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ID:83087802

大小:4.79 MB

页数:95页

时间:2022-12-18

上传者:用户名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1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2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3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4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5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6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7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8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9页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受限空间基本知识和管理安全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和管理培训课件

1主要内容一、受限空间基本知识二、受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2受限空间定义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污水井地下工程基本知识

3地下受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化粪池地下管道隧道受限空间分类基本知识

4受限空间涉及到的行业领域基本知识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炼油冶金建筑电力造纸造船建材食品加工餐饮市政工程城市燃气污水处理特种设备其它

5受限空间引发的事故类型基本知识灼烫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其他伤害受限空间事故类型中毒与窒息火灾爆炸淹溺坍塌

6地上受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温室料仓密闭垃圾楼基本知识

7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反应釜锅炉车载槽罐基本知识

8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有害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如可致命,或可永久损害健康,或可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人员在这种浓度水平下逗留30分钟即可产生死亡或健康的严重损害。当暴露于IDLH环境时,呼吸危害能够使在其中没有得到呼吸防护的作业人员致死,或丧失逃生能力,或致残。基本知识

9职业接触限值工作性有害要素的触摸约束量值。指劳动者在工作活动进程中长期重复触摸,对绝大多数触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触摸水平。化学有害要素的工作触摸限值包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触摸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基本知识

10基本知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11爆炸极限(ExplosionLimit,EL)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构成爆破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必定的规模时,遇到明火或必定的引爆能量当即发生爆破,这个浓度规模称为爆破极限(或爆破浓度极限)。构成爆破性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破浓度下限(LEL)最高浓度称为爆破浓度上限(UEL)爆破浓度的上限、下限之间称为爆破浓度规模。这一规模会随温度、压力的改变而改变。爆破极限的规模越宽或爆破下限值越低,这种物质越危险。基本知识

12进入(Entry)指人体通过一个入口进入受限空间,包括在该空间中工作或身体任何一部分通过入口。隔离(Isolation)通过封闭、截断等措施,完全阻止有害物质和能源(水、电、气)进入受限空间。基本知识

13有害环境(HazardousAtmosphere)指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造成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1)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10%。(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30%。(3)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或超过23.5%。(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5)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IDLH)浓度的环境条件。基本知识

14缺氧环境(OxygenDeficientAtmosphere)指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低于19.5%。富氧环境(OxygenEnrichedAtmosphere)指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高于23.5%。紧急情况(emergency)由于任何内外原因,对进入受限空间的劳动者健康或生命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情形。基本知识

15受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缺氧窒息中毒燃爆其他危害,如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等基本知识

16典型受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种类受限空间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密闭设备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缺氧,CO中毒,挥发性有机溶剂中毒,爆炸冷藏箱、管道缺氧烟道、锅炉缺氧,CO中毒地下受限空间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缺氧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缺氧,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矿井缺氧,CO中毒,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爆炸基本知识

17种类受限空间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地上受限空间储藏室、温室、冷库缺氧酒糟池、发酵池缺氧,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垃圾站缺氧,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粮仓缺氧,PH3中毒,粉尘爆炸料仓缺氧,粉尘爆炸典型受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基本知识

18受限空间作业危害的特点属于高风险作业,如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当可导致伤亡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多种危害可能共存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危害具有隐蔽性受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基本知识

19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程序受限空间缺氧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气体其他危害因素长期关闭化学反应单纯性窒息气体多人进入相邻管道泄漏或渗透空间内存在作业时产生外部引入淹溺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

20引起缺氧窒息的气体种类1.缺氧在受限空间内由于通风不良、生物呼吸作用或物质氧化作用,使受限空间形成缺氧状况,当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9.5%时就会有缺氧危险,导致窒息事端。2.二氧化碳、氮气、甲烷、氩气、水蒸气和六氟化硫等。这类单纯性窒息气体,自身无毒,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对氧气有排挤作用,且这类气体绝大多数比空气重,易在空间底部聚集,并排挤氧空间,而形成进入空间作业的人员缺氧窒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1主要来源:(1)受限空间内长期通风不良,氧含量偏低。(2)受限空间内存在的物质产生耗氧性化学反应,如焚烧、生物的有氧呼吸等。(3)作业过程中引入单纯性窒息气体抢占氧气空间,如使用氮气、氩气、水蒸气进行清洗。(4)某些相连或挨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渗漏或分散,如天然气走漏。(5)较高的氧气消耗速度,如过多人员一起在受限空间内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2对人体的危害氧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影响。氧气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氧气含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对人体的影响19.5%最低允许值15%~19.5%体力下降,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动作协调性降低,容易引发冠心病、肺病等12%~14%呼吸加重,频率加快,脉搏加快,动作协调性进一步降低,判断能力下降。10%~12%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8%~10%精神失常,昏迷,失去知觉,呕吐,脸色死灰。6%~8%4~5分钟通过治疗可恢复,6分钟后50%致命,8分钟后100%致命。4%~6%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减缓,死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3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二氧化碳(CO2)理化性质:二氧化碳别名碳(酸)酐,为无色气体。比空气重。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水溶剂呈酸性,能被碱性溶液吸收而生成碳酸盐。二氧化碳加压成液态贮存在钢瓶内,放出时二氧化碳可凝结成为雪花固体,统称干冰。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4主要来源:(1)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及下水道。(2)利用植物发酵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酒精、丙酮以及制造酵母等生产过程,若发酵桶、池的车间是密闭的或隔离的,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产生。(3)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仓库中储存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可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4)在受限空间作业人数、时间超限,可造成二氧化碳积蓄。(5)化学工业中在反应釜内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制造碳酸钠、碳酸氢钠、尿素、碳酸氢胺等多种化工产品。(6)轻工生产中制造汽水、啤酒等饮料充以二氧化碳等过程均可生成多量二氧化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5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氮气(N2)理化性质: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物质保护剂、冷冻剂等。氮气本身不燃烧。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6主要来源: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所氧化,或用作工业上的清洗剂,洗涤储罐、反应釜中的危险、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觉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等症状,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浓度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7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甲烷(CH4)理化性质:甲烷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甲烷是油田气、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8主要来源:受限空间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天然气管道泄漏。对人体的影响:甲烷对人根本无毒,麻痹效果极弱。但极高浓度时架空空气中的氧,使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引起单纯性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的体积比时,人呈现窒息样感觉,如头晕、呼吸加快,心率加快,注意力不会集,乏力和行为失调等。若不及时脱离接触,可致窒息死亡。甲烷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引起缺氧或中毒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29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氩气(Ar)理化性质:氩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比空气重。它的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30主要来源:氩是目前工业上应用很广的稀有气体。在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原子能工业和机械工业领域,焊接特殊金属如铝、镁、铜、合金以及不锈钢时,往往用氩作为焊接保护气,防止焊接件被空气氧化或氮化。对人体的影响:常压下无毒。当空气中氩气浓度增高时,可使氧气含量降低,人会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继之出现疲倦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倒、抽搐等症状。在高浓度时导致窒息。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触摸可引起炎症。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31有毒物质种类常见的有毒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系物、磷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气、氰和腈类化合物、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极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32主要来源(1)受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化学品残留、泄漏或挥发。(2)受限空间内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如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3)某些相连或接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有毒物质渗漏或扩散。(4)作业过程中引入或产生有毒物质,如焊接、喷漆或使用某些有机溶剂进行清洁。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33对人体的影响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刺激性、化学窒息性及致敏性方面,其主要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再经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呼吸、神经、血液等体系及肝脏、肺、肾脏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短时间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有毒物质会引起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毒性肺炎或肺水肿以及心脏、肾脏等脏器病变。接触化学性、窒息性有毒物质会造成细胞缺氧窒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34典型有毒物质硫化氢(H2S)理化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比空气重,溶于水生成氢硫酸,可溶于乙醇。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4%~46%,与空气混合能燃爆,遇明火、高热、氧化剂发生爆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35主要来源:(1)加工含硫原油过程的密闭设备。(2)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3)有机物发酵腐败场所,如制糖、造纸、制革等。(4)咸菜、咸鱼腌制的低洼处。(5)污水管道、窖井、污水泵站、污水池、炼油池、纸浆池、发酵池、垃圾堆放场、粪池等。化粪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对人体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硫化氢被列入Ⅱ级危害(高度危害)。

36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呼吸道气体名称气体浓度(mg/m3)对人体的影响硫化氢0.0007~0.2人对其嗅觉感知的浓度在此范围内波动,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浓度,因而低浓度的硫化氢能被敏感地发觉。30~40嗅觉疲劳,其臭味减弱75~300因嗅觉疲劳或嗅神经麻痹而不能觉察硫化氢的存在,接触数小时出现眼和呼吸道刺激。375~750接触0.5小时~1小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意识丧失、呼吸衰竭。高于1000数秒钟即发生电击样死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37典型有毒物质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与空气比重相当。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5%~74.2%。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38主要来源(1)在受限空间中进行焊接作业时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2)反应釜中生产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等化学品时产生的副产物中存在一氧化碳。(3)使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等。(4)使用柴油发电机、查看燃气管道、清洗反应釜/塔等可能会接触到一氧化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39对人体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一氧化碳被列入Ⅱ级危害(高度危害)。PC-TWA:20mg/m3PC-STEL:30mg/m3IDLH:1700mg/m3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大于氧气,造成细胞缺氧窒息,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40一氧化碳中毒浓度(ppm)症状停留时间50最高容许浓度8小时200轻度头痛,不适3小时600头痛,不适1小时1000~2000轻度心悸30分钟站立不稳,蹒跚1.5小时混乱,恶心,头痛2小时2000~5000昏迷,失去知觉30分钟备注:1ppm=0.001‰(质量百分比浓度)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41典型有毒物质苯(C6H6)理化性质: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闪点-11℃,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8%。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其蒸汽比空气密度大,在较低处能扩散至很远处,遇明火会引起回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42主要来源:(1)在反应釜中制作油、脂、橡胶、树脂、油漆、粘结剂和氯丁橡胶等作业时用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2)苯用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苯乙烯、苯酚、顺丁烯二酸酐和许多清洁剂、炸药、化肥、农药和燃料等。(3)在地下室、船舱内进行涂刷作业、对反应釜/塔进行清洗、维修作业时会接触到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43对人体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苯被列入Ⅰ级危害(极度危害)。PC-TWA:6mg/m3PC-STEL:10mg/m3IDLH:9800mg/m3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44主要来源:(1)在反应釜中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等的主要原料。(2)在受限空间进行涂刷作业或进行反应釜/塔清洗时,作为油漆、粘结剂的稀释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45爆炸过程易燃易爆物质和空气混合后,在受限空间内容易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则造成爆炸,引起火灾,造成对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及附近人员的严重伤害。易燃易爆物质爆炸极限点火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

46易燃易爆物质种类:易燃易爆气体/蒸气: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蒸气等。可燃性粉尘:炭粒、粮食粉末、纤维、塑料屑以及研磨得很细的其他可燃性粉尘。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

47点火源:明火,化学反应放热,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或摩擦发生火花,绝热压缩形成高温点,电气火花,静电放电火花,雷电作用,直接日光照射或聚焦的日光照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

48主要来源:受限空间中易燃气体或液体的泄漏和挥发。有机物分解,如生活垃圾、动植物腐败物分解等产生甲烷。作业过程中引入的,如乙炔气焊产生一氧化碳。空气中氧气含量超过23.5%时,形成了富氧环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

49其他危害因素淹溺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物体打击灼烫高温高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

50淹溺淹溺导致人窒息、缺氧。原因:地下受限空间,低于地面2米,有水积蓄,因中毒、受伤或不慎跌落均可致淹溺。常见于粪坑粪池、腌菜窖、沉淀池、污水池、阴沟下水道的清理、维修等工作,多伴发高处坠落、电击、下跌等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常见的表现为面部或全身青紫、烦躁不安、抽筋、呼吸困难、昏迷、意识丧失、心跳停止。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

51高处坠落原因:(1)安全防护用具不合格,如脚手板和防护栏杆安装、使用不合理等。(2)使用的扶梯有缺陷。(3)作业面狭窄,作业人员活动受限,四周悬空,手脚易于扑空。对人体的伤害:高处坠落可能导致脑部或内脏损伤而致命或使四肢、躯干、腰椎等部位受冲击而造成重伤致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

52触电原因:(1)操作不当触电。(2)电动机械、电器、电线年久失修等。对人体的伤害: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毫安时,就会使人的呼吸和心脏停止而死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

53其他危害因素机械伤害原因:(1)作业期间机械的意外启动。(2)未实施有效的关停等。对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或许引发人体多部位受伤,如头部、眼部、颈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造成外伤性骨折、出血、休克、昏迷,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

54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受限空间作业现场人员职责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装备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程序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受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

55受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作业现场人员职责

56受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作业负责人: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受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作业现场人员职责

57受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作业者:应接受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作业现场人员职责

58受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监护者:应接受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把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受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用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宣布撤离正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受限空间外施行紧急救援工作。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作业现场人员职责

59根据受限空间作业特点,为实现安全作业,需要配备以下6大类设备:气体检测设备安全作业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其他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警示设施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0气体检测设备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连续实时地显示被测气体的浓度,达到设定报警值时可实时报警,主要用于检测受限空间中氧、可燃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从仪器上传感器数量上分可分为单一式检测报警仪和复合式检测报警仪。从获得气体样品的方式上分可分为扩散式检测报警仪和泵吸式检测报警仪。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1硫化氢扩散式体检测报警仪①②③④⑤⑥1、鳄鱼夹2、蜂鸣器3、LCD显示屏4、LED报警窗5、传感器6、按键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2泵吸式五合一气体检测仪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3气体快速检测管气体检测管装置——价格低廉的检测工具,是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的补充,它能检测除氧、可燃气以外的大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主要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根据受限空间特点,实施检测时,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气体检测管通常应与采气泵、采气导管搭配使用,以使检测人员处于安全环境。受限空间检测箱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4安全作业设备通风设备——受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通常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根据受限空间特点,风机须与风管相连,将新鲜空气有效送至作业面。(防爆型)风机及发电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5照明设备——改善作业环境的光线通讯设备——便于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普通手电筒手持式防爆灯(防爆型)对讲机矿灯帽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6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在氧含量合格且有毒气体浓度低于立即威胁生命健康浓度(IDLH)的情况下,根据有毒气体浓度范围进行选配。为确保作业安全建议运用全面罩型防护面具及滤毒罐,且滤毒罐应与防护气体的类型相匹配。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防硫化氢滤毒罐1、面罩2、滤毒罐3、导气管②③①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7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长管呼吸器。根据GB6220-2009《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中的分类原则,受限空间作业常用到的有: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和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1、密合面罩2、导气管3、背带和腰带4、低压长管5、空气泵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使用范围:1、IDLH浓度值以下。2、作业面距空气输入口较长。①②③④⑤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8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备用气源高压气源使用范围:在配有备用气源时,可用于IDLH浓度值以上或氧含量不合格的环境中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69其他个体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受限空间作业时应根据具体的作业环境进行选择和佩戴。安全帽安全绳全身式安全带护目镜防护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70应急救援设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能够保证人员在充满浓烟、毒气、蒸气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安全地进行抢险救援工作。1、面罩2、供气阀3、导气管4、背托5、气瓶6、压力表7、肩带8、腰带9、气瓶阀10、减压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71三脚架、绞盘、救生索、安全带等——在事故状态下迅速把作业人员从危险环境中救出。安全梯——作为作业人员的上下工具外,也是事故状态下抢救人员上下用的器材。救援用三脚架软梯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72警示设施主要用于隔离作业现场,警示作业人员及无关人员注意安全。护栏警戒线锥桶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73警示标志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

74受限空间作业是高风险作业,因此在作业过程中要强化管理,严格控制作业操作程序。6、检测分析7、通风换气8、正确防护9、安全监护10、安全撤离1、作业审批2、作业准备3、危害告知4、安全隔离5、清除置换安全作业程序

751、作业审批作业审批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门或主管领导对危险作业将采取的人力资源、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按制度办理《受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安全作业程序

762、作业准备安全交底——明确作业具体任务、作业程序、作业分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办法等内容。交底清楚后要求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签字承认,安全交底单要求存档备查。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应对作业设备、工具及防护器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应立即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设备、工具及防护器具。护品使用——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安全帽、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劳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安全作业程序

773、危害告知在受限空间进入点附近张贴或悬挂危险告知牌以及安全警示标志,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办法,一方面引起作业小组成员的注意和注重,另一方面正告周围无关人员远离危险作业点。安全作业程序

784、安全隔离安全隔离,就是要将所从事有毒有害危险受限空间作业场所从整个有毒有害危险场所的环境中分隔出来,然后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作业安全。没有安全隔离,所采取的安全防护办法无法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如:1、关闭或切断危害性气体或蒸气可能回流进入受限空间的其他开口和通路,并张贴警示标识。2、采取有用办法避免有害气体、尘土或泥沙、水等其他自在活动的液体和固体涌入受限空间。3、将受限空间与全部必要的热源隔离。4、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安全作业程序

79清除——在进入受限空间之前可采用有效措施,清除受限空间中的污染物。应尽或许在受限空间外完成这些准备工作。经过清洁能够将受限空间内或许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或或许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的残留物清理,消除污染源。如运用真空泵和软管将污泥或积水排走。歪斜存储罐将污泥排走。从受限空间外运用气压清洗。利用罐底的排放口进行排空等。清洗置换——针对部分受限空间,可采取清洗等措施,充分清除受限空间内危险有害物质,例如水蒸气清洁、惰性气体清洗和强制通风等,以消除或者控制所有存于受限空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5、清除置换安全作业程序

806、检测分析上述安全防护措施完成之后,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应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分析。气体检测分析是确保安全作业十分重要的手段。作业人员应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判别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对作业环境危害程度作出评价。从而为作业人员采取何种防护办法进入受限空间内施行作业供给科学依据。安全作业程序

816.1检测内容氧气浓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有毒气体浓度6.2检测点设置(1)受限空间出入口处,尤其在刚刚打开受限空间支时,要首先检测此方位。(2)在受限空间中输入管线进入处。(3)人员进行作业的方位。(4)受限空间内的不同高度方位,以及在气体/蒸气可能堆集的方位。安全作业程序

826.3检测时机受限空间气体检测应从作业前开始至作业结束,贯穿作业全过程。(1)作业前检测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应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准则,在作业开始前,对气体环境进行检测。其间包括:①敞开受限空间出入口盖板或门后。②通风、清洁、吹扫受限空间后。③作业人员进入新作业场所之前。(2)作业中检测作业过程中监测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并随时采取必要措施。安全作业程序

83通风换气是保证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重要措施。无论是气体检测合格与否,对受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通风换气都是应做到的。尤其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清理、涂刷作业、电气焊等,其作业自身会散发出有毒有害物质,所以更应加强通风换气。(1)在确认受限空间范围后,首先打开受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等进行自然通风,受限空间的许多场所往往处于低洼处或密闭环境,仅靠自然通风很难置换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应进行强制性通风,以敏捷扫除限定范围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7、通风换气安全作业程序

84(2)使用风机时,应确认受限空间是否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若检测结果显示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排风机,否则,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3)通风时应考虑满足的通风量,确保能够有用稀释危害气体浓度。(4)在进行通风换气时,有必要留意受限空间通风时不易置换到的一些死角,对此应采取有用措施。7、通风换气安全作业程序

85(5)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对受限空间的通风。(6)通风换气时一定要注意新鲜空气的来源,风机避免选择放置在启动中的机动车排气管附近等可能释放出尾气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地方。(7)通风后要求氧含量合格,否则不能进行作业。(8)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安全作业程序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重的,如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等一般会活动在受限空间的中下部,通风时应选择中下部。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轻的,如甲烷、一氧化碳等,一般会活动在受限空间的中上部,通风时应选择中上部。

86对受限空间采取上述几项措施后,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则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进行作业。8、正确防护安全作业程序

87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监护人员应对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护,工作期间严禁擅离职守。9、安全监护安全作业程序

8810、安全撤离当完成受限空间作业后,监护人员首先清点人员、物资无误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盖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然后整理受限空间外部作业环境,上述环节完成之后才干撤离现场。安全作业程序

89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作业负责人、监护者和作业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应急救援器材规范承发包管理安全管理制度

90应急救援方式应急救援可分为自救、无需进入的救援和进入救援。自救是最佳的选择。进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进入人员发现有任何的暴露变化或者其他的报警提示,进入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应急救援

91应急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救援人员可以借助相关的设备与器材(如连接进入人员的安全绳及提升装置等),安全快速地将发生意外的进入人员提升至受限空间外。非进入救援应急救援

92应急救援方式进入式救援。救援人员应进入到受限空间内才能完成的救援任务。由于人员需要进入,因此风险性增大,这就要求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防护器具和救援技巧的培训。进入救援应急救援

93只要发生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具备救援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受限空间实施救援工作。无进入受限空间救援能力的,可以依靠三脚架这类救援设备将人员救出,或立即报警(119、120),受限空间外人员不要盲目施救,避免因施救不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应急救援

94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