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南阳一中2023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如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是否含有染色体,生物①⑤与其他生物不同B.依据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①③⑤与其他生物不同C.依据是否含有核糖核酸,生物①⑤与其他生物不同D.依据是否含有叶绿体,生物④与其他生物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①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含叶绿素、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②衣藻(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③大熊猫属于高等动物,真核生物;④冷箭竹属于高等植物,真核生物;⑤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详解】A、①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⑤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含染色体,依据是否含有染色体,生物①⑤与其他生物不同,A正确;B、依据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①②④可进行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不同,B错误;C、依据是否含有核糖核酸,5种生物均含有核糖核酸,所以无法区分,C错误;D、依据是否含有叶绿体,生物②④含叶绿体,与其他生物不同,D错误。故选A。2.染色和显色反应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和显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50~65℃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B.向2mL鸡蛋清中加入4滴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直接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D.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答案】A【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苹果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在水浴条件下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故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50~65℃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A正确;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该先加NaOH创造碱性环境,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才出现紫色,B错误;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液染色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的颗粒,C错误;D、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与麦芽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故选A。3.“茶园养鸡”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探究鸡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C、N、P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了调查,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B.通过添加鸡粪可增加氮的相对含量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C.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氮会使叶片变黄且影响产量D.细胞与无机环境的元素种类相同体现了二者具有统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判断: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N含量呈上升趋势,而P含量呈下降趋势。【详解】A、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N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A正确; B、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N含量呈上升趋势,而N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B正确;C、叶绿素的元素组成包括C、H、0、N、Mg,若缺氮元素,则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则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即黄色,C正确;D、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但无机环境的某些元素如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无法找到,D错误。故选D。4.蓖麻种子富含脂肪。某研究小组将蓖麻种子置于黑暗及其他各项条件均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以及部分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油脂可以转化成糖类B.第6—10天蓖麻种子的干重减少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关C.前6天蓖麻种子的干重增加,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D.实验第10天后如果提供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即可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显著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后下降,油脂类物质含量下降,糖类物质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详解】由图可知,蓖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油脂含量下降,糖类含量上升,说明油脂可以转化成糖类,A正确;B、干重减少主要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致,C正确;C、油脂不断地转变成糖类,糖类物质中氧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C正确; D、由于该实验中蓖麻种子始终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种子萌发后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干重还会继续下降,D错误。故选D。5.利用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制作的手术缝合线,机体对其无排斥反应,手术一段时间后,可被人体组织细胞消化、吸收,避免了拆线的痛苦和麻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缝合线处检测不到相应抗胶原蛋白的抗体B.该手术缝合线的消化、吸收需要其他蛋白参与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人体细胞自身都能合成D.经酒精处理后的该手术缝合线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详解】A、由题干信息“机体对其无排斥反应”,可推知缝合线处检测不到抗胶原蛋白的抗体,A正确;B、手术缝合线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手术缝合线的消化需要蛋白酶的催化,产生的氨基酸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正确;C、蛋白质被分解成的氨基酸中,可能有些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错误;D、经酒精处理后的该手术缝合线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故选C。6.图甲为基因型为MmTt的猕猴精原细胞的分裂图像,图乙为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曲线。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猕猴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B.图乙中ab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处于bc段的细胞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相同D.图甲细胞可对应图乙的bc段,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即将分离【答案】D 【解析】【分析】图甲为基因型为MmTt的猕猴精原细胞,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曲线,ab段表示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出现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详解】A、基因型为MmTt的猕猴精原细胞,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该猕猴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四种基因型(MT、Mt、mT、mt)的精细胞,A正确;B、图乙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加倍,若图乙为减数分裂图像,bc段可表示减数分裂I的前、中、后以及减数分裂II的前期和中期,减数分裂II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子细胞染色体是亲代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故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相同,C正确;D、图甲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其姐妹染色单体即将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其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D错误。故选D。7.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甲)和与之对应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段DNA分子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未加倍B.CD和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D点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D.EF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乙图变化曲线可知,该分裂表示减数分裂,因此AC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CF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F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 【详解】A、据图可知,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1个变成2个,说明此时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但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粒,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B、据图可知,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2个染色体组,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已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C、D点对应时刻之后,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X和Y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因此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正确;D、EF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这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的,D错误。故选D。8.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及两大遗传学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都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都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两大遗传学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相同,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两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D错误。故选A。9.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结果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假设相应基因为A和a、B和b),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A_bb、aaB_、aabb全部表现为白花。【详解】A、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根据题意,“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AaBb)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红花:白花=1:3,为1:1:1:1的变式,说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故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D正确。故选D。10.某种昆虫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有三种表现型。现用一对纯合灰色该昆虫杂交,F1都是黑色;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F1中的雌性与白色雄性杂交后代为1黑:2灰:1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昆虫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若F1中的雄性与白色雌性杂交,后代表现仍为1黑:2灰:1白C.F2灰色昆虫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F2黑色昆虫中4/9的的个体与F1基因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小鼠的体色为黑:灰:白=9:6:1,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相应的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_B_,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 ,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昆虫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若F1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所以表现型仍为1黑:2灰:1白,B正确;C、F2灰色昆虫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2:1:2,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C错误;D、F2黑色昆虫有四种基因型,分别是1AABB、2AABb、2AaBB、4AaBb,其中AaBb占4/9,D正确。故选C。11.玉米紫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Su)对甜(su)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将紫色非甜玉米(AASuSu)和白色甜玉米(aasusu)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紫色甜玉米。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F2产生的紫色甜玉米中Aasusu所占比例是1/2B.F2产生的紫色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进行杂交,可筛选纯合的紫色甜玉米C.F1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直接获得二倍体纯合紫色甜玉米,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中,需要对花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且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玉米紫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Su)对甜(su)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说明A/a和Su/su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将紫色非甜玉米(AASuSu)和白色甜玉米(aasusu)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Susu,F1自交,即AaSusu×AaSusu。【详解】A、F2产生的紫色甜玉米A_susu在所有F2中所占比例是3/4×1/4=3/16,F2产生的Aasusu在所有F2中所占比例是2/4×1/4=2/16,因此F2产生的紫色甜玉米中Aasusu所占比例是2/16÷3/16=2/3,A错误;B、F2产生的紫色甜玉米A_susu与白色甜玉米aasusu进行杂交,Aasusu×aasusu→Aasusu(紫色甜玉米)、aasusu(白色甜玉米),AAsusu×aasusu→Aasusu(紫色甜玉米),即杂合子紫色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进行杂交,后代既有紫色甜玉米又有白色甜玉米,而纯合子紫色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进行杂交,后代只有紫色甜玉米,子代情况不一样,从而筛选出纯合的紫色甜玉米,B正确;C、F1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处理可获得二倍体纯合紫色甜玉米,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错误;D、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中,需要对花药进行消毒而不 灭菌,培养基进行灭菌,且需要添加植物激素,D错误。故选B。12.科学家对控制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选取V/v、A/a两对基因研究自由组合定律B.I/i、A/a两对基因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可选用其中的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分离定律D.选GpgpIi基因型的豌豆自交,所结果实中豆荚颜色和子叶颜色的性状分离比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对的重新组合。(2)类型:①基因的自由组合:随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基因的交换: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而发生交换。(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①内容:具有独立性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杂交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②实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由图示可知,V/v、A/a两对基因分别位于第Ⅳ号,第Ⅰ号染色体上,互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因此可以研究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I/i、A/a为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可能随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分离定律研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因此可选用其中的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分离定律,C正确; D、所结果实中豆荚是由母本子房壁细胞形成,因此与母本基因型相同,无性状分离,子叶为受精卵形成的胚的组成部分,有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D。13.在孟德尔的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中,子代出现3:1或者9:3:3:1的前提是F1产生的各种配子比例相同且都存活,但在杂交或者自交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精子或者卵子不育或者部分不育导致性状分离比特殊化。下列有关特殊比例的出现推测不合理的是()A.若基因型为Aa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可能显性纯合子致死B.若基因型为Aa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可能含a精子或卵子有4/5致死C.若基因型为AaBb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4:1:1,可能含ab的精子或卵子致死D.若基因型为AaBb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3:3:1,可能含AB的精子或卵子致死【答案】D【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或者两对相对性状,子代出现3:1或者9:3:3:1,是因为F1产生的配子比例是一致的,并且配子都存活下来。若有配子不育或者致死情况出现,子代的表现型或者基因型的比例会发生变化。【详解】A、基因型Aa的植株自交性状分离比为2:1,可能显性纯合子致死,不会是隐性纯合,A正确;B、基因型Aa的植株自交性状分离比为11:1,aa占1/12=1/2×1/6,雌配子或雄配子中A与a的比例为5∶1,可能a精子或者卵子有4/5致死,B正确;C、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性状分离比为4:1:1(8:2:2),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精子或卵子致死,C正确;D、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性状分离比为2:3:3:1,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精子和卵子致死,D错误。故选D。14.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现型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鼠色与黑色个体 【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AYAY胚胎致死,因此小鼠的基因型及对应毛色表现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鼠色)、aa(黑色)。【详解】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B正确;C、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D、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鼠色雌鼠(AA或Aa)杂交,若亲本为杂合鼠色雌鼠,则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鼠色与黑色个体,D正确。故选C。15.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有黄色和白色,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让黄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黄色花,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花植株占1/64。黄色花的颜色深浅存在基因叠加效应即显性基因越多,黄色越深。再次统计F2中花色由深到浅的表现型及比例依次为深暗黄色:暗黄色:中度深黄色:深黄色:中度黄色:浅黄色:白色=1:6:15:20:15:6: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与性状之间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一对基因可能可以控制多种性状B.该植物的花色受到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根据题干分析,F1实际表现为中度黄色花且只含有三个显性基因D.表现为中度深黄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6种,F2的此表现型植株中纯合子占1/5【答案】C【解析】【分析】黄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黄色花,说明黄色为显性;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花植株占1/64,说明该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干中颜色由深到浅的表现型对应基因型显性基因依次为6、5、4、3、2、1、0个。【详解】A、基因与性状之间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单基因遗传病);可以一对基因控制多对性状,如某对基因控制某种酶合成,这种酶是某个反应的中间催化酶;也可以是多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A正确;B、F1自交得到的F2 中白色花植株占1/64,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到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若相关基因为A/a,B/b,C/c,结合题意可知F1为AaBbCc,实际表现为深黄色花且只含有三个显性基因,C错误;D、根据题意,F1为AaBbCc,表现为中度深黄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中有4个显性基因,F2中表现为中度深黄色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5/64,基因型共有6种,F2的此表现型植株中纯合子(1/64AABBcc、1/4AAbbCC、1/4aaBBCC)占(3/64)/(15/64)=1/5,D正确。故选C。16.某繁殖力超强鼠的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黑色、灰色三种,体色色素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控制色素合成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基因B能完全抑制基因b的表达,不含基因A的个体会由于黄色素在体内过多积累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黄色鼠个体可有三种基因型B.若让一只黄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交配,F1全为黑色鼠,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C.两只黑色鼠交配,子代只有黄色和黑色,且比例接近l:6,则双亲中一定有一只基因型是AaBbD.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子代个体表型及比例为黄:黑:灰=2:9: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aa__体色为黄色且有50%死亡率,基因型A_B_体色为黑色,基因型A_bb体色为灰色。【详解】A、黄色鼠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A正确;B、黄色雌鼠aa__与灰色雄鼠A_bb交配,F1全为黑色A_B_,亲本只能是aaBB和AAbb,B正确;C、两只黑色鼠A_B_交配,子代只有黄色aa__和黑色A_B_,可知双亲一定都是Aa,后代aa有50%死亡,故aa:A-=1:6,由于后代黄色和黑色比例接近l:6,说明双亲至少一方含有B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C错误; D、基因型AaBb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子代符合A_B_:A_bb:aaB_:aabb=9:3:3:1,即黄:黑:灰=4:9:3,又由于黄色个体有50%的死亡率,因此子代个体表型及比例为黄:黑:灰=2:9:3,D正确。故选C。17.果蝇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L1和L2分别决定了果蝇的裂翅和正常翅,当L1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某裂翅果蝇品系(如下图)的3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基因D/d,其中D基因也有纯合致死的效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B.上述两对基因L1/L2和D/d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L1与D基因的频率会逐代降低D.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果蝇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L1和L2分别决定了果蝇的裂翅和正常翅,当L1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3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基因D/d,其中D基因也有纯合致死的效应”,即L1L1致死,DD致死。【详解】A、由于当L1基因(控制裂翅)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因此群体中不存在裂翅的纯合子,故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A正确;B、上述两对基因L1/L2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基因型为L1L1dd(致死)、L1L2Dd、L2L2DD(致死)、因此子代中L1与D基因的频率仍保持各为50%,L1与D基因的频率没有降低,C错误;D、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说明亲本产生了一定比例为L1D的配子,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因此上述配子的形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D错误。故选A。1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3)自然界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4)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5)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6)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7)玉米、小麦、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细胞内无性染色体(8)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A.2项B.3项C.4项D.5项【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与环境因素有关。2、性染色体上存在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但不是所有基因都与性别相关,如红绿色盲基因也位于性染色体上。3、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可形成含X配子,男性性染色体为XY,可形成含X配子和含Y配子。【详解】(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1)正确;(2)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错误;(3)自然界性别决定的方式不只有XY型和ZW型,如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组数决定,(3)错误;(4)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比如人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4)错误;(5)性染色体上存在与性别相关的部分基因,故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5)正确;(6)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可产生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6)错误;(7)玉米、小麦、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细胞内无性染色体,雌雄蕊的分化由某些基因决定,(7)正确;(8)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性状表现与性别也有关,如XbXb和XbYB杂交,子代雌性全为隐性,雄性全为显性,(8)错误。综上所述,(1)、(5)、(7)正确,其他均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19.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 种遗传病,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该病女性患者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病症程度有差异B.男性的该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方,又只会传递给女儿C.可以通过对胎儿的性别鉴定的方式为该病患者优生提供依据D.患者的正常子女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详解】A、女性患者由于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杂合子与纯合子的病症有差异,A正确;B、根据X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可知,男性的该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方,又只会传递给女儿,B正确;C、该病是伴性遗传病,可以根据性别鉴定,来为该病患者优生提供依据,C正确;D、患者的正常子(XdY)女(XdXd)一定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XD),若有,则表现为患病,D错误。故选D。20.对于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来说,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下列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B.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该致病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C.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D.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出伴性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遗传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遗传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详解】A、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生物,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A正确;B、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其性染色体是两个XX,这两个X是由父亲和母亲各提供一个,但是不能确定携带致病基因的那个X是来自父亲还是母亲,B正确;C、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C正确; D、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也会与性别相关联,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征,D错误。故选D。21.猫为XY型性别决定,控制毛色的基因B(黑色)与b(橙色)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得多。已知正常雌猫体细胞中的一个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是失活的(X染色体失活),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是随机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关于毛色,雌性个体存在三种基因型,雄性个体只存在两种基因型B.雄性个体产生配子时,某细胞同时出现基因B与b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黑色雄猫的后代可能同时存在三种表现型D.基因型相同的两只杂合雌猫,其毛色表现并非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说明当雌性猫X染色体上的基因为杂合时,体细胞会随机表达显性或隐性的基因,即该个体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可能同时表现。【详解】A、雌性个体存在三种基因型,即XBXB、XBXb、XbXb,控制毛色的基因B(黑色)与b(橙色)仅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个体只存在两种基因型,即XAY、XaY,A正确;B、控制毛色的基因B(黑色)与b(橙色)仅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个体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不能通过交叉互换产生B与b,B错误;C、若黑色雄猫与橙黑相间的雌性杂交,后代可能同时存在橙色、黑色、橙黑相间三种表现型,C正确;D、因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是随机的,故基因型相同的两只杂合雌猫(XBXb),B或b可能表达失活,其毛色表现并非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22.Leri-Weill软骨骨生成障碍综合征(LWD)是一种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图是某家族关于该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已知Ⅱ-4是纯合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LWD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Ⅱ-3的基因型是XBYb,Ⅲ-3的基因型是XBXbC.若Ⅱ-3与表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建议生男孩D.LWD患者可通过基因治疗完全治愈而不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软骨生成障碍综合征属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遗传病,图中Ⅱ-4是纯合子,若为隐性遗传病,Ⅱ-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Ⅰ-1含有Xb基因,其基因型为XbYB,而Ⅱ-3患病,与题意不符合,故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详解】A、若为隐性遗传病,Ⅱ-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Ⅰ-1含有Xb基因,其基因型为XbYB,而Ⅱ-3患病,与题意不符合,故该病为显性遗传病,A正确;B、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Ⅰ-1的基因型为XbYb,则Ⅱ-3的基因型是XBYb,Ⅱ-6的基因型为XbYb,Ⅲ-3患病,可推导其基因型为XBXb,B正确;C、Ⅱ-3的基因型是XBYb,与一表现型正常的女子(XbXb)结婚,生女儿患病,儿子正常,故建议生男孩,C正确;D、基因治疗的对象是具有致病基因的体细胞,但生殖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其后代仍有患病风险,D错误。故选D。23.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色(显性)和白色(隐性)两种,受等位基因R/r控制。现有一株1号染色体三体的纯合红花植株,让该三体植株与正常的白花植株杂交,再让F1中三体植株与正常的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得F2。已知四体植株不致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F2中红花:白花=1:1,则等位基因R/r不位于Ⅰ号染色体上B.若F2中三体植株占50%,则等位基因R/r不位于Ⅰ号染色体上C.若F2中红花:白花=5:1,则等位基因/r位于1号染色体上D.若F1中三体植株进行自交,则F2中三体植株所占比例为1/2【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若F2中红花:白花=1:1,则说明F1中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Rr,即等位基因R/r不位于1号染色体上,A项正确; B、无论等位基因R/r位于1号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其他染色体上,F1中三体植株与正常的白花植株进行测交,F2中三体植株均占50%,B项错误;C、若F2中红花:白花=5:1,则说明F1中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RRr,等位基因R/r位于1号染色体上,C项正确;D、若F1中三体植株进行自交,F2中四体植株:三体植株:正常植株=1:2:1,即F2中三体植株所占比例为1/2,D项正确;故选B。24.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同学让一只长翅红眼雌果蝇与一只长翅棕眼雄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上述结果只能判断长翅为显性B.控制翅型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不能通过统计小翅中雌雄比例来确定其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D.若已知棕眼为显性,仅通过观察子代雄性眼色即可判断其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分别统计子代翅型和眼色表现型和比例,长翅:小翅=3:1,红眼:棕眼=1:1,亲本都是长翅,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小翅为隐性性状;亲本有红眼和棕眼,子代两种表现型都有,比值为1:1,可知亲本是杂合子测交,但无法判断显隐性。【详解】A、由分析可知,长翅为显性,A正确;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种性状,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可知控制翅型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子代长翅:小翅=3:1,若控制翅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代小翅个体中雌雄比例相等;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小翅个体只有雄性没有雌性,故能通过统计小翅中雌雄比例来确定其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D、若已知棕眼为显性(用B表示),可写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或XBY×XbXb,前者子代基因型为Bb:bb=1:1,雌雄都有棕眼和红眼个体;后者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Y=1:1,子代只有雌性为棕眼,仅通过观察子代雄性眼色即可判断其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25.小鼠的性别决定为XY型,一对相对性状长毛、短毛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使精子失活,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鼠、雄鼠中都能出现短毛B.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长毛雌性与短毛雄性杂交不会有后代出生C.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种群内的该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有5种D.如果一对长毛小鼠杂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a基因的精子失活,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亲本存在的基因型均是AA、Aa。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存在的基因型是XAXA、XAXa,雄性存在的基因型是XAY、XaY。【详解】A、小鼠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则XX是雌性,XY是雄性,a基因使精子失活,a基因的卵细胞是正常的,因此雌性存在的基因型是XAXA、XAXa,雄性存在的基因型是XAY、XaY,雌性全都表现为长毛,A错误;B、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性的短毛的基因型是aa,则一定存在a的精子与a的卵细胞结合,与题干信息违背,B错误;C、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雌性存在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A、XaYA,共四种基因型,C错误;D、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对长毛小鼠杂交的后代不可能出现短毛,则一对长毛小鼠杂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该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D正确。故选D。26.果蝇的翻翅和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M和m控制(不考虑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让一只翻翅雄果蝇与正常翅雌果蝇杂交,后代翻翅:正常翅=1:1。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若后代翻翅和正常翅中性别比例均为1:1,则无法确定显隐性B.若后代翻翅全为雌性而正常翅全为雄性,则可确定翻翅为显性C.若后代翻翅全为雌性而正常翅全为雄性,则可确定该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D.若后代翻翅全为雄性而正常翅全为雌性,则可确定该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答案】C【解析】【分析】果蝇的翻翅和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M和m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若后代翻翅和正常翅中性别比例均为1:1,则翻翅与正常翅的遗传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测交类型,无法判断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A正确;BC、若后代翻翅全为雌性而正常翅全为雄性,则翻翅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或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亲代基因型为XMY和XmXm,或亲代基因型为XMYm和XmXm,B正确,C错误;D、若后代翻翅全为雄性而正常翅全为雌性,则翻翅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亲代基因型为XmYM和XmXm,D正确。故选C。27.有一些交配方式,可以做到后代中雌性全为一种表型,雄性全为另一种表型。下列四种婚配方式,无法做到这种结果的是()A.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觉正常的男性和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B.秃头在男性表现为显性,在女性表现为隐性,一个秃头女性和一个非秃头男性婚配C.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的男性和正常的女性婚配D.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正常男性和LHON女性婚配【答案】D【解析】【分析】从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雌、雄性别中有不同表型的遗传现象。秃头属于从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男性秃顶基因型为Bb、BB,正常基因型为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正常的基因型为Bb、BB【详解】A、色觉正常的男性(XBY)和红绿色盲的女性(XbXb)婚配,后代XBXb、XbY,雌性全为正常,雄性全为色盲,A不符合题意;B、一个秃头女性(BB)和一个非秃头男性(bb)婚配,后代为Bb,女性非秃头,男性秃头,B不符合题意;C、外耳道多毛的男性(XYB或XYb)和正常的女性(XX)婚配,后代男性均为外耳道多毛,女性正常,C不符合题意;D、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由于受精时卵细胞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而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内,因此正常男性和LHON女性婚配,后代不论男女,均患病,D符合题意。故选D。28.人类斑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PB、pb控制。男性带有一个或两个斑秃基因(PB)就会发生斑秃,而女性需要有两个斑秃基因才会显示出该性状。某特定人群中,PB基因的频率为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斑秃女性和正常男性婚配,若子代为患者,则患者一定为男性B.女性携带者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只有1条染色体含PB基因 C.在该特定人群中,男性中斑秃的概率为51%,女性中斑秃的概率为49%D.一对夫妇均为斑秃,生育了一个正常孩子,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斑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PB、pb控制。男性带有一个或两个斑秃基因(PB)就会发生斑秃,而女性需要有两个斑秃基因才会显示出该性状。因此男性斑秃的基因型为PBPB和PBpb,女性的斑秃基因型为PBPB。某特定人群中,PB基因的频率为30%,则p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70%,该特定人群中pbpb个体的比例为70%×70%=49%,PBPB个体的比例为30%×30%=9%,PBpb个体的比例为2×30%×70%=42%【详解】A、斑秃女性(PBPB)和正常男性(pbpb)婚配,子代的基因型为PBpb,若表现为斑秃,则患者一定为男性,A正确;B、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为PBpb,则其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可能出现1条、2条或0条染色体含PB基因的情况,B错误;C、由分析可知,在该特定人群中,男性中斑秃的概率为42%+9%=51%,女性中斑秃的概率为9%,C错误;D、一对夫妇均为斑秃,斑秃女性的基因型为PBPB,斑秃男性的基因型为PBPB或PBpb,二者生育了一个正常孩子,则该正常孩子的基因型可以是PBpb,表现为女性,并非基因突变引起,D错误。故选A。29.某家族患有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是该家族系谱图以及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部分个体的基因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1号、2号和5号均携带致病基因C.3号与患有该病的男性婚配,所生子代有一半正常D.通过遗传咨询不能完全避免该遗传病的发生【答案】C【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根据无中生有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根据各个体的表型及其电泳带谱对应关系可知3号为显性纯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子,1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而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一定是纯合子,因此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用A、a表示,1号和2号均为该病携带者(Aa),5号一定为杂合子Aa,即三者均携带致病基因,B正确;C、3号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与患有该病的男性(aa)婚配,所生子代均正常,C错误;D、由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咨询并不能避免该病的发生,需要通过产前诊断预防遗传病的发生,D正确。故选C。30.图为人类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但基因的位置还不明确。若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Ⅱ-4为纯合子C.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Ⅲ-4基因型为AaD.若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Ⅲ-2一定是杂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Ⅰ-1和Ⅰ-2不患病,但生下了患病的Ⅱ-2,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A错误;B、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Ⅰ-1为XAY和Ⅰ-2为XAXa,则Ⅱ-4为XAXA或XAXa,B错误;C、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Ⅱ-4为Aa,所以Ⅲ-4基因型为AA或Aa,C错误;D、若Ⅱ-5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但Ⅲ-6患病,所以该病只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由于其父亲基因型是XaY,则Ⅲ-2基因型是XAXa,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5分)31.花生种子中储藏的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藏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细胞的一种细胞器)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甘油又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的生长和发育(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油料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花生种子中促进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酶是____________。(2)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真叶长出之后,干重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与萌发前相比,萌发中的花生种子细胞内,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增多”“降低”或“不变”)。(3)为了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需使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的切片进行染色,用其染色时,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____________;换高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4)实验证明,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化学元素含量上最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水②.脂肪酶(2)①.O②.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③.增多(3)①.苏丹Ⅲ能溶于酒精中②.视野中央③.橘黄(4)相同质量的脂肪中所含的氢(氢、碳)元素比糖类多【解析】【分析】脂肪和糖类都只含C、H、O三种元素,但脂肪中C和H的比例比同等质量的糖类高,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染色成橘黄色(红色)。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小问1详解】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油料种子细胞也不例外,其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也是水,花生种子中促进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酶是脂肪酶,脂肪酶起催化作用。【小问2详解】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此时应该是脂肪水解消耗水导致干重增加。真叶长出之后,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且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消耗,因而表现为干重增加。与萌发前相比,萌发中的花生种子细胞内,有机物分解,因而表现为有机物种类增多。【小问3详解】为了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需使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的切片进行染色,用其染色时,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这是根据苏丹Ⅲ染液能溶于酒精中而不溶于水设计的,然后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显微镜观察,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小问4详解】实验证明,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含有的碳、氢比例高,而氧气含量少,因此,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32.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b柱表示的是____,图2中可表示造血干细胞分裂的是____。图l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图2中的____,图l中的数量关系由I变化为II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由II变化为Ⅲ的过程,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的过程。图l中I、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2)一对夫妇,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图2中______时期发生异常,也可能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图2中_____时期发生异常。(3)又如下图,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答案】(1)①.染色单体②.甲③.乙④.DNA分子的复制⑤.丙→乙⑥.I⑦.III、IV(2)①.丙②.乙(3)③【解析】【分析】图1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处于间期的G1期、或减数分裂II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属于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图2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题图显示,b柱在I、IV时期消失,II、III时期出现,且为染色体数的二倍,故b柱表示染色单体;在图②中,依据各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图②中表示体细胞分裂的是甲;图1中的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对应图2中的乙;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分子复制;由Ⅱ变化为Ⅲ的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其结果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相当于图2中的丙变化为乙;图1中II为减数分裂I时期细胞(或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Ⅲ和Ⅳ所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2,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说明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Ⅰ所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且没有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分裂间期的G1期,因此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故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I,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III、IV。【小问2详解】红绿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只有妻子(正常)的基因型是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孩子才可能患病,由此可推出该患儿是由母亲产生的XbXb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Y的精子受精后,或由母亲产生的Xb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XbY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所以该患儿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或父亲。正常情况下,父亲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精子只含有一条X或Y染色体,若X和Y染色体同时出现在精子中,说明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出现异常,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即图2中丙时期发生异常;正常情况下,母亲的卵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携带有致病基因b,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中也只含有一条Xb染色体,若出现两条Xb染色体,说明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Xb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即图2中乙时期发生异常。【小问3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姐妹染色单体为复制而来,故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其中含有的小的染色体为白色,大的染色体绝大部分为白色,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对大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由此可判断图B中与图A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③。33. 二倍体圆叶风铃草花冠呈蓝色,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研究人员发现三个纯种白花隐性突变品系,其突变基因及基因型如下表。为确定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其他突变和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突变品系突变基因基因型甲W1W1W1/++/++乙W2++/W2W2/++丙W3++/++/W3W3(1)圆叶风铃草花冠细胞中蓝色色素存在于____________(细胞器)中。(2)杂交实验说明:“W1、W2的位置关系和WI、W3的位置关系应分别是位于、上”,其位置关系中,下列对应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①两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②一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③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3)若将突变品系乙、丙杂交,Fl的表型为____,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4)杂交一、二中的F1相互杂交,后代出现白花的概率是____。杂交—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自花传粉,子代开白花的概率为____。(5)另有一白色突变品系丁,由隐性基因W4决定,甲和丁杂交,F1全为白色,F1自交后代均为白色,可推测WI和W4的位置关系是位于染色体______(“同一”“不同”)位点。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性。【答案】(1)液泡(2)③(3)①.蓝色②.蓝:白=9:7(4)①.1/4②.四##4③.11/36(5)①.同一②.不定向##多方向【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植物色素存在于液泡或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没有呈蓝色的色素,故圆叶风铃草花冠细胞中蓝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小问2详解】由杂交一结果可知,F1基因型为W1+W2+,蓝色表型,F1自交得F2中蓝色:白色=9:7,说明W1W2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杂交二结果可知,F1基因型为W1+W3+,F1自交得F2中蓝色:白色=1:1,说明W1W3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选③。【小问3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白色为隐性突变,且由(2)分析可知,W1W3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W1W2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W2W3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将突变品系乙、丙杂交,Fl的表型为蓝色(W2+W3+),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蓝:白=9:7。【小问4详解】杂交一中的F1基因型为W1+W2+,可产生W1W2、W1+、+W2、++四种配子,杂交二中的F1基因型为W1+W3+,可产生W1+、+W3两种配子,相互杂交后代出现白花的概率为1/4;杂交—F2中蓝色:白色=9:7,故蓝色基因型为++++、+W1++、+++W2、+W1+W2,共四种;比例为1:2:2:4,自花传粉,子代开白花的概率为1/4×2/9+1/4×2/9+7/16×4/9=11/36。【小问5详解】据题意可知,白色突变品系丁,由隐性基因W4决定,甲和丁杂交,F1全为白色,F1自交后代均为白色,类似隐性纯合子连续两次自交,F1和F2均为白色隐性表型,说明W1与W4在染色体上具有相同的位点(即同一位点),具有相同的遗传效应;W4与W1互为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34.甲、乙两种遗传病是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下面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经基因检测得知Ⅱ7为纯合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遗传病;乙病属于______遗传病。(2)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3)如果Ⅱ3与Ⅱ4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性别为______。(4)假设Ⅲ8与Ⅲ10结婚,生出只患有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出患有两种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显性②.常染色体隐性(2)①.aaBb或aaBB②.2/3(3)①.1/4②.男或女(4)①.1/2②.1/48【解析】【分析】根据系谱图中,I1、I2患甲病而女儿II5不患甲病,可以推测,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I1、I2不患乙病,而女儿II4患乙病,可以推测,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根据系谱图中,I1、I2患甲病而女儿II5不患甲病,可以推测,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I1、I2不患乙病,而女儿II4患乙病,可以推测,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由于II6不患甲病,则甲病基因为aa;因为I1、I2不患乙病但生出患病女儿,因此两者乙病基因均为Bb,而II6不患乙病,因此II6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概率分别为1/3、2/3。II7为纯合子,所以基因型为aaBB,Ⅲ10只有获得Ⅱ6的ab配子时为杂合子,因此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3×1/2=2/3。【小问3详解】对于甲病,Ⅱ3无病、Ⅱ4患病,且后代有患病也有不患病,所以II3为aa,II4为Aa;对于乙病,Ⅱ3无病、Ⅱ4患病,且后代有患病也有不患病,所以II3为Bb,II4为bb。因此II3基因型为aaBb,II4基因型为Aabb,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1/2×1/2=1/4。由于两病均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孩子性别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小问4详解】Ⅲ8基因型为AaBb,Ⅲ10 基因型为2/3aaBB、1/3aaBb,生出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1/2×(2/3+1/3×3/4)=11/24,生出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1/2×(1/3×1/4)=1/24,因此生出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1/24+1/24=1/2。生出患两种病女孩的概率是1/2×(1/3×1/4)×1/2=1/48。35.果蝇有多对相对性状,如表为果蝇部分性状的显隐性及控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某实验室现有纯合果蝇品系如下:①长翅直刚毛雌蝇;②长翅直刚毛雄蝇;③残翅焦刚毛雌蝇;④残翅焦刚毛雄蝇。请回答下列问题:果蝇相对性状长翅和残翅直刚毛和焦刚毛显隐性、控制基因及所在染色体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A/a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控制基因为B/b,显隐性及B/b所在染色体未知(1)若只考虑果蝇的直刚毛和焦刚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利用此实验室条件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及B/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采用的交配组合是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焦刚毛为显性性状且B/b位于X染色体上。当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直刚毛为显性性状且B/b位于常染色体上。(2)若已知直刚毛为显性性状且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利用题述实验材料判断A/a与B/b是否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则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A/a与B/b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3)若已知直刚毛为显性性状且B/b位于X染色体上。将题述品系①与④杂交,F1中出现了一只焦刚毛果蝇,假设变异不会致死,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①.①×④和②×③②.①×④的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焦刚毛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②×③的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焦刚毛③.①×④和②×③的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2)①.选择①×④(或②×③)获取F1,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或对F1进行测交)获取F2并统计F2的表型及其比例②.F2中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或F2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l:1)(3)亲本雌果蝇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含Xb的配子;亲本雌果蝇中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产生不含XB的配子;亲本雌果蝇中B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产生不含XB的配子【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小问1详解】判断直刚毛和焦刚毛的显隐性及B/b所在染色体,用长翅直刚毛和残翅焦刚毛进行正反交,即选择①与④杂交和②与③杂交:若正反交(①×④和②×③)的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都表现为直刚毛时,则可判断直刚毛为显性,且B/b位于常染色体,即BB×bb→Bb;若焦刚毛为显性性状,且位于X染色体上,则②×③亲本为XBXB和XbY,子代为XBXb和XBY,即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焦刚毛;①×④亲本为XbXb和XBY,子代为XBXb和XbY,即子代中雌蝇均为焦刚毛而雄蝇均为直刚毛。【小问2详解】要判断B/b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选择纯合长翅直刚毛与纯合残翅焦刚毛(①与④或②与③)的纯合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1(AaBb),F1中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F2表现型有四种,长翅直刚毛:长翅焦刚毛:残翅直刚毛:残翅焦刚毛=9:3:3:1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即A/a与B/b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也可F1进行测交,获取F2并统计F2的表型及其比例:若F2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l:1,可证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