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2344

大小:55.9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树德中学高2021级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尚书》中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孟子认为“仁人无敌于天下”,率先质疑其真实性,并由此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开启了后世对“血流漂杵”记载与解释的种种争议。这说明()A.如实直书是古代史学的精神B.历史认知受自身价值观念影响C.牧野之战的真实性有待商榷D.《尚书》提供的史料并不充足【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尚书》和孟子对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存在不同,反映出不同历史记载和历史认知受自身价值观念影响,任何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都是受一定历史价值观影响的。孟子质疑《尚书》记载的真实性,并由此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体现了孟子具有一定的历史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B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如实直书是古代史学的精神”,排除A项;材料中孟子怀疑的不是牧野之战的真实性,而是“血流漂杵”这一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尚书》提供的史料是否充足,排除D项。故选B项。2.有学者指出,周灭商后,有许多不同的族群跟随西周贵族前往东方建立了陈、宋、杞等非姬姓的诸侯国;这些族群的祖先是夏、商乃至戎或夷,在封国内始终保留着对自己祖先的祭祀。据此可知,分封制A.有利于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B.以祖先崇拜文化为政治基础C.巩固了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D.推动了家国一体观念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西周分封了大量的异姓诸侯国,他们接受了西周的统治,同时保留对自己祖先的祭祀,这有利于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A项正确;异姓诸侯国保留对自己祖先的祭祀,不能表明分封制以祖先崇拜文化为政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的侧重点在于异姓封国传承自己的文化,排除C项;家国一体观念的出现要早于西周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A项。3.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这反映出西周A.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B.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C.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D.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动物类玉器数量多,但到西周时期动物类玉器减少,龙凤纹越来越多,并且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反映了这时期国家权力统一的趋势,即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C项正确;手工业技艺的发展不是材料内容所反映的主旨内容,主要反映了国家权力逐渐统一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神权色彩,无法得出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国家权力呈现统一和加强的趋势,没有强调艺术风格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5.春秋时期卿大夫虽是诸侯的臣属,但对本宗族全体族人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卿大夫的家臣只把卿大夫当成自己的君主而效忠于他,除此之外,不臣服于任何人。这有助于A.消除诸侯争霸战争的危害B.推动宗法关系不断强化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巩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卿大夫对于族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卿大夫的家臣只效忠于卿大夫,这表明卿大夫阶层突破了宗法制的限制,强化了对臣属的控制,这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需要,C项正确;“消除”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春秋时期宗法关系处于瓦解过程中,排除B项;专制统治秩序在当时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要求B.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德C.思想领域趋同倾向日益明显D.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儒家、法家和道家的主张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说明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要求,A项正确;实行仁政只能代表儒家的观念,排除B项;“趋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社会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7.在古代雅典,尚未成年的男孩经常跟随自己的父亲参加各类宗教仪式、节日庆典,而且也被默许跟随大人旁听法庭的审判。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参政意识得到强化B.司法审判体现民主原则C.人文精神冲击宗教迷信D.集体意识渗透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尚未成年的男孩经常跟随自己的父亲参加各类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可知,雅典的男孩会跟着父亲参与宗教仪式等集体活动,可见人民集体意识较强,反映了集体意识渗透社会生活,D项正确;尚未成年的男孩不是公民,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司法审判体现民主原则,而且只有材料后半部分提到了法庭的审判,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人文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8.有学者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描述如下文所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该学者的描述反映出当时欧洲()A.人文主义思想扩展到环境领域B.科学革命成果已经普及到民间C.启蒙思想引发社会观念的变化D.工业革命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7世纪晚期”“有一种新 信仰在增强”“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7世纪晚期,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欧洲社会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民众的思想观念更加理性,C项正确;人文主义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主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没有反映出科技革命成果的普及情况以及对民众生活质量的影响,排除BD两项。故选C项。9.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中图例发现此时期在美洲的殖民国家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外还有英国、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且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地面积较之教材中第12课“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一目中的插图的面积变大了,说明此时期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C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有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所占殖民地情况,并非强调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三角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掠夺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10.第一国际成立时,各国工人运动中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还占统治地位,马克思没有立即宣布《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原则。巴黎公社爆发后,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深刻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并将其作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宣言发表。这一变化表明()A工人运动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B.马克思主义被各国工人阶级所接受C.第一国际有力支持了巴黎公社运动D.国际工人运动中消除了旧思想干扰【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运动出现以前马克思没有公布《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原则,直到巴黎公社爆发后才深刻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当工人运动发展时,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同时被各国工人阶级所接受的说法夸大史实,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消除说法绝对化,当时仍然存在其它思想的干扰,排除D项。故选A项。11.1927年底苏联粮食收购量比1926年减少了1.28亿普特,为此苏共中央成立特别委员会,派遣近三万名专门工作队员分赴全国各地督促收购工作,虽从1928年1月到3月总计收购了2.57亿普特粮食,但这引起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量再次急剧减少。据此可推知()A.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提升B.粮食收购问题使城镇出现粮荒C.余粮收集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D.政府将会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联在1927年收购粮食比1926年减少的背景下,成立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督促粮食收购工作,1928年虽然前三个月收购了较多的粮食,但引起各地农民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两再次减少,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对粮食需求量大增,面对政府收购粮食困难的情况,苏联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实行粮食的义务交售制,D项正确;材料中苏联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对粮食的控制问题,而非机械化问题,排除A项;此时期粮食收购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化需要,并非应对城市粮荒,排除B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二战后,非洲本土史学家与国际史学家合作撰写了重新诠释非洲历史的《非洲通史》。该《通史》以大篇幅论述殖民前的非洲历史、非洲的能动性和对殖民统治的反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A.主张全面评价殖民主义B.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C.不断加强民族国家建构D.加强合作以反抗霸权主义【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二战后(非洲)。据材料“该《通史》以大篇幅论述殖民前的非洲历史、非洲的能动性和对殖民统治的反抗”,可以看出通过《非洲通史》的撰写,让非洲民众对非洲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结合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可知《非洲通史》适应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非洲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该书主要是对殖民主义进行批判,抨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并未提及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排除B项;该书中,并未提到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一)必做题(8小题,共14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目的之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摘编自李正财《罗马法和中国古代法律的比较》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古代罗马法是古典社会基于私有财产之上的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私有等重要原则,对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周枂《罗马法原论》(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古代罗马法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法律与古代罗马法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古代法制建设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特点:古代中国:法律以维护皇权独尊地位,追求无讼境界,实现社会和谐为目的;以礼入法,礼法结合;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人治高于法治。古罗马: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崇尚理性,追求正义;蕴含契约精神,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2)历史背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受历代统治者推崇。古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统治者重视法制建设;法学家的活动与著述。(3) 历史价值:法制建设在维系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别对中西方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遗产。【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目的之一……”,可得出,法律以维护皇权独尊地位,追求无讼境界,实现社会和谐为目的;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可得出,以礼入法,礼法结合;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可得出,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人治高于法治。古罗马:根据材料二“……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可得出,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材料二“……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得出,崇尚理性,追求正义;根据材料二“……古代罗马法是古典社会基于私有财产之上的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私有等重要原则,对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可得出,蕴含契约精神,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小问2详解】历史背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法律与古代罗马法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背景。如:小农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受历代统治者推崇。古罗马: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国际交往、统治者态度、法学家的活动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法律与古代罗马法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背景。如: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统治者重视法制建设;法学家的活动与著述。【小问3详解】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中西古代法制建设共同的历史价值表现在:法制建设在维系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别对中西方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遗产。14.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00年以前世界基本上处于闭塞状态,新旧大陆更是相互隔绝的。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因传染病丧生,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人口大量减少和原有社会的解体。19世纪中期英国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体。20世纪初世界工业生产增加了近2倍。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导致一战爆发。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论题: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推动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历史处于各大文明相对独立发展的状态,仅有偶然、零星的交往。从16世纪至20世纪,不同文明间的联系大大加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这一过程的主要推动力便是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16世纪时,西班牙、葡萄牙完成了对新大陆的大部分土地和绕过好望角通往亚洲的商路的瓜分;17世纪,荷兰的贸易网遍布全球;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和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更是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摧毁闭关自守的古老帝国并直接统治全球成为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结论: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但这一过程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地和宗主国利益分配失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围绕主题“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以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推动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角度提取论题。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但这一过程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地和宗主国利益分配失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二)选做题(共15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韩国是三家分晋时建立的新诸侯国。战国前期,韩国通过兼并和扩张,势力不断发展,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与七雄中的其他国家相比,韩国相对较弱。韩昭侯时,魏、楚、秦、齐等国都经过变法强大了起来,韩国则显得落后,处于被动换打的地位。韩昭侯即位后的六年中,韩国先后受到秦、宋、魏等国的多次进攻,土地被割占。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申不害为相,开始变法。申不害强调“明法正义”,要求做到有令必行,以树立国君的权威。他在韩国建立了“循功劳,视次第”的因公行赏制度,树立了“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的任官制度和原则。申不害特别强调要加强国君对臣下的控制和驾驭,国君是国家的根本,臣下只是工具而已。臣下要尽忠职守,做好分内之事,而对职权外的事要“虽知弗言”,不许逾越权限。——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不害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申不害的改革。【答案】(1)背景:诸侯争霸:韩国实力相对较弱;众多诸侯国变法图强;韩国受到秦、宋等国的进攻。(2)简评: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了君主权威;实行赏功任能,增强了韩国实力,一度改变韩国遭诸侯侵伐的困境;过分强调加强君权,没有对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全面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让韩国强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背景:根据材料“韩国通过兼并和扩张,势力不断发展,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可分析出诸侯争霸:根据材料“韩国相对较弱”可分析出韩国实力相对较弱;根据材料“韩昭侯时,魏、楚、秦、齐等国都经过变法强大了起来”可分析出众多诸侯国变法图强;根据材料“韩国先后受到秦、宋、魏等国的多次进攻,土地被割占”可分析出韩国受到秦、宋等国的进攻。【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简评:根据材料“要求做到有令必行,以树立国君的权威”可分析出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了君主权威;实行赏功任能,增强了韩国实力,一度改变韩国遭诸侯侵伐的困境;根据材料“申不害特别强调要加强国君对臣下的控制和驾驭,国君是国家的根本,臣下只是工具而已”可分析出过分强调加强君权,没有对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全面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让韩国强大。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39年11月3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允许英国以“现款自运”原则购买美国军火。其后,由于英国财政困难,美国于1941年3月11日通过《租借法案》,使英国得到70亿美元贷款购买军火。美英两国领导人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援助苏联抗德。7月12日,英国同苏联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决定》。1942年1月1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严峻时刻,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26个国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份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从签字国来看,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是单独排在一起,其余26个国家是按照英文大写字母的顺序签字。——摘编自陈海宏宋敏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纲领——<联合国家宣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过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答案】(1)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美英逐渐结盟;美英加强和苏联关系;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基本形成;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确立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的世界。过程:由材料“1939年11月3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允许英国以‘现款自运’原则购买美国军火。其后,由于英国财政困难,美国于1941年3月11日通过《租借法案》,使英国得到70亿美元贷款购买军火。”可得出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由材料“美英两国领导人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援助苏联抗德。”可得出美英逐渐结盟;美英加强和苏联关系;由材料“1942年1月1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严峻时刻,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26个国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可得出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的世界。影响:由材料“1942年1月1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严峻时刻,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26个国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份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可得出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本形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确立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五四运动后,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邓恩铭参与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2年初,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共二大以后,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邓恩铭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慷慨就义,年仅30岁。——摘编自余玮《邓恩铭: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恩铭的时代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恩铭的时代精神。【答案】(1)时代贡献:投身学生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2)时代精神:强烈的爱国精神;勇于创新;不断学习;不畏牺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至1931年的中国。由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可得出投身学生运动;由材料“五四运动后,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可得出促进思想解放;由材料“邓恩铭参与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可得出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由材料“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可得出领导工人运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至1931年的中国。由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可得出强烈的爱国精神;由材料“五四运动后,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可得出不断学习;由材料“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可得出勇于创新;由材料“邓恩铭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慷慨就义,年仅30岁”可得出不畏牺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