验靠积累。举例而言,全剧开场,天幕上有一个动态图,展示了东坡从眉州出发,途经常州、黄州、杭州、徐州等将近20个地点的路线图,每一个箭头都是白色直线。第五幕结束时,出现了一个视频——画面上只有一个握着毛笔的人手,下笔手法如书法般顿挫,以为他要写字呢,忽发现黑色毛笔换成了白色毛笔,继而再换成青绿色油画刷子,再以明黄色提亮且笔触转而油画“刷”,勾勒出的线条进而接近旅法画家朱德群的风格……有人能了悟“这是东坡此生路线图乃至精神路线的艺术化呈现,且是该剧‘点题’之处——以中国书法技法入手,以东西融合的色彩与线条形成当代画作”;有人则质疑:“舞剧里为什么要插一段不知所云的画画啊?”似乎,也对。较抽象,带来第三步“审美超前”最容易引发的问题——感受“劈叉”。完全跟得上审美逻辑且熟悉沈伟以往作品风格的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完全跟不上的则感觉“被重创”到匪夷所思;时而跟上时而掉队的观众则容易陷入怀疑: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还是剧?跟得上审美逻辑,需要对于宋代美学的了解,不止于《只此青绿》;对于苏东坡的了解,不止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感表达;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熟悉,不止于古琴的《高山流水》一曲;对于中国作曲家创作西方交响乐的了解,不止于谭盾一位,最好还熟悉该剧作曲陈其钢;对于舞剧不叙事不惊讶;对于现代舞不叙事不惊讶;对于全剧节奏缓慢能适应——也就90分钟回到宋代时间感、脱离快节奏生活,为何不能试一下?纯粹从艺术形式来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青绿”是“连环画”;“东坡”是“文人画”。“审美超前”从来不是艺术家的错。契诃夫的《海鸥》首演失败;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首演失败……从不妨碍它们成为经典。但是记得要为“审美超前”的艺术作品“搭建沟通桥梁”是出品方必须“多虑”的部分。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诗忆东坡》是为了“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那么就应该同时配套有关现代舞、宋代美学、东坡诗词精神、舞剧与舞蹈诗剧的区别乃至西方当代艺术甚而美学思潮等领域的演出前解读——演出前后、线上或出版物等形式均可。甚至建议,“青绿”也要适当配套解读课程——对于书画、非遗也做进一步拓展传播。今后,一部剧就是一个“台前演出加幕后解读”“线上传播加线下普及”的“系列工程”了。(选自朱光《“审美超前”记得搭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忆东坡》与火遍全国的《只此青绿》一样,都是东方演艺集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创排的舞蹈诗剧。B.《只此青绿》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火遍全国,引舞蹈观众“竞折腰”,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盛事。C.《只此青绿》拆解、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制作过程,再现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在成就这幅名作中做出的贡献。D.“审美超前”并不妨碍艺术作品成为经典,但要为“审美超前”的作品搭建沟通桥梁,例如配套与之相关的解读课程。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忆东坡》观演两极分化,褒贬不一,原因之一是该剧不能满足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预期。B.《诗忆东坡》的创作比《只此青绿》“更进一步”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于以现代舞等国际语言作为表现形式的尝试。C.为了使艺术创作合乎剧种规范,避免字幕出太多字,《诗忆东坡》作者将剧中诗词由最初的29首删减为15首。D.《诗忆东坡》的“审美超前”表现为不叙事、较抽象等,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故事情节,只谈情感变化。3.《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巨大突破,不属于其表现的一项是()A.采用石青、石绿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B.以宋代流行色为背景的优美的舞蹈动作设计。C.戴眼镜的展卷人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隔卷作揖。D.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4.请简要说明加点词语“劈叉”“连环画”“文人画”在文中的作用。5.作者是怎样论述第二步“审美超前”——“较抽象”的?请概括说明。【答案】1.B2.D3.D4.①“劈叉”指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在文中比喻迥乎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观剧感受,生动形象且新颖别致。②“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通俗读物,而“文人画”追求技巧与个人风格,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文中分别用来比喻《只此青绿》《诗忆东坡》,鲜明而准确地表明二者艺术形式不同,在“跟得上审美逻辑”的要求上也有高低之分、难易之别。5. ①先举例论述音乐、舞蹈的抽象性。②再陈述观点“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③最后通过列举不同的观演感受来论证观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盛事”错误。原文第二段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就是全民盛事”,并非《只此青绿》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盛事。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其根本原因是”因果关系不成立且“只谈情感变化”曲解文意,原文是“《诗忆东坡》‘审美超前’的三步,首先在于——不叙事。名字里有‘东坡’,但该剧不谈东坡个人成长、官场失意、情感‘两茫茫’”。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强调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不能体现《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巨大突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原文第七段“较抽象,带来第三步‘审美超前’最容易引发的问题——感受‘劈叉’。完全跟得上审美逻辑且熟悉沈伟以往作品风格的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完全跟不上的则感觉‘被重创’到匪夷所思;时而跟上时而掉队的观众则容易陷入怀疑: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还是剧”。据此可分析出,“劈叉”本指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在文中比喻迥乎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观剧感受,生动形象且新颖别致。②原文第八段“纯粹从艺术形式来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青绿’是‘连环画’;‘东坡’是‘文人画’”。据此可分析出,“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通俗读物,而“文人画”追求技巧与个人风格,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文中分别用来比喻《只此青绿》《诗忆东坡》,鲜明而准确地表明两者艺术形式的不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原文“音乐,能做到‘拟声’已经算是尽力具象了。所以民乐里听得出《百鸟朝凤》,交响乐里听得出《彼得与狼》,但也就限于动物发声而已。舞蹈,能做到‘拟形’也是高手,如《朱鹮》”,据此看出,先举例论述音乐、舞蹈的抽象性。②原文“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审美知识如作家作品可以学,审美感受纯粹个人体验靠积累”,据此看出,再陈述观点“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③原文“举例而言,全剧开场,天幕上有一个动态图,展示了东坡从眉州出发,途经常州、黄州、杭州、徐州等将近20个地点的路线图,每一个箭头都是白色直线。第五幕结束时,出现了一个视频——画面上只有一个握着毛笔的人的手,下笔手法如书法般顿挫,以为他要写字呢,忽发现黑色毛笔换成了白色毛笔,继而再换成青绿色油画刷子,再以明黄色提亮且笔触转而油画‘刷’,勾勒出的线条进而接近旅法画家朱德群的风格……有人能了悟‘这是东坡此生路线图乃至精神路线的艺术化呈现,且是该剧“点题”之处—以中国书法技法入手,以东西融合的色彩与线条形成当代画作’;有人则质疑:‘舞剧里为什么要插一段不知所云的画画啊?’似乎,也对”。据此看出,最后通过列举不同的观演感受来论证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①马克·吐温一个朋友从东部来了信,我遵他的命去拜访了好脾气、爱絮叨的西蒙·威勒,打听我朋友的朋友列昂尼达斯·斯迈雷的下落。我见到西蒙·威勒的时候,他正靠着安吉尔酒馆吧台旁边的炉子打盹。我注意到他是个胖子,秃脑门,一脸安详,透着和气、朴实。他站起身来问了声好。我告诉他,朋友托我来打听一位儿时的密友,这人叫列昂尼达斯·斯迈雷,听说这位年轻的福音传教士曾在安吉尔屯子里住过。西蒙·威勒把我逼到墙角,拿自己的椅子封住我的去路,然后讲了一通下面那些枯燥无味的事情。他脸上不露一丝笑意,从第一句起,他用的就是四平八稳的腔调,没有变过。他收不住的话头里透着认认真真、诚心诚意的感人情绪,把讲故事当成一件要紧事来办。我听凭他按照自己的路子讲下去,一直没有打断。列昂尼达斯神父——嗯,这里从前倒是有过一个叫吉姆·斯迈雷的。别的不说,要比谁最古怪,他算得上天下第一。只要能找到一个人愿打赌,他就陪着,碰上什么就赌什么。 要是他看见一只屎壳郎朝哪里开步走,他就跟你赌它几天才能到——不论到哪儿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会跟着那只屎壳郎,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儿,路上得花几天的时间。这个斯迈雷有一匹母马——小伙子们都管它叫“一刻钟老太太”。因为它慢慢吞吞的,不是得气喘、生瘟热,就是有痨病,他们总是让它先跑两三百码,可等到了终点跟前,它就抖起精神,撒欢地尥蹶子,四只蹄子到处乱甩,弄得尘土飞扬——赶到裁判席前头的时候,它总是比别的马早一个头。他还有一只小斗狗,光看外表你准以为它一钱不值。可是,一旦在它身上下了注,它转眼就变了另一条狗:它的下巴颏往前伸着,就像火轮船的前甲板,下槽牙都露了出来,像煤火一样放光。别的狗抓它,咬它,接二连三地让它摔跤,可安得鲁·杰克逊②——那条狗的名字——老是装着没什么不自在的,一直到再没钱往上押了。这时候,它就一口咬住另一条狗的后腿,咬得死死的——光咬,叼着不动——直到那狗服软,哪怕等上一年也不要紧。唉,这个斯迈雷呀,他还养过拿耗子的狗、小公鸡、公猫,都是这一类的玩意儿,不论你拿什么去找他赌,他都能跟你兵对兵、将对将,让你赌个没完没了。有一天,他逮着一只蛤蟆带回家去,说是要好好训一训。足足有三个月,他什么事都不干,光待在后院里头教那只蛤蟆蹦高,果不其然,他把蛤蟆训出来了。只要他从后头点蛤蟆一下,你就看吧,那蛤蟆像翻煎饼一样在空中打个转,然后稳稳当当地爪朝下落地,就像一只猫。他还训那蛤蟆逮苍蝇,勤学苦练,练得那蛤蟆不论苍蝇飞出去多远,只要瞧得见,回回都能逮得着。嘿,我就瞧见过他把丹尼尔·韦伯斯特③——那蛤蟆叫丹尼尔·韦伯斯特——放在这儿的地板上大喊一声:“苍蝇,丹尼尔,苍蝇!”快得让你来不及眨眼,蛤蟆就噌噌地照直跳起来,把那边柜台上的一只苍蝇吞下去了,然后像一摊泥“扑嗒”落在地上,拿后腿抓耳挠腮,没事人似的。从平地往上跳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比你见过的所有蛤蟆都跳得高一个身子。只要比这一项,斯迈雷就一路把注押上去。斯迈雷把他的蛤蟆看成宝贝。斯迈雷拿一个小笼子盛着那蛤蟆,时不时地带着它逛大街,设赌局。有一天,一个汉子——他是个外乡人——到屯子里来,正碰上斯迈雷提着蛤蟆笼子。那汉子拿过笼子,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半天,才还给斯迈雷,慢慢吞吞地说:“我也没瞧出来这蛤蟆比别的蛤蟆能好到哪儿去。”“我赌四十块钱,敢说这蛤蟆比加利维拉县随便哪一只蛤蟆都蹦得高。”那汉子琢磨了一会儿,说:“要是我有一只蛤蟆,准跟你赌。”这时候斯迈雷说话了:“ 好办——好办——只要你替我把这笼子拿一小会儿,我就去给你逮一只来。”就这样,那汉子拿着笼子,把他的四十块钱和斯迈雷的四十块钱放在一起,坐下等着了。这汉子坐在那儿想了好一会儿,然后从笼子里头把蛤蟆拿出来,扒开它的嘴,自己掏出一把小勺来,给蛤蟆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砂子——一直灌到齐了蛤蟆的下巴颏——然后把蛤蟆放到地上。斯迈雷呢,他上洼地的烂泥里头稀里哗啦趟了一气,到底逮住个蛤蟆。他把蛤蟆抓回来,交给那汉子说:“行了,就把它跟丹尼尔并排摆着,我喊个号。”然后他就喊:“一——二——三——蹦!”他和那汉子从后边点那两只蛤蟆,那只新来的蛤蟆蹦得特有劲,可是丹尼尔喘了一口粗气,光耸肩膀——就这样——像法国人似的。斯迈雷又纳闷,又上火。当然啦,说什么他也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一档子事。那汉子拿起钱就走。斯迈雷呢,他站在那儿抓耳挠腮,低着头把丹尼尔端详了好一会儿,最后说:“真闹不明白这蛤蟆怎么栽了?看起来,它肚子胀得不轻。”他揪着丹尼尔脖子上的皮,把蛤蟆掂起来,说:“它要没五磅重才怪呢!”蛤蟆头朝下,吣出满满两大把铁砂子来。这时候斯迈雷才明白过来,他气得发疯,放下蛤蟆就去追那汉子,可再也追不上了。这时候,西蒙·威勒听见前院有人喊他的名字,就站起来去看找他有什么事。他一边往外走,一边扭头对我说:“就在这儿坐着,老客,歇会儿——我一转眼就回来。”不过,对不住了您呐,我想,再往下听牛皮糖吉姆·斯迈雷的故事,也打听不到列昂尼达斯·斯迈雷神父的消息呀,于是我拔腿就走。在门口,我碰上威勒回来了,他拽着我又打开了话匣子:“哎,这个斯迈雷有一头独眼龙母黄牛,尾巴没了,光剩个尾巴蹶子,像一根香蕉,还有——”可我既没功夫,也没这个嗜好,还没等他开讲那头惨兮兮的母牛,我就走了。一八六五年(有删改)[注]①本文创作背景是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当时的美国处于自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整个美国都十分热衷于商业投机,评判地位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金钱的多少,所有人为了追逐金钱和名利相互欺骗,不择手段,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②安得鲁·杰克逊,美国第七任总统(任期1829—1837),此处唤作狗名。③丹尼尔·韦伯斯特,美国政治家(1782—1852),此处用作青蛙名。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故事因“我”受托打听人而起,而讲故事的西蒙和故事中的吉姆·斯迈雷则是小说中制造笑料的主要人物。B.吉姆·斯迈雷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作者在批评他无事不赌的痴迷表现的同时,也赞扬了他认真执着的做事态度。 C.在跳蛙比赛中,外乡人趁着斯迈雷去逮蛤蟆时,给斯迈雷的蛤蟆灌铁砂子,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欺骗作假的社会风气。D.小说表面幽默轻松,实质上批评和抨击的威力较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社会状况。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叙述母马和斗狗的比赛过程时,都设置了出乎意料的情节转折,使局面发生改变,增加了小说的阅读趣味。B.小说用母马和斗狗的比赛故事做铺垫,与跳蛙最终失败的结局形成错位,故事在读者的心理落差中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C.作者以火轮船前甲板、放光的煤火描写小斗狗比赛时的下巴和下槽牙,此处运用夸张和象征手法,暗示狗主人的机智热情。D.小说以政坛人物的姓名作为斗狗与跳蛙的名字,这是作者颇具深意的安排,表现出作者对政治和上层统治者的戏谑与讽刺。8.小说中的反差技巧是一种通过鲜明的对比或差异来创造戏剧性的手法,请简要说明本文在写西蒙讲故事时包含了哪几组反差。9.小说在“我”受托拜访故事中嵌套了西蒙·威勒讲述的故事,请简要探讨这种“嵌套故事”的表达效果。【答案】6.B7.C8.①西蒙讲述的内容与“我”的打听意图形成反差。“我”打听的是列昂尼达斯•斯迈雷,他却强行讲述吉姆•斯迈雷的故事,产生戏剧性。②西蒙的讲述神态与故事内容之间形成反差。他一本正经地讲述,故事内容却是赌徒的滑稽可笑,造成喜剧效果。③西蒙的讲述态度与“我”的表现形成反差。他严肃认真,把讲故事当成要紧事,而“我”却毫无兴趣,只想逃离,使小说具有幽默感。9.①提高情节的复杂性。嵌套故事的形式有利于创建复杂的情节结构,使故事更具吸引力。②有利于表现形象特点。母马、小狗、跳蛙等小故事相对独立,便于展现或狡诈或自负的动物形象,更突出主故事人物斯迈雷嗜赌成性的赌徒形象,在“我”的讲述下西蒙活在自己世界、固执、唠叨的老人形象也十分鲜活。③增强主题的深广度。多个小故事嵌套,既批判了嗜赌如命的贪婪人性,也批判了美国其时拜金享乐、投机欺诈的社会风气,还戏谑讽刺了美国上层统治者,主题更加多元、深刻和广泛。④增加讽刺效果。让角色讲述各种荒诞故事,并在讲述中隐含他们对斯迈雷嗜赌成性等现象的不同态度,增强小说对人性弱点和社会风气的讽刺。【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B.“也赞扬了他认真执着的做事态度”错误,小说并无赞扬之意,吉姆•斯迈雷的认真执着正是其痴迷于赌博的表现,也是作者着力讽刺之处。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运用夸张和象征手法,暗示狗主人的机智热情”错误,这里的描写并非象征手法,而是使用了夸张兼比喻的手法,暗示狗主人嗜赌的特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由原文“我遵他的命去拜访了好脾气、爱絮叨的西蒙·威勒,打听我朋友的朋友列昂尼达斯·斯迈雷的下落”可知,西蒙讲述的“屎壳郎、小母马、小斗狗和蛤蟆”的内容与“我”的打听意图形成反差,“我”打听的是列昂尼达斯•斯迈雷,他却强行讲述吉姆•斯迈雷的故事,产生戏剧性;由原文“他脸上不露一丝笑意,从第一句起,他用的就是四平八稳的腔调,没有变过”可知,西蒙的讲述神态与故事内容之间形成反差,他一本正经地讲述,故事内容却是赌徒的滑稽可笑,造成喜剧效果;由原文“他收不住的话头里透着认认真真、诚心诚意的感人情绪,把讲故事当成一件要紧事来办”和“可我既没功夫,也没这个嗜好,还没等他开讲那头惨兮兮的母牛,我就走了”可知,西蒙的讲述态度与“我”的表现形成反差。【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重要情节表达效果的能力。表达效果可以从主题、情节、人物、艺术效果等维度思考和分析,分析时注意抓住嵌套故事这一叙述特征。从情节上说,故事相套,“我遵他的命去拜访了好脾气、爱絮叨的西蒙·威勒,打听我朋友的朋友列昂尼达斯·斯迈雷的下落”,而西蒙讲述的“屎壳郎、小母马、小斗狗和蛤蟆”的内容与“我”的打听意图形成反差,故事套故事,使情节更加复杂,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人物表现上,小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各自得到展现,可以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情感表达,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情;从主题上说,大故事套小故事,主题的表现点增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社会状况,主题呈多向多义性; 从艺术效果上说,通过让角色讲述各种荒诞可笑的故事,比如:在跳蛙比赛中,外乡人趁着斯迈雷去逮蛤蟆时,给斯迈雷的蛤蟆灌铁砂子,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欺骗作假的社会风气,小说在讽刺社会、人性弱点的力度上得到增强,这种讽刺效果可以增加读者的笑点和思考点,也使小说更加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或(韩非子)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③。长行徇上④,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①献公:即晋献公。②诬:谎言。③失人不比矣:人们都不敢败逃了。④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昔者吾先君A献公B并国C十七D服国E三十八F战G十有二胜H是民之用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弊,意为困乏、疲敝,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的“弊”意思相同。B.爱,意为敬爱,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思不同。C.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的“何操”结构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邺地,打败楚军,得到霸主之名。C.赵简子觉得烛过的话很有道理,但韩非子却不认同烛过的观点,他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烛过其实不懂统兵之道。D.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2)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14.文中韩非子和孔子对于“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答案】10.DFH11.A12.B13.(1)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烛过的一句话啊。(2)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驶车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14.韩非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厚赏重刑,孔子认为治理百姓要盛礼薄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去我们的先君晋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打了十二次胜仗,就是用的这些民众。“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中,主谓宾齐全,单独成句,后面D处断开;“服国三十八”与“并国十七”结构一致,承前省主语“吾先君献公”,应独立成句,后面F处断开; “是民之用也”是宾语前置句,前面H处断开。故选D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困乏,疲敝;弊病,害处。句意:我的战士这么快就疲惫了。/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B.正确。敬爱,热爱;吝惜。句意:这是孝子热爱父亲的缘故。/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C.正确。快,迅速;招致。句意:不更快吗?/才招致(灭亡的)祸患。D.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马惧何哉;大王来操何。句意:还会惧怕什么呢?/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错误,由原文“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可知,惠公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被秦人肆意入侵,没有使国家领土增加。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不如”,与其……不如;“革车千乘”,定语后置,一千辆兵车;“闻”,听,听到。(2)“御”,驾驭,驾马;“组”,丝带,拿着丝带;“策”,鞭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可知,韩非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厚赏重刑;由原文“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可知,孔子认为治理百姓要盛礼薄刑。参考译文:材料一: 赵简子围攻卫国国都的外城,拿着犀牛皮做的盾牌(作掩护),站在箭和滚石达不到的地方,击打战鼓然而战士却不进攻。简子扔掉鼓槌说:“哎呀!我的战士这么快就疲惫了。”行人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我听说: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过去我们的先君晋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打了十二次胜仗,就是用的这些民众。献公死了,惠公即位,他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贪恋美女,于是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离晋国国都绛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些民众。惠公死后,文公继承君位,围攻卫国,攻下邺地;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还是这些民众。所以,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斗取得全胜。简子说:“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烛过的一番话啊。”有人说:外交官烛过并没有说出有理论价值的话,只是说惠公失败用的是这些人,文公称霸用的是这些人,却没有发现他们是如何用人招致失败或称霸的。赵简子不应该这么快就丢掉防身用的盾牌。父亲在包围之中,儿子不怕冒着箭和滚石的危险去援救,这是孝子热爱父亲的缘故。孝子热爱父亲,一百里面才有一个。现在认为君主处在危险之中兵士还可以战斗,就是认为从各家各户来的兵士对于君主都能像孝子热爱父亲一样去拼命,这是外交官烛过的谎言。喜好利益嫌恶祸患,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感情。赏赐多而守信用,人们就不怕敌人;刑罚重而一定实行,任何人都不敢败逃了。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数百人里没有一个;喜欢利赏害怕犯罪,没有人不是这样。统率兵士的人不采用必然的术数,而根据百人中无一人能做到的行为行事,外交官烛过其实不懂如何使用兵士的道理。材料二:孔子到卫国,卫国将军文子问他:“我听说鲁国公父氏不能审理案件,是真的吗?”孔子回答道:“我不知道他不能。公父氏审理案件,让有罪的人恐惧,让无罪的人感到羞耻。”文子说:“让有罪的人惧怕,是案件能审察,刑罚恰当。让无罪的人感到耻辱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齐国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感到羞耻;用刑罚遏制犯罪,达到不用刑罚的目的,那么百姓就会惧怕。”文子说:“现在齐国用刑法来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尽,为何还要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呢?”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百姓的言行就好像骑马时用上缰绳,用刑法来整治齐国百姓就好像骑马时用鞭子。在这边拿着鞭子在那边动,这是善于驾马。没有缰绳而用鞭子,那么马就会迷失道路。”文子说:“用驾马来说的话,左手拿着缰绳,右手拿着鞭子,不更快吗?如果只有缰绳而无鞭子,马还会惧怕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所以,先王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从命令。现在废掉礼教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暴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杨少府贬郴州① 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②。青草瘴③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④。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①郴州:位于湖南与广东、江西交界处。②五两轻:“五两”是古时测定风力的器具,用鸡毛五两系桅杆顶上而成。“五两轻”指风大。③青草瘴:据《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④夏口、湓城:两地均在郴州以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送别诗,诗歌标题即点明送别对象杨少府,诗中也有送别诗常见的哀婉伤感情绪。B.首联写与杨少府共看洞庭山水,秋色萧索,冷月猿啼,渲染了与杨少府依依惜别的情感。C.颔联通过忧愁三湘水远、厌恶南风大的心理描写,将杨少府不愿前行的情感写得细致入微。D.颈联设想在明年春天瘴气起、江水涨之时,杨少府可经夏口、湓城而北归,为尾联做铺垫。16.赵殿成评点此诗的最后两句:“送人迁谪,用贾谊事者多矣,然俱代为悲忿之词。惟右丞此篇结句,得忠厚和平之旨。”请结合点评,简要分析尾联传达出的作者情感。【答案】15.B16.①本诗的忠厚平和体现在反用贾谊典故,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之气。②作者以贾谊拟杨少府,表达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夸赞。③以长沙不久留,表达作者对友人不久就可返回的祝愿。③劝慰友人不须学贾谊吊怀屈原,表达作者对友人被贬谪的宽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写与杨少府共看洞庭山水,秋色萧索,冷月猿啼”错,首联是作者想象之景,写友人走后来到洞庭湖所见之景,不是实写眼前所见。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诗题中的“贬”字,作者为被贬的朋友送行,安慰、鼓励朋友乃人之常情。作答时也可先进行联想,然后从具体的诗句中找出依据。尾联意思是:你此去好比贾谊贬长沙,不会久留,你也不必过于自伤,而去效仿贾谊哀悼屈原的举动。尾联借用典故抒情,上句运用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典故,将友人与贾谊类比,忠贞爱国、品行高洁却受冤被贬,肯定了友人的才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愤愤不平。 下句写贾谊作《吊屈原赋》之事,“何须”二字为昂扬语,劝慰友人不须学贾谊吊怀屈原,以此安慰朋友,认为朋友不会始终处在被贬的境遇中。同时肯定友人的才德,表示友人将不会久居郴州,不必效仿贾谊去凭吊屈原,表达作者对友人不久就可返回的祝愿。尾联借用典故,将杨少府比作贾谊,又反用贾谊典故,用贾谊的典故宽慰朋友,作为受到赏识的才子,远谪郴州的日子并不会太久。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之气,这正是本诗的忠厚平和所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孝公时期占有的有利地势。(2)《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国统一天下过程,《过秦论》中表达意思与此句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拥雍州之地③.锄櫌棘矜④.非铦于钩戟长铩也⑤.吞二周而亡诸侯⑥.履至尊而制六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崤、雍州、锄、櫌、棘矜、铦、钩、戟、铩、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以期①,净化行业生态。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②了。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仅仅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以③的心态进行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长此以往,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20.“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除了运用对比手法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示例:①正本清源;②舍本逐末(本末倒置);③竭泽而渔(急功近利)。19.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的产物,如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20.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②句式整齐、有节奏感,通过“要……不要……”的格式,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③阐明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意内在含量,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是不可取的。(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后文“净化行业生态”可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肃清风气,可填“正本清源”。正本清源: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②语境要表达的是文化艺术品之最重要,明星效应应该只起辅助作用,而“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是主次不分的行为,可填“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舍本逐末: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③从前句“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来看,表达的是只追求利益而忽视内在,故而可填“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等。急功近利:指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比喻做事只顾眼前的利益,丝毫不为以后打算。【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为成分残缺,“流量明星”不是“商业逻辑运作”,二者无法搭配,应加上宾语中心词“的产物”。二为语序不当,“‘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如果”应放在主语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这句话采用三个“要……不要……”的句子,句式一致,是排比句,构成了整齐而有节奏感的句式。 排比句的作用是增强语势和感染力,本句通过商业资本在“阵容”“颜值”“热度”和“内容”“价值”“深度”之间的选择,表达了对这种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意内在含量,“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的行为是荒谬可笑,不可取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迅先生诞生在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奇迹。此前没有这样的人物,此后也很少有了,他的同时代人中,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他与他们并肩协作,创造了中国新文学的辉煌业绩。他像星辰,给那些身处至暗时刻寻求援助的广大读者以信心和希望;__①__,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他的写作,深沉博大,有一种超越文字之上的力量和温暖。人们喜欢称他为“大先生”。所谓大者,“得其大者而兼其小”。他有博大的胸怀。早年“走异路,逃异地”,脱离了江南小镇的狭小天地,告别了“读书应举”的传统道路,赴金陵求学,后东渡日本学医。一路走来,__②__,人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__③__,但他不是吟风弄月的文学家,也不是谋求高雅地位的成功人士,而是一生致力于用文学来改良社会的文学践行者。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风雨飘摇、万马齐喑的旧中国,竟会诞生像鲁迅这样举世无双、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匠。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就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死亡。B.雨天,拾荒农妇从门前经过,我会像妈妈一样追出门,给她一顶草帽。C.天和号核心舱是世界最大最重太空舱,功能齐全,就像旅馆一样。D.像是知道我要摘它一样,那朵红色的荷花猛地把头埋进了荷叶丛中。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A22.①他像源泉(他像甘露)②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③鲁迅是文学家【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及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划线句:表示举例。A.表示举例;B.表示与某人在行为上有共同点; C.表示打比方;D.表示推测。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他像星辰,给那些身处至暗时刻寻求援助的广大读者以信心和希望”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推测可知两句句式一样,填写“他像……”,结合“滋养着……”,故填写“他像源泉(他像甘露)”。第二空:依据“人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推测“一路走来”眼界开阔了的意思,故可填写“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第三空:依据“但他不是吟风弄月的文学家”推测前句应该是肯定的句式,肯定文学家的身份,故可填写“鲁迅是文学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汉语词典》:榜样是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在生活中,有人认为榜样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复制,也有人对此说法不以为然。对此争议,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榜样”是用来超越的“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人的行动的参照系,如果能够建立起科学、合理、引人的“参照系”,就会把人们的行为导向目标实现。那么,到底是该复制榜样还是该超越榜样?我认为,“榜样”是用来超越的。有人认为榜样的价值在于复制,斯言有理。比如,在艺术史上,创作之初的模仿与参照,不可避免。领路人身后,总是会聚集一批跟跑者。学书法,绕不开颜柳欧赵,所谓“法帖”就是这个领域的入场券。名家名作开风气之先,却也是千锤百炼积累而成。巨擘如吴昌硕,终其一生都潜心临写《石鼓文》;欧洲印象派画家缔造“光影革命”前,几乎都是古典艺术大家的信徒。不仅是艺术领域。有人一针见血地分析,社交网站“脸书”借鉴了领英(LinkedIn)、Friendster 等先驱;而苹果的用户界面,也源自乔布斯在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看到的理念技术。很多时候,复制榜样不失为一条通往创新的捷径。自行车比赛中,“冲刺手”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大部分时间会骑在“破风手”后面。如果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把创新定义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那么复制创造出新的价值、新的市场甚至新的生产方式,也不失为一条创新的捷径。然而,伟大的创新者绝不会止步于复制榜样。齐白石57岁开始“衰年变法”,走出对前人的模仿,删繁就简“画吾自画”,从“形似”走向“不似之似”。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试图在美国再现意大利咖啡店,然而站着喝咖啡等方式却水土不服,最终以意式风格融合美式休闲,完成了超越之路。如果“一直在复制,从来不创新”,让创新的精神在追随中消磨,就只会如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0到1很难,从1到2也不容易。要超越榜样,找到创新突破点,非得有自我否定的勇气、敢于质疑的精神才行。河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韩春雨,因发现更简洁的基因编辑技术而成为“网红”。过去几年,世界生物学界一直以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主流,“从众的心理使得融入这种氛围的科学家都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参与,生怕自己被这个科学大潮所落下”。韩春雨也曾是这一技术的跟随者,但几次失败经历让他挣脱出来,终于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说到底,所有具有革命性的突破,都源于“自我创新基因”的再编辑,走在前面的榜样不仅是队伍的“标兵”,更应该成为发力超越的对象。有人说,人类所有的发明,不过是对自然的复制,如车轮之于圆木。然而,正是在复制过程中的灵光一闪,让人类文明步步前行。“太阳底下无新事”“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两句俗语,或许正揭示着创新的秘密:“榜样”是用来超越的,超越最伟大的对手,才有最伟大的创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出榜样的内涵。第二句话则指出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榜样的价值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榜样的价值在于复制,也就是说,我们努力的天花板,就是榜样,一切的付出都只能以此为终点。而也也有人不认同这一点,也就是说对于榜样可以有诸多可能,比如即使不能复制其成功也无所谓,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超越榜样。可见,材料提出了一个话题:榜样的价值。对于材料中的两种观点,我们需要辩证分析。首先,榜样可以为我们提供启发。一个优秀的榜样往往有着卓越的品质和杰出的成就,他们在某个领域具备非凡的才能和经验。他们的成功故事和努力奋斗的精神往往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启发我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追求卓越。通过学习榜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工作方法,我们可以受益于他们的智慧,借鉴他们的成功之道,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我们应该意识到榜样并不是万能的。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榜样可以完全适应每个人的情况。榜样只是给予我们一种参考和启示,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思考和调整。复制榜样的做法和方法,并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因此,在借鉴榜样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我们需要将榜样的经验与自己的情况相结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和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超越榜样,成为独立思考、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个体。此外,榜样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好的榜样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选择一个与自己价值观相符合的榜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榜样的局限性,不盲目崇拜,而是保持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最后,榜样的价值在于启发我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己。榜样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伙伴和引导者,他们的经历和成就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勇气,让我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取得成功。综上所述,榜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可以复制,更在于启发与超越。榜样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指引,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并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然而,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发挥的能力,不盲目追随,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进行调整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榜样中受益,并实现自己的成长和成功。从“谈谈你的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榜样的积极价值及其局限性,然后明确榜样真正的价值在于什么,最后分析我们怎么向榜样学习。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来谈。立意:1.复制榜样的经验和思路,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2.可以模仿但更要超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