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097
大小:77.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名山中学高2023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图为陕西临潼郑庄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铁犁铧,整体呈弧形桶状,头部为三角形,较尖锐。这可以佐证秦国()铁犁铧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B.冶铁技术已经普及C.率先完成社会转型D.商鞅变法措施彻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铁犁铧可以提高土地开垦的效率,表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铁犁铧,不能得出冶铁技术的普及,排除B项;铁制农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不能证实秦国率先完成社会转型,排除C项;商鞅变法中没有改进生产工具,铁犁铧的出现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因连年战争,到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呈现出一派荒凉残破的景象:“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汉初君主服从人心思安的社会心理,采取()A.郡国并行制B.与民休息政策C.抑制工商业者D.尊崇儒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及所学可知,面对汉初经济残破的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鉴于亡秦孤立之败”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汉武帝采取了抑制工商业者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尊崇儒术属于思想政策,与经济的恢复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3.下面是董仲舒的部分言论。据此可知,董仲舒的这些言论() 言论《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未有夫人君之权,能制其势者也,未有贵贱无差,能全其位者也A.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B.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董仲舒的“以人随君”“诸侯受命于天子”“未有去人君之权,能制其势者也”可知,其强调的是君主对臣民的统治是合法合理,受命于天的,这些言论适应了当时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儒学独尊地位是在汉武帝尊崇儒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董仲舒君权神授的主张不具有哲学思辨色彩,宋代理学走向哲学化和思辨化,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据材料“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可知,这是文人取士的选官模式,B项正确。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郡县制的确立,排除C项;重文清武治国思想是北宋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 5.有学者指出,“唐王朝根据自身的社会层序结构,各民族也根据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文化水平,分别对外来文化做出遴选和抉择”。据此可知,唐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A.突出中外文明差异B.全盘否定加以排斥C.兼容并蓄摄取改造D.不加选择一概采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唐朝对待外来文化要有所选择的接受,因此唐朝的态度是兼容并蓄摄取改造,C项正确;材料体现唐朝的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强调中外文明的差异,排除A项;“全盘否定”说法绝对,排除B项;不加选择一概采用,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②处应为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皇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C正确;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A;门下省负责审议,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对皇帝负责,排除D。7.南宋风俗宝典《梦粱录》有云:“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在南宋都城临安府,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吃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关扑”。所谓“歌叫”,就是用唱腔来叫卖,吆喝出来如同唱歌。至于“关扑”,则类似于有奖促销。这反映出宋代()A.城市商业的发展B.市民文化的丰富C.经营模式的突破D.音乐艺术的革新【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商业已经突破坊市界限,因而有了“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商贩为了促销自己所卖的商品,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叫卖和营销方式——“歌叫”、“关扑”,这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市民文化主要表现市井生活,包括讲史、说书、散乐等多种形式,“歌叫”、“关扑”主要与商业经营有关,无法体现市民文化的丰富多彩,排除B项;“经营模式”说法过于宽泛,没有点出“商业”这一材料主旨,且将“歌叫关扑”视作“模式的突破”,有些夸大,排除C项;“歌叫”是市场叫卖的形式,主要体现商业的发展和民间文化,音乐艺术价值不是其主要价值,排除D项。故选A项。8.史书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职官设置是在A.辽朝B.西夏C.金朝D.元朝【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并结合所学可知,辽政权对地处长城内外社会经济和政治落差较大的不同民族与地区实行“因俗而治”,A正确;西夏位于我国西北,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也保留了本民族称谓的官称,B不符题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是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政合一制度,C错误;据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实行民族分化政策,D与题意不符。9.1279年,宋元崖山之战,宋朝大臣陆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其他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共10万余人一起投江殉国。这反映出当时()A.君主专制的强化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C.理学影响的扩大D.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79年宋元时期。据题意可知,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投海,同时还有十余万人一起陪同投海,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理学强调人的使命和责任感,培养了人们的忠君爱国意识,所以反映出理学影响的扩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理学影响的扩大,A、B、D三项与此无关,排除。故选C项。10.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提升了军机大臣的地位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D.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可知,获得密奏权的官员多,奏事内容广泛,通过皇帝御览,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D项正确;密折制度与军机处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在人治社会的古代,密折制度不能确保朝廷决策的合理性,排除B项;密折制度不能消灭君臣之间的隔阂,这夸大了密折制度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1.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士商用书反映出当时()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B.自然经济解体C.长途贸易发达D.徽商实力雄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末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及所学可知,明末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记录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并且在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适应了当时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从材料信息并不能得出西方测绘技术传入,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徽商的实力,不能得出徽商实力雄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2.除北京同文馆外,1863年清政府开办上海同文馆,1864年开办广东同文馆,目的仍是满足中外交涉的翻译之需,以学习外语为主,开设西学课程,教授英、法等国语言文字,后来又分别增设东文馆、普(德)文馆。这说明()A.晚清士大夫思想开始觉醒B.近代外交理念已经确立C.清政府主动接触西方世界D.新旧理念冲突不断加剧【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1863年清政府开办上海同文馆”“1864年开办广东同文馆”“以学习外语为主,开设西学课程”“教授英、法等国语言文字”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清政府开设西式方言馆,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知识,C项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排除B项;新旧理念冲突不断加剧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指出:“即使没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我们可以肯定这两个国家之间迟早要爆发战争。……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为中国的无知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一言论旨在()A.谴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行径B.推卸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责任C.谴责清廷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D.揭示清朝封建专制体制的衰败【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可知,该传教士把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政府的愚昧无知,没有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掩盖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即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这一言论意在推卸英国挑起侵华战争的责任,故B项正确。卜舫济是为英国推卸战争责任进行辩护,并非谴责英国的侵略行径,也非抨击清政府的愚昧无知,排除A,C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4.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5年后(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要猛烈批判封建礼教思想,提倡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民众的理性自觉,B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是缎。”这一时期,仅杭州、湖州两地新设机器绸厂百余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传统丝织业竞争力凸显B.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是,时空是一战期间的中国。根据材料“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是缎。”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国重点发展的是机器绸厂,并不是传统丝织业,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当时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实业救国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30年代,描绘福建龙岩县一位老婆婆拿到政府颁发的“耕田证书”后喜悦心情的民谣广为流传。其内容为:“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一民谣的传播()A.有利于中共土地革命开展B.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壮大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材料反映了福建龙岩县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土地革命实施的情况,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当地的践行,该民谣的传播反映了证实了土地革命的成功,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A项正确;该民谣反映了农民分得田地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并不表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此时为土地革命时期,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经形成,并得以实践,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题24分,18题12分,19题16分,共52分)17.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了巩固统治,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尽显治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候王……——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秦朝和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指出汉武帝为制“侯王”采取的行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与唐朝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财政、军事控制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的积极影响。【答案】17.制度: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动:推恩令。18.不同:唐代-设置节度使;宋代-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措施: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19.背景: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最终决策权掌控在中央手中;犬牙交错不利于地方割据。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任答2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秦汉(中国)。根据材料一“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候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周地方行政制度为分封制,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县制,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为制“侯王”采取的行动为推恩令。【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和唐朝(中国)。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盛唐年间,..在边地设十节度使...宋代统治者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得出唐朝设置节度使,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北宋在地方财政上举措为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障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中央。军事上措施为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小问3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第一问,根据材料三“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行省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得出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决策权在中央,犬牙交错不利于地方割据。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一个角度,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角度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角度:阶级叙事论述: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同阶级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来侵略势力,但受制于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但由于其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结论:综上所述,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具有先进思想引领的政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完全胜利。从富强的角度,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救亡图存的过程;从文明的角度,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突出中华传统文明对近代事件所产生的作用。【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题干要求,学生从材料出处选择“阶级”“富强”“文明”三个角度进行叙事或者自拟一个角度(只有言之有理)皆可。如选择“阶级”角度,可从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具体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予以论述,至少应举两个史实且史实准确,两个史实都应与前面的角度存在有逻辑关系,即所举的史实都能支撑所选的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如从富强的角度,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救亡图存的过程;从文明的角度,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突出中华传统文明对近代事件所产生的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引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全党为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严肃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第一、在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始终没有当“主人”的思想;第二、在农民问题上,党中央不支持农民革命;第三、在军事问题上,“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摘编自《百年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成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此次“紧急会议”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简述该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的艰苦探索。【答案】19.原因:打倒列强除军阀(或国民革命、解除内外压迫)的现实需要;国民党比较革命且实力强大;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成果: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或革命势力的扩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或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20.观点:争取党对革命的领导权;支持农民革命(土地革命);主张武装斗争(或秋收起义、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探索:毛泽东赴湖南组织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 析题。时空: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根据“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可知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现实需要;根据“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可知是国民党比较革命且实力强大;根据“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可知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知是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主要成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等。【小问2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