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资阳中学高2021级第三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为政以德2.下图是摘编自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时期是()*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凸显君王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对君王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制定律令与裁决刑事的原则和教条*(开启了)思想一致的时代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西汉武帝时期D.宋元时期3.明代顾炎武在《精卫·万事有不平》一诗中借精卫填海典故,写下“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等诗句。这反映了顾炎武A.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严重背离儒家思想内涵4.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侯外庐(1903—1987)
1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5.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6.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7.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D.读书做官成社会风尚8.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2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9.鸦片战争前后,部分清朝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出现了如下表所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著作。据此可知,当时鸦片战争前后介绍西方的主要著作代表人物著作成书时间林则徐《四洲志》等1841年魏源《海国图志》1844年姚莹《康輶纪行》1846年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夏燮《中西纪事》1850年A.西方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西思想的深入交汇发展C.西学传播顺应了维新思想D.华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10.《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心态探析》指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对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疑虑的同时,依然有着浓烈的对传统的依恋情绪。这导致当时知识分子A.坚守“天朝上国”观念B.全面学习西方文明C.主张彻底改变政治制度D.倡行“中体西用”11.甲午战争前夕,民间商报《直报》已开始反思洋务得失,提出废科举、设议院等多种维新主张。《直报》还抨击清廷对北京强学会的弹劾,利用读者来信为维新造势、转载中外新闻、代售进步书籍。据此可推断,《直报》A.起到思想宣传和信息传播的作用B.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份商业报纸C.是维新派创办的理论宣传工具D.宣传的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12.陈旭麓认为,如果说《新青年》杂志是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那末《民报》就是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得出《新青年》《民报》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介绍了革命派的理论主张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13.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学术理论界开展了长达数年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参加论战
3的有陶希圣为首的新生命派,有托派,也有马克思主义者。论战各方都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作支持,都号称自己使用的是唯物辨证的方法,但是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次论战A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形成B.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广泛传播C.推动社会主义成为大家的共识D.表明仍没找到适合国情的道路14.近代以来,民族危机促使国人反思祖国、民族的命运和前途,1899年,梁启超使用“东方民族”、“拉丁民族”、“民族竞争变迁”等词汇;1902年,章太炎提出“中华种族”的概念;孙中山在兴中会建立后讲民族问题时,一度使用过“汉族”、“满族”、“黄种”等字眼。他们意在A.推翻满人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促进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依据D.强调不同民族的交流融合15.1927年,毛泽东指出:“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说明,毛泽东()A.主张依靠广大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认为孙中山未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C.肯定了农民在历史上的主体地位D.赞扬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成绩16.如表是中共理论术语“实事求是”的来源及阐述,可知,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原始文献《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即做学问注重事实根据。中共阐述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实质上是传统儒家文化B.侧重于对历史成就的经验总结C始终指导着革命与建设D.运用了民族语言进行理论创新17.1977年5月,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并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邓小平的这一论断()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B.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4C.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8.下图为1955年新中国的宣传画《用新的成绩来庆祝祖国的节日》该作品A.继承了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构建了工业化建设的新风尚C.记录了三大改造的历史场景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19.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20.如表是建国后,湖北省恩施州在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状况。这说明恩施地区( )年份幼儿园小学中学1965年24所1982人11271所349759人66所23944人1983年30所10300人3784所459137人428所107313人A.建国后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B.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发展迅速
5C.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成功实践D.198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1.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22.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古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独特社会”的含义是A.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B.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C.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D.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23.达·芬奇创作于1503~1506年的《蒙娜丽莎》,不再取材于宗教或希腊神话,而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A.强调对艺术形象的科学处理B.主要以女性肖像为题材C.注重表现市民社会世俗的美D.彻底摆脱了宗教的桎梏24.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这说明()A.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普适性C.启蒙思想的源头是孔子的思想D.借用中国学术成近代西方风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6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材料二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对融合中西更加重视。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此两学……相互诟病,或水火不相入”,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的最终目标也难达成。毋庸讳言,以上19世纪90年代前后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主张虽然极具生命并不断社大,也因之带上了新的特色,但总体上看,其文化变革模式仍然是中体西用。——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合思想的背景,并简要评析这一思想。26材料:总结中国革命早期的教训,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于安龙《中共党史话语体系中“先生”与“学生”之考察》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善兰自幼聪明好学,勤于思考,14岁时,就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后与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和《代微积拾级》,与艾约瑟合译了《圆锥曲线论》3卷,标志着近代数学已经在我国出现。与艾约瑟一起译出的《重学》20卷,是我国近代科学史上第一部力学专著。此外又与英国人韦廉臣合译了林耐的《植物学》8卷。他在译著中创立起许多新的概念、新的名词、新的符号,都沿用至今。李善兰将近代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我国传统课题之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主要有尖锥术、垛积术和素数论。其中最为出名的“李善兰恒等式”,引起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兴趣。1868年,李善兰走马上任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馆”总教习,他所教的学生,不少成为名家学者。
7—摘编自于应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李善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善兰对中国近代科学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善兰的精神品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