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太康一高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生物双周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太康一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双周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具有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染色体④DNA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④⑤⑥⑦D.①③④⑤⑥⑦2、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有细胞壁B.有细胞膜C.没有线粒体D.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B.b中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a中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D.图中所有生物都能独立代谢和增殖4、如图所示,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下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1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乙图视野中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放大后观察时,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5、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下图中甲、乙、丙为细胞内三种重要的大分子物质,a和b为其组成单位(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请结合此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4种B.细菌细胞中含有甲、乙、丙,其中甲是遗传物质C.b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丙的多样性6、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7、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下列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荧光蛋白需要21种氨基酸B.荧光蛋白质可作为标签蛋白,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C.荧光蛋白必须在加热条件下,遇双缩脲试剂才呈紫色D.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荧光蛋白失去发荧光的特性8、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
2的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甲~丙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与下图中甲~丙对应完全吻合的是哪一组()A.DNA、RNA、纤维素B.多肽、RNA、淀粉C.DNA、蛋白质、糖原D.核酸、多肽、糖原9、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B.冬季来临过程中,细胞中总的含水量减少,因此该时期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10、如图所示,一个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含52个氨基酸)和一个环状肽(含20个氨基酸)组成,它们之间由二硫键(—S—S—)相连,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共有肽键70个B.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a-1264C.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D.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74个氮原子
311、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D.氨基酸脱水缩合1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乙侧有某种信号分子。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乙侧是细胞膜的外侧,甲侧是细胞膜的内侧B.该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该图说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能与信号分子结合13、如图甲、乙、丙是自然界中部分生物细胞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可代表的生物类型是()A.动物、高等植物、单细胞藻类B.高等植物、动物、单细胞藻类C.动物、单细胞藻类、高等植物D.单细胞藻类、动物、高等植物14、如图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A.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C.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则该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15、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图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结论是()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C.c性状的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16、如图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将胰岛素原分子的C段切除后加工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并被包裹在囊泡中的过程。胰岛素和C段肽链在从胰岛B细胞排出前,一直储存在此囊泡中。该过程发生的场所应是()A.核糖体B.细胞核C.高尔基体D.细胞质基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显微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5(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选填“一个细胞”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完成运动、摄食、增殖等生命活动,由此可以说明_____。(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一个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_____,整条小河构成一个_____。(3)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刺槐为例):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回答有关问题:①以上生命系统中属于器官结构层次的是_____。②在以上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_____。③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片刺槐林应属于_____。18、(12分)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某些物质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动物细胞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纤维素是____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2)若图乙所示化合物为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3)图丙所示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经____________过程形成的,该化合物中有____________个羧基。图中含有肽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19、(14分)细胞具有一套调控“自身质量”的生理过程,以确保自身生命活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6(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单体是_____。单体通过_____的方式形成多肽链,合成的多肽链经加工、折叠后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若折叠过程发生错误,则蛋白质无法从该处运出,进而导致在细胞内堆积。(2)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聚集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另外细胞内损伤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也会影响细胞的功能。研究发现,细胞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自噬机制进行调控。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线粒体会被泛素标记,被标记的蛋白质会与_____结合,并被包裹进吞噬泡,最后融入溶酶体中被水解酶降解。降解产物一部分以_____的形式排出细胞外,一部分_____。(3)细胞自噬过程主要依赖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已知溶酶体内部pH在5.0左右,是水解酶最适的pH值,而细胞质基质中pH在7.0左右。若少量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溢出一般不会损伤细胞结构,原因是_____。(4)研究发现,癌细胞中某些泛素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这是它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在研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可考虑_____(选填“增强”或“抑制”)相关泛素分子的活性。20、(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设计如下: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下融合并培养,发现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所用的时间为40min。(1)请分析实验的严谨性并进行补充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将细胞均分为两组,然后将两组细胞分别_____,观察并记录_____。(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项目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所用的时间10若大于40min若等于40min若①_____40min3740若小于40min若②_____40min若③_____40min
7结论A.B.C.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上表中①③应分别为①_____;②_____;③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结论:A._____。B._____。C.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该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_____。(填字母)(3)该实验除通过比较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所用的时间来判断结论外,还可通过_____来判断。根据该方法预测,40min后在10℃下融合的细胞的细胞膜上荧光物质的分布情况是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太康一高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生物双周练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结核杆菌含有细胞壁,①正确;②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细胞核,②错误;③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③错误;④结核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④正确;⑤结核杆菌含有细胞质,⑤正确;⑥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⑥正确;⑦结核杆菌含有细胞膜,⑦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答案:D解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答案:A解析: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A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不能独立代谢和增殖,其代谢和增殖要依赖于宿主细胞,D错误。4、答案:B解析: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欲将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A正确;图乙的放大倍数为160倍,选用的镜头为16×目镜和10×物镜,此时欲放大640倍,不需要更换目镜,物镜需要换成高倍物镜③(40×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光圈应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错误,C正确;换成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D正确。5、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核苷酸,b是氨基酸,甲是DNA,乙是RNA,丙是蛋白质。人体细胞含有DNA
8和RNA,核苷酸包括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细菌细胞中含有DNA、R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b是氨基酸,不含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D错误。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子组成。如果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链,因此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3是R基,R基种类有21种,A错误;如果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RNA的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一条链上相邻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糖核苷酸链,且碱基连接在核糖上,因此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是碱基,碱基有4种(A、U、C、G),B正确;如果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一条链上相邻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且单链上的碱基连接在脱氧核糖上,因此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碱基,碱基有4种(A、T、C、G),C错误;如果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但三者的结构不同,而且组成纤维素的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与淀粉糖原不同,D错误。7、答案:B解析:合成荧光蛋白最多有21种氨基酸,A错误;荧光蛋白因为特殊的荧光可以作为标签蛋白,可以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B正确;荧光蛋白的鉴定不需要加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可以出现紫色,C错误;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D错误。8、答案:B解析:图甲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能表示多种氨基酸,因此图甲可能表示多肽;图乙中,有圆形、正方形、六边形、菱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它可以表示RNA;图丙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故图甲、乙、丙可分别表示多肽、RNA、淀粉或纤维素。9、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9~12月份温度逐渐降低,细胞中含水量曲线呈下降趋势,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是蒸腾作用,随着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使植物的含水量减少,A正确;冬季来临过程中,虽然细胞中总的含水量下降,但组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仍是水,B错误;随着温度降低,植物细胞中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自由水含量相对减少,植物抗寒性增强,所以,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C正确;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D正确。10、答案:D解析: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52–
92)+20=70(个),A正确;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二硫键时脱去的氢原子数=72a–(52–2)×18–20×18–4=72a–1264,B正确;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两条多肽链中两端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因为不考虑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时,环状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为0,所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C正确;该蛋白质分子含有70个肽键(其中包括70个氧原子和70个氮原子),且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其中包括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因此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数量分别为72个和74个,D错误。11、答案:D解析: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互相接触完成受精作用;借助体液传递信息,如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来传递信息;氨棊酸脱水缩合在核糖体上进行,没有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故选D。12、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糖蛋白位于乙侧,则乙侧代表细胞膜外侧,甲侧代表细胞膜内侧,A正确;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C正确;题图说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能与信号分子结合,D正确。13、答案:A解析:甲图中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但有中心体,故甲图可代表动物细胞。乙图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但没有中心体,故乙图可代表高等植物细胞。丙图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且有中心体,故丙图可代表低等植物细胞。14、答案:D解析:图示中1表示与核膜(5)直接相连的内质网膜,2表示核孔,是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如果核仁被破坏,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但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故答案选D。15、答案:A解析:细胞c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来自细胞b,但细胞核来自细胞a,其性状与细胞a相同,说明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A正确,B、C错误;本实验无法说明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而且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错误。16、答案:C解析:A.核糖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不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A错误;B.细胞核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胰岛素的合成,不对蛋白质加工直接起作用,B错误;C.高尔基体是形成成熟蛋白质的最后一站和成熟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的发送站,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不对蛋白质进行加工,D错误。故选:C。
1017、(1)答案:一个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解析:绿眼虫和变形虫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都能完成运动、摄食、增殖等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答案: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一个种群,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3)答案:①叶;②叶肉细胞;③生态系统解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器官;在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一片刺槐林包含该区域所有生物及光、水等无机环境,应属于生态系统层次。18、答案:(1)糖原;葡萄糖;植物细胞壁(2)核糖核苷酸;b;②(3)四肽;3;脱水缩合;2;③⑤⑦解析:(1)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其中属于动物细胞中的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2)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氦碱基和1分子核糖组成,即图中的b,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即图中的②。(3)图丙所示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4个氨基酸的R基只有3种,因此,氨基酸的种类是3种;该化合物有2个羧基,在②和⑨处;图中含有肽键的是③⑤⑦。19、(1)答案:氨基酸;脱水缩合解析: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合成的多肽链经加工、折叠后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答案:自噬受体;代谢废物;被细胞再利用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线粒体会被泛素标记,被标记的蛋白质会与自噬受体结合,并被包裹进吞噬泡,最后融入溶酶体中被水解酶降解。降解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一部分被细胞再利用。(3)答案:pH改变,水解酶活性降低解析:溶酶体中酶的适宜pH为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左右,由于pH改变,水解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因此,若少量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溢出,一般也不会损伤细胞结构。
11(4)答案:抑制解析:癌细胞内部的某些泛素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这是它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因此,研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可以考虑抑制相关泛素分子的活性。20、(1)答案:在10℃、40℃条件下融合并培养;融合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所用的时间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但现有操作中只有37℃条件下的一组,故实验设计不严谨,根据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可知,应该添加两组分别在10℃和40℃条件下融合的实验组,观察并记录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所用的时间。(2)答案:小于;等于;大于;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增强;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影响;A解析:该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是唯一的,所以进行预测时,10℃和40℃条件下的结果都有三种,结合37℃条件下的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分别是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增强;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影响;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弱。实验最可能的结论是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3)答案:相同时间内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