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490878
大小:1.00 MB
页数:8页
时间:2023-07-06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冲刺试卷(三)历史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长沙市雅礼中学高考冲刺试卷(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以来,随着地下考古文物的发掘,从铭文中可以看出周厉王好利是在周王畿内,周王室从各诸侯国、卿士家收回大部分土地山河资源的经营权。这说明A.当时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周厉王好利更多是加强王室财政C.周王室与新兴的地主阶级矛盾尖锐D.分封制被周厉王所破坏2.下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郡千灵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可以A.印证统一文字得到各地认可B.说明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说明了对楚国地区已经完成统一D.证明对少数民族地区有效管辖3.下图是云冈石窟中的佛像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14.唐代白居易《卖炭翁》最后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宫使通过绡和绫这两种丝织品买下了木炭,这反映出A.安史之乱期间的社会混乱B.通货膨胀严重C.布帛充当货币D.重农抑商较严重5.唐前期人口自然增殖很快。武德年间,人户三百余万;永徽元年(629年),户口三百八十万;到神龙元年(705年),天下有户六百十五万余,口三千七百十四万;开元盛世时,户九百六十一万,口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一百多年中,人口增长了2到3倍。据此可知唐代A.均田制的推行逐渐困难B.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C.土地资源开发适应人口增长D.实行奖励生育的政策6.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引进的作物大多以“胡”冠名,如胡椒、胡麻(芝麻)、胡荽(芫荽)、胡瓜(黄瓜)、胡豆(豌豆)、胡蒜(大蒜)、胡桃(核桃)等。唐宋时期从海上丝绸之路引进的作物大多以“海”冠名,如海棠、海枣、海芋等。明清时期则多以“番”命名,如番薯、番茄、西番菊(向日葵)等。这说明A.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快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C.我国人民的生活不断丰富D.中国与美洲往来历史悠久7.左宗棠因未中进士,因此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担任张亮基的师爷并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特殊身份,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由此可以看出A.师爷逐渐取代了主官的职责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严重弊端C.师爷的出现使明清冗官现象严重D.师爷参与政务处理削弱了中央集权8.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9.1946年8月8日,中央印发了《关于对富农土地不宜推平》的指示,指出:我们必须自觉的向富农让步,坚持中央不变动富农自耕土地的原则。应保障一切地主必需生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右倾思想还有一定市场B.试图为政治协商会议创造较好的氛围C.扩大反蒋的统一战线D.保证解放区的经济建设运动
210.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A.民族团结国家统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11.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通过年份法律名称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C.国家对市场的全面控制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波斯王大流士改革,全国划分行省,行省设总督管行政与税收,这有利于A.维护中央集权统治B.削弱地方经济基础C.促进经济文化交流D.标志封建专制制度建立13.下表为19世纪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从这一历程可看出英国183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代表修正案》取消和削减"衰败市镇"代表名额,在空出来的143名代表议席中,65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58名分配给其他不足议席的各郡1867年改革法案在城市,凡缴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缴10镑以上房租,定居不少于一年的房客才有选举权。在农村,每年在私有土地上的收入达5镑或缴纳12镑租金的佃户才有选举权1885年改革法案选区重新划分,每5万人可选派议员一名A.君主立宪政体缓慢形成B.议会至上原则逐渐确立C.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D.公民的普选权逐渐实现14.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3A.民族独立是所有革命共同之旗帜B.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C.自然科学影响社会改造D.法治精神战胜封建制度15.洪千帆、林忠凡在《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中提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约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与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据此可知A.美国单方面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美元本位制是美苏冷战的结果C.美元本位制有利于经济秩序的稳定D.这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16.2017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让核武器“完全非法化”。2018年10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这反映出A.联合国内部矛盾尖锐需要民主化改革B.大国主导不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C.多极化趋势下大国逃避全球治理责任D.不同利益群体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二、非选择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流民的规模很可观,少者几千,多者十几万。隆兴二年,诏“开封府及京东西、淮南、江东、河北、河东路,明道二年以前流民去乡里者,限一年令归业者,仍竭(免除)赋役一年”。……负责登记工作的是在城各厢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的实人口,填定姓名口数。逐家便给历子一道收执,照证准备请领米豆”。……也有流民由于资产的雄厚,转变为坊郭户。一部分寄居在城市的流寓之人取得长期定居权。—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市人口管理探析》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国务院于1984年10月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至此,农民涌向城镇的闸门逐渐开启。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镇,城市的铁路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压力。198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民工外出的紧急通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政策也由“控制盲目流动”调整为“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流动"。—摘编自尹德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变迁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针对城市流民采取的管理措施,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政策的影响。(7分)
4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1年至1850年,英国取得了129项重大科学成就,占世界72%左右。在此期间,英国重视对专利的保护,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得以相互结合。随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由于英国轻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特别是轻视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尽管英国在电磁学领域拥有开创性的伟大科学成就,但却错失良机,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二战后,英国在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中培养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仍然很少,国内政治力量对发展科技的预算存在很大分歧。保守党政府时期,每在研究与开发方面花1美元,联邦德国就花了3美元,美国花8美元。由于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与工业部门的需要严重脱节,大规模的科研得不到工业部门的大力资助。英国实现科技复兴的远期前景更加暗淡。——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并简析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并说明科技改革的意义。(7分)19.(12分)茶叶成为世界性饮品的过程,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欧洲旅行者首次接触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在著作中提到了东亚人饮茶的习俗。欧洲人发现了它提神醒脑的功用后,慢慢尝试把茶叶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跟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贵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此后公司的业务几乎被茶叶贸易垄断,他们为同已经抢占先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选择与广州当地的行商合作
5茶叶成为18世纪大都市杂货商店的一般商品,茶叶存在于商店招牌、报纸广告和商业名片的装饰设计上。1723年英国政府提高了茶叶消费税,导致走私茶叶大行其道,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茶叶普及。18世纪,英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得到拓展,不但有流行在上流社会的早茶,中产阶级也加入进去,制茶被认为是妇女的日常生活职责,需要遵循特殊的礼仪。18世纪70年代末,饮茶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跨越了社会等级,每天喝茶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到19世纪,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茶叶在英国不再是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融入国民意识中。20世纪末,为应对碳酸饮料带来的冲击,英国推广量产的茶包,改变了茶的社交性,使沏茶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摘编自[英]马克曼·埃利斯等《茶叶帝国: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茶叶的普及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解读。(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伏尔泰十分赞赏中国通过科举和所谓根据个人品德才干遴选官员的制度。他在《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都有所谓举贤授能的论评,他认为中国皇帝是能洞察下情、任人唯贤的,因此不乏溢美之辞,称颂中国皇帝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总之“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人民”,这是伏尔泰从东方世界所看到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他从神秘而遥远的东方所“构想”出来的中国,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摘编自钱林森《伏尔泰与中国文化》材料二1901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承认科举“流弊日深,急宜讲求实学,挽回积习”,明确科举考试,引导士子、官吏重视政治与实事,以求真务实。1903年3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称:“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1905年8月,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立即废除科举制的呼声大涨。由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得到清廷的批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宣告结束。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看待科举制度的正确态度。(6分)
6长沙市雅礼中学高考冲刺试卷(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16:BBDCACBACADACBCD17.(1)措施:减免赋役吸引流民返乡;对城市流民进行登记、救济;资产丰厚的流民取得城市常期定居权。影响:有利于社会安定,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农业生产;推动城市工商业的发展。(2)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策引导下的“有序流动”有利城乡的协调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发展过快带来的问题。18.(1)历程:由世界科技中心到科技优势地位被超越,复兴前景暗淡。成为科技中心的原因:政府重视;工业革命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被超越的原因:政府投入不足:两党制的弊端;科研与社会需要脱节;其他国家科技发展速度迅速。(2)特点: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与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稳步推进;体制创新,造福民生等;意义:推动科技体制创新;有利于建设科技强国,助力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他国提供有益借鉴。19.从世界市场发展的角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原产自东方的茶叶进入西方视野;随着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拓宽了世界市场,茶叶贸易增长迅速;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通过先进的工业技术垄断了全球茶叶贸易。从文明交融发展的角度:茶文化由亚洲进入英国后,逐步被英国人所接受,由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本土化,孕育出家庭社交功能的英式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茶文化又趋向快餐化、个性化。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由上层社会才能享有的奢侈品成为廉价的国民饮品,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政治民主化。20.(1)态度:大加赞扬。原因:反对法国等级制度的需要;宣扬启蒙思想的需要;科举制能够选贤任能;科举具有开放性;科举制的公平公正;对中国了解不够深入。(2)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实施;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新式学堂大量出现.;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官民积极呼吁。(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科举制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区分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消极因素。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