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76152

大小:869.8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8-3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四中2023年秋期高一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它是人们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条件来划定的。2021年,科学家在恒星格利泽486的宜居带上发现了一颗岩石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26光年,被命名为格利泽486b。图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恒星格利泽486处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科学家在划定格利泽486星系的宜居带时,主要是根据该星系中()A.母恒星释放能量的强弱B.母恒星运动速度的快慢C.岩石行星总数量的多少D.岩石行星距恒星的远近3.行星格利泽486b所处的宜居带应为()A.圆形B.环形C.扇形D.方形【答案】1.C2.A3.B【解析】【1题详解】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可知半径为137亿光年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或可见宇宙,直径为10万光年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直径为150亿千米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月地距离为38.4万千米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恒星格利泽486的一颗行星距地球约26光年,远大于太阳系直径,再加上我们知道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颗恒星组成,因此推断恒星格利泽486位于银河系中,C正确;而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题详解】 由材料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它是人们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条件来划定的。"可知,首先,宜居带本身是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环状;其次,宜居带与恒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是宜居带位置划定的表现;第三,宜居带的位置划定,最重要的是适合人类生存,也就是必须满足地表温度维持在15℃左右。而宜居带获得的最根本能量,来源于恒星提供多少能量。因此母恒星释放能量的强弱从根本上决定了宜居带的位置划定,所以A正确;宜居带内的这颗岩石行星,它距母恒星的远近,能够为宜居带的位置划定提供一定依据,但无法划定宜居带的宽度范围,因此D错误;而宜居带的位置和范围划定跟B项母恒星运动速度的快慢、C项岩石行星总数量的多少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B、C错误。综上所述,故A正确。故选A。【3题详解】由于行星格利泽486b是绕恒星格利泽486能够公转运动的,因此宜居带的形态不可能是扇形和方形,因此C、D错误;由于“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这说明宜居带本身是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因此排除A项,推断可能是环形。故选B。【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德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适宜生命繁衍的"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超级地球"也称超级类地行星,是指环境可能和地球类似的行星。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A.具有适中的自转周期B.是稳定的恒星C.具有适中的质量与体积D.与恒星的距离适中5.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②地球上存在磁场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4.C5.D【解析】【分析】【4题详解】 “超级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行星周围,形成包围“超级地球”的大气层,在此基础上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因此C符合题意;具有适中的自转周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对行星地表温度适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与存在大气关系不大,排除AD;材料信息表明,“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属于行星,不是恒星,排除D。故选C。【5题详解】地球"液态水存在"主要与适中的温度条件密切相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平均温度适中,加上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不大,从而地表温度大多保持在适合液态水存在的范围之内,这是地球上液态水存在的主要原因,①、④符合题意;地球上存在磁场、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与液态水存在直接关系不大,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最近几个月的卫星测量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自2019年12月以来开始增加,确认进入第25周期,预计会在2025年7月会达到极大期(整体范围为2024年11月—2026年3月)。下图为太阳活动第24周期的黑子数量变化和第25周期黑子数量变化预测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根据材料推测第26周期太阳活动达到极大期可能在()A.2032年B.2036年C.2040年D.2044年7.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A.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的标志B.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降水增多C.黑子出现在色球层D.太阳风是地球表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答案】6.B7.A【解析】【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第25周期极大期是2025年,则第26周期应为2036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A正确;太阳活动与地球降水呈一定相关性,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降水不一定增多,B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C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与地球表面冷热不均无关,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磁场、大气层):(1)对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2)对电离层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这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大湖周边是银杏、松杉等高大乔木组成的森林,林间有蕨类植物顽强地生长。完成下面小题。8.上述文字描述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9.该地质年代()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后期原始鱼类灭绝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答案】8C9.A【解析】【8题详解】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说明是恐龙时代是中生代。C正确;故选C。【9题详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A正确;蕨类植物繁盛是古生代,B错误;原始鱼类灭绝在古生代,C错误;喜马拉雅山形成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A。【点睛】鱼类出现在早古生代,鱼类繁盛在晚古生代;蕨类出现在早古生代,蕨类繁盛在晚古生代。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11.下列有关熔岩所在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答案】10.B11.D【解析】【10题详解】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排除CD。故选B。【11题详解】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气78.0875.52氧气20.9423.15氩气0.931.28二氧化碳0.03(变动)0.0512.下列正确表述二氧化碳浓度的是()A.城市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乡村低B.平流层里没有二氧化碳C.华北地区夏天二氧化碳浓度比冬天高D.森林里的早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13.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12.D13.C【解析】【12题详解】城市能源消耗量大,城市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乡村高,A错误;平流层里除了有集中的臭氧层分布外,也有二氧化碳,B错误;华北地区冬季燃煤取暖,夏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故夏季二氧化碳浓度比冬天低,C错误;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强,森林里的早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①正确;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④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②错误;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中,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C正确。【点睛】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干洁大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没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环流C.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15.甲箱比乙箱温度高原因是甲受到的()A.太阳辐射强B.地面辐射强C.大气吸热弱D.大气辐射强【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中有土层,而乙图没有土层。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辐射能力较强,产生的地面辐射也较强。乙箱中没有土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故产生的地面辐射也较弱,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D符合题意;实验结果并不能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大气的热力运动,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装置中下垫面为土层,乙装置中没有土层即为玻璃,而土层相对于玻璃而言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反射率较低,吸收获得的能量较多,温度较高,形成的地面辐射较强,故甲箱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气温较乙箱内高,因此导致甲箱气温比乙箱高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B正确;两箱内的太阳辐射强弱是一样的,A错误;两箱内大气是相似的,大气的削弱作用差异不大,C错误;由于两箱内大气温度不同,大气辐射强弱也不同,因此大气辐射强弱差异是气温不同的表现,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原理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第2卷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1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轨道和____轨道之间。(填行星名称)(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向____。(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答案】(1)①.水星②.火星③.木星(2)①.西②.东(3)①.太阳系②.太阳(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的特征、天体系统以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所以离太阳最近的为水星,小行星带的位置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小问2详解】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的,具有同向性。【小问3详解】图示宇宙空间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因此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和其他行星系统(如地月系),其中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级别最高,中心天体为太阳。【小问4详解】图中所示:地球公转轨道与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小问5详解】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为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图中反映出来的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距离太阳不是最近的,也不是最远的,太阳源源不断为地球提供热量,所以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17.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其中的一处山洞被当地人称为“风洞”。即使在洞外几乎无风的情况下,洞口的风依然强劲。图1为“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处洞穴属于____(填地貌类型)。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至少答两点)。(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3)洞口③处终年风力强劲,且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改变。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用图示的方法说明该洞口处风形成的原因。(作图要求:选择冬季或夏季;判断气温状况;绘出该季节洞内外空气流动状况)【答案】(1)①.喀斯特地貌②.山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洞内发育着石钟乳、石笋等景观(2)该区域降水丰富;石灰岩地区利于下渗;下渗水汇集成地下径流。(3)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冬季溶洞的气温比洞外高,洞内出现上升气流,气压降低,风从洞外吹向洞内;夏季溶洞内的气温比洞外低,洞内出现下沉气流,气压升高,风从洞内吹向洞外。 【解析】【分析】本题以溶洞的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分析,该山地的岩石类型为可溶性石灰岩;洞内发育着石笋、石柱、石钟乳等景观;溶洞与地下河相通;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该洞穴属于喀斯特地貌。【小问2详解】读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分布着石灰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下渗;下渗水流汇集成地下径流;地下暗河下方为不透水岩层,下渗少。【小问3详解】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冬季溶洞外气温低,洞内气温相对高,洞内出现上升气流,气压降低,风从洞外高压吹向洞内低压;夏季溶洞外气温高,洞内相对的气温比洞外低,洞内空气手冷收缩,出现下沉气流,气压升高,洞外气温高,气压降低,风从洞内吹向洞外。作图如下: 18.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甲为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图乙为某海岸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材料二: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1)从图甲所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逆时针),若实验模拟夜晚的海陆风,则热水表示。(2)根据图乙中等压面分布,将abcd四地气压由高到低进行排列。(3)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4)说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1)顺时针海洋(2)bacd(3)(4)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城郊之间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在实际中的应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从图甲所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在冰块处是下沉的,在热水处是上升的,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运动,若实验模拟夜晚的海陆风,则热水表示温度较高的海洋。(2)读图可知,图乙中等压面分布为海洋向高空凸,陆地向地面凸,依据“凸向高空为高压”原则,b的气压大于a,高空的气压则c大于d,依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近地面ab的气压大于高空cd的气压,故abcd四地气压由高到低进行排列bacd。(3)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为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城市,高空大气由城市流向郊区。如下图:(4)由于城市人口、建筑密度大,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产生的热量大量堆积,使城市的温度上升;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城郊之间冷热不均,城市形成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城市,高空大气由城市流向郊区,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点睛】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热力环流的形成。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2)“四个步骤”:①热上升、冷下降——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降。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3)推测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的干湿变化。【答案】(1)(物质来源)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动力条件)季节性山洪频发,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2)(气候)地势低,气候较温暖;(水源)地下水埋藏浅(或有泉水出露),水源相对充足;(地形、土壤)地形平坦,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植被)草木茂盛。(3)由湿润趋于干燥,再变湿润。【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从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入手分析。该地位于西北某山地南坡,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为沉积物提供了物质来源;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整体而言,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出现季节性山洪,山洪发生时,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小问2详解】主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入手分析。从示意图上看,遗址所在处地形相对平坦;从材料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可知,遗址所在处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位于南坡(阳坡)且地势低,气候较温暖;该处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在水源附近,植被生长茂盛。【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