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

ID:83024894

大小:129.81 KB

页数:62页

时间:2023-09-19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1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2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3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4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5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6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7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8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9页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_第10页
资源描述:

《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姓名:刘晓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何惠生20080416

1内容摘要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专'也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性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在教学过程中以符合客观规律为前提,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上的投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需求型人才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虽然在教育界不断深入,但针对高师音乐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仍然缺乏。本文在依据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把它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指导视唱练耳教学实践。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绪论,提出了选题的缘起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概述。主要是对国内外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归类梳理,并与视唱练耳教学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做了归纳:第二章,有效性教学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提出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意义;第三章,有效性教学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本章从有效性教学对视唱练耳训练内容的要求、对视唱练耳训练过程和手段的要求和对视唱练耳教师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人本着学习的态度提出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专家、老师的批评与指点。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视唱练耳,实施策略

2AbstractSightsofmungingandeartrainicmajorsinngisthefoundatesandimprovingstudents,overaioncourseforStudentbleroleincultivatinEffectivetecessboththeteachersandctiveru1esiachingandlearthestudentsnentoningmeansthedtotaketheatduringthpreconditieteachingproonsoftheobjeaccountandfulfi11theexpectedteachingobjectivesattheminimumcostoftime.energyanensiona1whichreq1itiesanprocesseiveteachdmateriagoa1s*uiresthedva1ue,sandmethingand1resourcecomprehenods,know1s.Itcana1sivedeve1edgeandsksohe1paopmentoills.Inchievethfstudentthesewayethreedims*sensibis,effecttudentsthatbestsu1earningaimstocultivatethestheneedsofthesociety.Thoughtheresearchoneffectiveteachingand1earninghasbeencarriedoutprofound1yintheeducationcirc1e,howtoimp1ementthetheoriesintothefoundationcourseofsIghtsingingandeartrainingremainsformusicmajors1argelyuntouchcd.SothisartingonSighandEarTrasofeffectteachinganing.Itaicombinethsguidanceic1etit1etSinginginingtrieivend1earninmstoetwodisciforthedAnalysisostoexploregintothecop1inesc1osfTheEffecttheimp1emeurseofsighelytogetheiveTeachinntationofttsinginganrandusethegandLearnhetheoriedeartraitheoriesateachingpracticeofsighrtraining.ingingandeasignificgand1earandeartraictiveteachlearningborizestheevolutionohomeandoveacteristicanceofiningintningandiingandthinChinfeffectirseasthissubjsandmp1emenosightsntroducetaandaboarveteachinect«thefitationofeinginghestatusquod.Chapterongandlearninrstchaptercffectiveofthereseaeofthisartg.Byc1assioncludetheteachinrchoneffeic1esummafiedbothbasicchar

3fundamentaerTwofocusapp1icationgandeartrBasedonEduvismLearniTheoryandtoratestheIprinciplesonthenva1ueofeaining.cationa1OngheTheoryoesofeffectffectivetebjectiveClfMu1tip1eIiveteachinachingandlassificatinte11igencgand1earearningtonTheoryes,thiscning.Chaptosightsingi♦Construct!hapterelabimportanceofimp!ementingefgintotheofsightsiestheimp1teachingpngingandeaementationfeetiveteachingand1earninInthethirdchapter,itintroducstrategyor,theauthproposeshnschoo1curricu1ueartrainicourses*acteachersfthetheoortriesterownreqms*thecongnda1sothouiremenntentsaerequirotheteactsofeffendteachiementsfohingpracctiveteangmethodrthemusitice.Inthchingand1sofsightsTheartic1eisanexpuggestionsareorationofanewsubject,SOanycommentsands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SightSingingandEarTraining»mplementationStrategic

4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刮畅舶日肌2。。'年。4月T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勿J1耙够

5绪论一、选题的缘起视唱练耳学科于上世纪20年代自法国引入我国音乐艺术院校,成为学习音乐专、也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人们一般习惯于从课程的名称去领会课程的意义,因此长期以来,视唱练耳一直被认为是以识谱为教学目的的课程。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给出的视唱练耳教学目标是:“视唱练耳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识谱视唱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等。''①在全面呼吁创造性发展的时代,多元文化取代单一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视唱练耳教学也在逐步走上改革之路。然而,近些年来,音乐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出现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阿•列•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中给出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因此,具有音乐听觉并不是视唱练耳训练的最终目的,而应该把这种素质应用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起到指导或者辅助的作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这使我想到了“有效性教学”这个概念。有效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论的概念于20世纪被提出,并在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随后逐渐影响到我国。本文试图用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来指导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视唱练耳的教学,对视唱练耳的有效性教学做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以发展的眼光对视唱练耳教学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反思。针对视唱练耳兼具理论性与技术性的学科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发挥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基础作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据笔者查阅的有关资料显示,“有效性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国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一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第3期.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8在50年代以前,主要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其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特征:如教师的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知识和培训情况。到了60

6年代,有效性教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的活动上。70年代,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方面逐渐扩大,开始对学校规模与管理制度、社区人口密度与富裕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开始分析来自社会中各个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主要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其中对此贡献突出的学者有:贝内特(N.Bennett)、(J.Rutteretal),森特和波特(J.A.Centra&D.A.Potr)、基里亚库和(C.Kyriacou&G,Newson)^黑特尔(S.Haerteletal)W氤丫播F英碧有关的专著:克里斯•基里亚库的《中小学的有效性教学》、伊丽莎白•佩罗特的《有效性教学:提升教学的实践指南》、劳伦特•德罗兹的《有效性教学与指导》等等.学者AHarris于1998年对国外关于教师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P・Mortimore在1994年总结了现代教师实现有效性教学所需要的一些技能;B・Joyceetal于1997年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回顾。20世纪中叶国外还出现了另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有效性教学的研究领域从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拓展到教师也需要自身提升这一方面。我国对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且所研究内容多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有效性教学数据进行整理。在我国,对有效性教学的首次论述见于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该专著第十三章专门论述有效性教学,并提出有效教学的模式、有效教师的特征及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学。之后,我国的学者对怎样提高教学有效性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出版了一些有关有效性教学的专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陈厚德的《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的《高效率教学》,崔允都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高慎英,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吕渭源的《有效教学草纲》,钟海青、戚业国的《走向高效能的教学》,林进材的《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宋秋前的《有①钟启泉、崔允济、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I年8月,第222页。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等等。“21世纪各国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认为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8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国内对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虽然较为系统,但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行的单个研究,如:如何备课、如何

7进行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如何激励学生、如何评价学生等等。尽管教学是由各个具体的教学行为所组成,但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构成教学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这就需要在各种具体教学行为的研究中贯穿一条主线。缺少了系统理论的支持,教学实践的指导就会缺乏系统性。在这一问题上,国外和台湾学者对有效性教学研究探索较多。中国〈台湾〉教育学会主编的《有效性教学研究》、《教师效能训练》,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学研究专集》等。真正体现我国教育有效性的论文比较少,笔者查阅从1979年——2008年间期刊网络文献,输入检索词“有效性教学”后,发现相关有效教学的中文文献共有596篇.,其中博士、硕士论文共48篇,相关音乐学科有效性教学的论文笔者仅搜索到一篇——《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探究》@,针对音乐基础学科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笔者至今还未查到。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法,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原则,在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匕试图通过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梳理,以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并从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过程和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有效教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国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余红霞:《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探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一章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理论概述一、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涵义自从教育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关注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虽然当时“有效教学''的概念并没有提出。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怎样提高教学效率,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如何轻松地教,学生如何轻松地学,这些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关于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科学化的进程,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有效性教学的看法。

8(--)“内容一过程一结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以“内容一过程一结果”作为总体框架,如贝内特(N.Bennett)、鲁特(J.Rutter幡城海思".艰.Centra&D.A.Potter),基里亚库和纽森(C.Newson)、黑特尔(S.Haerteletal)等人的研究。1、内容维度指的是所有学习活动内容上的特征(通常是课堂教学),这些特征与成功的学习活动有关。教学情境中有大量的内容因素与学生的成就有关,并且这些因素相互综合,以多样的方式影响着某一具体内容。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决定需要考虑哪些内容因素。这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给研究带来了问题:一是每一项研究每次都只能顾及到一部分内容因素;二是同•内容因素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其它内容因素也会随之而改变。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与教学有效性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增长、智慧发展、思想提高和心理成熟都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知识就其存在的价值,从发生学意义讲,都具有有效性,但从信息科学意义讲,它的有效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对不同的人和情境,其价值是不同的。'‘①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接受也是相关不相等的两个范畴。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多少、教学时间的长短与教学的有效性不一定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布•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吸收的含量。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f({版社,2007年版,第44页。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只有其中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自由出入"的这一部分知识,才能称之为有效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才是智慧的象征。为了提高有效教学内容的含量,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8:(1)从客观知识本身的属性出发,要重知识的量,更要重知识的质。(2)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属性出发,要难易适当,方法科学。(3)从学生个体掌握知识的属性出发,要重视知识的理解和精熟。2、过程维度指的是所有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及学习任务和课堂内活动的特征。在研究过程维度时要时刻注意教学情境中三个因素之间的重要区别,即教师的感知、策略和行为,学生的感知、策略和行为,以及学习任务和活动的特征,理解多种过程因素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就必须考虑这三种主要教学情境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互动的,而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课堂之中。我国学者姚利民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圆“国内学者孔企平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他用九个字来概括有效学习。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

9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三是,活动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3、结果维度指的是教师在学生身上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它既是教师所制定的学习活动计划的构成基础,也是确定监控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的基础。结果往往通过测验可以获得,还可以通过更具主观性的测评形式,如教师的评价。我国学者高慎英等人也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末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5期。@吴艳:(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初探》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硕I;论文。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①因此,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有效性既是一种客观厨陛,也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之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应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符合主体需要为依据。"②(二)“以学生为导向”这是一种以学生为导向的界定方式,其描述均以学生为中心。以James-L-Mursel1的观点为例,他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达成有效学习的教杏先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探索,给予学生触及心灵的影响,激活、提升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更新其知识,拓展其理论视域,给学生理智的以至整个人生的挑战,促使其在知识、人格、智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升。我国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协调的、当前的和终身的发展,让学生愿学、会学、学好,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与否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还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认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侧崔允都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

10‘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教师所教的内容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主动去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仍然是低效或无效的。①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3页。@李志厚,《教学有效性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浅议》,《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第5期。@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29页。国崔允沸:《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人民教育》,2001年第6期。(三)“效果、效益、效率”用“效果”、"效益”和“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的观点是从投入、产出、目标、需要的角度探讨的教学有效性。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说,“,教学有效性’这一概念包括三重涵义:其一,有效果,即教学产出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的部分;其二,有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即为:教学效率=教学有效性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木100%;其三,有效益,即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8或者简单地说,“效率高、效益好、效果好的教学是有效教学。”@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的扉页上就指出,“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他倡导的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新的教学有效观,即学校教学要减少投入,增大产出。"@西南师范大学的张庆林认为,“高效率教学的教学效率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教学过程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量与精力投入之比。所说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能学习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终身受用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这里所说的精力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投入的时间与脑力。固以上关于有效性教学的各种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有效性教学的涵义和特征开拓了空间。笔者在综合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有效性教学是师生共同在教学过程中以符合客观规律为前提,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上的投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需求型人才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分析此定义,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宏观教学含义。有效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1)对于教学来说,要符合客观规律。从教学规律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有效教学。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既.何丽打,唐玉光:《高等学校教学有效性辨析》,《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第10期。og1J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12期。。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傅任敢译,人民教行出版社,1984年2月版,第2页.。吴艳:《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初探》,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2)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方法或手段。教师要根据客观规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及有效传授、提问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组织好课堂活动,分配好教学时间。(3)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有效性就是达成有效学习的教学。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有效与否,主要看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满意程度,学生是否能够自主、主动、创新地学习。第二,音乐教学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基础音乐教育上,对视唱练耳教学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音乐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首位,目的是为了强调人的发展,突出音乐的审美教育的特点。这一目标又被细化为“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等诸多具体目标。(2)在教学大纲中,“过程与方法”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在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成了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换句话说,音乐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音乐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认为目标在过程中,体现在方法上。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我们必须强调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情感和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3)“知识与技能"是总目标的三个层面之一,它包含了音乐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12二、有效性教学与视唱练耳课的联系(-)视唱练耳课的基础地位视唱练耳学科于上世纪20年代自法国引入我国音乐艺术院校,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基础学科,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还是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视唱练耳都被广泛地应用,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对师范音乐教育的整体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通常从字面意义来理解这门学科,认为视唱练耳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听辨能力和看谱即唱的能力,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视唱、练耳的解释分别为:“视唱是指对音乐作品不经过预习就能视谱即唱的技能。练耳即听觉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和音响效果的想象力。"固可以说,视唱能力和听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音乐学习者的音乐发展潜力。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给出的视唱练耳教学目标是:“视唱练耳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识谱视唱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等。''圆(二)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作用1、发展音乐听觉视唱练耳课程以学生获得“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音乐审美力”、以及“音乐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使学生的听觉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感知力"的培养是视唱练耳教学中最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好才能够使后面目标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它也是进入更高学习阶段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走好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另外,以积累直接听觉经验为主导的视唱练耳课,还必须以音乐实践活动为基础,将所训练的音乐要素的感知放在音乐作品的背景中,从而丰富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性体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2、重视理论基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只停留在感性体验阶段显然是不够的,它仅仅是对事物的表面认识。因此,需要我们把感性认识主动地上升到对音乐本质的理解。视唱练耳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紧密的联系。乐理对视唱练耳以听觉把握各个音乐要.胡桥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996年版,第722页。窜国家教委教育司下发的学科课程方窠试行的通知,中国音乐教行,1996年第3期

13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声使学生掌握和声结构和功能走向的规律,视唱练耳课上又能够强化其感性体验;合唱艺术是多声部思维的直接表现形式,了解必要的合唱知识有助于多声思维的培养;音乐史为音乐作品解释了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音乐风格,等等。因此,重视理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实践过程中,为音乐实践服务。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探求新知识,提出音乐听觉的问题所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提高综合素养视唱练耳教学除了涵盖音乐基本能力的训练外,还应包含对音乐文化修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学生在从事音乐活动的同时,不仅仅是对艺术的创造,同时也在传播艺术。这一点,对于只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而忽略有关音乐文化素质的“艺匠”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然,音乐综合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有一个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音乐文化的内容同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样重要,也应体现在整个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主体性原则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教育思想。它确立和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受教育者意识到并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与自我发展中对社会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征的富有主体性的人。主体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素质,强调学生的能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并在此认识基础上,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正确认识外界、认识自身、认识自身与外界的联系,成为各具主体性特征的人才。人在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中起主体作用,教育应该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首位。早在《学记》中就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原则,即教师把学生看作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灌输。主体性教学要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体。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不能只强调学生“听懂”和“学会",应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能力。我们把学生定位于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才有利于鲜明个性特点的音乐人才的培养。

14(二)创造性原则创造性也称创造能力,指人具有制造新的社会价值的产品,萌芽新设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作出独特解答的能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外,更富有创造性。人类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造性的培养融入在音乐课程和教学之中,重视教学中知识的“发现“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教师要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教师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辨证关系,坚持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放在教学的首位,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得到最理想的发展。创造能力往往在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可见,教师对学生思维引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与自学,教师不能一句一句地讲给学生听,要让学生去自学,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去帮助他。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在《自传》中写道:“那时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惊奇。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根本不符合那些在无意识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置的事物的本性。我现在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正是因为他发现了问题,并且具有强烈的想解决问题,弄清事物背后真相的信念,才使他一生作出了科学上无数的重大发现。当然,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并不等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敏锐性,并大胆发散思维,进行想象,提出不同的看法,敢于向“书本”挑战等等。例如: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多彩的听觉艺术,视唱练耳课的训练目的正是培养我们具有“音乐的耳朵”,那么如今的视唱练耳课单纯地以钢琴的音色进行教学,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听觉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三)差异性原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教师在面对一个个具有特殊性的个体进行教学时,决不能以同一方式、同一标准来要求学生,对于视唱练耳教学更是如此。视唱练耳课一般是班级授课,在一班的学生中,有

15学习管弦乐的同学、有学习钢琴的同学、有学习民乐的同学还有学习声乐的同学。学生受其从事的音乐活动的影响,对各个音乐要素的掌握也是各有优势。如学习管弦乐的同学对音高很敏感,因为他们在演奏之前要凭借自己的听觉来校正音高。由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普遍的,哪些问题是个别人的,哪些问题是目前能解决的,哪些问题要留待以后解决,哪些学生需要个别帮助等等。只有在分析了这些情况之后,教学才能够有的放矢。音乐是个性化非常强的艺术形式,俗话说“人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的生命"。尽管在音乐才能方面,人与人存在差异,但并不是说有些人不具备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要求教师尽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尊重学生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发现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不必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情感特征因材施教,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怀、理解、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上的障碍,逐渐养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学习品质。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根据自己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课程内容重新加工、编码。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教师和学生对于同一视唱练耳训练内容会有不同的反映和变化,因此,教学中应允许差异与不确定性的存在。例如,在听记具体音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和每个学生所从事的音乐活动不同,可能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一些困难。这时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听,死记硬背,而要多了解学生困难在什么地方,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大多对五线谱不熟悉,因为民乐器多为简谱记谱,此类学生应先从五线谱的识谱入手,用简单的五线谱曲子在钢琴上弹奏,来熟悉五线谱和钢琴键盘,为以后学习和弦、和弦连接、复杂节奏和旋律打下基础。因为钢琴为固定音高乐器,通过这样的练习还可以使学生熟悉钢琴音色,逐渐形成固定音高概念,一举多得。有些学生对固定音高不怎么敏感,在听记音程或和弦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把他们所听到的音程或和弦归纳到某个调式中,以首调的方式进行听辨。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允许多种听辨方法共存。有一些人认为,只有固定调才是音乐学习的专业思维,首调是业余的。这样的说法无疑是太绝对了,不仅会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首调在音乐学习中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音程的昕辨上,我们不必急于听出音程的绝对音高,首先只要判断出两个音的相对音高关系,那么这个音响的性质和名称就能够确定了。谱例I-I

16比如谱例I-I中几个音程如果归纳在各个调式中,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第一个音程,可以直接听作固定音高的dofa,是C大调;也可听作so1do,这样听就是F大调:或者可听作f小调的mi1a等等。第二个音程,可以直接听作是re1a,若以首调听觉则还可以听作是D大调的doso1,A大调的fado,d小调的1ami等等。第三个音程,可以直接听作mi#do,此音程同样可出现在不同调式中,如在E大调中,它是do1a,A大调中它是so1mi,D大调中它是resi,B大调中它是fare。第四个音程是一个减五度,可直接听作是mibsio由于减五度音响只能是由大调式的第七个音级和上面的第四个音级构成,这样如果把此音程归纳在调式内则只能是F大调的sifa:如果把67当作等音的#6,还可以归纳在B大调中,听作fasi。第五个音程,直接听作S01si,如果在调式中,可以听作是G大调的domi,D大调的fa1a等等.经过以上对音程在调式内的归纳之后,再根据标准音判断出其中一个音的绝对音高,其它的音也就能够推断出来了。这样学生就可以以自己熟悉的音响关系作为听辨的开始,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四)发展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它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还包括学生个性的综合发展。这种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以至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长远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反映了他发展性的终身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用发展的理念实施教学,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有效价值,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学生情感、素质、人格等全面的和谐发展。在视唱练耳教学活动中,始终离不开音乐表现和音乐体验的内容,因而视唱练耳教学不但富有审美价值和情感意义,也应担负起培养鲜明音乐个性特点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培养学生充分展现自己鲜明的音乐个性,方能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音乐人才。

17第二章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应用价值一、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供了理论模式。他的分类系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具有严密性、相关性、以及颇具复杂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他指出了六种不同水平的思维: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①具有较高视唱练耳能力的学生,通常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学习属于目标分类模式中知识和理解这两个水平的内容。但是,那些视唱练耳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要学习较高水平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技能。所有学生都应获得机会去做各个水平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给视唱练耳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给所有学生提出具有相对挑战性的任务。布鲁姆还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认知前提行为、情感前提行为和教学质量。认知前提行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必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情感前提行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强度。教学质量是指教学适宜学习者的程度,受提示、参与、强化、反馈、矫正这五个变量的制约。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从表面上看是由学生决定的,尽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我们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改善课程和教学,照顾到学生学习速度的差异,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教学,则会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层和不同音乐专业的目标需求,采取相应的方式,才是符合音乐教育科学规律的。如果不同年龄层和不同音乐专业的学生都要达到同一目标,那么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不科学的。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采用的视唱练耳分级制教学,对于达成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目标的方法有这样的表述:“由于视唱练耳课程注重直觉的发展,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学生心理与生理适应能力的制约,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强调循序渐进,踏踏实实,任何急躁、盲目跳级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退步。视唱练耳课程的容量往往较其他课程多出许多,学生常常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课程的目标。”②。布普姆等人改编:《教育目标分类学第•册:认知领域》,1956年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编箸《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一级》,高等教育)1j版社,2004年版,第1页。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即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这样能够确保教学与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从而有效地把这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为现有发展水平。

18(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①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当今建构主义者更多地从学习角度理解建构主义,以指导教学实践。他们认为②:(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里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通话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因而,不同人们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生所从事的不同音乐活动,设计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建构主义理论适用于学习的高级阶段,因此,视唱练耳教学应在学生的认知掌握到一定水平之后,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发展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能力。①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版,第75页。@张建伟、陈埼:《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版,第76页.(=)多元智能理论霍华谯•加燃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说明了人有八种智能,即:语占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白然观察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这八种基本智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综合运作。加德纳又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音乐智能由三种音乐能力构成,它们是:(1)音乐的感知能力,即能辨别一种艺术形式内部的差异(其中包括音乐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2)音乐的创作能力,即音乐创作的意识、音乐表现中的创造性成分;(3)音乐的反思能力,即从自己或其他艺术家的感知和作品后退一步,寻求领会这些感知和作品的方法、目的、难点和达到的效果。因此,视唱练耳教学应注重对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这也是使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自己所从事的音乐专业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9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们各项智能的发展并不平衡,每一个学生在思维和学习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这是因为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各不相同,既有科学思维的组合方式,又有艺术思维的组合方式,不存在衡量智力高低的统一标准。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可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多元智能是可以通过练习发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采取尽可能多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以更多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有效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相一致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关于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课堂教学策略,我国学者刘玉娟总结了以下八个方面①:(1)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2)使教学体现生活化的特点。(3)要使师生的肢体动作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4)创造多元的视听教学环境。(5)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6)课堂应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7)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反思自省的时间。(8)各科教学应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理。根据视唱练耳兼具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特点,视唱练耳训练中,对音程、和弦的听辨,不仅要熟悉音响特征,还要了解它们的理论构成,这一训练,在学生推.刘玉娟:《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行学刊》,2003年第1期,第34页.理的过程中,数学逻辑智能得到发展。在看谱视唱的时候,大脑中也能够形成音乐表象,发展了空间(视觉)智能。根据视唱曲风格的需要,我们在视唱时还应适当地加以身体的律动来表达曲子的情感,这样,又能够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在多声部视唱练习中,不同声部的学生相互配合以求得声部均衡,从而发展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多元智能中有些智能是视唱练耳教学训练中本身具有的,而有些智能理论可以融入到教学方式中,通过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发展。在对问题采取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也能够得到发展。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必定会用语言与他人沟通,从而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视唱练耳教学具有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充分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安排上也应全面考虑到各种智能所适用的板块,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二、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意义(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由感觉和知觉共同构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发展,这两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经常是共同作用的。通过听觉上的感知,加强学生对“音高感”(音准)、“音长感”(节奏)、“音强感”(力度、拍子)、“音色感"(音的自然色彩及和声色彩)、“调性感”(调式及调高)、“多声思维感”(和声、复调、织体)、“结构感"(曲式结构等)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视唱练耳

20教学的根本任务。事实证明,学生并不是按照教师或实验所预言的方法对教育情景做出反映,而是根据自己的感知做出的。因此,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各个要素的感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二)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记忆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这类活动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都必须以记忆为基础。音乐记忆力“是将外部所获得的音乐音响长时间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①同①阿•列•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第264页.一般记忆一样,音乐记忆力也需要在理解、联想、兴趣、思考、毅力等心理因素作用下,通过重复、类比、强化、启发等学习方法来获得。培养良好的听辨能力,决离不开音乐记忆,视唱练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能够科学运用特定的知识来进行练习与实践,音乐记忆力就有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视唱练耳的教学主旨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其中内心听觉对视唱练耳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记忆是内心音乐听觉的基础,同时,音乐思维又是音乐记忆的基础。音乐思维属于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活动是右脑进行的,因为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材料进行思维,所谓“表象是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的形象视唱练耳的学习正是经过对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的分析、概括等一系列过程得以实现的。(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能够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音乐审美可以带给人由浅入深的身心愉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如果能够结合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完全可以很好地塑造学生的审美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审美经验往往被忽视,而过于强调了技术性的训练。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意识是人脑最高级的活动,而这个最高级活动意识又可以反作用于最低层次的活动”。①在音乐这个特殊的领域中,情感因素也不可忽视,因为它属于高级的审美意识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高于技术性的训练,在审美经验的培养中起重要的作用。(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1张前教授将描绘性的音乐所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称为“联想“,而将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想象②想象与联想是聆听音乐的人感悟音乐精神内涵的必要方式,它对非语义性的音乐表现提供了一m钱学森:(人体科学发展与现代技术发展纵横观》,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78页。。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46页.种更为实在的内容补充。虽然,这种想象与联想是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的,但决非任意的,它总受一定的理性支配,并以某种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依据。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2第三章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一、有效性教学对视唱练耳训练内容的要求(•)传统视唱练耳训练的必要性与不足1、传统视唱练耳训练的必要性加捏提出了从简单的感知性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锁学习、言语学习)到复杂的概念性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顺序。复杂的学习要以简单的学习为基础,简单的学习不充分,复杂的学习就不会顺利。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说明了建构主义更适合于学习的高级阶段,如果以高级阶段的学习规律来否定初级阶段的学习,则会犯以偏概全,以特殊代替一般的错误。因此,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强调对单音、音程、和弦、旋律、节拍、节奏的听辨、听写、听唱训练,这些单个的音乐要素无一不是构成音乐的基本材料,就像一篇文章中的文字、词语,有了良好的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涵义。视唱练耳教学通过对基本音乐要素的强化训练来培养学生辨别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形成音乐记忆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和声、调性、织体、曲式结构等理解和判断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音程的听辨辨别音高是视唱练耳听觉训练的核心任务之一。音高听辨训练包括单音、音程、和弦、旋律等几个方面。传统视唱练耳课通常以钢琴作为主要教学工具,钢琴是固定音高乐器,对学生固定音高的培养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练耳教学中训练的基础内容通常从对音程的昕辨开始,音程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项内容。旋律音程连续不断进行,并以一定的节奏形式组织起来就构成了旋律。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旋律实质上是音程的表现因此,训练听辨音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首先训练听辨的音程是不在一定调式内的独立音程,也就是完全从色彩感觉上判断的音程。在音乐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种色彩差异来听辨和感受音乐,而对音程色彩的掌握又是最基础的。昕辨不是单纯的教师弹、学生听,而是经过大量的构唱练习,使学生既熟悉了各种音程的构成,又锻炼了唱准音程的能力,进而总结各种音程的不同感受。如:纯五度略带呆板的协和感、大小三六度饱满的协和感、大小二七度的不协和感等等。这些音程色彩的感受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反复唱、听的基础上,让学生仔细体会。经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练习,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2)和弦及和弦连接的听辨

23和弦是听觉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在和弦的学习中,首先强调在熟悉和弦结构的基础上反复练唱、练听,从三和弦到七和弦,从原位到转位。只有熟练掌握和弦的音级构成,准确地把握每个和弦的音高,体会其协和或不协和的具体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它、运用它。和弦连接是将和弦的运用与某一具体的调式、调性联系起来。和弦连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传统和声思维的模式。在训练中,教师把和弦按照传统和声理论编排成一个序列,经过这样固定的和声音响对听觉反复刺激之后,学生就会产生听到一个特定和弦,期待下一个和弦的反应。正如学者所说:“感性的有序性和丰富性是艺术的本质特征"。经过这样对传统和声功能进行模式有序的归纳、提炼,学生能够掌握和声功能进行的一般逻辑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和记忆能力,还可用这样的规则帮助听赏和分析音乐作品。(3)视唱方面我们在接触一个新的调式调性视唱之前,往往要先唱一唱这个调的音阶。唱音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音阶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调式调性的感觉。在有调性的音乐中,音阶是调式的具体表现形式。音阶中每个音级都有着不同的调式含义。主音是调式的核心,是调式中最稳定的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主和弦的三个音级构成了调式的支撑。其它音级不同程度地倾向这三个音级。理解和体验这种倾向性是把握该调调性的前提。因此,唱好音阶卜分必要,它是进入到视唱阶段的基础练习。另外,音阶也应作为音准训练的内容之一。音阶是由大二度和d"一度构成的,这两种音程是近距离音程,在视唱中,有时问题往往出于这样的近距离音程唱不到位。因此,二度音程的音准问题不能忽略。当然,其它的音程也必须仔细唱好,因为“音准”是视唱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样,节奏准确也是视P昌一0q练的基本要求。在视唱练耳课上,会有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的节奏练习。或者是单纯的节奏型练习,或者是不同节拍中的节奏组合练习,抑或结合具体视唱中的节奏练习。总之,通过节奏要素的练习使学生准确唱出视唱曲目中的每•处节奏。以上是传统视唱练耳的基础内容,适用于训练的初级阶段,在对音乐各要素的技能训练中,基础的训练不容忽视。重视简单的学习,才能为将来的复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传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是十分必要的。2、传统视唱练耳训练的不足首先,传统视唱练耳训练在重视音乐基本要素学习的同时,明显地忽略了与实际音乐作品的联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听觉能力之后,如果还是一味地训练这些单个的音乐要素,则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原因是它忽视了对音乐要素整合后的综合训练,与实际的音乐割裂开,学生只能够掌握孤立的、与实际音乐相脱离的

24知识与技能。而在面对实际的音乐作品时,不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很难从整体上把握音乐作品,从而降低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对单个音乐要素的技术训练是为音乐实践服务的,训练敏锐的耳朵并不是视唱练耳课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要对音程、和弦、节奏、节拍、旋律、调式调性有足够充分的学习,还要从理论以及听觉上掌握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整合,在音乐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其次,传统视唱练耳训练通常以钢琴作为唯一的教具。单一的声源,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也阻碍了学生获得全面音乐素养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以及吸取能力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音乐艺术本身有着丰富的内容蕴含和多彩的形式变化,单一的钢琴音色、单一的训练形式对学生有效地学习音乐,广泛地汲取信息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另外,目前视唱练耳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较为普遍,即在视唱教学中,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高和节奏的准确上,对音乐本体的重视不够。在练耳教学中,基本上从头至尾采取教师弹琴,学生记写,一遍遍地重复。形式单调而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听记不下来的学生更会感到情绪的受挫。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增加实际音乐作品内容的比重视唱练耳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体,音感训练为手段,达到音乐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学习的目的。音感训练多是为了强调节奏型、旋律线条、记谱法等单个音乐要素而编写的练习,与实际音乐作品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不能够单纯以音感训练为主要目的。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应涉及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音乐体裁和音乐风格的作品。教师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选择、编排,使其既保留了优秀作品的高度艺术性,又适用于课堂训练,以听、唱、弹、写等训练手段,向学生传递音乐语言及审美经验,实现对学生音乐情感的理性塑造,从而激发学生相应的音乐行为能力。下面,本文以两首实际作品为例,论述在教学中增加运用实际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如何使学生在了解和熟悉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实现视唱练耳的学习。例1、卡巴列夫斯基的钢琴曲《小丑》(见谱例3-1)在教学过程中,以感性体验来引出知识点,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到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旋律音程时,可以用卡巴列夫斯基的钢琴曲《小丑》作为体验这四种旋律音程的例子。

25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1、感性认识首先,教师弹奏《小丑》的原谱。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学生对作品所勾画的音乐形象有个初步的印象。教师也可提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2、视唱练习了解•首视唱曲目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唱开始可以是通篇的唱,然后转入本课的主要内容。集中练唱1一4小节,重点练习a上行N#c形成的大三度,以及a上行到c形成的小三度;集中练唱5—8小节,重点练习e下行到拖形成的小六度,以及e下行到g形成的大六度。集中练唱卜盍点缥dy存行到a形成的小三度、c下行到ba形成的大三度,以及6a上行到f构成的大六度、f下行到a构成的小六度。形式上,可以是集体唱,也可以是个人唱;可以出声唱,也可以内心默唱。使学生既能够唱准本首练习,又能对大小三度、大小六度旋律音程的距离感觉有切身的感受。小丑F.纠wiIh孙由ar卡巴兔夫斯基年1..一!一j—j—=}_F—r.P平彩・l_■1'■■■■•FB-j.,矿•・二#壬二##二##•一'•一•

26八,,、,,1、t—7-1I1I盎+•卜枣t譬•…0」_H1-皂=L_・一_i1■■■•■■■■—■i_•■——•――>■'o>>Pt•nr'rrrr一,j.—.t害车£垂,缮善3、讨论教师设问:①1—8小节中,大小三度、大小六度交替出现,描绘了“小丑”这个人物怎样的形象?跳音记号在其中起到何种作用?②9―12小节音乐有什么变化?可以产生怎样的联想?由学生自由讨论。这其中,涉及到音乐形象的理解,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不必求其统一。关于调性的变化和主题动机的倒影运用,可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适当予以讲解。4、再视唱练习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视唱。这次视唱进一步要求有意识地把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唱准,同时要求把连线、句读和跳音做出来。在学生能够熟练视唱旋律之后,还可以做分声部的视唱练习,即一部分同学唱主旋律,其他同学唱伴奏部分。这时,音响效果的丰满、生动,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听辨练习与视唱练习相结合,可以做大小三度、大小六度旋律音程的听辨练习,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判断、填空、记写等等。在钢琴小曲《小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明显的对比,感受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旋律音程的特点,并通过对此曲旋律的视唱练习,加深对这四种音程的印象,使理论上的认识与听觉上的体验达到融合统一。例2、布拉姆斯的钢琴曲(bA大调圆舞曲》(见谱例3-2)这是一首庄重而温雅的圆舞曲,旋律以平行六度和声音程出现,宛如丰满圆润的二

27重唱。后面此旋律发展为平行六度的三连音变奏,并且音区的移高使旋律充满柔和的光彩。根据这首乐曲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内容进行教学:①六度和声音程②附属和弦的运用③三连音的节奏型

28《降A大调圆舞曲》G眦b8布拉姆斯少面妇一一V=一茸=:IIr-IrII1I—\/<><>.L1、,广J1一族处9阜;事亭Io\.,ovu唾・b:1量J.kJ—津.v7IVV7v7II^Tn哼一n嚏T2TT2IIL.%cbI,--jU•/r1

29白》1,“户一1覃1tjr11rL_一面妇一—力r芾v幺京v7亨孔。#鼐S版霉彳里勰彳独矗f>且—IjoI■j.I=III了由IIg彳VII弱入o.1丰zr〃'量.州一,一•1*-/*J-a.Hr.l-针对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1、六度和声音程作品右手部分前两小节以平行进行的六度和声音程呈示。音响丰满圆润。从第3到第8小节右手出现的三音和弦,如果将中间声部忽略,其上下两个音也构成六度音程(仅第7小节第一拍的和弦例外)。这样,我们就可以择取前8小节右手部分的内容改编,在单独练好每个六度和声音程的基础上,连贯成一条二声部视唱练习(见谱例3.3)o通过视唱练习,感受六度音程总体的音响效果,熟悉六度音程总体的色彩感觉。为了巩固和加深这种印象,体会平行六度的艺术表现效果,还可以结合选用

30•条二声部的听写练习。(见谱例3.4)谱例3—4,这条练习可以重点记写后8小节,作为对比和比较,再听辨前16小节是否自始至终都是六度关系?还听到了什么样的音程?2、附属和弦的运用该首作品从第11到第16小节及第25到第30小节的和声进—I彳方都是卜可加—I。和声的轮廓是卜1V—V一一I的进行。而碧矗M现滁白山即踹弦。教师可以把这个片段反复弹奏几遍,使学生在听觉上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请学生试着分析这里的和声进行。在分析了和声关系、理解了附属和弦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作品片段中的和声进行提取出来,做和弦及和声进行的构唱。两种形式的构成谱例如下:①以齐唱的形式,由低到高,纵向唱出每个和弦(见谱例3.5)。谱例3—5

31②分声部唱“柱式和弦”的和声进行(见谱例3-6)o谱例3-6Jr.,kd.■.hLri£・r■1'r'—f.f爪rU.rJhLmI1VL,'ru"0t.、u111rr3、三连音的节奏型值得一提的是,此曲结尾8个小节中含有对主旋律的加花装饰,以三连音的节奏型出现,并且音区的移高和平行六度的连续使用使旋律充满柔和的光彩。在这一段落,让学生感受三连音平均而紧凑的节奏特点。首先,唱含有三连音的这一片段,将右手部分的旋律改写到合适的音区,进行单声部视唱,或经适当的改编,将旋律缩减为两个声部,进行二声部视唱。还可将这一片段中的节奏做读或敲击练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三连音的节奏特点。进而,作为巩固的辅助手段,还可补充一条含有三连音节奏的旋律听写练习(见谱例3-7).AIIdanIe哈萨克艮队

32(三)重视与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它与音乐基础理论学科,如:乐理、和声、曲式、音乐史等联系也十分紧密。可以说,视唱练耳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其他理论课程的实践学科。因此,在教学上,加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使学生能够运用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律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基础学科,它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学科特点,视唱练耳课包括视唱、练耳、乐理这三个教学内容,这三个内容既是一个整体又可分别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在现代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视唱练耳的教学越来越多地涉及基本乐理、初级和声、曲式等音乐基础理论,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一般也将视唱练耳称为基本乐科。''①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视唱练耳课的进行必须与基本乐理、和声学和音乐分析课紧密地.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jJ:版社,2006年版,第3页.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基础。”8而乐理则是一门概念性较强的理论课。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如果脱离了生动具体的实际音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笔者倾向把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合并教学。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示例:1、理论知识:大小七和弦。其根音、三音、五音构成了大三和弦,根音与七音形成小七度的音程关系,故称为大小七和弦。大小七和弦的使用极为频繁。自然大调、和声小调的属七和弦都是大小七和弦。大小七和弦有明显的倾向性,是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需要解决到主和弦。2、书写训练:掌握大小七和弦的构成很重要,在掌握其构成之后才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应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C大调每一个自然音级为根音,向上构成大小七和弦,记在五线谱本上。(见谱例3.8)谱例3.83、视唱练习:我们可以把和弦的构成也作为一种视唱练习,即以C大调每个自

33然音级为根音,旋律式地向上构唱大小七和弦。这样不仅对理论知识起到巩固作用,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大小七和弦中四个音的音程关系以及音响效果。(见谱例3.9)谱例3—94,应用训I练:在掌握理论知识和音响效果之后,我们还要了解大小七和弦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即大小七和弦的解决。由于自然大调、和声小调的属七和弦都是大小七和弦,我们就把属七和弦的解决作为这一练习的重点,让学生练唱并在钢琴上弹出以下内容(见谱例3.10)。谱例3.10d小调bB大调e,]、/JibA大iJ]5,听觉训练:用一首钢琴曲片段,来感受属七和弦的解决。(见谱例3.11)谱例3.116、多声部视唱练习: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唱属七和弦的一个音,熟悉和弦色彩,进一步感受属七和弦的不稳定性,体会七音下行级进的解决方式(见谱例3—10).7、辅助练习:听写和弦连接。(见谱例3—12)谱例3.12

34鸳d、调IVl6V6IVv7I经过以上对听、唱、理论知识的有机安排,学生掌握了大小七和弦的理论构成,熟悉了其音响特征,并体会了大小七和弦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要达到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就要将教学目标的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方法中获得最多的音乐信息和知识点。视唱练耳教学在音乐范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普及音乐的感性认识、提高音乐的感性认识水平、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并指导音乐创作与音乐表达。因此,感性认识是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乐理知识是音乐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人们对音乐艺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领悟的飞跃。但是,由于乐理的概念性较强,抽象的概念和定义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不易被人接受。这时,如果配合生动形象的音响,则赋予枯燥的理论以生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以此来指导音乐实践。视唱的目的不仅是对音高、音长、速度、调性等能够良好地把握,还需要对音乐作品风格有正确的理解。因此,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音调特点等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多声部视唱练习为了培养学生多声音乐思维的能力,更需要相关的复调、和声、合唱知识来辅佐,以达到合理地处理声部层次、整体和声效果、音乐表达等目的。二、有效性教学对视唱练耳训练过程和手段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还给学生本应属于他们自主完成的活动。以下从两方面阐述这一点。1、视唱方面传统的视唱教学往往是教师做讲解,教师提要求。围绕着教师的指令,学生被动地接受讲解、被动地练习视唱。要使教学更为有效,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引入讨论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如:视唱维瓦尔第《四季》的主题部分(见谱例3.13)这样一条练习。谱例3-13四季AIIegm•意)维瓦尔第

35在完成了识谱视唱的基本要求后,教师可以结合乐曲本身,结合学生视唱的状况,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①此条练习用什么速度演唱或演奏更好?具体示范一下。学生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演示。经过比较,自然会摒弃不恰当的速度定位,而选择相对更合适的演唱速度。②乐句如何划分比较合理?更具体一些说,第三小节如果要呼吸,应在什么位置?有的学生可能回答不在此小节分句,也有的学生可能在小节最后一个音之后换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讨论,根据音乐弱起的特点,找出乐句的线索。最后会统一在该小节的b音后分句。呼吸换气实际上也体现了对乐句划分的理解。③乐曲的前两个句子几乎是重复的,仅结尾略有不同,那么演唱时,在力度方面是否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学生发表意见并具体示范。同样,学生会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不妨组织学生按照不同方案进行演练,并由学生找出相比更理想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原曲,让学生感受该乐曲在速度、力度、乐句及节奏等各方面的整体表现效果。学生通过对视唱中乐句、力度、速度等问题的讨论,不仅自己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同时也吸取了更多同学的意见。在此情况下,参与的个体越多,那么平均每个个体所得到的创意就越多。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专心而有礼貌地倾听,鼓励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学生会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讨论有助于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发展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讨论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那么尽管学生这次按教师的要求做到了,但当他们再遇到新作品的时候,还是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把握视唱的要点。被动的学习让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与有效性教学提出的“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原则是极不相符的。2,旋律听写方面视唱练耳课中的“旋律听写是培养学生音高感、节奏感、调性感、读谱记谱以及音乐记忆力等多项音乐感知力的技f/P—.-i)fI练。传统的训练方法通常是•条旋律教师弹奏3—5遍,学生背唱或记写下来。为了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音乐记忆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安排一个“旋律听唱''的环节。即在旋律听写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不动笔,而只是专注地聆听,同时分析和记忆与该条旋律有关的信息,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讨论和尝试背唱。所谓“有关的”信息,可以是旋律的调性、调号、节拍、强起或弱起、乐句数量、节奏型、

36旋律进行方向、起始音与结尾音等等。总之,凡与记写旋律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展开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有时也可以针对某一要素进行聆听、讨论。随后,要求学生背出旋律的全部或一个部分。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必然极为专心、投入,要努力作出分析和判断,还要尽力对旋律做理性的记忆。这种听唱、讨论的形式除了动员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以外,还有一大好处,即它提供了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机会。尤其是对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而言,他们可以主动地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思考、借鉴别人的好的方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自己的学习状况。在创造性原则与学生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者由教师给出一个动机,学生按照要求续写旋律。例如:(1)根据第一小节,用模进的手法续写后三小节(见谱例3.14)谱例3—14(2)根据前四小节,用“合头换尾”的手法续写后四小节(见谱例3.15)谱例3.15(3)根据前两小节,用对比的手法续写后两小节(见谱例3.16)谱例3.16在学生续写完毕后,教师可以用同学们创作的旋律来引导学生作比较,讨论不同学生所作的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异同点,谁写的旋律更流畅,谁写的旋律更合理完整。学生在创作的同时,自主地深入学习和研究各个音乐要素的内在联系,并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形成更深的理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引用优秀的学生作品作为旋律听写的材料,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建构自我知识结构。

37(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作品在听觉训练中,要使每个学生的听觉水平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效性教学,就应该考虑到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音乐作品,使学习的主体能学有进步。高师学生中学习钢琴、声乐、器乐等不同专业的都占一定比例,可能视唱练耳的一个班内就会包括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作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学习器乐(西洋乐器或中国民族乐器)的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器乐作品片段,让学生辨认音色,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听辨不同声部的旋律及节奏,进行模唱或用自己的乐器演奏。可能的情况下,还可将学生组成重奏或合奏组,按照器乐谱演绎该作品片段。对学习声乐的学生,如果选择声乐作品做听辨练习,无疑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下面这首二声部版本的《玫瑰三愿》(见谱例3.17)。谱例3.17玫瑰三愿一自曲此曲上声部为小提琴声部,下声部为歌唱声部。训练中,可以先听音乐,把比较熟悉的歌唱声部唱出,并记写下来。然后再听音乐,在默唱歌唱声部的同时

38注意小提琴声部的旋律,将它填写在谱表中。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播放不同版本的《玫瑰三愿》,学生在听到不同艺术处理的同一首乐曲后,根据自己的想法,为自己所记的谱表中加入恰当的表情记号,并在课堂上讨论每个人所做的不同处理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表现什么情感。最后,再对歌唱声部加上歌词,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艺术处理方案,用此材料做二声部视唱练习。在训练选材上,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也应选择不同程度的作品。如:同样是旋律听写练习,练习的重点同样是三连音节奏。对于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篇幅稍短、三连音均以基本形式出现,而且出现次数不多的例题,使得这部分学生不会感到过大的困难和压力。如《哈萨克民歌》的前12小节(见谱例3.18)。谱例3.18哈萨克民歌对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篇幅稍长、三连音出现较多,而且含有三连音的变化形式的例题,为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挖掘和发挥潜力创造条件。如:拉都兴所作的旋律片段(见谱例3.19)o谱例3.19拉郡兴

39当然,以上所述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品材料是一种设想,一种计划。客观上,视唱练耳课的集体授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个体差异的兼顾。我们谈论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作品,主要是强调要承认学生的基础条件和能力存在着差别,如果对所有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是不现实的,也是无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课上选择有某种针对性的材料,也只是在一次课的时限内,侧重考虑到某一方面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对他们的教学预期目标。(三)单声部视唱中引入钢琴伴奏单声部视唱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教学中,除了要正确把握音准、节奏以外,也越来越强调视唱中的音乐表现力。单一的线条尽管有一定的旋律性,但由于其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往往不能够充分表现其中的音乐性。如果在单声部旋律上配合恰当的钢琴伴奏,二者交相辉映,能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伴奏可以加强乐曲的旋律感、节奏感,充实其情感,使乐曲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这种艺术效果不仅运用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在视唱教学中同样可以运用。伴奏部分的旋律、节奏、和声、织体不仅对学生听觉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歌唱控制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解决视唱中音准、节奏的问题等。如:雷蒙恩、卡卢利《视唱教程2B》No.29(见谱例3—20),这首视唱练习旋律线条优美,富于变换的节奏型和几处半音的变化赋予乐曲活灵活现的生命力。对于钢琴程度比较好或主修视唱练耳的学生来说,可以弹奏原伴奏谱,进行自弹自唱的练习。这一练习具有更高的训练意义。练习的步骤如下:首先,要唱好歌唱部分的旋律。此曲为bE大调。旋律中大跳的音程比较多,前四个小节中就有两处小七度的大跳,第六小节切分节奏的前两个音形成了十度的大跳,是视唱的难点之一,练习时需反复强化。但这几个大跳的音程并没有离开原调,即都是调式内的自然音级,因此,这样的难点只需稍加练习即可解决。其次,要单独弹好钢琴伴奏部分。在弹奏钢琴伴奏前,有必要对伴奏部分的进行简单的分析。如:1—4小节和9—12小节的歌唱声部完全相同,但是伴奏部分却有微妙的变化,即9—12小节右手在1一4小节伴奏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声部,形成了一个旋律线条,与歌唱声部相呼应。这使得相同的旋律再次出现时,给听者以新鲜的感觉。最后四个小节,左手前三个音为一拍一个的全音下行,之后是半音下行,这样低音不断下行级进的使用手法给曲子以内在推动力。倒数第二小节在旋律声部休止的时候,伴奏声部以密集的音型进行填补,使整个

40乐句更加流畅、完整。在弹奏时,需注意伴奏的起伏随旋律声部的变化而变化;右手弹多个声部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流畅与音量的均衡。谱例3—20如眦%C•里VI6112VII7

41然后,从伴奏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如:第7小节的VV7到下一小节V7到后面I的进行:第14小节后半拍的V2/IV到15小节第一拍的IV6的进行,以及终止式V7到I的进行等等。和声是多声音乐中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和声感更多的强调纵向的和声连接关系。带有钢琴伴奏的单声部视唱曲能够整体上帮助学生从听觉上把握和声理论,培养和声感。最后,加入伴奏,演唱此练习题。钢琴伴奏与歌唱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歌唱与伴奏的关系犹如鱼水,相互依存。鲜花的美丽往往不在其本身,而在于有绿叶的衬托。伴奏的作用不仅仅是烘托陪衬,它也是整体音乐结构的载体。因此,在歌唱与伴奏的配合中,要注重二者的艺术整体性。弹正谱伴奏,有助于学习者体会伴奏的织体、变化的和声语汇、灵活的节奏、丰富的音型,从而汲取艺术创作的思路。对于钢琴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编写一些适于弹奏的即兴伴奏。在编写的同时,学生要考虑到伴奏的织体是否与歌唱旋律相搭配,和声进行是否符合逻辑规律等因素,从而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总之,带钢琴伴奏的视唱曲-一般具有很强的歌唱性,融技术性、音乐性于一体。要想很好的表现音乐,对歌唱技能、歌唱修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把唱名替换成元音,可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发声、气息连贯、恰当分句和正确的呼吸等技巧上,充分表现旋律的艺术性。自弹自唱的练习能够调动学生身体的多个器官,眼睛看谱,脚踩踏板,身体律动,口来演唱等等,它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的、整体的音乐感觉,是将视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内心听觉能力、音乐表现力融为一体的综合练习。视唱中的伴奏可以把我们之前所学的音程、和弦、和声知识等单个要素以一定的形式有机组合起来,为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音乐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多声部视唱中引入合唱作品训练视唱练耳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因此,我们学习的技巧、理论要回到实际的作品中去实践。合唱是与视唱练耳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艺术。在表现方面要把音量、音准、音色、调式调性色彩、节奏等方面统一形成整体的协调。另外,视唱练耳教学在选材方面也应当涉及广泛的音乐作品,以培养学生具有听辨各种时代、各种风格的中外作品的能力。在视唱练耳训练内容选择匕应有目的让学生了解、熟悉、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

42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悠久历史的了解,积累民族音乐语言,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咚咚喳是一首土家族的女声合唱变奏曲,由主题、五个变奏和尾声构成。主题部分为G宫调式,旋律活泼跳跃,共有13个小节,并且完全由主三和弦的三个音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音调色彩。第1、2小节为一个乐句,3、4小节为一个乐句,后三个乐旬都是由三个小节构成的,这样不方整的结构也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一大特点。另外,歌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土家族语言“那帕克”是欢乐的意思;“咚咚喳”是土家族的一种单簧竖吹乐器;“八人揪”是土家族舞蹈的一种形式;“打溜子”是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等等。谱例3-21咚咚喳味哟味,睬哟晌,味味哟,味哟哨,嘛哟响,大家一起那帕克,昧哟响。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先在钢琴上弹奏《咚咚喳》主题部分(见谱例3—21),让学生做单声部旋律听写练习。此旋律为2/4拍,共13个小节,在音调和节奏上都不难,学生能很快记出谱子。2、教师引导学生对此旋律进行分析,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旋律中共出现了哪些音?问题2:怎样为此旋律划分乐句?二、了解歌曲特点及文化背景:通过对主题旋律的分析,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两个。1、这首土家族民歌旋律构成材料简单,即只由主三和弦的三个音构成。

432、乐句结构不方整,是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此外,教师有必要对歌词进行一些讲解,歌词中蕴含着丰富民族文化,在充分了解其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在演唱时更好地把握歌曲情绪。三、乐曲分析及演唱要求:变奏I(见谱例3—22)全体分为三个声部,其中II声部为主题旋律,I声部以相同的音型和节奏型于主旋律每一乐句的最后一4,节加入进来,并且第二拍上都含有上行纯四度的后倚音,充满了喜悦和诙谐的色彩,展现了土家族青年活泼的个性。演唱时,后倚音要唱得轻巧、活泼。III声部每一句的弱起节奏要注意音量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后倚音时,尽量不要用唱名,否则唱不出倚音轻巧、圆滑的效果,建议加入歌词练习。谱例3—22陕,一FfF。—FFFo—Vv_1•1嘛哟嘀,味哟嘀,•异财>>)>»>"r»r_rArr..rum|一,叫i—l山味哟味,味哟嘀,味味哟,味哟嘀,乓哇哟哩*[颦-r-\味哟味哟喃,味哟味哟响,

44味哟晌,味哟响,味哟味,味哟响,咚咚喳哟吹起来,味哟晌,味哟味哟畸,味哟味哟嘀,味哟味哟畸,变奏1I(见谱例3—23)全体共分为四个声部,调性由变奏I的G宫调式转为C羽调式,前四个小节由I、II、III声部构成响亮的主四六和弦,I声部为接连不断的八分音符的bE音,II、III声部分别是持续四个小节的C和G长音,音量渐渐减弱。之后,IV声部主旋律进入,I声部继续前面的音型。主旋律进入四个小节之后,II声部的C音以I声部的节奏型加入进来,与I声部构成小三度音程关系。II声部加入四个小节之后,III声部也以I、II声部同样的节奏型加入进来,音高为bA音,此时III声部与I、II声部构成VI级大三和弦,随即音量逐渐加强,最后四个小节II、111、IV声部构成大四六和弦的平行半音上行进行,且重复了两次,把变奏II推向高潮,并结束在C自然小调的VII大三和弦上。演唱时要注意和弦色彩与力度变化的关系。变奏II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有三点:音型运用方面,旋律与固定音型相结合是合唱常用的织体形式,这种声部又叫做节奏性的声部,合唱中仅起着点缀、填充和装饰主旋律的作用,因此在演唱时要采用较弱的音量和稍暗的音色;声部关系方面,声部一个一个地加入,使音响效果越来越饱满,气势越来越宏大;和弦手法运用方面,同一和弦的平行上行进行手法,加强了和声的推动性。

45谱例3-23(变奏II.春风吹到高山坡,味味哟

46味哟响响味哟响响味哟喷喷"c,Efif.嘛哟响响i味哟响喻味哟喻响I叩.o聆一声不断哪味哟嘀,天上地上都是歌味哟嘀味哟嘀瞄味哟嘀味哟嘀嘀味哟嘀变奏III(见谱例3—24)前四个小节休止的部分由钢琴伴奏弹奏E宫的IV三和弦,II声部以此和弦的下行分解形式出现,并在间隔一小节后重复这一音型。从变奏III的第九小节开始变为四四拍,I、III声部交替地以复调的形式唱出优美流畅的旋律,II声部仍然每隔一小节重复其之前的音型。此变奏I、III声部源源不断的结合方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视唱这一段

47落时,要注意这两声部完美的衔接,并体会“你走我停,你停我走”这种写作手法的艺术表现力。谱例3-24k二哟.欢扩弛年年。八。k。藤味哟嘀嘛味哟嘀次0#-jill.jit..味味哟嗡味睬哟喷并#p;

48正一监盥响。

49三、有效性教学对视唱练耳教师的要求(一)、精心预设,动态生成有效教学必然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前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课前工作。“预设”即“备课",从表面理解就是设计教学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在教学大纲中已经详细地确定了。但是在教学课本或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而选择和组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把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教师除了要安排好每个课时的内容,更要考虑到每个课时之间的联系,各个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学期乃至整个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单独一节课很难达到较高水平的行为,必须把课时安排在一个单元系统中,单元计划能统筹安排时间、内容以及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相应的教学活动方式。"。”没有这一点,单元结束时的行为结果就可能与各个单独课时结束时所达到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各个单元计划必须有一个连贯而统一的主题,这个主题凌驾于每个单个课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复杂水平之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科内容和结构进行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和需要。《书经》上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种思想用在教学上也是至理名言。当今社会科学文化迅猛发展,学生的思维无比活跃,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善于思考,才有可能对各种情况的发生有所准备,所以说,备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视唱练耳课要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就要将教学目标的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按照学生认知结构安排视唱练耳课程,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整合协调,将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要素重组,学会分析、比较,从而获得学习经验。可以说,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科知识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教师不仅要关注预设的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传递,更要考虑如何发展该课程。即有效教学乂是动态生成的。叶澜教授曾形象地把课堂教学比作是向着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途中随时都.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版社,2004年版,第38页.o[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白.效教学方法》(第口口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2年版,第104页.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需要我们把充分的预设和动态生成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是“向着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因而教学是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在

50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不断“意外发现的通道和图景''作出敏捷的反应和灵活的调整,而不能把事先预设的方案作为硬性规定的静态路线。当然,充分的预设和动态生成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科学的预设才能够自然而有效地生成。生成又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就是单靠机械的灌输完成任务,教师如果不能够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就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样,在没有充分预设的条件下,只强调生成,很可能远离了教学目标,漫无目的地生成,实际上就是无效的动态生成。钟启泉教授打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指出,教材和教案只是个剧本,教学如同实际的演出,若要把戏演得精彩,则需要导演对剧本独具匠心的诠释和演员对所演角色的创造。(二)、巧妙提问,引领思维在现阶段的教育条件下,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理论化的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挑战心理,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解决实际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能力才是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因此,客观上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变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为研究问题的引导者甚至参与者,这实质上是教学观念的巨大改变,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联学生M•N•马赫穆托夫概括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八种基本方式①:(1)使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或事实:(2)利用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来产生问题情境;(3)布置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实际运用该现象的途径的问题性作业;(4)使学生面对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间的矛盾:(5)提出假象,概述问题,并对结论加以检验;(6)激发学生比较和对照事实、现象、定则的行为,由此引起问题情境;(7)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与新事实,并独立作出概括;(8)通过与实际联系创造问题情境。①毕淑芝等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44'146页,转录自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jI{版社,2007年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需要主动、自主并富有创造性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有效教学应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表现出对知识渴求的行为特征,就说明学生已经做好了学习的准备,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对知识信息能够做出自我选择。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呢?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

51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和教学形影不离。教学中的“问”,就是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根据有效性教学的涵义,我们认为,能够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可以叫做有效问题。有效的提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开放性美国卡耐基基金会曾经研究过,中国的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大多采用的是“小步提问"。也就是问题零碎,甚至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这样虽然表面看来师生互动热烈,其实没有收到多少效果。问题空间有多大,学生思维空间就有多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让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状态,促使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和归纳问题,应用已有经验经过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也要求同存异,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正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开放性的问题容纳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重视学生生成的知识。多元文化的教学,突破了传统学科的局限,因此问题所负载的信息也不再局限于所教学科,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被动接受的知识往往因缺乏情境中的线索,而孤立存在于学习者的头脑中,不能进行迁移,也无法被有效利用,无法实现自我增值。知识的自我增值过程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是统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生成。2、针对性课堂提问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内容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又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问题太易,学生会认为教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并达不到提问的目的;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不知所措,从而失去信心,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启发性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52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发现问题。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的见解还可从心理学研究上找到依据,那就是: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题,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无疑者须教有疑",是因为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发现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做到却不那么容易。4、探究性所谓探究性提问,“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提问。"①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学生就要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究性提问并不一定是要寻求解答,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建构主义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出:同一内容的学习应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下针对知识不同侧面反复进行,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理解,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有利于知识迁移。这要求教师采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设计变成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寻找结果。皮亚杰式的提问是近年国外教育界流行的教学方式,强调为学生设立自己学习和发现的环境,反对给学生现成知识和现成答案的做法。这种提问方法有助于产生思考时的非平衡状态,帮助他们感知和思索他们所相信的知识未必是正确的,从而在顺应和同化新信息的同时获得认知和思维的发展。针对以上有效提问的4个特点,以一堂课为例:笔者在讲到纯音程(以纯四、五度为例)时,对比学过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音程饱满的听觉效果,让学生先来感受纯音程空旷协和的音响特点,然后结合空旷与协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空旷,,一词使学生们很快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那么草原和纯音程有什么联系呢?这时教师进行提问:“在音乐中纯音程一般应用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的提问也许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可以进一步对班里学习弦乐的同学提问:“在你身边接触过纯音程吗?”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弦乐多用纯五度定弦,例如:二胡、小提琴等等。此时同学们就会想到更多的弦乐器,例如:琵琶、阮等民族乐器。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弦乐器都是纯五度定弦呢?这个问题教师不必回答,要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资料,下堂课由同学们自己把结果归纳出来,还可以把自己在获取这些知识的经验或问题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讨论。接

53着,教师继续引导:“你所熟悉的二胡曲有哪些“?说到这里,学生们大多都能想N一胡曲《赛马》,表现的是草原牧民赛马的场景。这样,枯燥的音程关系和生动的音乐作品联系在了一起。“还有什么乐器是草原上的象征呢?”——马头琴。由于这种乐器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教师可以在课上多做一些介绍,例如: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是马头琴是纯四度定弦,当然要首先介绍,其次还可以让同学们从音乐作品中欣赏马头琴纯净的声音,通过马头琴了解内蒙民族的文化等等。笔者选用了一首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叙事歌曲《雕花的马鞍》进行了旋律听写。(见

54雕花的马鞍此曲为a羽调式,曲调优美,节奏也并不复杂,前奏部分由极具内蒙民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演奏。在学生们记完谱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曲中哪里出现过纯四度的旋律音程?"在学生们在找出若干个上行纯四度的跳进时,自己就能够感受到:“蒙古族歌曲中上行纯四度的跳进也是很常见的"这一现象。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不仅问题非常容易解决,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且在训练中实现知识的梳理,为建构更完善的知识网络创造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把时间用在学生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究上,用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上,要用墨如泼,但教师在讲解时要惜字如金。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55“问"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抓住教学的核心问题。使学生们从中体验到由“问”所带来的探究之乐,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把学生带入思潮如海的灵活思维的新境界。(三)、全面评价,互相促进视唱练耳课作为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课,其学科价值之一在于为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视唱练耳学习成绩往往成为体现视唱练耳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但单一的分数表面上只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技术高度。有的学生视唱练耳测试虽然得了高分,但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中音乐语言的综合识别运用能力较差,有时甚至连一般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很难完成。因此,分数作为一刀切的评价标准,过于强调评价的结果和效率,必然会削弱评价的过程和方法,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强调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评价。视唱练耳能力测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视唱练耳的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视唱练耳学习态度,使学生享受充分体验音乐的成就感。在承认了学生在音乐感受力方面的差异的前提下,视唱练耳考核应能全面、客观地考查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音乐能力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实际出发,把评价的重点放在音乐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因此,教师不应仅仅使用分数对学生的学绩做出评定,还应该综合观察积累的数据资料、记录资料等,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在分数之外加上评语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励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提倡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自评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号召人们“认识你自己“,使自我评价进入人的视野,强调了解自我的重要性。为避免评价过高或过低的主观原因,教师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以描述性的评价为主,并与他人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互评是指评价主体之间互相进行评价的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利于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是值得提倡的一种音乐学习评价方式。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正其身,以己为鉴,可以知不足,以事为鉴,可以知正误。"这里说明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他评是指由其他相关人员对评价对象做出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外来评价主体主要是指教师、家长和社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学生的参与状态,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

56态度,能否在视唱练耳课上积极体验,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学生的思维状态,对音乐作品有没有独立的见解,能否在已有基础上自由地进行即兴改造;学生的学习达成状态,能否将所学与个人情感联系,这一方面展现学生向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既体现了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般规律,有反映了音乐教学的特殊规律和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他评和互评主要纠正了传统的教师向学生流动的单向评价,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畅通的循环模式。这两种评价需要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下进行,是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耍渠道。教学评价应该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真实的记录,评价时应适当考虑学生个人的意愿和兴趣,避免受消极、被动的人生观和教育观的影响,保持开放的心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才能使评价活动更有效,评价更具可行性。应注意的是评价活动讲求实效性,尽量简化评价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宜过多、过滥,防止流于形式。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这对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四)、经常反思,及时调整反思性教学,是有效性教学的拓展。它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观念、思想、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为研究,不断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过去经验的反思,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能够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的目的。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只有充分意识到教学反思的价值,教师们才能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和反思品质,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教师

57成长的必经之路。发现问题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教学目标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恰当、学生主体性发挥水平如何、教学效果怎么样等。只有综合地反思每一节课,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58结语有效性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强调了教学的客观规律性,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的发展,并提出了有利于现代教学的合理见解。从视唱练耳学科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来看,它担负着训练未来音乐教育者的音准感、节奏感、乐感、音乐素养、表达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写作手法的理解等一系列综合性技能的培养这一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有效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创造力的培养等等。那么充分发挥视唱练耳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对于每一个音乐学习者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用有效性教学理论来指导视唱练耳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但笔者在完成论文时深感这一课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虽然有效性教学理论对视唱练耳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阻碍。例如:视唱练耳教师所面对的永远是变化的个体,那么如何根据变化的环境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为体现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实施策略是否有科学的判定标准?如果将教学看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那么仅关注某一节课的有效性就远远不够了,如何将其有效性扩展到整个学科领域,甚至扩展到对学生自身发展方面?这些问题都是有效性教学需要研究的。由于本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本文的论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研究中对问题的探索不够深入,还有很多问题未展开,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关注这些问题,继续研究探索,使这一课题进行得更加深入,进一步完善。视唱练耳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有效性教学的实现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没有真正富有意义的变化是轻而易举的。“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音乐教育要求的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系统。让视唱练耳教学真正发挥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为我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型的音乐教育人才。参考文献:专著:1、钟启泉、崔允济、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93、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5、柳夕浪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6、布鲁姆等人改编《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册:认知领域》。7、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版。8、阿•歹卜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9、钱学森:《人体科学发展与现代技术发展纵横观》,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0、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1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2、吕世虎,肖鸿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13、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1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星版。15、黄炳煌:《课程理论之基础》,台湾文景出版社,1991年版。16、麦克尼尔著,施良方等译:《课程导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7、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8、胡桥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19、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20、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1、[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论文:1、余红霞:《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探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2、曹琼:《有效性教学研究——理论、实践与管理》,苏州大学,2004年。3、吴艳《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初探》硕士论文。期刊:1、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

602005年第8期。2、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5期。3、李志厚,《教学有效性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浅议》,《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第5期。4、陈国平等:《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年5月31日。5、崔允都:《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人民教育》,2001年第6期。6、何丽君,唐玉光《高等学校教学有效性辨析》,《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第10期。7、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12期。8、刘玉娟:《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1期。9、徐大真:试论内隐记忆的本质特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10、孙从音:创建中国特色专业迎接人才竞争挑战——新时期对基本乐科教学改革的思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年第2期。教程:1、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编著《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一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孙从音、俞平:《基本乐科教程——视唱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致谢作为一名已经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七年的学生,我对母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音乐学院一流的教学环境培养了我严谨求实的作风,我的导师何惠生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宽厚的为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何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习期间,何老师还为我提供了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以及组织排练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机会,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了素材。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感谢音乐学院杨青、周世斌、尹铁良、蔡梦、蓬勃、林育、周琴等各位老师对我音乐理论学习的教导,并为我提供了音乐实践的机会;感谢王摧进、陈玉萍、李郁兰、刘淑菊、郑福民、陈燕麟

61等各位老师对我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关心。感谢北京市政协合唱团男低声部长林景林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05级研究生李岩同学,在我写论文期间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我的好友韩梅、魏倩云、赵霏、张磊、陈玉家、张海明、官亚菲、赵婷等人在论文撰写期间,为我提供资料,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一直以来给我的关爱,他们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是我进步的最大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