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下)

大变革的时代(下)

ID:8360075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22

大变革的时代(下)_第1页
大变革的时代(下)_第2页
大变革的时代(下)_第3页
大变革的时代(下)_第4页
大变革的时代(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变革的时代(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下)(一)上部分(二)下部分参考资料图画说明参考资料铁的冶炼和铁制工具的推广在商代,铁的使用已经开始了。1972年底,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一件铁刃铜鉞。这件兵器,在铜质的鉞身前部嵌铸以铁质的鉞刃,刃部经科学鉴定,证明为经过锻打的铁。这铁不是人工冶炼的,而是来自陨铁(陨星炸裂坠于地面的陨石中,有含铁质较多或是纯铁的叫陨铁),因当时尚不知人工炼铁,所以陨铁的使用在社会生产上没有实际意义。西周末春秋初,秦襄公(前777--前766年在位)时代的诗《诗·秦风·驷驖》有“驷驖孔阜”之句,说驾车的四匹马,色黑如铁,特别肥硕。以铁形容马的颜色,说明

2、铁已经使用并为人们所熟悉。那时候的铁是熟铁,通常叫“块炼铁”,是矿石在800~1000℃的条件下,由木炭还原得到的,出炉时是含有大量杂质的固体块。这种铁有几个缺点:一是炼完一炉后,不能从炉里流出,取出铁块时,炉膛要受到破坏,不能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产量小。二是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制造一些形状简单的器物。三是含碳量很低,质地很软。由于上述缺点,这种铁不可能普遍应用。从目前出土的铁器看,至迟在春秋后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生铁是在温度1150~1300℃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出炉时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合碳量高,质地比较硬。这就使冶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

3、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所以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欧洲直到公元14世纪才炼出了生铁,比我国晚了1900年。江苏六合程桥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一件铁块,经科学分析,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的最早的生铁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铁实物。铁制工具的推广,从文字记载看,《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Chu,锄)。”“美金”指青铜,“恶金”指铁,是用来铸造生产工具的。可见,春秋中期齐国已使用了铁制农具。《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前513)记载:晋国用铁铸刑鼎,鼎上铸有范宣子所作的刑书。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可见当时晋

4、国民间铁已不少。要把刑书铸在铁鼎上,不是件简单的事,即使这部刑书文字不多,总该有一些条文,这个鼎不会太小,所需流动状态的铸铁也不会太少,否则,就不可能铸成功。可见至少到春秋晚期,中原地区铸铁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从出土文物看,江苏六合程桥春秋晚期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楚国墓、长沙楚墓,还有山西侯马北西庄遗址等出土的铁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计有铁块、铁条、铁削、铁斨(qiang,古代的一种斧子)、铁鎛(b6,锄田去草的农具)、铁锸、铁铧、铜剑等。这些铁器,有的是用块炼法炼出的熟铁锻造的,有的是用生铁铸造的。课本(插图)上的《春秋铁器》为湖南长沙出土。根据地下发掘,结

5、合文献记载,春秋时期铁农具已在相当范围内得到使用。当时一些钢制工具(如铜锄、铜铲等)和大量用木石骨蚌等原料所制农具都还在生产领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铁器的使用在春秋时期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却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解放以来,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包括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广大地区的战国中期遗址,都有铁器出土,而且种类多,数量大。在河南辉县战国魏墓中,出土58件铁农具,有犁铧、钁、锄、锸、镰、斧等,其中两个“V”形的犁铧

6、,虽还没有翻土镜面的装置,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课本上的《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即为辉县出土的铁器。铁农具广泛使用,排斥木、石农具而取得主导地位。牛耕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论据不足。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

7、革。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汉人说的“古者”,当指战国和秦。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都江堰李冰约于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减慢,所夹带的泥沙石子随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夏秋水势骤涨,灌县以下常常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会出现干旱。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依靠当

8、地人民群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