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8419
大小:156.9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21
《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所示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部分区域的人口统计。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末期()区域户数(户)人口(人)平均每户人数辖县数(个)京兆尹(辖长安)1957026824683.512交趾郡(岭南最大的郡)924407462378.110关中诸郡(含长安)151985766826024.4132岭南诸郡(含今越南一带)21544813722906.455A.关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岭南B.关中的城市化水平处于领先地位C.关中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D.政府对南方民族地区“因俗而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部分区域的人口统计”可知,相较于岭南地区,以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不仅户数多,县域划分更为精细,而且户均人口数符合以成年男丁为基础的小农户经营特点,这说明当时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地区,C项正确;材料只是某一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无法体现人口增减情况,排除A项;材料仅列举了长安一个城市,且还包含长安近郊农村人口,无法反映关中地区及岭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排除B项;汉武帝以后,西汉政府对岭南地区长期实行郡县制,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因俗而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宋太祖在基本平定南方后,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此后,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各地财政转运中央成为常态。这些措施()A.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B.提升了军队作战能力C.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D.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太祖在基本平定南方后,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此后,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各地财政转运中央成为常态”可知,宋太祖建立禁军有利于削弱地方武装力量对中央的威胁,文官任知州并将地方财政转运至中央,削夺了地方长官的各项权力,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宋朝时期频繁调换军士的部队归属,这不利于系统化的训练,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排除B项;宋代没有实现统一,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与打击世家大族势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据现代学者考证,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从(农历)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两个多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到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其中,举人们有1500余人单独上书,135人参与了官员们组织的上书。这些上书活动的共同诉求最可能是()A.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B.拒绝《马关条约》中的苛刻要求C.放宽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限制D.开源节流以加强现代海军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中国)。根据材料“举人们有1500余人单独上书,135人参与了官员们组织的上书。”可知,1895年年初,《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震动,虽然官员、举人的上书具体内容不同,但结合时代背景,这些奏折最有可能表达的就是国人对《马关条约》内容的不满,B项正确;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仅是少数维新派举人上书中的内容,排除A项;放宽对民间工商业的限制不符合封建官僚甚至部分洋务派官员的利益,排除C项;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已经证明了既有海军发展模式行不通,开源节流加强海军建设不可能是多数人的共识,排除D项。故选B项。4.1926年8月26日,美国在汉口驻守的军舰增至9艘,兵力居各国之首,美国士兵与驻汉口国民革命军发生多起武装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在宜昌、九江、长沙等地也进行了军事骚扰。美国发起军事挑衅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通过条约获得了内河航运权B.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在华代理人C.中共领导群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D.武汉国民政府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根据材料“1926年8月26日,美国在汉口驻守的军舰增至9艘,兵力居各国之首,美国士兵与驻汉口国民革命军发生多起武装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在宜昌、九江、长沙等地也进行了军事骚扰。”可知,北伐战争矛头直指作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北洋军阀—的统治,在找到新的傀儡之前,美国为保护自己在华特权,采取了直接武装干涉的行为,B项正确;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获得了内河航运权,但享有这项特权只是美国干涉北伐战争的一个外在条件,而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和美国干涉革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美国并未公开反对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所示为1979~1992年国内学术文章中使用某些经济领域关键词的频率统计。图中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我国()注:图中的“南斯拉夫”特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对“社会计划”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的探索。A.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共识B.对外开放侧重于面向东欧国家C.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D.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1992年(中国)。根据材料“1979——1992年国内学术文章中使用某些经济领域关键词的频率统计。”可知,1979——1992年,中国学者对承包制、股份制等经济发展手段的探讨愈发频繁,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解放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发展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排除A项;当时中国以东欧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关键词的增长变化无法体现出农村改革对城市改革的带动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6.公元前241年,罗马在赢得第一次布匿战争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行省,由元老院派遣“管理外地人”的大法官前往西西里负责行省的管理。罗马此举意在() A镇压奴隶造反运动B.完善国家法律体系C.加强对边疆的控制D.维护海外贸易安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41年(古罗马)。根据材料“罗马在赢得第一次布匿战争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行省,由元老院派遣‘管理外地人’的大法官前往西西里负责行省的管理。”可知,行省制的实施,意在实现对新征服的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C项正确;公元前3世纪,罗马的奴隶起义规模和频率均不突出,排除A项;派遣大法官并不能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排除B项;维护海外贸易安全并不是罗马创新地方行政制度的目的所在,排除D项。故选C项。7.某一古代帝国盘踞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掌握亚欧的陆上交通线约600年。其最高统治者使用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尊号,同时又宣称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正统继承者。这一帝国是()A.德里苏丹国B.奥斯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俄罗斯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的奥斯曼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地带,其前身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世俗政治领袖,帝国从15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基本控制着亚欧陆上交通线,B项正确;德里苏丹国未宣称自己的君主是东罗马皇帝的继承者,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也未宣称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正统继承者,排除C项;俄罗斯帝国不曾控制亚欧陆上交通线,排除D项。故选B项。8.英格兰学者约翰·雷(1627-1705)在其著作中批判了研究自然即使不与宗教崇拜对立,也是浪费时间的传统观念。他强调:“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该学者这一观点()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世界观B.纠正了宗教改革偏差C.旨在推动自然科学革命D.倡导了理性自然观【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可知,该学者的学说肯定研究自然的价值,其意在引导人们打破神学桎梏,理性地研究自然现象,倡导了理性的自然观,D项正确;该学者肯定歌颂上帝智慧的价值,并未否定上帝,排除A项;该学者为早期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且其观点并未涉及宗教改革思想,排除B项;推动自然科学革命并不是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直接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9.1837~1838年,英国深陷第二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中。此时的英国国内工商业萧条,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商品积压,失业现象非常严重,英国国内的工人运动也不断高涨。这有助于解释()A.英国扩大在亚洲殖民侵略的内因B.《共产党宣言》在英国出版的条件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性D.英国宪章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7——1838年(英国)。根据材料“1837——1838年,英国深陷第二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中。此时的英国国内工商业萧条,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商品积压,失业现象非常严重,英国国内的工人运动也不断高涨。”可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工业产品大量滞销,政府迫切需要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这有助于解释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扩大亚洲商品倾销市场并转移国内矛盾的内部因素,A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出版是在1848年,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只列举了一次经济危机,并不能体现其具有周期性,排除C项;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工人阶级不成熟和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这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0.1917年制定的《墨西哥合众国宪法》,宣布“国家有权征收或限制私有财产,有权收回一切为外国垄断组织所攫取的土地、矿场和油田……教会不得领有、经营或承典不动产”。由此可知,该宪法()A.指明了社会主义改造方向B.利于巩固反帝反封建成果C.缺乏全面推行的社会基础D.蕴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17年的墨西哥。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合众国宪法》为国家从列强手中收回石油等主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教会的不动产所有权、经营权的否定,有助于防范国内封建势力的复苏,从而巩固了反帝反封建成果,B项正确;墨西哥宪法是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A项;1917年宪法是墨西哥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它的推行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材料中的条文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列宁曾对国内战争结束后形势分析道:“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 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面对这一形势,苏俄政府()A.调整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B.进一步强化余粮收集制的实施C.试图突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D.着手制定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俄)。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基于余粮收集制的持续实施严重伤害了工农联盟,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放弃了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A项正确,面对经济困难的处境,苏俄政府调整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未体现苏俄政府进一步强化余粮收集制的实施,排除B项;1920年的苏俄刚刚结束战争状态,尚未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排除C项;苏联政府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列宁去世后,排除D项。故选A项。12.1925年12月,国联成立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此后,这一委员会多次举行会议,并一再提出种种裁军方案。1928年,世界主要国家联合签署的《非战公约》,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这些举动()A.证明了国联对维护和平的作用B.避免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C.反映了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D.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更加稳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和1928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各国对裁军方案的探讨,以及签署公约性的反战类的国际法,这都是各国政府对当时人们向往和平的心态的响应,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并且国际联盟没有真正地维护世界和平,没有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材料内容无法证明国联对维护和平的作用,排除A项;“避免了”说法绝对,也不符合史实,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些举动并不会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更加稳固,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支出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部分年份)。表中数据的变化缘于美国()时间财政预算支出财政预算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1939年89亿美元9.7% 1947年369.31亿美元18.9%1979年5090亿美元30%A.不断扩大局部侵略战争规模B.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C.试图在军备竞赛上压倒苏联D.国家干预经济力度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随着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政府直到二战后的20多年里,通过强化政府干预经济来应对危机,而干预行为需要以财政支出为保障,D项正确;局部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无法解释1939-1947年的财政支出变化状况,故排除A、C两项;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和财政预算支出数额及比重的上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故选D项。14.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国附属的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机构。“七十七国集团”中的非洲国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一份17页的声明,最终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落户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联合国附属机构总部设在南半球的先例。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B.联合国权力的扩大化C.发达国家环境的恶化D.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72年的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国家的强烈要求下,联合国分支机构总部第一次落户南半球发展中国家,这是新兴民族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联合国本就具有管理全球环境事务的权力,单设相关机构只是为了使分工更加明确,执行更加有力,这并不意味着环境规划署的设立扩大了联合国的权力,排除B项;二战后,随着发达国家对外转移高污染产业,其国内环境有所改善,排除C项;七十七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所示为小楚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系列图示中的其中一幅。小楚同学可借此说明() A.人类社会已完成信息化B.西方国家主导科技发展潮流C.人类生活节奏不断加快D.科技发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21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科学技术革命在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生活便利化方面的引领作用,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信息化仍然是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之一,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出科技发展潮流是否由西方国家主导(我国在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已处在和西方国家并跑,甚至领跑的状态),排除B项;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代的河南地区尚未大规模种植棉花。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材料二影响晚清时期河南植棉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京汉、汴洛两铁路相继开通后,中原地区和外部的交流日益增多,不止棉花的品种得到改良,棉花向外输送也变得便利和快捷。20世纪以后,国内大型纱厂不断建立,到1911年有十几家纱厂,35万枚纱锭。英、美、日等国纱厂也迅速增加,如日本1892年有39家纱厂,38万枚纱锭,年耗棉量就达88万担。——摘编自刘西峰《清代河南棉花的种植与运销研究》材料三 1978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是900万亩。199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为1234万亩,此时新疆的棉田只有652.8万亩。1992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达到巅峰,棉花种植面积飙升至1872万亩。2000年,新疆的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3%,河南的棉花产量则为16%。2008年,新疆季节性采棉工有68.6万人,最大的省外采棉工团队来自河南省,达18.1万人,仅次于新疆本地的22.8万人。201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只有700万亩。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据《河南统计局棉花种植30年报告》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河南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河南植棉业兴衰的认识。【答案】(1)表现:种植面积扩大;分布区域更加广泛;产量提高;上缴实物税(进贡)的比例提高;与市场联系紧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刺激了手工棉纺织业、印染业的发展;加强了河南与陕西、山西的经济联系;增加了人们的御寒选择(改变了人们的主要衣料);促进了商帮的崛起;(答出两点即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有利因素: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优质棉种的引进和改良;近代机器纺织业的初步发展;棉花的市场需求激增。(答出两点即可)(3)认识:植棉业的兴盛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发展;植棉业的兴衰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发展植棉业应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表现:根据材料“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可知,种植面积扩大,分布区域更加广泛;根据材料“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可知,产量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缴实物税(进贡)的比例提高;根据材料“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可知,与市场联系紧密。 影响:根据材料“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可知,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刺激了手工棉纺织业、印染业的发展,加强了河南与陕西、山西的经济联系;根据材料“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加了人们的御寒选择,改变了人们的主要衣料;根据材料“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可知,促进了商帮的崛起;根据材料“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有利因素:根据材料“自京汉、汴洛两铁路相继开通后,中原地区和外部的交流日益增多”可知,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根据材料“不止棉花的品种得到改良,棉花向外输送也变得便利和快捷”可知,优质棉种的引进和改良;根据材料“20世纪以后,国内大型纱厂不断建立,到1911年有十几家纱厂,35万枚纱锭。英、美、日等国纱厂也迅速增加”可知,近代机器纺织业的初步发展;根据材料“日本1892年有39家纱厂,38万枚纱锭,年耗棉量就达88万担”可知,棉花的市场需求激增。【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认识:根据材料“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可知,植棉业的兴盛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棉业的兴衰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同时,发展植棉业应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2~1904年的“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甚至使那些受自由派腐蚀最深的英国工人也行动起来了。就是在德国这个最“顽固的”资产阶级容克国家里,政治危机也在迅速成熟。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使得目前欧洲的“社会和平”犹如一桶火药。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摘编自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材料二20世纪初,伊朗、土耳其和中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印度、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等国也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反对殖民的斗争。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展开,标志着20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在1912年1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拟定的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斥责俄国自由派支持沙皇政府的掠夺政策的行为。”列宁还赞扬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实的民主主义。他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摘编自陈正容《列宁论辛亥革命和亚洲觉醒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提出“‘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的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的觉醒”的实质,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依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国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和军备竞赛的开展;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日益成熟。(答出三点即可)(2)实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意义:打击了亚洲封建势力和国际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对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一定激励作用。(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依据: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分析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根据材料“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以及一战的背景可分析出西方国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和军备竞赛的开展;根据材料“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甚至使那些受自由派腐蚀最深的英国工人也行动起来了”可分析出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日益成熟。(答出三点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亚洲。实质:根据材料“伊朗、土耳其和中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可分析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意义:根据材料“开展了反对殖民的斗争”可分析出打击了亚洲封建势力和国际殖民势力;根据材料“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展开,标志着20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可分析出推动了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根据材料“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实的民主主义”可分析出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对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一定激励作用。(答出三点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谈判缔结一系列核军控与核裁军条约,为美苏管控冲突,避免核战争,维护大国核垄断及防止核污染、核扩散等共同利益提供了法理依据。美苏两国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断降低,直至可能在实际上被排除,都仰赖以苏联核武器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双双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在此期间,和平利用原子能与培养核人才又进一步促进了苏联核潜力的稳步增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不可否认的是,核武器几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战争逻辑,导致超级大国事实上的“行为谨慎规制”的产生,避免核战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万鑫、张广翔《冷战、核军备竞赛与苏联核中心的活动——以核研究与核部署为中心》材料二各方重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损害。各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各方愿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与合作,就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各方肯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该机构成员国有权充分参与该机构的所有决策程序,支持该机构《规约》规定的主权平等进程,支持中亚国家加入该机构相关地区小组。——摘编自《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2023年5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核研究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并归纳推动21世纪国际格局新发展的积极因素。【答案】(1)影响: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促进了美苏核力量的平衡(制约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为国际核裁军谈判提供了有利环境和技术条件;为苏联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能源供给;加重了苏联的财政负担,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助长了苏联的霸权主义倾向。(2)根本性变化: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积极因素: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凸显;国际法和全球治理体系逐渐完善;多边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核不扩散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共识;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深入合作;中国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由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谈判缔结一系列核军控与核裁军条约,……都仰赖以苏联核武器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可得出为国际核裁军谈判提供了有利环境和技术条件;由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双双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可得出促进了美苏核力量的平衡(制约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由材料一“和平利用原子能与培养核人才又进一步促进了苏联核潜力的稳步增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可得出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结合所学可知,核研究成果为苏联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能源供给;加重了苏联的财政负担,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助长了苏联的霸权主义倾向。【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的世界。第一问变化,由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谈判缔结一系列核军控与核裁军条约……避免核战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和材料二“各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可知,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第二问积极因素,由材料二“各方重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损害。”及所学可得出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凸显;由材料二“各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可得出国际法和全球治理体系逐渐完善;由材料二“各方愿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与合作,就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可得出多边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由材料二“各方肯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所学可得出核不扩散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共识;由材料二“支持该机构《规约》规定的主权平等进程,支持中亚国家加入该机构相关地区小组。”及所学可得出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深入合作;中国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西方主要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概况国家相关法案主要规定美国《义务教育法》(由马萨诸塞州颁布,1852年)等8~12岁儿童每年至少就学12周(到19世纪末,美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州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的法令)英国《初等教育法》(1870年)对5~12岁的儿量实施强迫教育,由财政拨款开办的公立初等学校每周的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德国《普通学校法》(1872年)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设基础学校(4年制)和高等国民学校(4年制)法国《费里教育法》(1881~1882年)6~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迫性的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据文进荣《从历史的视角看西方义务教育的发展》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西方国家近代教育发展的某一共性特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体现材料信息,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答案】观点:教育法制化是工业化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阐述:19世纪中后期,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出现工业化的高潮(接连开展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更多有知识、懂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工业化早期对童工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了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工人运动的发展也迫使各国制定相关法律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含受教育权)。为此,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制定了对所有适龄儿童开展强制性、公益性的学校教育的法令。通过教育法制化的保驾护航,西方大国的义务教育迅速普及。这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了本国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提升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西方各国的教育法制化进程伴随着受教育成本的下降,这有利于减轻工薪家庭的生活压力,为工业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总之,西方国家的教育法制化的趋势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内在要求,而教育的法制化又推动了西方国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示例”仅供参考,若从义务教育强制性、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支持等角度提出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国家。设问是围绕西方国家近代教育发展的某一共性特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首先,由材料“西方主要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概况”“《义务教育法》(由马萨诸塞州颁布,1852年)等”“《初等教育法》(1870年)”“《普通学校法》(1872年)”“《费里教育法》(1881~1882年)”及所学可得出观点:教育法制化是工业化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儿童教育发展的相关内容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19世纪中后期,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出现工业化的高潮(接连开展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更多有知识、懂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工业化早期对童工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了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工人运动的发展也迫使各国制定相关法律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含受教育权)。为此,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制定了对所有适龄儿童开展强制性、公益性的学校教育的法令。通过教育法制化的保驾护航,西方大国的义务教育迅速普及。这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了本国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提升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西方各国的教育法制化进程伴随着受教育成本的下降,这有利于减轻工薪家庭的生活压力,为工业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西方国家的教育法制化的趋势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内在要求,而教育的法制化又推动了西方国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