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GB∕T 32280-2022 硅片翘曲度和弯曲度的测试 自动非接触扫描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犐犆犛77.040犆犆犛犎21!"#$%&''()*犌犅/犜32280—2022!"犌犅/犜32280—2015#$%&'()&'*+,-./01234犜犲狊狋犿犲狋犺狅犱犳狅狉狑犪狉狆犪狀犱犫狅狑狅犳狊犻犾犻犮狅狀狑犪犳犲狉狊—犃狌狋狅犿犪狋犲犱狀狅狀犮狅狀狋犪犮狋狊犮犪狀狀犻狀犵犿犲狋犺狅犱20220309562022100178'(+,-./01256'()*3/0456
1犌犅/犜3228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32280—2015《硅片翘曲度测试自动非接触扫描法》,与GB/T32280—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弯曲度”的相关内容(见第1章、第4章、第6章、第9章、第10章);c)增加了术语“参考片”(见3.2);d)增加了2mm×2mm的探头传感器尺寸(见7.3);e)删除了校准用参考片(见2015年版的8.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有研半导体硅材料股份公司、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鸿泰半导体有限公司、浙江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合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化县检验检测研究院、天津中环领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义乌力迈新材料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燕、蔡丽艳、贺东江、李素青、王可胜、徐新华、张海英、王振国、潘金平、曹雁、楼春兰、张雪囡、皮坤林。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Ⅰ
2犌犅/犜32280—2022硅片翘曲度和弯曲度的测试自动非接触扫描法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利用两个探头在硅片表面自动非接触扫描测试硅片的翘曲度和弯曲度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直径不小于50mm,厚度不小于100μm的洁净、干燥的硅片,包括切割、研磨、腐蚀、抛光、外延、刻蚀或其他表面状态的硅片,也可用于砷化镓、碳化硅、蓝宝石等其他半导体晶片翘曲度和弯曲度的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19硅片弯曲度测试方法GB/T6620硅片翘曲度非接触式测试方法GB/T14264半导体材料术语GB/T16596确定晶片坐标系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42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典型片狉犲狆狉犲狊犲狀狋犪狋犻狏犲狑犪犳犲狉利用翻转的方法进行重力校正的与被测晶片具有相同的标称直径、标称厚度、基准结构和结晶取向的代表性晶片。3.2参考片狉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狑犪犳犲狉用以确定是否符合测试设备操作说明中重复性要求的标有翘曲度和弯曲度参数值的晶片。注:参数值是使用测试设备通过大量重复测试获得的平均值,或者是基于设备重复性研究的统计值。3.3翘曲度狑犪狉狆在质量合格区内,一个自由无夹持的晶片中位面相对参照平面的最大和最小距离之差。3.4弯曲度犫狅狑自由无夹持晶片中位面的中心点与中位面基准面间的偏离。注:中位面基准面是由指定的小于晶片标称直径的直径圆周上的三个等距离点决定的平面。1
3犌犅/犜32280—20224方法原理将被测晶片放置在平坦、洁净的吸盘或晶片边缘夹持装置上,沿规定的图形在两个相对的探头之间运动,两个探头同时对晶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扫描,获得一组晶片上下表面分别到最近的探头间的距离数据。对应扫描的每一点,得到一对犡和犢坐标相同的距离数值;成对的位移数值用于构造一个中位面,而在中位面上的重力效应的校正是通过从一个典型片测量值或理论值减去一个重力校正值得到的,也可以通过翻转晶片重复扫描进行校正。从合适的中位面构造一个最小二乘法基准面,计算每对测量点上的基准面偏离。翘曲度即为最大的正数和最小的负数间的代数差,弯曲度即为中心位置的中位面与晶片三点构成的基准面的代数差,而三点基准面是由被修正的中位面的特定点构成的。注:晶片的翘曲可能是由于晶片的上下表面不相同的应力造成的,所以不可能通过测量其中一个面确定翘曲度。中位面包含了向上、向下或两者都有的曲度,在某些情况下,中位面是平的,因此,翘曲度为零或正数值,弯曲度则是一个带正号或负号的数值。5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在下列环境中进行测试:a)温度:23℃±5℃;b)湿度:不大于65%;c)根据要求选择,宜使用不低于GB/T25915.1中6级洁净间;d)防止震动及电磁干扰。6干扰因素6.1在扫描测试期间,任何探头间或探头沿测试轴的相对运动都会产生横向位置等效测试数据误差。晶片相对于探头测试轴的振动也会引入误差。为了使上述误差降低到最小,测试系统提供了特征分析及校正程序。设备内部的监控系统也可以用来校正重复和非重复的系统机械误差,如未能提供这样的校正可能会导致误差。6.2测试系统晶片夹持装置的差异可能引入测试差异。本测试方法允许使用不同的晶片夹持装置,相同的晶片在不同的晶片夹持装置中会得到不同的几何形状结果。6.3数据点的数量及其间距不同可能影响测试结果。6.4本方法不受晶片厚度及表面加工状态的影响。因设备具有一定的厚度测试(结合翘曲度和弯曲度)范围,无需调整即可满足要求。如果校准或被测晶片厚度超出测试范围,可能产生错误的结果。操作者可通过设备的超量程信号得知。6.5使用重力补偿时,被测晶片与用于重力补偿的晶片在直径、厚度、表面状态、晶向等各种方面的差别都可能引起重力补偿结果的差异。对于不同直径和厚度引起的重力补偿错误的预计见附录A。如果被测晶片的晶向与用于重力补偿晶片的晶向不同,重力补偿引入的测量值与实际值偏差可达15%。6.6重力可以改变晶片形状,本文件包含了几种消除重力影响的方法,包括典型片翻转的方法。实行重力补偿,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实施水平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6.7当使用典型片翻转的方法进行重力补偿时,典型片的翘曲度和弯曲度过大可能给测试结果带来影响。建议按照设备商推荐的要求进行。6.8选择基准面不同,得到的翘曲度和弯曲度的值可能不同。按GB/T6620和GB/T6619使用背表面3点作为基准面测试翘曲度和弯曲度,背表面作为基准面测试翘曲度和弯曲度的结果中包含了厚度2
4犌犅/犜32280—2022差异。本方法使用中位面做基准面时,消除了这一影响,使用最小二乘法平面拟合基准面降低了三点平面计算参考点位置时选择不同点带来的差异。使用特殊的校准或补偿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力造成的晶片畸变的影响。7仪器设备7.1晶片夹持装置,采用吸盘或晶片边缘夹持装置,该装置的类型和尺寸可由测试双方协商确定。7.2多轴传输系统,提供晶片夹持装置或探头在垂直于测试轴的几个方向的可控移动方式。该移动应允许在合格质量区内以指定的扫描方式收集数据,且可设定采样数据点的间距。7.3探头部件,带有一对非接触位移传感探头、探头支持装置和指示单元,如图1所示,且应满足下列要求:a)探头应能独立探测晶片的两个表面到距之最近探头的距离犪和犫;b)将探头分别安装在晶片两面,并使两探头相对;c)两探头同轴,且其共同轴为测试轴;d)校准和测试时探头距离犇应保持不变;e)位移分辨率应不大于100nm;f)典型的探头传感器尺寸为4mm×4mm或2mm×2mm,也可由测试双方确定;g)数据指示分辨率应不大于100nm。7.4采用典型片翻转或晶片翻转的重力补偿方法,测试应在同一位置进行,因此测试系统应在每个方向提供精确的定位。7.5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器及合适的软件。测试系统应具有程序输入及选择清单的功能,可以按照操作者设定的条件自动进行测试、数据处理,并根据操作者的设置数值对晶片分类。必要的计算应在设备系统内部自动完成,并可直接显示测试结果。7.6晶片传输系统,包括晶片的自动装载和分类功能。探头At/2D/2晶片DD/2b//2探头B测量轴标引序号说明:犪———探头A与最近的晶片表面(晶片上表面)的距离;犫———探头B与最近的晶片表面(晶片下表面)的距离;犇———探头A和探头B间的距离;狋———晶片厚度;犣m———测量点上犣轴的中位面距离。图1探头部件示意图3
5犌犅/犜32280—20228试验步骤8.1参数设置8.1.1根据需要选择测试晶片的参数,例如:直径、晶片厚度、数据显示和输出方式等。8.1.2选择下列重力校正方法中的一种:a)翻转典型片的方法;b)翻转晶片的方法;c)理论模型的方法。8.1.3对自动测试设备,可进行基准面的选择,构成基准面的点应位于合格质量区内:a)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基准面(bf);b)背表面3点拟合的基准面(3p)。8.1.4通过规定边缘去除(EE)尺寸选择合格质量区(FQA)。8.2校准8.2.1用翘曲度不大于20μm且弯曲度不大于10μm的参考片确定由测试设备测得的翘曲度与参考片翘曲度间的一致程度,二者之间的偏差Δwarp的可接受水平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Δwarp按公式(1)计算:Δwarp=warpreference-warpsample…………………………(1)式中:Δwarp———测试晶片翘曲度与参考片翘曲度之间的偏差,单位为微米(μm);warpreference———参考片的翘曲度,单位为微米(μm);warpsample———测试晶片的翘曲度,单位为微米(μm)。注:如果测试设备也用来测试其他参数,如除翘曲度外还测试平整度和厚度变化,参考片的翘曲度值可以被列入由GB/T29507指定的参考片的系列数据中。8.2.2执行一个校准设备的测量因子和其他常数的程序设置。如果使用翻转典型片的方法校正重力,校准过程也确定了设备的机械信号和晶片上的重力效果,建议使用设备商推荐的校准方法对设备进行校准。8.3测试将测试晶片正表面朝上放入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确定和记录每个测量点两探头间的距离及每个探头到最近的晶片表面的距离犪和犫。根据事先确定的翻转晶片或者典型片的方法,对中位面进行重力校正,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扫描的所有测量点数据拟合构建一个中立补偿的中位面作为基准面,由此计算晶片的翘曲度和弯曲度。9试验数据处理9.1测试结果的计算通常由设备系统内部自动完成,为显示完整的计算程序,以下提供离线计算过程。9.2沿扫描路径间距测量两个探头间和每个探头到最近的晶片表面的一对距离数据。9.3设定犣轴原点在两个探头A和B的中点。9.4找出晶片每一测量点上犣轴的中位面距离犣m,犣m按公式(2)或公式(3)计算:犣m=犇2-犪-狋2…………………………(2)4
6犌犅/犜32280—2022犣m=-犇2+犫+狋2…………………………(3)公式(2)与公式(3)相加,得到公式(4)、公式(5):2犣m=犇2-犪-狋2-犇2+犫+狋2…………………………(4)犣m=犫-2犪…………………………(5)式中:犣m———测量点上犣轴的中位面距离,单位为微米(μm);犇———探头A和B间的距离,单位为微米(μm);犪———探头A与最近的晶片表面(晶片上表面)的距离,单位为微米(μm);犫———探头B与最近的晶片表面(晶片下表面)的距离,单位为微米(μm);狋———晶片厚度,单位为微米(μm)。9.5晶片正表面朝上时的测量值称为中位点犣nor。9.6翻转晶片,即晶片背表面朝上时的测量值称为中位点犣inv。9.7对使用典型片或晶片翻转方法,对中位面进行重力校正,可得犣gravity,按公式(6)计算:犣gravity=犣nor2+犣inv…………………………(6)式中:犣gravity———重力校正后的中位面距离,单位为微米(μm)。注:犣gravity是典型片的形状效果记忆抵消了重力的影响,因此它是重力校正后的测量值。9.8确定中位面的重力补偿方法如下:a)利用翻转典型片的方法抵消重力影响后被测晶片的测量值犣com按公式(7)计算。犣com=犣nor-犣gravity=犣nor2-犣inv…………………………(7)式中:犣com———利用翻转典型片的方法抵消重力影响后被测晶片的测量值,单位为微米(μm)。注:翻转典型片方法不仅与一阶重力影响有关,也与其他影响因素有关,如晶片边缘轮廓、形貌及机械参数特性等,这些可能影响测量值。b)翻转晶片的方法,从每个测量点的犣nor值减去重力校正后的中位面距离犣gravity,相当于将翻转前后每点的测量值取差值。c)理论模型的方法,应用理论模型得到重力校正,近似的校正可参考附录A计算。9.9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扫描的所有测量点数据拟合构建一个重力补偿的中位面作为基准面,基准面犣ref的计算见公式(8):犣ref=犪R狓+犫R狔+犮R…………………………(8)式中,犪R、犫R、犮R为常数,选择犪R、犫R、犮R常数值,使公式(9)的数值最小:[犣2∑com(狓,狔)-(犪R狓+犫R狔+犮R)]…………………………(9)狓,狔9.10扫描路径中所有点的犣com基准面偏差RPD按公式(10)计算:RPD=犣com-犣ref…………………………(10)9.11晶片翘曲度warp按公式(11)计算:warp=RPDmax-RPDmin…………………………(11)式中:RPDmax———犣com基准面偏差RPD的最大值(最正);5
76109.18标准偏差、值9.179.169.15标按公式9.14基准面时GB在9.139.12犌犅犜/单个实验室使用四台不同型号的非接触全自动扫描设备精密度记录晶片测量标准偏差和其他测试双方约定的测量数据对仲裁或其他测量记录计算弯曲度的值ref3狕com狕式中晶片的弯曲度R3犪ref3狕式中通过在扫描模式中最接近三点的重力补偿中位面数据犱:注n犱nom狉p3狉式中T16596/以三点位置作为基准面计算弯曲度时记录计算翘曲度的值RPD3228000(,00(,:R3犫、:13(n—————————:点的半径值,min平均值、)———)———犮、计算)通常选用晶片半径距离边缘的距离晶片的标称半径以三点做基准面时————R32022确定的坐标系中犣修正后晶片中心点基准面的指标晶片中心点的中位面坐标——————:6mmcom。,按公式常数值三点作基准面的坐标狉基准面偏差,晶片被测量次数大于一次时。p3按公式。14(。单位为毫米,。)计算点的半径,12(晶片的主基准面是在,RPDbow图计算):狕2单位为毫米,的最小值=ref3mm(狉:;com狕;=构成基准面三点的角度单位为毫米,这三点位于,犪p30()R3狓);=狉最负(。0,+参考面主基准轴多。mm(nom-犫[110]±1.0。舞I-)。,计算被测晶片在所有测量范围的最大值狕R3狔)。mm(犱270°ref3+n见图(GB包含了不同探头尺寸(0()犮建立一个三点基准面,);T16596/。0,R32)。这些点是在同一半径坐标系中的…………………………(…………………………(…………………………(选择不同参考面以、三点作基准面的坐,90°210°、以三点做,和330°、最小141312而,)))
8犌犅/犜32280—2022及不同的取样间距和不同的设备精度),对直径200mm、翘曲度范围12μm~72μm的10片硅片进行了每片3次的重复性测试,同一硅片在同一基准面测试的标准偏差<1.5μm。使用八台不同型号的非接触全自动扫描设备(包含了不同探头尺寸、选择不同参考面以及不同的取样间距和不同的设备精度),对直径150mm、翘曲度范围3μm~14μm、弯曲度范围-7μm~7μm的10片硅片进行了每片10次的重复性测试,同一硅片在同一基准面测试的标准偏差<1.4μm,同一硅片在同一基准面测试的翘曲度最大差值<6μm,测试的弯曲度最大差值<6μm。对14片直径150mm、翘曲度范围5μm~47μm的硅单晶抛光片,在4家实验室进行巡回测试,测试时使用不同的典型片和参考片进行校准和修正。同一硅单晶抛光片翘曲度测试的标准偏差<1.8μm,最大差值<4μm。对14片直径150mm、弯曲度范围1μm~14μm的硅单晶抛光片,在3家实验室进行巡回测试,测试时使用不同的典型片和参考片进行校准和修正。同一硅单晶抛光片弯曲度测试的标准偏差<0.3μm,最大差值<0.5μm。SEMIMF13901014中翘曲度测试的精密度见附录B。11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测试日期、时间;b)测试环境;c)操作者;d)测试实验室;e)测试设备,包括晶片夹持装置的类型、数据点间距、重力修正方法;f)测试晶片信息,包括晶片编号、直径、标称厚度、标称边缘去除(EE);g)翘曲度和弯曲度测试结果;h)如作为仲裁测试,试验报告应包含测试晶片的翘曲度和弯曲度的标准偏差、测试统计信息以及测试双方约定的内容;i)本文件编号。7
9犌犅/犜32280—2022附录犃(资料性)典型片和被测晶片间由于直径和厚度的差异带来的测量误差犃.1支撑硅片的中心,边缘由于重力下垂或倾斜引起的偏差按公式(A.1)计算:狊=(3×108)犽犵犱犇4犓犇4…………………………(A.1)32犈狋2=狋2式中:狊———偏差,单位为微米(μm);犽———几何常数(0.5854);犵———重力加速度(980cm/s2);犱———硅片密度(2.329g/cm3);犇———硅片标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犈———杨氏模量,1.6×1012达因/cm2;狋———硅片标称厚度,单位为微米(μm);犓———比例常数,7.83×10-3μm3/mm4。犃.2表A.1给出了SEMIM10215中100mm~300mm的标称直径和厚度的硅片由于地球引力引入的下垂估计值。表犃.1100犿犿~300犿犿标称直径和厚度的硅片的下垂估计值直径厚度下垂估计值mmμmμm300775105.620072523.81506758.715062510.11256254.91005252.8表A.2给出了重力影响下直径和厚度的标称值的微小相对变化。重力引起的直径的变化按公式(A.2)计算:狊4犓犇3…………………………(A.2)犇=狋2重力引起的厚度的相对变化按公式(A.3)计算:狊2犓犇4…………………………(A.3)狋=-狋3由公式(A.4)得到重力效应的相对变化是直径相对变化的4倍,由公式(A.5)得到重力效应的相对变化是厚度相对变化的2倍。狊犇…………………………(A.4)狊=4犇狊狋…………………………(A.5)狊=-2狋8
10犌犅/犜32280—2022表A.2~表A.6给出了极端情况下,100mm~300mm标称直径硅片的直径和厚度的允许偏差范围内重力效应的误差。表犃.2300犿犿标称直径不同厚度硅片的重力引入误差示例300mm直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重力引入误差厚度μmμm299.8mm300.0mm300.2mm7553.905.675.96775-1.680.000.28795-6.84-5.25-4.98表犃.3200犿犿标称直径不同厚度硅片的重力引入误差示例200mm直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重力引入误差厚度μmμm199.8mm200.0mm200.2mm7050.771.371.47725-0.570.000.10745-0.52-1.26-1.17表犃.4150犿犿标称直径不同厚度硅片的重力引入误差示例150mm直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重力引入误差厚度μmμm149.8mm150.0mm150.2mm6550.490.540.59675-0.050.000.05695-0.54-0.49-0.45610-0.450.510.56625-0.050.000.05640-0.52-0.47-0.42表犃.5125犿犿标称直径不同厚度硅片的重力引入误差示例1250mm直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重力引入误差厚度μmμm124.5mm125.0mm125.5mm6050.250.330.41625-0.080.000.08645-0.37-0.30-0.229
11犌犅/犜32280—2022表犃.6100犿犿标称直径不同厚度硅片的重力引入误差示例100mm直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重力引入误差厚度μmμm99.5mm100.0mm100.5mm5050.170.230.29525-0.060.000.06545-0.26-0.20-0.1510
12犌犅/犜32280—2022附录犅(资料性)犛犈犕犐犕犉13901014中翘曲度测试的精密度犅.1测试中23个直径200mm的圆形硅抛光片,是采用三种不同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的,且所有硅片正表面都是裸片,其中两种工艺过程加工的硅片背表面也是裸片,另一种工艺过程加工的硅片背表面有氧化层。犅.2在8个实验室完成上述23片硅片翘曲度的测量,硅片的翘曲度测量值范围见表B.1。这23片硅片,每片都在同一天在自动测量系统上连续测量了3次(盒对盒3次)。犅.3所有测量数据都是在边缘去除3mm的要求下获得的。犅.4SEMIMF13901014中确定精密度的实验室和样品的最小数目按ASTME691的规定进行。犅.5统计是在95%包含区间范围对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测量做出的,实验室内部的重复性和实验室之间的再现性见表B.1。犅.6图B.1给出了相对翘曲度平均值的实验室内部重复性(狉)和实验室间再现性(犚)。表犅.1翘曲度测量值范围参数翘曲度平均值最小值4.30μm最大值31.25重复性(狉)最小值0.184μm最大值0.695再现性(犚)最小值1.112μm最大值2.0972.5□再现性2.0-m□□□□′5.1.5■□Q□1.0-©o重复性0.5-©tsr©0.0-51015202530平均warp/jam图犅.1翘曲度平均值的重复性、再现性
13犌犅/犜32280—20222202—08223参考文献[1]GB/T25915.1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犜[2]GB/T29507硅片平整度、厚度及总厚度变化测试自动非接触扫描法犅犌[3]ASTME691Practiceforconductinginterlaboratorystudytodeterminetheprecisionofatestmethod[4]SEMIMF13901014Testmeasuringbowandwarponsiliconwafersbyautomatednoncontactscanning[5]SEMIM10215Specificationforpolishedsinglecrystalsiliconwafers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书号:155066·169770定价: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