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初论

公共艺术初论

ID:83018450

大小:1.10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3-09-19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公共艺术初论_第1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2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3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4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5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6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7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8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9页
公共艺术初论_第10页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初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天事夫蓦TIANJINUN1VERS1TYFOUNDEDINI895硕士学位论文学科专.业: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05年8月

1中文摘要“公共艺术''是个新的概念,对中国人而言,公共艺术又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公共艺术”这个中文名称亢接从英文的Pub1icart直译而来。公共艺术不只是艺术的问题,〜方面,公共性是其发生的前提,另一方面更牵涉到社会价值、都市更新、产业经济等诸多问题。我国在公共艺术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刚处于起步阶段,概念的认识和具体的实践在不过是近些年的事,似乎现在正迎来社会的广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公共艺术概念和实践的导入,是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密不可分的。从20是70年代末出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开创性即经典意义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群到90年代中晚期渐趋涉猎的“公共艺术”概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政治体制的逐步民主化,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和国际间频繁的交流,公共艺术的发展似乎是一个趋势。什么是公共艺术?我国该怎样面对和发展公共艺术?首先,要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本文沿着“艺术”和“公共”俩条主脉络,将公共艺术置于当代背景下相关联的全方位视野与国际语境中,一方面把关于公共艺术的概念作为论文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由于西方推行公共艺术已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于是列举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和较成功案例提供参考。其次,欧美的范例,未必适用于我国的生存空间,必须以本土经验加以调整和修正,才能避免水土不服因而对我国现有公共艺术相关领域的现状进行简单地探析。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化、艺术、民主、多元化等

2AbstractPubicartisanewconcept.ToChinese,it'Salsoafore®^heChTne'senamepubIicartiSdirectlytranslatedfromEnglish.PublicartiSnotonlyanissueaboutart,OntheonehandopubliccharacteriStheprec°PfPgferstothesocialvalue,urbanrefoHn,industrialeconomv,etc.ThetheoryandpracticeinthefieldofpublicartarestartingtodevelopinourC0W3n/y.Torecognizetheconceptandpracticerea1lyisjustthethinfVflS?iVlX§ffil^eriodofwidedemandandrapiddevelopinglikely.Theguidingof.thcconceptandpracticeofpublicarthascloserelationwithourreformandopening.airportin^heendof20oFrommeclassicalandinauguratinggreatfrescoofcapitalicenturyTO^totheconceptofpublAiidQiaEJr〉/£@MoefdAfigtohs^ark.eteco.nomv.andgradualdemocratshappgau0rfn>?ifirr49aPcN?PeyqfPub1icartcompanyingwiizationofpSi??Aflffiteseemstoththegreatdo1itica1srnationa1evelopingofmystem,theu1y,thedeveWhat'Spub1icart?HOWtofaceanddeve1opitinourcountry?First1y,abtmaantrea1izingcausesmasteringbetter,ThisWOrintXdlfSgmgKR/jC舟Jjfthepresentage,referringtotheful1viewoforientalionandinternationa11anguageenvironment.Ontheonehand,thepapertakestheconceptofPublicartasanimportantresearchingcontent.Ontheotherband.becauseofthewesterncountrieshasdevelopedpublicartforlongtime.theworkprovidegrefere1qcebyspecializingexperienceandsuccessfuicasesofthewesterncou0ti*resarenotsuretobeapp1icabletoourcountry,Theymustbeadj.u.s.ted...,.,,,andcorrecieawithourexperiencetoavoidtobema1aajusted.Sothepaperhasasimp1eana1ysetothecontemporarysituationaboutpublicartinourcountry.Keywords:PubicartPubicArtSecondlypoliticalsystemsocialva1ue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盘洼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施用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群嘶、签字日期:炒

3F年7加陵呼使用授权书/f水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叁凄盘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鑫盗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聃而签名:琦移期:沪s年、7月/修字日期:妒厂年7月〃日日“企臣简单化的雀略掉次吏的很多因素时.只会得孰〜个结果:我们远离真理,”公共艺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如同一粒种子发芽需耍一定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的条件,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等相关背景息息相关。其实公共艺术的出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号和宣言,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志性的事件,与公共艺术的出现与发展有比较直接联系的,是现代艺术带来艺术观念的巨变;城市化进程的带来的机遇与环境意识的觉醒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理论的发展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波助澜等。第一节现代艺术、波普艺术等艺术风潮带给艺术观念的变化在公共艺术出现前的20世纪,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也相应的产生了巨大的调整与变化。在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20世纪中,相应于科学技术、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巨大变化,在观念和面貌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正是由于这些观念的相互否定与消解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艺术风潮让20世纪的艺术充满了革命性与试验性。其中现代艺术和波普艺术对公共艺术的产生具有不可忽略的潜在作用。一、现代艺术一一艺术等级的颠&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社会的早期,造型艺术基本上被视为没有文化的工匠的艺术。在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六朝以前,文人知识分子,不管是哲学家还是史学家,在探讨艺术问题时,几乎不考虑造型艺术的各种理论问题,而对于文学、音乐则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并有完整的论述被保存下来。这说明,在文字和书写出现之后,造型艺术在整个文化结构和等级秩序中无疑是低等和边缘的。(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随着文字和书写创造的高级文化随着时间的

4推移向造型艺术领域渗透和转移,这样就必然提高造型艺术的文化层次,从而促使其向高级艺术转换。)在文字和书写发明之后的古典文化类型中,造型艺术向高级系统发展的第一个方向是具有文人知识分子品格的艺术方式的出现。文艺复兴的绘画之所以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显然与当时的科学研究、人文主义的精神向造型艺术领域的渗透有关系。中国的文人化与老庄哲学中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合一,与诗和书法的结合,也是它能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根本原因。第二个方向是艺术的官方化、宫庭化、贵族化。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控制和运用权力,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创造艺术,宣传国家的意识形态的。这种与国家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相一致的官方艺术,在风格形态上往往表现为威严、宏伟、严谨和理性。由于艺术不仅可以成为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服务于统治阶级,而且艺术还是享乐的对象,社会等级的象征,财富的标志,这样,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不仅需要具有威严倾向的宫方艺术,而且还会创造象征贵族高等生活方式的艺术,这种艺术的风格形态是华丽、艳俗、繁秀、浮华、亮丽、优雅、纤细。以西方造型艺术为例,古典主义的宏伟风格(法国的

5第i章公共艺术概念产生和发展背景分析“企匿锹单化拍省略掉历吏的很每园素霹,A会得虱一个结果:我们远离真理:“公共艺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如同一粒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的条件,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等相关背景息息相关。其实公共艺术的出现并没有一个统的口号和宣言,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志性的事件,与公共艺术的出现与发展有比较直接联系的,是现代艺术带来艺术观念的巨变;城市化进程的带来的机遇与环境意识的觉醒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理论的发展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全球经济•体化的推波助澜等。第一节现代艺术、波普艺术等艺术风潮带给艺术观念的变化在公共艺术出现前的20世纪,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也相应的产生了巨大的调整与变化。在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20世纪中,相应于科学技术、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巨大变化,在观念和面貌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正足由于这些观念的相互否定与消解的过程中,个又个的艺术风潮让20世纪的艺术充满了革命性与试验性。其中现代艺术和波普艺术对公共艺术的产生具有不可忽略的潜在作用。一、现代艺术一一艺术等级的颠覆众所用知,在人类文明社会的早期,造型艺术基本上被视为没有文化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在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六朝以前,文人知讨{分子,不管是哲学家还是史学家,在探讨艺术问题时,几乎不考虑造型艺术的各种理论问题,而对于文学、音乐则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并有完整的论述被保存下来。这说明,在文字和书写出现之后,造型艺术在整个文化结构和等级秩序中无疑是低等和边缘的。(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随着文字和书写创造的高级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向造型艺术领域渗透和转移,这样就必然提高造型艺术的文化层次。从而促使其向高级艺术转换。)在文字和书写发明之后的古典文化类型中,造型艺术向高级系统发展的第一个方向是具有文人知识分子品格的艺术方式的出现。文艺复兴的绘画之所以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显然与当时的科学研究、人文主义的精神向造型艺术领域的渗透有关系。中国的文人化与老庄哲学中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合一,与诗和书法的结合,也是它能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根本原因。第二个方向是艺术的官方化、宫庭化、贵族化,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控制和运用权力,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创造艺术,宣传国家的意识形态的。这种与国家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相•致的官方艺术,在风格形态上往往表现为威严、宏伟、严谨和理性。出于艺术不仅可匕上成为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服务于统治阶级,而且艺术还是享乐的对象,社会等级的象征,财富的标志,这样,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不仅需要具有威严倾向的官方艺术,而且还会创造象征贵族高等生活方式的艺术,这种艺术的风格形态是华丽、蔼俗、繁缗、浮华、亮丽、优雅、纤细。以西方造型艺术为例,古典主义的宏伟风格(法国的浮华、亮丽、优雅、纤细。以西方造型艺术为例,古典主义的宏伟风格(法国的路易卜四、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都推崇这种风格),往往是官方化的艺术所使用的话语类型;而像罗可可式的艺术,则是贵族化的艺术最钟情的风格形态。在古典文化类型的形成过程中,向高级形态发展的第三个方向是艺术的学院化。艺术的学院化,使艺术的传承方式彻底脱离了师傅带徒弟的原始状态而以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培养艺术家。艺术学院能使学院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艺术创造中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得到较全面的文化教育,这样就使艺术这门学科能向着自身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展。这三种高级艺术形态是相互关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叠合一的。它以其精致、优雅等特征超越和否定史前、原始文化的粗糙和简单,以其文化水平和对艺术自身的不断向前推进而与民间、民俗文化的朴实、重复等特征对立,在现代文化类型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中,上述的三种艺术形态,才能一直处在人类造型艺

6术的中心和高级的位置上。现代主义艺术,我们称其为精英艺术、先锋艺术,开始把占典文化类型中的高级艺术,如官方化的艺术、贵族化的艺术、学院化的艺术全部视为庸俗艺术,并对他的通俗性,附庸性和非艺术性给与了严厉的批判和否定。在古典文化类型中,被视为官方文化艺术,贵族文化艺术,学院化以艺术之所以是高级的,除了艺术上的原因之外(如写实的水平,造型的能力、材料的丰富与多样、规模的宏大、风格的宏伟、手法的准确与细腻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主要为上层社会服务,所表达的内容与社会所公认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对象如宗教、政治、国家、历史相关联.但是在现代主义精英艺术看来,正是古典文化类型中的高级艺术形态的这种社会地位的依附性,所用题材的外在性、写实的通俗性,使其在艺术性上处在地给予通俗的水平上。现代主义艺术对古典文化类型中高与低、艺术与通俗文化的颠覆是因为它改变了评价的标准。现代(精英)艺术家认为,只有艺术自身的独立自主,而不屈从和服务于任何外在于艺术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才是精英创造的艺术,才是高品位、高等级的艺术,那就是他们创造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现代文化中,当现代主义精英艺术把古典文化中的高级艺术视为通俗文化而加以否定的同时,他乂把在古典文化中处在通俗和低级地位的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资源来原来利用,从而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由低向高,由通俗向精英迈进了一步,并使其具有了现代艺术相类似的性质。从中我们看到,人类的文化艺术在经历了古典文化对原始、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否定之后,又经历了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第二次否定。而在这两次否定中,两种文化类型关于高与低、艺术与通俗的标准是有很大差异的,甚至是对立的。如果说第一次否定是在•个漫长的、无意识的自然过程中完成的话,那么,在第二次否定中,现代主义对古典文化的中高级艺术和现代文化中的流行文化的否定则充满了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并且这种否定还经历了从艺术学向社会学、从主要批判古典文化中的高级艺术向批判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发展过程。二、波普艺术一重建艺术与生活的关率而在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主义的精英艺术在表达、言说、和意义方面陷入危就促使新一代的艺术家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主题、形象、含义、题材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重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采用了新的艺术方式,在风格样式、表达方式、语义特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而区别于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的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在欧洲大陆被命名为新现实主义,在英美则主要以波普艺术为代表。波普艺术反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出艺术就是生活,抹煞艺术与生活的区别。对大多数波普艺术家来说,艺术或生活的区别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大多数人,以流行文化为主要艺术资源,通过挪用、拼贴等等手法,重建了艺术与外在生活世界的联系,也使艺术作品重新成为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意义的场所,改变了现代主义精英艺术排斥表达夕卜在世界与流行文化的极端形式主义的态度。第二节伴随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意识的觉醒一、公共艺术伴随现代城市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都市也开始在人类的生活、文化、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占据中心的地位。就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并无固定的模式,不过城而的发展一般都会直接引发社会公共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比如建设大规模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及客货运枢纽,设立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机构等。作为公共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与建筑总是不可分地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发展。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环境、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与城市的硬质、软质环境相统一的环境艺术,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表征,公共艺术是城市之魂,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综合实力,并以其鲜明的文化特质,艺术地为城市树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直接构成美好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投资与旅游环境

7目前在有关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业内人士大体上是有共识的,美化城市,增添城市的亲和力,锦上添花之类的通行说法其实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希望用公共艺术来扮靓我们的城市。这种共识还可以作进一步细化阐释,比如有助于营造现代都市良好的环境氛围,调节人的精神与情感世界,和谐入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甚至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无可置疑,优秀的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构筑将起到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展示人们对历史、对现实和对未来的述说,给人们以美的陶冶和启迪,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一反恩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历程、显示现代文明的精神力量、展示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作为城市文化的构成部分,公共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一些城市中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场所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公共艺术起到调节城市色彩、调节人群心态和视觉感受的作用,它作为城市的眼睛、时代的脉搏,已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公共艺术作为沟通环境与人的重要文化体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优秀的城市雕塑应是城市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它包括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地域性及时代性。它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代表了一个城市在历史的演变和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记载;是一个城市所具有生命力、历史感和民族精神的独特印记。由于公众艺术与都市文化的关系密切,于是公共艺术在现代都市计划中口益重要.二、与环境意识的觉醒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肆意扩展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无所不在,尤其是后工业时代城市的人口、能源、交通、通讯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与恶性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类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的丰富与完整性遭到了触卧凉心的毁灭性破坏,从而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性的延展。工业社会的全球性普遍地推进,也带来了越来越引人担心的环境问题:资源和生态问题、污染和疾病问题、以及人们在自身寻求改善生存条件中对大自然过分的夺取与破坏、人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精神方面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反思,最后悟出了人世应该是使人们生活的更舒适得这样一个生存空间。于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前建筑界、规划界、艺术界人士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生活在二十世纪末的水泥丛林里,人类因环境意识的觉醒,对于都市景观与生活空间的要求普遍提高,由城市中个人和家庭居住条件的充裕而进入到追求城市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的完美与富有人文关怀,改善生活品质成为政府与民众努力追求的目标。第三节、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理论和政策的支持在二十世纪的都市规划通常是受到非建筑行业的讨论的影响所形成的,这些影响往往来自于社会科学及政治科学的范畴,如强调“大众共同分享”。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策略,向着符合多数市民的文化和教育需求的方向倾斜,市民的社会公共福利被提到重要位置。这种“出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艺术亦随着这两个主流而有所变动,他的普及化,将使人人都有欣赏艺术、亲近艺术、接触艺术的机会,民众与艺术家共享创作的理念与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将其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成为生活的部分,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欧美国家在60年代以后,虽各以不同的名称名目,但都已成立官方督导或辅助文化、艺术发展的单位。大型私人企业已普遍设有赞助文化的计划或部门,

8为塑造企业形象,增进良好的公共关系,而纷纷介入公共艺术的推展。纵观在公共艺术方面有杰出成绩的国家和地区,诸如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新加坡,西欧的诸国等,就会发现除环境改善及追求文明的促成,政府的社会、文化政策的扶持,对公共艺术的发展十分重要。这些国家规定建筑物经费的适当百分比要用在艺术品上,公共艺术正是有了这些具体的政策和保障,才有公共艺术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第四节、经济一体化的推波助澜从整体国际环境中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的逐步民主化以及当代的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功能和性质,逐步由传统工业生产,有形物质资源的交换和人口居住空间,向服务业、智业、和文化娱乐业空间形态的改造与转换。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世界的商品和娱乐文化不断涌入第三世界,以最和平的、最友好方式,在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涌入第三世界的同时,也消解着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结构伴随科技发展带来交通与通讯,传媒的革命性发展,国际文化和信息资源的广泛而频繁的交流,地球被称为地球村。在经济一体化、文明全球化、艺术多样化的今天,本土文明处于与全球文明的互动关系中,为公共艺术的传播、发展推波助澜。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总的最基本的背景是大众消费文化,将艺术与生活和现实融为一体,总的倾向艺术的社会化内容,观念上以多元文化为主导,形式上以综合折衷方式为基础。这是我们理解当公共艺术大发展的当代的艺术现象的重要基础。

9第二章公共艺术概念的认识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有关其概念和理念,仍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论。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间的经济、信息及文化旅游的R益繁荣,公共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除了美国和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原来在公共艺术较为繁盛的国家之外,在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情形。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的发展水平、模式各不相同,但却客观地形成了公共艺术存在的主流性“语言环境”。这种语境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公共艺术与外部社会认同与需求关系的不断调整,另一方面是公共艺术自身观念的延伸和再定位。虽然客观形成的公共艺术存在的主流性“语言环境”,但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世界各地并没有•定的诠释,有到今天,有关其概念仍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论。第一节概念的两项内容“公共艺术”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诸如“公共建筑中的艺术”(ArtsinPublicBui1dings),“公共场所中的艺术”(ArtsinPublicPla公共设)备•中的艺术"(ArtsinPublicFacilities),“政府建筑中的西•术“sinStateBuiidings)等。虽然在名称上各有偏重,但是,它们都是由“艺术“(Arts)和“公共”(Public)或“构成,从概念本身来看,公共艺术包括了“艺术”、“公共”两项内容,其中,“艺术”(Arts)是中心词,“公共”(Pub1ic)是限定和修饰词。这至少表明两点,一方面,公共艺术与艺术有一定的渊源;另一方面,公共属性是其自成类别的界定核心。一、公共艺术的艺术渊源“艺术的本质,艺术之所以有力量的根源,就在于它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如长篇咒语一般突破人的各种精神防卫,进入潜意识,同时也宜.接述诸于人的显意识。”考察公共艺术与艺术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其实公共艺术并不是一种崭新创发的东西,它只不过是艺术发展长河中流经特定时空中的的一脉支流、一种样态呈现。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它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也许面对“公共艺术”这个概念让我们感到有些陌生,但提到建筑、壁画、雕般和纪念碑等,我们一定都能举出身边的一些实例。公共艺术渊源于定义国家价值的纪念塔(碑)、壁画、建筑等传统的艺术形式。艺术是一个兼具时间和美学判断意义的概念。从发祥至今,艺术经过一个个潮流、不断的演变与辉煌,伴随人类一路走来,从原始到古典再到现代,它从架下到架上又到架下,从变生活为艺术到变艺术为人生再到“变人生为艺术”,伴着人类从群体生存到个体生存又到类体生存的螺旋式升华。人们也早已明白,人类史上的每一次新思维的产生和人类科技的发展都带来艺术的重大变革。艺术历史的实践已不断的告诉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风格都宜.接或间接的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政治形态、技术水平和相应的审美标准。如同一粒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的条件,艺术的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一定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都息息相关。相对于不同的时空背景,艺术的形态和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公共艺术是一个新的概念,艺术却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30000年至公元前8000间的旧石器时代,尚处蒙昧的人类祖先就创造了洞窟壁画(图)、那是一种凝重恢弘的伟大的艺术,其精湛与力度即使今天也令人赞叹;虽然不知为何,始于何时,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人类对艺术作出反映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艺术具有神奇的生命力,也许这种生命力来自于人类生命本身,也许艺术与人生原本就是一体的两面。人们认识到艺术是人生命精神的自由自在的流露和创造,是人们的不同生活与情感的体验与需要。有

10关公共艺术概念的使用虽然存在在不同的意见,但是,有关在公共空间里艺术的使用,会给社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认识却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共识。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遗传,一方面遵循既定的艺术语言规则,同时它又受到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决定,产生一些相应的发展和变化。我们说公共艺术是一种新的概念,是基于艺术发展历史的上下文关系而言的,公共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特定时空的产物。公共艺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艺术在当代背景下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新的拓展。公共艺术以他遗传的艺术的基因生存于当代的社会环境中,如同一颗种子被种植于某种土壤之中,开出的花呈现出某种样态,其实这种样态在这棵种子中己经被决定了,同时可能由于土壤、气候等外界生长条件的不同,这花的样态既有这之前艺术相像的地方,又有与之相区别的地方。有人认为公共艺术是艺术,也有人认为它是另外的一种东西。其实,这都来源于我们自己,是我们创造和改变着它,同时也在创造和改变着我们。公共艺术的概念正是由传统概念延伸和发展变化而来的,并且还在随着时空的演变在而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当中,呈现出缤纷地色彩与多样的形态。二、公共艺术的界定核心〜“公共”属性我们早知道艺术这个概念,然而把艺术和公共联系起来,成为所谓的“公共艺术”却是一件新的事物,正是有了“公共”的限定之下,公共艺术概念才是新的。“公共”(Public)这一属性,现代英汉大词典中对公共的释译有:公有的,公众的,公用的,公共事务的,社会的,为公的;国家的,政府的,公家的,公立的:公开的,当众的:知名的,突出的;全国的,国际的,普遍的。归纳以上的解释,可做两方面的理解。“公共”的两方面理解1、公共空间一是指一种社会领域,相对于“私人或私密性领域”而存在,即“公共领域”,通常也称为公共空间或公共场所。我们可理解为当我们漫步在城市的时候,脚卜的道路、身旁的公园、映入眼中的建筑、等等,无论是城市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旅游者,只要是谁都能看,谁都能去的地方(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可以称为公共空问。这个概念界定很重要,公共艺术首先是位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区别于画廊或架上的艺术。其次公共艺术“发生”的场所,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由公众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2、公共领域第二是指一种所属关系,是与民主相联系的,在艺术史上属于一种新的概念,即主体“人”的总体或大众的指代;社会权利及和益分配上的公有,共享的归属关系;公开的某种事物、信息或观点公诸于众,向大众开放:“从事公共事物的“及“从事社会服务的其核心价值是体现社会关怀,体现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体现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利“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显然不是对“艺术”表现的载体(物质性物质种类)或艺术语占之形式特征及风格的某种界说,而是指向艺术表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倾向,或艺术面向社会服务的对象及特性。如若除去公共艺术中的外在物质形态和表现形式,那么其间“公共”的特性所要标示的社会意义是其首要的理念和追求,构成了该类型艺术独特的文化品格和重要的价值核心。第二节、发展的概念公共艺术的称谓及其概念,从历史及其沿革的情形来看,长期处于一种动态的、持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由于公共艺术本身并非一种单一的艺术样式,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也

11不是盛行于某一特定时期的拥有艺术宣言的艺术运动,其概念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需求、认知、论争及理论批评的延伸而持续发展着、变化着的。公共艺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这种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艺术自身观念的延展和再定位;另一方面是公共艺术与外部社会认同与需求关系的不断调整。公共艺术和大众的关系,经过试点的演变,从被动逐渐转变为主dodddog一、“艺术”的延伸们生活的“公共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不但科学正在改变着生活的表面形态,我们也逐渐意识到我们潜在情感所占据的很奇特的中心地位。所有这一切是全新的、动荡不定的,艺术自然对此作出反映。艺术出现越来越杂乱的局面。在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世界里且不说艺术概念的改变,艺术家也成为更广泛的概念。据计算,今天的艺术家比文艺复兴时期整整三个世纪的总数还要多。我们已经处于一种新的形势之下,没有主流可言。有人猜想再往后100年,也许批评家们也控制不住的局面,虚拟世界的居民将会有爆炸性的增长,网络艺术能使大众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滋味。二、“公共”的扩展1、从“公共空间''到“公共领域”随着全球资讯的发达,交通的便利,城市的发展,地球“变小了”,“公共空问”也随着“变大了”。艺术开始登上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与建筑、街道,广场、到社区、公园、城市还有生活期间的人们演绎着现代的城市生活。我们发现国家等''公共空间''逐渐地延伸开来,涉及到“公共领域公共领域(PublisSphene)是近年来英语国家常用的标志,是根据德语Iffentlichkeit(开放、公开)一词译为英文。公共领域所限定的,是民主思想在艺术领域的体现,主要不是艺术的效果而是社会的效果;公共领域要解决的主要不是美化环境,而是社会的问题:公共领域所强调的不是个人的风格,而是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艺术品与观众之间,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共享的关系。在它限定下的公共艺术不是某种艺术形式,也不是某种统一的流派、风格,而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与社会公众发生联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与态度。三、公共艺术的形态演变公共艺术形态和内涵的演变,是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关联的。一方面,公共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认识和情感。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更多的材料和技术能够更加自如的创作艺术品。1、传统公共艺术的形态的演变卡塞尔(Kassel)是个因当代艺术而闻名于世的城市,因为这里每隔四、五年会举行一次国际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一文件展(d。cumen汽划曾岁,呈变牌犍曲夫军崂,因此被视为艺术的奥林匹克,能受邀请嬴偏奈时艺案寡至敬愉地瞬日、明日之星。所以,每次文件展举行期间,整个艺术届就动了起来,纷纷来此朝圣。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举行了1o界的大展,就会了解从1955年第一届文件展开始至今,雕塑法发生了那些变化。第一届主题为“二十世纪的艺术”,展出雕塑家都是一些今天赫赫有名,并被列入古典现代之林的,如:摩尔、柯尔德(AlexanderCalder)、比尔(MaxBi11)、威廉布鲁克(WiIhelmLehmbruck)等。他们的作品有具象的人物,有抽象的构成,大多放在室内台座h,依墙而立。第二届主题为“二次战后艺术”,雕塑作品增多,但风格与上届无太大差异,除了前述儿人外,还有毕加索、阿尔普、黑普沃斯(一)、克里克等人展出。从这届展览开始,雕塑才进入到开放空间,与当时因战火摧残而仅剩外墙的桔园前展出,显示这时的雕塑观开始转变,并且强调独立性。为了不受四周景观干扰,

12因此展览特别做了一道白墙,把作品和桔园外观隔起来,不过这时许多雕塑依然依墙展示。第三届的文件展中雕塑虽然逐渐离开墙面,站到桔园前辽阔的草坪上,但仍以基座来凸现雕塑本身,并界定范围,所以这时的雕塑还不参与空间塑造,也不把周围环境纳进考量。唯独瑞契的动态雕塑带来了〜些新鲜感。第四届文件展时,出现了许多变化。展出的雕塑几乎都不再用基座,作品规模较大,也多是抽象表现。当时出道不久的克里斯多的充气雕塑,呈现了一种离地的、片刻存在的新雕塑,对雕塑的定义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第五届文件展多以室内作品为主,室外的多为表演或偶发艺术。它们以行为、观念为表现重点,不拘泥于形体或空间,对往后雕塑的发展也注入了新的启发。第六届文件展,雕塑由于积累了10年的变化成果,转变极为剧烈,例如法国的物体艺术(Objectart)、美国的极限、地景艺术,以及意大利的贫穷艺术(Arte

13P。ver),都在这段时间展出,为雕塑带来极大的变革。因此这届的策展人一史内肯伯格首次把展览重心摆到户外,将户外空间当作展场来规划。从此,走出美术馆的局限,或把户外当展场的观念开始大为流行,而这就是新•波公共空间艺术发展的先声。1982年第七届文件展,主要呼应当时新表现主义绘画潮流,户外雕塑作品极少,但却在卡塞尔长期留下了两件脍炙人口的作品:波伊斯的“7000棵橡树”

14和欧登伯格的“锄头”。当1987年第8届文件展是,正是公共艺术不断被讨论的时候。这次文件展不止出现在河滨绿地,结合自然景观,而且跨到都市空间,把街头当作美术馆般来办展览。此届也有儿件作品虽然在室内展出,但应用的却是公共建筑。1992年,第九届文件展则又少见公共空间作品了。这样地消长关系『F反映出艺术潮流的辩证性,但无论文件展展什么,展览期问到处总是热热闹闹,不请自来的艺术家会像流动摊贩般把作品摊在公共空间罩,平面的、立体的、表演的、抗议的、形形色色,他们的作品或展演方式,把公共空间解释的更明确1.1]耀典大家的.2、艺术与公共关系的演变A.点缀的艺术在公共艺术发展的早期,开发商多委托建筑师来全权负责公共艺术这个项目。在建筑师主控整个基地的规划设计下,公共艺术被视为建筑的“外衣”的“珠宝”,只扮演着装饰与陪衬的角色。如同景园设计师,艺术家是建筑师的小包,艺术品本身的选择及其摆设地点的安排,多于建筑师决定。因此,早期的公共艺术品的产生因操纵在建筑师手中,而沦为建筑物或庭院中的装饰品。洛杉矶市中心第一个由重建局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案所提供的雕塑,也是蚌壳山庄“美术方案”成立后的第一件公共艺术品,即唯一装饰性作品。这件座落于高出街面且在建筑物侧面庭院〜角的“宝瓶星”由于地理位置不良,可见可及性低,以至“星”运不佳,而少游人前往观赏膜拜。因此,他实际的公共利益十分有限。1DROMEK1RK作品“宝瓶星”身高18尺不锈钢雕塑,位于四卜二层联合银行,办公大楼停车库屋顶花园一角。1970正

15B.独立艺术到了70年代,由于开发商认识到美术品设置不仅满足重建局的政策要求,也可用来提升开发品案的品质、开发者的形象,近而提高房地产的价值,他们开始注重艺术品之自主性及独立性。艺术家们第一次被赋予较大的配置设计权利来创造能引人注目,据市场推销里的作品。邦克山庄安全太平洋银行的“四个拱”既为一例。位于银行大楼前临街、来往人多、可见度高、四周无他物,尽展风采的宽敞广场上。它如巨大的红蜘蛛耸立于银行J下门前广场匕庞大的尺度、颜色、造型及人们必经的位置,吸引了往来人们的瞻仰。ALEXANDERCALDER(1899-1976)作品“四个拱”,为高63尺红色漆面钢材雕塑,全太平洋广场,办公大楼正门前临街广场1974控C.空降艺术早期的“公共艺术''方案仅着重于在开发基地上提供美术作品,不少开发商因此采用省时省力的做法,去艺术市场上依存在的模型来选择,订购,做成成品后运到基地来摆设,而不是请艺术家以基地的现场特性或状况来从事创作。这种过程中,作业中心在先选择合适的摆设地点,再去选购能配合的美术品。因此,无地缘性、只要大小适中的作品被引进到已完成的建筑或庭院空间中ALEXANERUBER/v1AN作品“U•LYSSES”(希腊西海岸岛国ITHACA之王),高45尺,20吨重的白色漆面钢雕塑.位于OM&M26层办公大楼基地西北边广场1988芷(洛杉矶雕塑家)作品“洛杉矶重点”,是水池中立于5英尺高的方形石基上一对高32尺、三角锥

16体的青铜柱碑,位于三和银行大厦,52层办公大楼前,面临两街转角处a199I年D.地缘艺术随着环境艺术思潮的进化,市中心重建去美术方案的执行到了1980年代开始重视公共艺术创作的地缘性,逐渐摒弃采购现成品的做法。他强调创作应反映、诠释或强化基地本身或其紧邻环境的背景或特性,而不仅是建筑或庭院的装饰,或采用来为开发案打知名度。耸立在洛杉矶商业中心区三和银行广场上的柱碑,采用隐喻手法是得到好评的地缘艺术品。艺术家在此的做法是以此雕塑所放出的水、火及光来隐喻过去曾在其地上发生过火灾于今日的重建再生。在37尺高的柱顶上有水延柱身潺潺流下,柱身中垂直的凹槽中隐藏着系列的瓦斯枪口,每隔30分钟柱碑上喷出3分钟的火焰。入夜后,隐藏在柱基的疝气灯打出贯穿黑夜天空一千尺高的光束。他在1992年的市中心新闻…,所主办的“市中心最好”项目中,被列为最好雕塑(前页右下)。E.整体艺术在讲求地缘关系的旗帜下,有些环境设计专家认为公共艺术不知反映基地的环境背景特性,更应进一步融入基地内的实体环境中。主张避免艺术品与主构造体彼此独立无关的整体性的公共艺术应运而生。重建局的公共艺术政策明确规定艺术家及早参与基地规划与环境设计,以落实艺术、建筑融而为一的观念。邦克山庄的"大散步道"(grandpromenade)是一个艺术建筑密切融合的范例。在建筑师与艺术家合作外,不懂建筑外观的艺术家的建议作了不少修正,且建筑物前方广场的地面及灯柱,也因艺术家的设计而与建筑外观及门庭连成一气。MICHAELDAVIS作品,14支户外艺术灯组,位于邦克山庄16层“大散步道”,商住混合大楼的前庭1989星“奇利达献给巴七欧利“(LucaPaccioli)放在教堂边,是少有的平面、低调的纪念啡烈。F.塑造城市的策划如果说建物艺术代表一种配合政策,消极、保守的艺术观,公共艺术则象征着一种前卫,也因此被许多城市拿来作为塑造城市意向的积极手段。像没有太多光资源的德国城市敏斯,就是以此促销而闻名的。“雕塑1987”展览中,策划者几乎邀请了所有西方当代重要的雕塑家一起来思考公共艺术的可能性,因此,作品类型极为多样,几乎可说公共艺术空间艺术的模式,除了60、70年代时兴的表演艺术以及后来90年代流行的高科技表现外,大抵不超过这个展览范围。因此,雕塑1987得以成为公共艺术(空间艺术)的经典名展。G、多样地艺术包裹国会大厦

17捆包过程充满惊险、刺激的镜头,捆包国会作品为柏林带来了不少观光客。当公共艺术的定义不断的扩张和延伸时。暂时性的计划就变的相当重要。这些计划提供了测试公共艺术是否有意义的根据、尤其是在今天公共艺术本身的定义都不断演变的时候,这些计划更可提供一个决定由谁来构成公共艺术的机会。公共艺术的重要变化,在于不再把艺术当做装饰物件,也不仅由少数精英制作,而是让公共艺术真正有公众特质与文化教育功能。当代的公共艺术,不仅不再是宗教文化和权利政治或个人崇拜的附庸,而成为当代社会城市化建设和市民生活品质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的显现,以及市民大众对城市发展的满意度的高低,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共文化艺术领域的实际状态。第三节公共艺术的政府视角一多领域整合的概念公共艺术不只是艺术的问题,一方面,公共性是其发生的前提,另一方面更牵涉到社会价值、都市更新、产业经济等诸多问题。公共艺术与其他艺术类似,不同点在于他们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哲学、政治和公民议题,而变得更加丰富或因而进行修正,所以我们说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一项多领域整合的艺术。如果我们从公共艺术的角度看艺术史,通过对公共艺术的历史梳理,通过探讨经济政治等社会各部类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由古至今,艺术与文化从来都是整个社会完整系统的一部分,从不孤立存在于社会系统之外,同时艺术与文化在社会系统规划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公共艺术作为艺术性的创造物,或多或少地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精神品质,不会完全地受城市肌体中支配性的经济力量所支配。但是,由于它是属于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它又不得不接受政府部门、投资者、公众意志提出诸如功能性、思想性等要求。这也是公共艺术区别于架上艺术的重要特征。架上艺术品一般经过艺术家计划构思,通过专业的媒体表达出来,就算完成了。而公共艺术则复杂的多。在个人的创作工作进行之前,往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在个人的创作工作进行当中和完成之后,不但要不断的与外界沟通与权衡与调整,还要通过相关的各个领域、部门的协同与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施完成。可以说公共艺术不仅包括艺术品,包含他所体现的内涵,还包括这种活动过程中的体现的思想与精神,更包括这些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公共艺术的概念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艺术、哲学、政治、文化、产业经济等等众多范畤,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一切生活状态。在当代的公共艺术概念中更注重各个专业领域的协同,更体现着艺术与科技、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经济、艺术与环境、艺术与文化、艺术家个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公共艺术绝非由这些领域的若干单体拼凑成的集合,而是将它们置于非常广阔的视野当中,统筹考虑,以行政干预的方式调动、组织、协调,从而才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的概念。当公共艺术一次次在艺术体制内琅琅上口,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时,所代表的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化生活概念,而是一个由西方福利国家间值得移入、强调艺术的公益性格,透过国家权力行使,和立法机制建制而成的文化政策。政府介入的公共艺术运作中显然不是那种反映个人意志的组织和策划,而是以体现公众意志和话语权力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的体现,并以尊重公众对于环境的要求和利益为前提。第四节争议性与历史进步。陛的概念

18一、争议。I生自公共艺术启蒙以来,其适当的形式、安置地点及募捐方式等等所引发的问题,使得这项艺术成为争议的题材,而非大众共识的具体呈现。什么人决定公共艺术设定的标准?标准是什么?任何艺术活动或艺术品都无法以理性的法条或科学地防范来规范的。艺术价值的争议自古以来就难有公断。在多元社会里,百家争鸣、每一个不同阶层、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对价值各有不同的认知。如何在公共场所,利用公共资源,设置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艺术晶,将会是一联串艺术创作以外,不碍不诉诸公众讨论的议题。公共和艺术存在许多矛盾的本质。艺术中有相当多的成分代表特立独行;而由公共认可的十五,不一定具有艺术价值。往往一件传世的艺术品不一定会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相反的常常遭到公众嘲笑和反对,要经过长时问的考验才能从人们的记忆中脱颖而出,受到大家的肯定。这样地例子有很多,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著名的建筑师贝金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建筑物,无一不是曾遭到反对与谩骂,但终究还是受到肯定而屹立不倒。在当代公共艺术越来越强调公共性的时候,我们如何认识公共性的内涵。也就是说,公共艺术艺术价值来自何处?在意识形态强大的社会文化制度中,要艺术家作为精神生活的个体,如何保持个人的独立的精神探索并将这种精神的创造与当代社会的文化取向进行融合?二、历史进步性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核心,是要把置于公共领域之中的艺术活动及其建设通过相关的和特定的法律制度,使那些本该属于社会共同利益和权力决策范畴的艺术建设与实际享有(包括公共空间之艺术方案的征询、审议、表决、实施、使用、管理及更迭等过程),纳入社会公共事务的民主化、法制化及程序化的运作轨道。以便使社会公民能够更为广泛、主动的参与到公共艺术领域的文化艺术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之中。使属于全体社会共同拥有的那些文化作用和艺术财富更加合理的、有效的为普通民众所享有和支配,以使公共艺术成为张扬公共精神、体现民意民心、促进公共领域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凝聚的有力方式,并使公共艺术成为造福民众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一直在为舒适、轻松、丰盈的生活和人性的尊严而努力奋斗着。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类虽然自控制自然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也在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阶级对立的出现,财富被集中到了掌握统治权力的少数人的手中,他们成为荣华富贵的物质生活与文化艺术生活的享受者。。启蒙思想家们承续了历史上一直存有的对普通大众的生存境遇给与关注的平民意识,以人道主义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倡导艺术和文化的大众化,希望把文化艺术从为少数贵族服务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成为大众也能享受的精神对象。从现代文明的历史看,启蒙思想家的奋斗目标至少在两

19个方面是达到了,一方面是通过现代艺术体制中的博物馆制度,使过去只能为少数贵族享受的高级艺术成了大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在艺术的大众化上,现代文化工业通过新的技术和材料,以新的运作方式,在承继古典文化中高级艺术通俗易懂的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享乐需要,创造出了通俗、流行而乂精致美观、赏心悦目的大众文化和艺术。17至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市民社会革命“击碎了政治国家的千年神话,把被颠倒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使政治国家成为世俗化的市民社会的,守夜人’,因而国家权力和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地被分解为人权、公民权和特殊利益”“一方面,它展现了人类由特权社会步入自出平等的大众社会的非凡历程:另一方面,则展现了由群体活动和团体价值期望走向个体活动和个性价值追求的伟大进步,并日渐形成一个没有,父亲的社会欧洲市民社会革命的成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展也将艺术从教会和宫廷中解放出来,并把艺术曾经拥有的神圣特征,转变为一个任何公众成员都可以对其展开“业余的自由判断”的世俗化特征——公开展览。从而使艺术作品超越了专家而与大众直接接触,而“通过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批评领悟,公众也达到了自我启蒙的目的,甚至将自身理解为充满活力的启蒙过程。“对应于艺术与教会、宫廷的分离,酝酿于20世纪60年代的“百分比立法”,使艺术走出了画廊和美术馆的封闭空间,迸一步激发了公众在文化公共领域中的自立性、参与性与主动性。可以说,公共艺术政策是对市民社会理论中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价值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而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公共领域的建构,则为公共艺术奠定了合法存在的理论基石。公共艺术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进步。虽然公共艺术实践及其面临的批评与指责,使公共艺术存在的合法性深受质疑。批评界在针对当前某些艺术“公共性''的虚假命题的驳斥中,明确地指出公共艺术是一种“天生具有强迫性''的"意识形态的实践形式然而公共艺术当下呈现的混乱和无序状态不足以阻挡艺术回归公众生活的必然趋势,所谓“权力与民意”的冲突与摩擦,是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历经的震荡过程。第五节概念的模糊性一、时空的转换公共艺术并不是一个崭新创发的东西。广义的考察它存在于的每一个时代,且不谈所谓的进步或退化,它只不过是相应于不同的时潮而作不同的样貌,或相同的样貌呼应着不同的意识而出现。也就是说时空的差异也使公共艺术的概念产生了模糊性。这种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艺术的历史涵构及时代性:另一方面是公共艺术的国际性、地方性。如果说公共性是一个空问的概念,那么同时它也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它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历史形态。1、公共艺术的历史涵构及时代性公共艺术与它所存在的时代,一向有着不可分离的互动关系。不论是时代影响艺术」X1格还是艺术的前卫精神带动时代的风潮,都可以说艺术反映了时代,时代产生了艺术。一个时代不单纯是时间的分段,其中涵盖着人文精神、社会形态、科学技术、地理环境、自然生态等诸方面的因素。人们对艺术(包括公共艺术)的认识,实际上常常离不开某种历史的惯性和局限性,但又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对艺术注入新的理念与认识,这是不以某代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另一方面,当我们论及古时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时,往往是抽去了其物质形态等应用型功能或当时特定的文化内涵,而以后来人的审美判断去给与价值意义的诠释。于是,人们便把古代历史遗留的宗教艺术、帝王塑像、坛庙艺术、陵墓艺术等也泛称公共艺术。其主要理由,是认为他们曾经是包括广大的黎民百姓与其间的社会文化及精神活动的重要场域或顶礼膜拜的艺术化的载体,并且到今天也同样为当代社会大众开放,为当代社会文化生活所利用等。然而,这与当代公共艺术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理性有着是实质性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出示的内在精神及社会公用,与当代公共艺术的精神实质和社会公用都有着根本的区别。

202、公共艺术的国际性与地方性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城市间的经济、信息及文化旅游交往的日益频繁,公共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间的经济、信息及文化交流的日益繁荣,公共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除了美国和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原来在公共艺术较为繁盛的国家之外,在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情形。当代公共艺术的兴盛缘起于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政治的民主化取向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别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的发展水平、模式各不相同,公共艺术概念也相应的有些差别,二、边缘的模糊公共艺术的概念的模糊性有一部分是源于对这两方面的限定的不同理解,或是只认定两方面中的一方面,或是只认定限定二中的某项或某几项,在本文中,我们对其理解是在两项所有限定下的“公共工第六节公共艺术的概念公共艺术的范围为何?在60、70、80,90年代的每一阶段认定,到今天进入21世纪之间,经历变迁。如今,也很难加以定论或规范。一、公共艺术的概念1、狭义认为公共艺术的“公共”界定的是空间属性的“公共空间”,狭隘地理解只要是放置在公共空间的艺术就是公共艺术,包括传统的壁画、雕塑和纪念塔(碑)等视觉艺术。公共艺术的一般界定是:公共艺术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地的室外雕塑、壁画等视觉艺术,由壁画、雕塑、到装置、水体、建筑构造体、城市公共设施、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识物、灯饰、路径、园艺和地景艺术等不同媒材构成的艺术形式。2、广义以当代的眼光来看,公共艺术的观念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和条件的。认为“公共”是民主属性的“公共领域''和空间属性“公共空间”的共同界定,既是城市环境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乂是人民大众共享的。广义的公共艺术的定义远较以前来得更为广阔,而且牵涉的范围也较以前更为复杂。公共艺术范畴为广泛的艺术类型:包括开放型的、可供公众以不同方式感知或参与其间的壁画、雕塑、装置、水体、建筑构造体、城市公共设施、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识物、灯饰、路径、园艺和地景艺术等不同媒材构成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应包括由社会主体一一市民大众兴办和参与的公开的表演衣工.一咻猴大hUH隹A冲-牯日甘日荷攵米小五帕东淄生*、知甘小开的专"*汪二、公共艺术的类型公共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对其分类的角度也多有不同。从艺术形式上,它包括雕塑、绘画、摄影、广告影像、表演、音乐宜至园艺等形式;从艺术功能上,

21可分为点缀性、纪念性、休闲性、实用性、游乐性直至庆典活动等公共艺术:从展示的形式上,可分为由平面到立体、由壁面到空间、由室内到室外直至地景等艺术形式;从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就更是广而又广了。以最普遍的从功能上分类:1、纪念•I生的公共艺术

22还要留出进行纪念性公众活动的足够空间。公共艺术最适宜从正面去展现和阐述那些与社会历史有紧密联系的事件、人物和观念。纪念性作品在数量众多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之中虽然并不占多数,但却是公共艺术的骨干和代表,是各国度、各时代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的化身和体现。它们表彰和讴歌着那些在历史上对国家和民族作出重大贡献和业绩的人物,铭刻和纪念着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从内涵上表达了当时统治阶层的观念和思想,渗透出时代的气息和脉搏,它们往往要占据重要的位置。如城市中最主要的广场,或是与被纪念对象有关的地方,而且导位置,对环境氛围的形成发挥导向作用,因此需要有较大的尺度,让群众一进这类作品一般都要在所处环境中占主入环境空间就能看到。2、主题r|生的公共艺术表现某个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如:和平、自由、胜利、奉献……它们也和纪念性的公共艺术一样,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历史和时代的潮流、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它们往往以形象的语言,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揭示出某个特定环境和建筑物的主题。它们也有很丰富的思想内涵,比较大的体量,也需要在所处的环境空间中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位置,发挥统率和聚焦的作用。3、装点•|生的公共艺术艺术家Christopher加彩机复*大厦建筑物后庭中两座罩住停车场车库通风设备,彩色瓷砖贴面的金字塔结构。

23艺术痛Mar1oBane1三黑色带斑瓷砖与刻有关该城特色的图案,如电影卷片的全黑素色瓷砖贴面的22尺高的柱子。公共艺术作品中占了大多数的是装饰性的作品。这类作品并不刻意要求有特定的主题和内容,主要发挥着装饰和美化环境的效应。装饰性的公共艺术,题材内容可以广泛构思,情调可以轻松活泼,风格可以自由多样。它们不要求是高亢激越的进行曲或深沉博大的交响乐,应该宛如浪漫抒情的轻音乐,格调高雅,含蓄委婉,情趣盎然,轻轻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渗透出思想影响来。它们的尺度可大可小,大部分都从属于环境和建筑,成为整体环境中的点缀和亮点。装点性的公共艺术是配合既成的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作品向身的价值虽为主要因素,但却脱离不了环境对它的制约和要求。装点性的公共艺术在都市的构架中,扮演着树立都市形象、提升文化层面的角色。装点性公共艺术的创作,应反映、诠释或强化环境的特性,建立一贯生动活泼的区域,而不是纯粹的装饰和几个孤零零的艺术品的存在。艺术家在都市环境中的创作,应结合给定的场地来发展适当的主题,例如:A、发人省思、引起共鸣的开放性主题任何有生命力的公共艺术作品,都有其一定的场所意义和不变的空间因素。无论是广场、街道或是公园的环境,部是被划分成不同的空间而存在的,每一个空阳J都具有属于自己的本质、体量、尺度、表现特质。这些特质制约和影响着置于其间的公共艺术作品。因此在创作中,作品与环境的关系、作品占有的尺度以及所表现的空间意象,都是创作构想的基本要点。艺术家将观赏者(即驾、乘车行经该处者)的知觉作用纳入作品的构思之中,人们只需在正常行驶的状态下,即可主动地参与到作品之中,据此,艺术家将作品与公众放在了一贯开放的、公平的对话之中。B、结合艺术创作的景观展示园地

24如北京王府井大街改造,在凫丽的、现代的街区设置了几组反映老北京生活的青铜具像雕塑,使王府井既具有与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商业氛围相匹配,乂保持北京文化古城的历史文脉,在繁华的、商业的环境中,凭添了浓郁的老北京的风韵,使游人在购物的同时,也可体验老北京风情,受到了游人们的普遍好评和喜爱。4、标志。|生的公共艺术许多大型建筑群配置了点明建筑功能的城市雕塑作品,如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门前有陆海空军战士像和工农学兵像。这些作品发挥了说明性的功能,树起了形象的标志,有的含蓄生动,寓意深远,形象优美,鲜明易懂,雅俗共赏,成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部分。5,展览陈设性的公共艺术这是公共艺术的独特类型。这种在室外布置公共艺术的方法与一般城市公共艺术所要求的原则不同。而是把各类公共艺术作品如同展览陈设那样布置起来,让公众集中观赏多种多样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有的是全部为一位作者的作品,围绕一个专题,经严格的总体设计构成的。其布置要考虑人流参观路线和光照、背景、视角等因素。如日本箱根雕刻之森,就在风景优美的地形起伏的谷地,数千件雕塑按照游览路线在草坪、山坡、平台、水面作了富有变化的安排,使这些艺术作品置身于山峦绿野,鲜花波影之中。神奈川县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1969年成立,得天独厚的山区景色环抱名家作品。6、实用功能性公共艺术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一些公共艺术的建筑。如好似片片白帆的悉尼歌剧院、宛如开放的莲花的印度巴赫伊莲花教堂、放大一万倍的铁分子模型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原子球餐厅……直到欧美街头常见的设计成花车的小卖

25部和书亭,都可以说是这类公共艺术一建筑的延'fLb和发展。典型的最具实用性的公共艺术: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整体空间的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多半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都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并忠实地反映论一个都市的经济以及文化水准。街边出现的常见的设施:公汽候车亭、垃圾桶、电话亭、指示牌、等。公共设施又包括:便利性设施,如路灯、坐椅、烟灰缸、垃圾桶、邮筒、电话亭、贩卖亭、报亭、候车亭、公共厕所等;标志性设施,如:指示牌、路标、公交站牌、时钟、广告、招牌、展示橱窗等:安全性设施、如路栅、护柱、照明、人行道、安全岛、天桥、地下道等:嬉戏、健身设施,如儿童活动设施,体育健身器材等等。7、大型艺术综合体的公共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代艺术家已多次很有经验的运用包括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文学等多种形式,创造出诸如:雅典卫城、圣彼得大教堂、凡尔赛宫、中国古代园林等经典的艺术综合体,使这些人文环境空间传达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艺术魅力。然而,确切含义上的以公共艺术为主的大型艺术综合体的新的类型品种应是在“二战”

26以后建造的。如:50年代初的柏林苏军烈士陵园、60年代的斯大林格勒(现伏尔加格勒)战役大型纪念综合体等等.这些作品总体布局严谨周密,场面宏大,调动了雕塑、建筑、园林、音乐、绘画、文物陈列、电影幻灯、火炬灯光、水景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围绕共同主题,各自发挥独特的形象语言,组成层层展开的序列空间,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强化渲染,全方位地交织影响着观者的各种感官。多层次全过程的由感性到理性,充分展开的广度与不断开掘的深度,把人们深深导入特定的意境和心绪之中,随之而升华为对事件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人们又经历了一次审美的完整过程。上述对功能共艺术的功能分类仅仅是大体上从主要方面的区分。实际上,许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大都同时兼备几方面的功能,如一件成功的纪念性作品也必然对周围环境有着良好的装饰效应,也往往成为该地区的地标。

27第三章当代公共艺术特点第一节当代公共艺术的特点当代公共艺术体现当代艺术的特点;它己从美术家的个人视野扩大到符合公共审美利益的广阔视野之中,从而使这种环境中的艺术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和任务;在运作中是以体现公众意志和话语权力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为体现:井以尊重公众对于环境的要求和利益为前提。一、体现当代艺术的特点总的倾向艺术的社会化倾向,观念上以多元文化为主导,形式上以综合折衷方式为基础,最基本的背景是大众消费文化,将艺术与生活和现实融为一体,这是我们理解当公共艺术大发展的当代的艺术现象的重要基础。二、环境的相关性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来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应突出作品与环境的依存、融合关系。通过实地的观测和考察,以自然元素的联想、材质的默契、造型的呼应、比例尺度与节奏的把握为基点,使作品浑然于自然的氛围之中。这种创作不只是期待着视觉官能的感受,还包括了彼此共存的环境概念及世界观的表露。艺术家借艺术创作的过程重新引导人们去认识环境,体验大自然的美。三、社会学方法论公共艺术是一种行政干预的艺术创作行为,在公共艺术中引入社会学的方法是公共艺术方法论的重要特征。四、当代公共艺术的环境设计特征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空间艺术的一个特殊品种,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公共艺术之所以是公共艺术,是因为这种艺术是与城市硬质(物质)环境和软质(人文)环境相统一的。公共艺术不同于其艺术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它是一种环境艺术。讲究的是艺术主体与环境背景的有机融合,而不是分割单立。因此,公共艺术概念必须确立其环境艺术的内涵。因而自然而然的体现出现代环境设计的特性。1、设计上的综合性设计上的综合性指的是公共艺术品在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等等要素。相对艺术家的美术展览作品来说,公共艺术作品受牵制的方面愈多,其综合性的特点也愈强。这种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公共艺术品不仅受到艺术审美方面的制约,同时还涉及到材料科学、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宗教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学科。总之,公共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创作,即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空间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应当展现在对于给定空问的综合性认识基础之上,个人的一贯创意只有满足于公共空间的综合性要求才有意义。公共艺术与市民的生活、城市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区域的市政性质、环境的视觉结构都有着根本的联系。它实质上是都市精神生活的焦点,是市民性格的视觉显现,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时代精神的活化石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2、环境的限定性

28当代的公共艺术与环境的关系密切,这个环境包括硬质环境(物质环境)和软质(人文环境)。公共艺术是为特定的环境创作的,它必须结合于相应的特定场所的空间结构、性质功能、情调氛围以及尺度比例,从而与环境紧密的构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有的情况是作品先产生,而后选择环境。有的是同时进行设计。但不管什么情况,都必须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现在仍有许多人不理解公共艺术对于环境的意义及其互相呼应、整体〜致的关系,在决策和创作上往往陷入误区。概念的误区导致行为的误区,这是造成城市公共艺术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前面已经提到,公共艺术与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同时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一样,同属于环境设计范畴。公共艺术是现代环境设计的重要语言,环境设计是公共艺术的依托。一座城市应当是文化性和功能性的结合体,对于城市而言,没有公共艺术是枯燥无味的,同样,如果没有城市设计,公共艺术也难以寻找立足之地。特别是在当前城市个性逐渐消失,城市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的时候,公共艺术的存在就更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回顾过去,放眼世界,我们发现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设计的发展一直是处于互动的过程当中。城市设计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存在形式与内容,公共艺术的价值观和对人文方面的思考又反过来影响了城市设计的方向和价值取向。现代城市需要生态化发展,除了城市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还要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色彩,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审美品格。公共艺术介于建筑和艺术之间,最能体现公共情怀。优秀的公共艺术与环境珠联璧合,使环境人性化,有的更成为城市的精神象征。纽约的自由女神、哥本哈根的美人鱼,无论对于市民,还是对于外来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欧洲的传统古城、美口现代大都会,都因为有了公共艺术而使人备感亲切,留恋忘返。在线条和方块组成的新兴城市,不可想象没有公共艺术所突显的枯燥乏味。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在都市的文化景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公共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互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公共艺术的展现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是一幅记录事件始末的壁画;可以是一座纪念丰碑式的雕塑,但它必需受制于特定的人文环境和空间特质,才能展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协助确立都市整体构架的功能。公共艺术作为视觉经验的对象,能强化场所特质,它所传达的社会文化意义或透露的讯息,能引发环境使用者的共鸣与联想,使艺术品、公众与环境三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气和活力。3、材质的耐久性、表现性由于公共艺术作品大多要在室外或长期存放,决定了其使用的材质必须是能经风雨耐寒暑的材料。物质材料的耐久性用以承载所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永久性。公共艺术作品一方面固然是为当代所建,但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是为了数十、数百年后的后代而制作,在遥远的未来仍将发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4、内涵的时代性由于有相对的永久性,公共艺术常用于表现一些纪念性的主题和题材,用于表现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思想观念,从而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5,受众的广泛性公共艺术是安置在室内或室外,绝大部分是公共空间,所以它不是为某一特定阶层准备的沙龙文化,而是街头的大众文化。它面对的是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千百万观众。因之,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6、视觉条件的特殊性

29公共艺术的特定位置决定特定的视距和视角。如有的作品只能从远处,而不能从近距离观看;有的作品位于高处,不能有平视的视角。而且公共艺术与室内作品较稳定的光照不同,公共艺术作品的光照条件要复杂的多。一年四季阳光的射角,晴与阴、昼与夜、早午晚、晨曦与夕阳,光线都有明显的变化。公共艺术作品要经受多变光线的照射。从远看到近观,从平视到仰视,从正面到背面,从左到右,随着视角的变化,在观看过程的时间中,将展开不同的画面。7、制作加工的技术性由于规模宏大和牵涉到诸多领域,许多大型、以至巨型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远不是某艺术家或某设计者等本身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工程技术力量,从而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所以,公共艺术可以说是艺术与科技、工程的综合。8、审美的兼顾性这是公共艺术创作者们的永恒难题。公共艺术是投资较大,又为公众注目的项目。因此,必然受到各方面的干涉,首先是投资方面对内容和形式,都会提出许多要求,有时甚至是不合理和荒唐的要求,从而使艺术家的创作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在遇到方方面面的意见和要求时,在深思熟虑之后,一方面要适当尊重对方的意图,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迁就讨好。必须以艺术质量为前提,从艺术规律出发,加以说服和提高。〜方面要引导社会审美水平(包括投资方)提高,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分超前,而力求成为兼顾双方,适度超前的作品。但如确系有突破性的构想和设计,不能被接受,作者还是应该有坚定的信念而加以坚持。9、目标的功利性设计一般都有既定的目标要求,追求在限定条件下以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最理想的结果。归根结底,设计的产物是为市场需求存在而不是为展览室欣赏,所以设计更多的关注市场、关注趣味时尚、关注技术成本、关注受众心理等影响这种功利性的内容。五、当代公共艺术的大众文化特征公共艺术中贯穿的民主属性,决定了它与大众及大众文化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公共艺术是安置在室内或室外,绝大部分是公共空间,所以它不是为某一特定阶层准各的沙龙文化,而是街头的大众文化。它面对的是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千百万大众。因之,公共艺术也就明显的具有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在当代是指由现代工业社会所促成的,也就是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市民大众文化。表现得主要特征为;1、商业化:由于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科技及市场机制的高度发展,使得与商业竞争及传播相适应的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度形成和蔓延。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经济的流通与交换的市场过程中,也强烈的显示出大众文化在市场机制下的商业品性。2,世俗性:大众文化是伴随和满足日常世俗生活的润滑剂,是个人生活中相对同质化部分地扩展和交汇,因而呈现出迎合并满足中性化、平均化得大众情趣的特征。3、功利性:大众文化的情感诉求及心理期待,明显倾向于满足短时期内引领时尚的流行以及追求及时的轰动效应,而远离形式上的思辨和意识形态地文化深度。这在流行得音乐、文学、电视剧、电影和流行广告,或室内外装饰艺术工程中都已显现。

30由于市中心各自林立的建筑无法给与人们场所感,而公共艺术却有形成场所感的功能,因此公共艺术都被建设的专家们视为改善老旧市区环境品质,赋予大楼们场所感,换回民众的社区意识与归属感的利器之一。4、一律化:大众文化的产生和扩张的基础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及现代信息传媒载体,以至使得为了大量消费而被“文化生产”、预先规定了的“文化产品”区域标准化或趋同化,这也正是与大众文化的他律性、消费性一致的特征。5、娱乐性:大众文化作为大众日常生活情感和欲念的纪录与反应,以及对于个人生活经验中所欲的不能不想却又难以应对的欲望、痛苦的排遣和消解,从而沉入到消磨时光和为了解脱的嬉戏、逗乐之中,以期通过感官点娱乐和刺激来达到心理重负地开释。6、复制性:大众文化由于有了并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并与现代大众传媒和联络手段(如各种电子音像和通讯设施)密切结合,与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和广泛的接触和沟通。大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快速和大量的复制现象,而不是追求精深和原创性。达拉斯市中心的五组真人般的雕像7、表现上的通俗性艺术创作包含对于传统的继承,也包含着个人的创意。一代代议程创作中被

31人们认同与接受的形式,以及在长期传播过程中被转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空间中人流不息,面对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教育背景,甚至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国度的人群,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语者。应当强调满足公共性要求的通俗化倾向。这里所指的通俗化,不是指一般的大众喜闻乐见的“老生常谈'’的作品,更不是艺术上的“世俗化”,而是指把大众的审美心态作为一个基本的学术课题来对待,强调审美的公共性,强调作品与环境、与公众的和谐亲近的学术倾向。在这里,艺术家的创意和公共性的课题历来是把握和认识公共艺术品的表现尺度的一个关键。体现大众化趋势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当举被称为奇幻之都的拉斯维加斯。近十几年来,拉斯维加斯经历了从单纯的博彩城转变成为度假胜地的巨大变化,成为汇集观光、游乐、博彩、美食、消费于一体的大沙漠不夜城。漫步在拉斯维加斯大道,满眼山索道是七彩化光,迎面相对的是一座座琼楼玉砌,同街拥挤着人流笑脸。来自五洲四海,穿不同国度服饰的男女举足观看:这边闽出红光热浪…一是人造的火山喷发“”,那边传来炮声隆隆…是当街表演“海盗大战”;才走出尖尖的古埃及金字塔,有来到高高的自由女神脚下;巴黎铁塔从平地崛起,人工西湖就在闹市当中…一无时无只不在翻出新花样,变出新景观,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膛目赞叹。在这座红尘万丈的城市中,建筑师们精辟的复制、再创造了世界第一流的纽约闹市画面:12座最具代表性的摩天大楼凌空而立,包括世纪大厦、克莱斯大厦、纽约大酒店、CBS大厦、自由广场等等,高度约为原建筑物的三分之一。最高的复制品一一帝国大厦,有47层楼,是当前内达华最高点酒店,2023个客房与套房就在这高楼大厦群里面,主客犹如置身于纽约市中心。

32“纽约一纽约”如果不想远渡重洋,大可在此游览可乱真的巴黎风情。1999年9月1目从巴黎传来的薪火,不仅点燃了相当于原塔三分之一高的新铁塔,也点燃了复制的惟妙惟肖的像谢尔大道、凯旋门、巴黎歌剧院、卢浮宫,巴黎的街道、商店、餐室…。里维耶拉酒店内秀场的广告

33第四章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艺术相通性决定了公共艺术与艺术相融又特定,这种相同性与特定性也反映体现在了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中。第一节暗合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一、艺术思潮带动公共艺术的风潮艺术从发祥至今,经过一个个潮流、不断的演变与辉煌,伴人类一路走来,从原始到古典再到现代,它从架下到架上又到架下,从变生活为艺术到变艺术为人生再到,,变人生为艺术,,,伴着人类从群体生存到个体生存又到类体生存的螺旋式升华。公共艺术作为一个特别的艺术创作与实践领域,与其他艺术实践一样,必然表现出艺术发展运动的基本旋律。其实只要看一看中国城雕的狂飙突进运动,再看看中国小说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种内在的联系。这些年来,中国小说史上历经了革命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欧化文学、写实文学等不同阶段,相应的,中国城雕也历经了革命雕塑、民俗风情和民间传说雕塑、抽象雕塑、仿欧陆雕塑、仿古典雕塑、写实雕塑等不同阶段。如今,当中国小说低下想象力的头颅,沉溺于对城市生活的细节描摹和原生态记录之时,中国城雕也“巧合”地进入了雕塑真人秀的流行旺季一律的真人尺度,一律的或模仿当代人街头姿势(抬头望高楼大厦或打手机或接吻或沉思不一而足),或将即将消失的城市活法和玩法铸入青铜和不锈钢。二、多元化趋势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存、文化交流交流频繁的前提下,一方面,公共艺术在通过不断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自己的文化复制能力的同时又要不断的创新来确立、发展本身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艺术通俗化和“通俗”艺术化的直接联系,最终确立了“俗学”成为了一种新的美学观,它与精英文化卜一的美学观并存。在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文化景观中,一方面是现代主义的先锋艺术对古典文化中高级艺术的否定而迫使他最终成为博物馆中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流行文化并不顾忌精英文化对他的批判和漠视,而完全按照自身的方式和逻辑,以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和中产阶级的需要,蓬蓬勃勃向前发展。于是,艺术作品的共时性上,中与西,古与今,梦幻与现实,理想与放纵,美与丑,共同呈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三、边缘化趋势对于大众而言,艺术早已边缘化。人们的目光焦点不再集中于艺术范畴的重心,而是将其放到了边缘。似乎艺术已然放弃启蒙时代以来(西方)或“五四”以来(美育代宗教)所肩负的使命,有人说艺术终结了,所指恰恰是这样一种特定含义的艺术的终结。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辨认出某些艺术实践来,即便不是以“艺术”的名义。这些实践是如此多样,难以归类,却开启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领会到自身与历史的可能性。四、相互介入和融合趋势在现行的艺术多元化时期,以往传统的艺术概念正在被不断的肢解,新的艺术形式和概念也在融合重组中出现,公共艺术概念界限也变的模糊起来。公共艺术具有了更新的内容和功能,从过去的单纯的装饰性和自身语言的独立性转变成具有更多的情趣内容

34和参与形式,也更注重了同公共景观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结合,保证了公共景观的完整性和整体美观及功能的合理性。在巴塞罗那的北站公园,城市建筑师和雕塑家大胆地使原有的直线式设计立体化。在景观中创作了一个主题为“绿和水”的大型抽象雕。在公园的西侧,被设计成山型的层次不同的亮蓝色瓷砖,在东面如波浪似旋涡般被展开。草地的绿色,天空的蓝色和云彩融合在一起,成为大地和海洋超越时间的表现。这种已经绝妙的表达了巴塞罗那这个四周群山环绕,地中海文化和欧洲文化交汇融合的国际城市,设计者佩珀一直都在追求自然和宇宙的关系并不断的创新土木T程,北站公园无疑是最适当的表现形式——公园整体本身就是一件雕塑品.而费尔南多设计的“艾利斯的猫”则是对公共景观中雕塑情趣化的独到阐释,一个巨大的铜制品耸立在绿地上,没有大形体所带来的距离感。通过柯栩如生的形象使人们更喜欢亲近它,好像家里的宠物般_HJ爱,孩子们喜欢这只大猫。在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公共艺术在形式、内容和功能性上都发展了许多新领域和新空间,在材料的使用一L也开拓了新的内容。水、风、光、声、电等这些元素也纳入到了雕塑材料的行列里。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材料能得以应用到艺术创作中来,这为公共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今口的公共艺术如同艺术一样,已经不在有孤独的尊严和故意与人们拉开的距离,他们融合与城市之中,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更成为城市生活、历史和文化的组成。无论以哪种物质形态和表现形式,都是人们以一种艺术基本姿态对现代城市生活和情感的表达。偌大的城市公共空间中,不但有树木,喷水、电话亭、还有汽车站、路椅、街灯、自行车、汽车、小动物等,还有融入其中的公共艺术,他们和生活其问的人群一起,给予城市无限姿采和生机。艺术与环境、生活走在了一起,但是,艺术并非只是点缀与装饰,而是要开启我们的时空经验、延续我们的记忆、构筑人与人共生的世界。五、向设计靠拢公共艺术是介乎纯艺术与纯设计之间一门综合的边缘新学科。在信息时代,纯艺术与纯设计越来越体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即设计艺术化——许多有着实用功能的设计作品能引起类似于人们观看艺术作品时产生的诗意想象,艺术设计化—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应用新媒介、混合媒介表达自我,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加之现代公共艺术的目的与功能是复杂的,为政治宣传、为纪念活动、为商业需要等等,因而形式多样。六、商业化的趋势在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艺术体制化的过程中,艺术成为一种商品,中产阶级贫民大众透过市场可以轻易的将艺术私有化,不论是为了个人品位的建构、或是财产的增值,满足个体的多元需求。当艺术离开这个体系,回到洞窟壁画、教堂建筑、祭坛雕塑、和无数纪念碑、公共广场的设计规划时,观者或使用者视为分享一个共有的价值而参与创作者的生产,为宗教仪式、为集体记忆,而非纯为纯粹的美感价值。七、善变性二十世纪末,是讲求速度的时代,恒久的事物已跟事件本身一样变得不切实际。现在已经没有共同的象征,可用来呈现或传达室制的事物…既可以依靠或代代相传的事物。视觉环境的改变,和心理变化与眼睛的转动一样迅速。无论是私人或是公共生活,都需积极地接受不确定性,以及变化与短暂等现象,不是因为这些现象具有无可避免的强大力量,而是因为他们代表潜在的想法与自由。八、国际化的趋同与本土地方性的寻求现代都市,是现代焦虑与紧张的结合点,它仿佛是一座孤岛,不但与广袤的乡村对立,也与古代城市的传统失去了联系,并且无意识地摧毁这种联系。

35雅典的神庙与广场,老北京的胡同与城墙,传达的是不同的时空经验与观念0现代都市,不再具有这样的典型的经验与观念:所有的城市几乎都是雷同的,所有的城市几乎都是观念的复制、形式的平移。在这种情况之下,城市,还能表达特殊的或扎根的经验吗?可以的。或许这不再是纪念碑式的统摄,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实现,而近似一种游击战,一种零敲碎打,于细微处表达开放与多元的经验。公共空间是现代都市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现象学的理论观点中,都市空间被看成是许多具有意义的领域圈的集结,每一个领域圈是一个因血缘、地缘、商业、政治、社会、文化等关系组成的具有生命力的生活圈,它是公共群聚的区域。公共空间都有其内在的、精神上与视觉上的性格指向。公共艺术则是要在这种公共的区域中形成体现这种性格指向的视觉焦点,或是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约定因素的精神性产品。虽然公共艺术品是经由艺术家之手完成,但它首先必须得到此一公共区域的精神认同。对地域的认知、社会文化的表达、实质空制中的造型结构、材质与环境的互动、人文活动及心理情感因素,均应视为公共艺术刨作的内在动力和涵义。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共场合中文化艺术的传播媒介,体现着公共领域的精神属性,从而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节、暗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法规、制度化公共艺术,或称人类社会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当然不是新的领域,可是公共艺术竟有法律和行政命令的强制要求,而非经由资源掌握者自由意愿的选择私有或是公开设置,则完全是一个不同的事物。公共艺术社会化的运营机制——既然从属「社会,担负着具体的社会实用功能,那么应该说现代公共艺术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现代公共艺术的运作机制必须服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一个城市文化艺术面貌优劣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公共艺术本身的题材、意蕴、构思和艺术表现水平,更在于它能否拥有与该城市建设规模相一致的规划及管理。二、福利化从一定角度上说,大众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的发展是这个时代生活质量的一种标志。第三节暗合当代设计发展的趋势一、回归人。陛、回归本土〜人性化、个性化显然,现代设计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材质使用上都应遵循人们内心最朴素需要的准则——向着更具人性化、更具民族性的表现方向发展,探索一条凸显地域文化独具风格和价值的特色之路公共艺术体现的是公共审美情趣和公共价值,也即是普遍的人性。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处处体现着对人性的关爱。人们能够通过作品与环境对话,而缩短人与空间的情感距离。根据人文背景、生活习俗和历史特性等来般造公共艺术作品,以反射、和谐的方式对应环境,与环境相辅相成,是这类公共艺术的特点。二、回归社会〜参与性与互动性公共艺术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是带有社会文化宣扬与引起人们关注的作用。互动性和参与性使个体通过不断的改变带来公共艺术品的多种面貌,使参与者深深刻下自我烙印,完成自我概念的扩展,从而提高个体的兴趣和满意度,达到公共艺术的社会效果。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艺术作品与人的互动关系是公共艺术创作的灵魂。公共艺术是〜种可以感知和认知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生活子环境中的人去感受其品质的优劣,领悟其创造者的意图,同时也可以使生

36活于其中的人与人产生精神交流,将其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尺度问题还是形象问题,都应围绕着这一精神而展开。在自然风景区应设置健康、开放的公共艺术作品,以陶冶游人的性情;购物中心区应设置现代感强、有前瞻性、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予购买者的内心世界充满平和;市政大楼前应设置表征都市气质与形象的作品,以突显这一都市的精神风貌;在街道小区种的艺术品设置,应着重考虑作品的尺度,不要造成路人的不安,使作品与小区特定环境相协调等等。总之,公共艺术不是完全独立的作品,否认与公众保持一定距离的观赏方式,而要求公众对作品的可及性、参与性,甚至触摸和攀援其上,它应是一种生活艺术。三、回归自然一生态化趋势在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已普遍地关怀着自然的切,由生态危机引起的的种种现象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艺术创作一方面反映着社会的现实,一方面也时常向社会提出质疑,并积极地寻找着答案。近十年来涌现出一批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陈述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自然的条件或自然的材料进行创作,这些创作往往被人们冠以“大地艺术"(EarthArt)、“地景艺术,,(LandArt)、"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Art)0他们集中公行附意退求营启然共同合作的新理念,同时用自己的作品去引导人们认识人类与自然与地球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高竞争及过度理性化中,越来越多的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对自身价值的珍重。公共艺术也更着力与对自然形态的吸取和回归自然的表现,更多的在创作中运用自然的元素,将生命力和文化观注入作品中,并努力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日本艺术家野口勇同路易斯•康合作的纽约河滨公园游乐场方案,把地表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三维雕塑,如金字塔、圆锥、挡墙、斜坡等,结合布置小溪、水池、滑梯等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嬉戏空间。在造型因素的处理上除造型语言的可适性以外,对使用个性化的材料进行更多的概念艺术处理,使造型语言更丰富多彩,呈现出更大的表现力。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们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在不断发展的城市中,亲近自然变的愿望更为迫切,公共艺术势必对此作出反映。中国文化向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然而,在过渡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里,我们不自觉地丢弃了这宝贵的文化精髓。如果说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么,人与大自然的合二为一,是公共艺术的一个方向。

37第五章、各国公共艺术概况第一节各国公共艺术概览一、美国首先看公共艺术出生的美国。美国在70年代由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开展公共艺术推动工作,配合综合服务部(6SA)将政府建设工程拨出低额百分比(通常是1%)用作公共艺术资金,对美国70年代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公共艺术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一般由(GSA)提出的公共艺术方案,交付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遴选审核小组的成员。审核小组通常由美术馆展出负责人、艺评家、艺术史家等专门组成,然而建筑师的推荐也经常占相当重要的分量,甚至举足轻重的影响。70年代以后环保意识觉醒,地方人士自主意识因而更趋明确,由(NEA)的中央审核小组选拔的人选或作品,未必受到地方层面的支持或欢迎。因此由地方的艺术委员会,都市计划成员和当地政、经界的代表,配合建筑师和委聘的专家顾问,落实在地方政治主权的审核小组,反而在80年代蔚为流行。(NEA)只核定资助的金额,但是退出实际的行政工作。从1959年费城第一个公共艺术法案的执行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执行公共艺术的规范。美国在执行方面有非常多的经验,在此列举五个重要城市的公共艺术执行情况(执行年排序)城市起始年经费范围执行单位费城19591%视觉艺术艺术文化H1Et金山19692%视觉艺术艺术文化局西雅图19731%视觉艺术艺术文化局芝加哥19781%视觉艺术文化事务局纽约19831%视觉艺术文化事务局这些城市大部分是以百分之一工程经费作为公共艺术的主要设置经费,而在公共艺术的内容或者定义上,是以视觉艺术为主要部分:各个城市也都有艺术执行单位,透过艺术文化单位实际操作公共艺术执行。佛罗里达州达迪市Dade在1983年修订1%法案时,将公共艺术列入学校的课程,当地的公共艺术品被编为教材,供幼儿园到中学各级学校使用,将推广教育纳入正式教育的范畤。德州达拉斯做得更彻底,其制定1%法案时明确规定,从事公共艺术的艺术家有责任到各级学校,而且拨列0.25%的经费作为推广教育之用.二、欧洲城市起始年经费范围执行单位法国19511%视觉艺术文化局I德国的汉堡19812%视觉艺术文化局欧洲国家未必设有国家艺术基金会,但是官方机构如文化部直接编列艺术方面的经费,用作公共艺术推广的经费,也可能交付地方政府执行。法国自1951年开始执行公共艺术,其中有关共有建筑美化的法条也自1951年己经经历过很多次的修正过程。对公共艺术经费(I%32程经费)的规范是在公有建筑美化法中,其中提到“为了建设和扩张公有建筑物、或是因为整建、或是用途改变而必须重新整修这些建筑物而产生的在建工程,致使要购买或是设置一件或是数件艺术创作,用来融入、美化建筑物或是他周边环境。”这是目标所在。但第二条的规范,”……这项规定不适用于……当其建物形式不适合有艺术创作

38品存在时,文化部另一附属法规定以免除这项规定的操作与类型。“这不在公有建筑美化法条的规范下,尚融合非常多的其他相关法条,当不同情况发生时,有不同的法体可以为依据。法国的整个公共艺术法条规范非常详细,包含多少钱以下的设计作品应该怎么处理,多少钱的经费应该怎末处理,这个当然是经过五十几年的经验累积的内容。其对与公共艺术的定义,“艺术创作是指造型和绘画艺术作品,他也可以是使用新科技、或是运用其他艺术的形式,特别是用于景观的设计,原创的家具构成、或是特别的指标形同设计等从这几年整个公共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他们有非常多家具设计的作品,这都是非常特别的执行内容。三、澳洲城市起始年经费范围执行单位昆+些19992%视觉艺术公共艺术署昆士兰设有公共艺术署,负责州政府的“艺术进驻政策(ArtBui1t-in)”的传播与执行。公共艺术署主要提供公家与私人单位关于公共艺术的咨询与协助,包括:一、提拨2%工程经费与公共艺术;二、管理州政府公共艺术作品相关事宜;三、提供新锐艺术家工作机会,特别是有关于超过一千万工程经费的专案;四、协助其他单位向相关政府单位简报“艺术进驻政策”的实施情况。定义:涵盖很广,永久性或暂时性作品皆包括在内,例如位于剑武市内或户外之雕塑或装置作品。公共艺术甚至可以包含和意志多媒体及声音作品。同时,也可包括创作与市内及户外环境,且具有功能性的设计作品……等。包括家具:椅子、桌子……等等这些都包括在内。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艺术事业,联邦、州、地方政府对艺术方面都有不同的鼓励政策,人们可以从网上查到有关政策和信息。澳洲每年都有不同名目的美术大奖赛,奖金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澳币不等。政府的、私人的、团体的艺术基金会也有许多赞助项目和奖金支持艺术家从事创作研究或去海外深造之用。澳洲非营利和半营利、纯营利的大小画廊到处皆是,光在悉尼就有近200家。正是由于这些经营机制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澳大利亚的文化艺术欣欣向荣。四、美洲城市起始年经费范围执行单位温哥华19901%视觉艺术文化事业局五、亚洲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已经开始立法,将建筑预算的1%作为景观艺术的建设费用。另外,企业对于建筑周边的环境、绿化也有大量的投资。日本政府在城市公共艺术设立和社区公共环境的管理方面,还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在公共空间,工人们方便的饮用水、时钟、座椅、照明灯具、公共厕所、社区布置的指示牌、告示牌、公用电话亭等等是必备的。在其性能、安全和维护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责任规定。台湾宝岛台湾的文化与艺术始终是与大陆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第二节国际公共艺术比较分析各国公共艺术的经验,美国及其他五个国家(城市)公共艺术的比较和分析。

39一、共同经验1、几乎国外案例中,都有专属的艺术文化执行单位,不管是文化事业局,或是成立艺术委员会等,都有专业的艺术文化单位执行公共艺术。2、以视觉艺术为主的公共艺术范畴:公共艺术虽不拘表现形式,不过大部分国家或地方仍以视觉艺术为主的公共艺术范畴作为主要执行内容。3、永久设置与暂时性艺术活动并行:永久设置与暂时性艺术活动慢慢加到条例中以成趋势,法国过去只规定实体设置,但现已刀=放更多的规范可以涵盖现在的公共艺术内容。4、艺术家作品登陆系统/资料库:许多地方的艺术家作品登录系统,在资料库的收集、维护上做得非常好,执行单位很容易找到所需的表现形式的艺术家,或是艺术家如何进入到公共艺术的执行,有很好的咨询参考。二、有关公共艺术的体制、实施要点及执行程序西方国家现行推动公共艺术的行政经验,可供我国参考,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意反映。一般在规划过程中,如果多费心安排附近居民参与和了解的活动,,实施后自然较少反弹和阻力一套有系统的程序,代替各种不统一的作业方式。程序包含了艺术家及艺术项目的选择,艺术家参与开发规划等。实施要点如下:1>公共艺术项目美术品,如雕塑、壁画、地景、布饰、霓虹、玻璃、马赛克、影像、音响或以上项目综合物,以及艺术家设计的建筑及庭院装饰、门栏、路灯、标示等。文艺节目,如表演、文学、摄影、教育及特殊节日庆典活动。重建或整修公费盈利团体使用的艺术文化设施及活动(不岔经常性营业7T支)。2、有关经费各社区以全市“文化主要计划”自拟一公共艺术与文化计划作为艺术文化活动及运用信托基金的蓝本。专案专款百分比为1%的开发费(中低收入平价住宅及低于25万美元开发案不在内)及各社区成立自己的文化信托基金(developmentcost,含工程费及其贷款手续费及利息、房地产税、保险费、律师费等。)不受百分比规定的开发为:提供给中体收入住户的平价住宅,社会或文化服务设施,及低于25万美元的改建案。经费分配至多60%经费可用于基地上,而至少40%须缴入“市中心文化信托基金”,由重建局统筹运用。为在短期内获得充分基金运用,条例中明定如开发商选择将全数缴入基金,则可获20%之减免。市中心文化信托基金资助“洛杉矶节”庆祝活动及上列各项公共艺术,包括艺术文化设施的规划及可行性研究辅助(如为盈利团体开发案,则限于提供相对辅助金),提供顾问服务,及艺术家自发活动的设置费、保险费等。其基金的分配按如下比率:公共场所艺术一15%,文化设施一15%,特殊文化活动计划一10%,支持个别艺术家10%,洛杉矶节50%。3、艺术预算

40开发商需再开始进入开发协议前,依百分比规定提出初步“艺术预算此经费确切数目由重建局以开发商向银行提出的营建贷款而审定,且须在开发商获得工程款一个月内与重建局敲定。对用于基地上之60%部分,可适用于不可使用它的项目具有详细规定。如它可适用于艺术基地准备工程、设计、运输、安装、政府规费、法律开销等;开发商在艺术项目的行政管理费则不得超过此经费的10%。如交信托基金的40%部分,至迟必须在领取建筑使用执照时交清。4、地点市内或市外的公私场所,但至少一天12小时需为大众所及处。使用信托基金且在户外者,至少18小时可为大众所及。5、开发商有三种选择来打成其艺术义务。1.基地上的艺术品。2.基地内或外的文化艺术设施,3.赞助之社区文化信托基金。如开放上选择地一项,至少40%艺术经费需捐入文化基金,如选择第二项可要求100%艺术经费,对全数捐入文化基金,不再有20%的优待。艺术费用的数目在重建局批准建筑施工图前订出,捐入文化基金的部分如数在重建局批准建筑之前存放。如开发商选择b,其项目需配合市府的文化计划,或说明此设施的必要性。除了实体计划外,申请者须提审管理营运计划与预算,管理营运者背景经验,长期财务及市场行销计划,长期使用保证等,以确定其可行性由重建局用文化信托基金,依该社区的文化计划定出专案,以每年〜次公开征求提案或招标方式执行。原市中心公共艺术中50%文化信托基金分配与洛杉矶节之规定取消。现行规定每年补助金额不超过2万,每案补助金不超过2万5千。另每年总额的15%可提供给不在市中心区,但能带给市中心利益的专案。各项专案计划及相关资料则由“设计咨询团”审理。6、艺术家的聘用艺术家必须在建筑初步设计图作业前选出,以促成艺术家参与早期规划工作。开发商与重建局的市中心艺术咨询委员会共同决定艺术家的人选或人选方法。方法可经开发商直接选用或公开邀请比赛征选;人选本深刻有开发商直接向咨询委员会建议,也可经过自行聘用的艺术顾问或重建局的顾问组成的“艺术遴选团”的推荐来决定人选。同一专案的建筑师、景园建筑师、工程师、遴选团员、咨询委员等不具被选用的资格。强调社区参与需尊重各社区文化差异,聘用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参与公共艺术,提供艺术家参与开发计划及增加需要公共艺术经验的艺术家参与机会。7、艺术与设计咨询团与艺术遴选团重建局董事会任命的咨询委员会由成员9人,包括三位视觉专家,二位他类艺术家,一位“重建局市中心设计咨询委员会”代表,一位设计专业人员及二位社区居民或工作者代表;此外也延聘了文化事业局及都会交通局的公共艺术部门代表为咨询团顾问。职责是对重建局董事会提供有关公共艺术选择适宜的意见,包括研定艺术家选定办法,挑选组合每个开发专案的“艺术遴选团”,协助开发商选择艺术顾问、审核艺术家的草图,并推荐完成图至董事会批准等。委员任期为二年。开发专案艺术计划及艺术价值选定须经社区咨询委员会认可。社区咨询委员会之下则成立“艺术与设计咨询团”,成员包括艺术团体代表、艺术家、设计师乃至一至两位社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对组成艺术家选定小组、评审公共艺术品、拟定公共艺术与文化计划、运用文化信托基金等事项向社区委员会提出建议。艺术遴选团大小与成员背景由咨询委员会视个案性质而定。一般而言,他有三职务为加州的艺术专业人员级艺术家,以及布局投票权的顾问如建筑师、开发商、社区咨询委员会成员等组成。一般来讲,遴选团可较客观定出专案的目标,再依此选出合适的艺术家。8、艺术设计图艺术家须与建筑师,景园建筑师等同时选定,以提早艺术家参与规划的

41时间。选定的过程必须确定妇女及少数族裔艺术家参与的公平机会。同时鼓励开发商除主要艺术家外,另选位公共艺术经验缺乏或不足的第二艺术家共同作业,以培养人才。艺术设计从草图到施工图与建筑图同步送审,已确定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艺术设计由概念初步到完成,以开发协议定出时间表,分三次向重建局送审,并的配合建筑图的送审时间表,以确定艺术家与建筑师的密切合作。9,维护艺术品的维护是开发商的责任。重建局鼓励艺术家与开发商的合同中定明维护保证期,该艺术家有优先权获得维修合约及购买损坏的作品。如开发商最初选的是艺术文化活动,则每年以开发协议规定送审年度活动表及预算,以维护房地产地役权(convenants)的完整。三、鼓励民间的参与避免视觉污染的相关经验1、着手公共设施从民间参与观念建立在公共艺术为服务民众的“公共设施在使用者付费的人之下,公共艺术的建设部不仅是公的责任,也是私部门的义务。艺

42术百分比在此观念下得以应用于私人开发案上。2、着眼企业与市场公共艺术的设置以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向着眼,公共艺术品犹如一般艺术品,尤其行情与价值,公司单位均可加入“开关收减”的行列。公共艺术在公部门之执行与都市发展及管理制作也配合衔接,对扮演及角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3、启动艺术基金的杠杆作用所取得不忽略筹措统一规划建设的所需,艺术百分比经费可选择全数或部分缴至信托基金。艺术百分比之应用不想与开发基地,而可转移到邻近或共有设施,甚至可合并使用,以避免影响设置艺术品于不良空间或环境之中。4、公共艺术品定义的扩展公共艺术品的定义不限于美术品,它可由静态的雕塑、壁饰等美术作品,扩大到文学、诗歌,甚至动态的表演艺术;它可由固定的展示扩大到包括临时的演艺活动,甚至长期的表演或展示设施。建筑基地上的艺术品,有点已走向多个,已形成开放画廊并得以提供多位艺术或文艺作家参与,表现不同专业几分“艺术百分比”大饼的机会。基地艺术品,创造的过程由艺术家以设计完成的建筑空间单独作业,严谨到参与基地及建筑规划的早期作业。5、民主参与保障基地艺术品的地缘性基地艺术品,创作的过程由艺术家个人到艺术行政管理着及艺术顾问的介入,甚至到社区委员会的评审及公听。第三节成功的案伽一、西班牙的巴塞隆那一地方风格和大众辛和瞪对日抗战、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以致改革开放,中国由一个曲-崛而成为新兴工业国。巴塞罗那,1936至1939的内战、佛朗哥的独裁、民主时代的来临以及加入共同市场,巴塞罗那也一除佛朗哥时代被高压的败落都会形象,90年代又一起新而强劲的艺术生命,重新站在西方领头的艺术都会。中国、西班牙均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巴塞罗那举办了1992年奥运会,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巴塞罗那在1870年代,已将公共艺术的概念反映在当时的市立公园、皇家广场的规划设计上。安东尼.高迪当时设计市立公园和阜家广场的灯座,共亲和性的记号,引用到灯座的设计上。结果在仃年后的今天,这些灯座不便离开了灯座照明只求实用的功能,将灯座当作公共艺术品,把一些象征公

43但受到公众地热爱,而且这些灯座表现得大众亲和性,依然是巴塞罗那新公共艺术的精神。塞尔达计划,以棋盘式的方式,将巴塞罗那老城区

44及邻近的小城镇连接成为一个新的工业化都市。塞尔达计划的特色是棋盘的方块均有20米宽的四个大切角,使得四角形方块成为八角形,而将八角形的卜字交口,留下了一块可观的公共空间,即使到今日,萨尔达的创作,仍然使得每个转角都成了街廊活动的交点,也扮演了减轻交通负荷的交色。塞尔达计划,使得1880年开始百家争鸣的卡达兰现代主义建筑风潮,有了良好的落脚处。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村,也承袭塞尔达计划的精神,将特定原始构想注入新生命。巴塞隆那直在吸收外来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却也未曾抛弃过他们自己的地方风格。作为一个出身普通的小镇的巴塞罗那的地方风格便是冷调、素色及对原有素材带尊重和运用。由于不曾做过帝国的首都,不需要那些华丽繁琐的装饰,这个城市没有规模宏大的皇宫、大教堂或是市集,只有人民赖以为生的居民,政府赖以施政的小公共建筑。这种平凡的小镇风格,随着城镇的扩张改变着其建筑的格局,却没流到好大喜巧,夸张浮华的暴发户文化区。1992年奥运会电讯塔一梦回电讯塔t左)觊旋门裁螭座1888年由法尔给赣t缸%ves)作。1967年毁于地下停车站的修建,1989年和凯旋门一起修复,t右)当它凌空竖起时,谁也不知道这座尺度巨大的象征性地标艺术,除了让市民在整个城市中举目既望,实在不能将这个作品和大众连在一起。卡拉达瓦却在地上刻划时钟,让太阳投影的天线,每分每秒都告诉广场上的市民“几点了”总结高迪和卡达兰现代主义的公众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亲民的写实自然主义

45用花草、树,甚至随手可见的家禽等动物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由于逃离了传统建筑英雄、圣灵或者贵族化图案的装饰语法,使得作品亲和化而大众化。(museodezoo1ogia)chengduol萃【1击ret)作者不详。约1906年之律。1赢)略易士,康母潘地斯大道Cpaseodelluiscompanys)定耐装饰酉瓢。199维持7年用豳身实自然花草主望风格。1左)1883年的维森赣宅.高遭借其铸铁的技巧.用本榔吁柬做成融墙的装饰,传达T(}i平常花革呼唤大众的心境。(舂)2。童话世界城堡意识和彩瓷图案,表现出童话世界的意境。1887年多明甚竞砖物博物院节的㈱。诲(寤声解渗若特面包城(hom。sar3.形因自然的手法高迪的米拉宅是其代表,以山崖为形,造崖一巴特约宅的骨骼也是令大众瞩目的作品。米桩宅(casamila)1年.石头由整穗灵!高遮勇士熟水的力捧。(左)

464、砖石、木材有灵崇拜砖类石材和木料,进而淋漓尽致的发挥其灵性。觊旋门1888年世界博览会大门。约瑟。喊拉塞卡G0sepvi1aseca)作.漂自罗马时代韵概念.不过雨砖和彩瓷表现一种网拉伯、西班牙辑中风格。t左)高遭捧藏尔公园时.B年过六十.仍不失赤子2心,继续胃碎瓷.碎石准出童年之梦。《右)5、造龙或尔公园控列入联合国凡类文讫勖产.每一寸都是艺术宝藏。1为79藏衣公园入口吐承龙。I右一t)曾蔼蹦高迪将遗杰民族意识和传说中的龙融碗为一a(左一b碎彩在长窿高速抽象神秘i义的极致.确实司视司痊,1左卜J圣约第十卡达路纳的守护神灵,传说中圣约第屠龙救了卡达兰苍生,这个传说是卡达路纳人们,心中的民族意识。高迪便是其中造龙的佼佼者,由威尔庄大门到威尔公园的龙座,造龙是巴塞罗那公共艺术的一个主题。6、亲民的宗教语号首先表现在宗教符号世俗化,高低讲十字架用在民宅,又转化圣家大庙的建筑形式;其次,19世纪巴塞罗那贵族教徒热心兴修天主大庙也反映了这种亲民意图。“庙”(temp1。),私人私产所兴建的宗教建筑,不同于教堂、不受教皇管理,除了神职人员属天主教系,和中国的庙宇性质相类似。巴特

47约宅的十字架,高低平民意识,宗教手法的作品。巴特约宅的十字架高遭平民意识、宗教手法的谗品。t左1圣家赎罪大庙。1822年迄今仍未完I.是一个勇为完或的高造梦。t舂)巴塞罗那和其他文化艺术城市的区别:这个城市拥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创造者,但是他们的创作在巴塞罗那市公众共有的。一旦离开了这个城市,这些艺术创作者的“金钱估计出来的艺术价值,,,使得他们的公众性一下子便被安全玻璃、防盗系统、围墙隔离起来。而在巴城,到处可见的艺术作品,就如威尔公园和圣家赎罪大庙一般,却是公众可以触摸、憩座、静思、叹息、舞蹈的公共艺术品,这种紧抱公众的特质也不是买门票,等电梯的埃菲尔铁塔或是排队等进场的彭比度中心所能比拟的。二、来自日本的启迪一城市与乡村同本是一个一头紧握着传统,另一头追求未来。日本在明治初期即开始制定文化财产保护法,此后经过大正、昭和年代的增订修改,强化了对古老的建筑、庭院、寺庙、文物等有形文化财产维护和发扬。在现代生活篇中,在城市公共艺术和艺术造街之间被划上等号:在乡村,公共艺术和“一村一品''活动之间被划上等号。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及文化观念的导入,日本一方面在现代城市建设反面成就斐然,另一反面,重振一方乡土的举措特别值得我国参考。1、城市

48从野外雕刻运动到艺术造街为环境整容。2、乡村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日本,随着现代工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加快,乡村人口大量流入大都市,城乡社会反差加大,人口分布状态严重失衡。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资源受到极大的冲击。如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民俗活动、传统注重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珍贵价值被漠视。因此日本从政府到地方社会从60年的到80、90年代期间,在经济和文化不景气的原有乡土社会背景的田原地区,纷纷开展了一系列以地方民俗文化、传统工艺、自然景观等资源为依托的“一村一品”活动。即每个乡镇(每一村镇)都根据自己的原有乡土背景,建立一文化项目“一品”,以达到振兴乡镇经济、提升乡镇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并有效维护传统文化中传流下来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例如:三岛町位于同本北方地区的福岛县大沼郡,每份冬季大雪严寒,人烟稀少,在“一村一品”期问,日本千叶道学的宫崎清教授在三岛町农家的社会调查中发现,几乎每户农家或多或少仍留有自制工艺品的技能。于是动员乡民开展公共领域的“社会公艺运动”,设立了生活工艺馆,其中设立陶艺、编织、木工、涂装工艺制作空间和设备,观光者旅游者只要交少量的费用,便可亲手体验器物的制作和烧陶等。例如:爱知县加茂郡的足助町,山川秀丽,草木繁盛,细水长流,乡土景观十分优美,但由于靠经丰田市,在60年代初足助町居民被丰田汽车厂的工作所吸引而曾一度使乡村社区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处于荒疏的边缘,然而在70年代,居民随着社区文化意识的提升,走上了独具特色的乡土再改造之路。町里除了兴建起供人过宿的特色农舍“足助村”,还专门建立了供游人参观和参与的民意村落“足助屋敷”,其中集民间工艺制作、表演、陈列、培训及销售于一体,使诸如箍桶、竹编、机织布、打草鞋、造纸等民间传统工艺带给观者以艺术美的精神享受。并伴有自然风光和地方传统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观光客。使那些在紧张单调的都市生活中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味“第二故乡”带来的别具一格的公共(文化)艺术和清新幽静的田园之美,人文之美,重温童年岁月的真挚情怀。对当代我国,由于史无前例的商品经济和乡镇的城市化运动,使得很多

49尚处在传统农耕经济为主、乃至留有宗法共同体形态的乡镇社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和被动的地位,同时必然危及到乡镇文化艺术中一切原生态的人文成就及其价值。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曾经孕育和承载了各地方文明的中国乡土社会中,数不清的家庙、宗祠被拆除,古旧村落的民宅、街坊被毁坏,历史的戏台、牌坊、老井被废弃,随之势去的十纯厚朴实、润物无声的民风民俗……。无疑,日本的“一村一品”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之处。虽然两国国情有着许多的差异,但其思路和举措对我国乡镇及中小城市当代公共艺术的建设道路仍有着直接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概要的归纳为:①、当代公共艺术在参入乡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改或丁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保护和传承、提升乡土社会优秀的传统工艺及其人文精神,维护当代优秀的人文和景观遗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活动环境,而绝不是仅仅为了营造旅游景点(是副产品)。④在乡镇环境改造和经济开发中,健康有益的公共艺术活动的F1的和方式绝不等同于巧借开发的名义而大量滥建违背文化精神和艺术原创性的伪劣工程(如国内90年代以来在许多城郊和乡镇地区兴建的龙宫、西游幻富、汉城、唐城、三因城、鬼城等名目繁多的文化垃圾和伪劣的仿古建筑景观),是在于建设就有现代文民的事业和气质、又有优秀传统文化及人文关怀的公共环境,以促成健康美好的生活家园。④当代公共艺术建设方案自乡镇及城市郊区的兴建规划中,应力求贴近和关怀当地公众生活和文化习俗。相形之下,中国当代在许多城市郊区和离大都市骄矜地乡镇土地上兴建了大规模的高尔夫球场、豪华游乐场、滑雪场、跑马场,实际上他们仅供少数有钱和有闲者享用,从而无法达到公共(文化)艺术建设的初震。三、暂时性、试探性的先期展览公共艺术品的设置方式对于公共艺术的设立,往往会招致不同意见的强力批评,一种试探性的先期展览作为,成为部分机关单位思考的方。也就是先进性透过〜种邀请展览的方式,将艺术家的作品安置于可能的地点,进行一段时间的展览,试探大多数人的反应、评估,再决定师否进行永久性的设置。例如台湾国立成功大学这个初步构想,由当时学校的新闻中心执行,终于促成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五只开幕,历史三个多月又不断延期展览,吸引了将近三万多人来校参观,并依据改变了成大给人以理工大学影响的“世纪黎明''雕塑大展。既有自黄土水以降的近百位艺术家的一百余件大型户外雕塑作品的参加,主办单位甚至标出“台湾雕塑世纪检验”的庞大企图心。由于造势成功,吸引大量参观人潮,尤其成为邻近县市各国中、小学进行校外教学的热门教材,也获得了业界的大力支持与赞助,最后,不但出版印刷精美的画册专辑,也透过个系所的投票选拔,并经一部进行校友认养劝募,留下了三十余件作品在校园中,成为长期设置;使原本没有一件雕塑作品的成大校囿,成为台湾大学中校园雕塑品数量最多、最为多样,过程也最为平和顺利的一次公共艺术设置案例,并激发了师生对艺术的关怀与兴趣,迅速催生了成大艺术中心于次年的成立。四、兼具实用型的公共艺术初到一个城市,就是透过这些街头物品认识这个城市。“StreetFurniture是关于整个都市所呈现的面貌,而作为一现代城市的产品,它们有如面相学上的五官,从中町探究一个城市的文化。“公共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像兼具实用型的街头家具是其中公众虽容易认可的一种基本的形态,例如西雅图将雕塑配合公共空间的水景、墨西哥将雕塑作为地表及东京立川I市将雕塑与捷运通风口做结合等案例,他们将公共艺术形式作根大的结合,极可能决绝都市问题,甚至是都市使用的设施。“街头家具StreetFurniture”的概念。StreetFurniture的范围很广泛,

50由休憩长椅、石桌、公共电话亭、公共洗手间乃至交通灯、渠盖、巴士站、路牌、垃圾桶等,均包括在内。五、克里斯托〜成功的重要基不出克里斯托关于包裹柏林帝国大厦的行为,成为公共艺术成功的策划和实施的经典之作。实际上,克里斯托的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精细的策划报告,都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下面我们援引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1998年在纽约中央公园《多重牌楼》这个公共艺术工程的策划案的部分,来具体感受一个公共艺术家是如何策划一个具体项目的。这些牌楼将有15英尺高,宽9至28英尺,依所耸立的中央公园的人行小道的宽窄而变化。牌楼为钢质结构,顶部水平部分悬有任意选择的织物饰块,离地面约6英尺。各幢牌楼相距9英尺,前幢的织物饰块水平地朝后幢波浪形延伸。该艺术牌楼计划在秋季留存14天。在这之后,这些绵延几英里的临时性艺术品将拆除。地面恢复原状,材料收回。此工程完全由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出资,来源是出售试画、预备性图样和拼贴、比例模型、前期作品和原版印刷品。纽约市和中央公园对于此工程均不承担任何费用。此工程将为纽约市成千上万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51——制造和油漆钢质牌楼的工人。——缝制织物饰块的工人。——安装工人。——24小时维修的工人。一拆除工人。园林部和我方将签订书面合同。该合同需要我方做到:——个人和财产责任保险,内容无损园林利益。——“拆除契约”中含有提供完全恢复场地原状资金的内容。—同社区组织、园林部、纽约市艺术委员会和文物委员会全面合作。—为公园的日常活动和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清扫人员、警察和救护车辆的通行提供方便。——艺术家们将支付一切与该工程有关的公园管理成本费用。——不得损坏公园里的花卉、山石和草木。——安装和拆除期间,仅能使用小型车辆,而且范围局限在现有人行道路的周边地区。——为埋放钢质结构的底座而挖的洞穴日后应回填自然材料,使地面处于良好状况。——园林部将依据合同对工程所在地检查,直至完全满意为止。由我方工程师对钢质框架、底部承受力和织物饰块的连接进行了全面性的样品测试。因为该工程牵涉到中央公园的整个地貌,所以必须由许多不同的团体共同参与,由此成为真正的公共艺术品,体现了纽约市人民的多样变化。对于那些顺着人行道路从多重牌楼下面走过的人来说,这些牌楼将是金灿灿的天花板,会给他们带来暖色阴影。从中央公园周围的建筑物望去,这些牌楼如同一条树丛中时隐时现的金河,使人行道路显得明亮。牌楼的发亮织物突出了过去不为人注意的人行道路的空间,强调了不同于曼哈顿整齐均匀的棋盘式布局的有机风格,与中央公园的美景非常和谐。从克里斯托的策划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公共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活动的严谨、理性的一面,而公共艺术的方法论意识是艺术家从事公共艺术时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基础。有人这样评论克里斯托,说他在作品的酝酿和构思时,他是一个幻想家;在准备阶段,他是一个管家;在说服别人接受他的艺术和观念时,他是一个政治家,在他将自己的设计草图印制成精美的印刷品出售的时候,是个精明的商人;在包裹实施的时候,他是一个头戴安全帽,手拿指挥旗的工程师;只是在作品最后完成以后,他才像一个艺术家,面对媒体和镜头,阐释自己的艺术。

52第六章公共艺术在我国公共艺术在中国的提及与缘起,还是20世纪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逐渐开辟和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今正迎来社会的广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应该说,它的理念及文化内涵在中国的导入和实践,是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的逐步民主化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并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逐渐7T辟和市民社会的逐步育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国际间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的显现,以及市民大众对城市发展的满意度的高低,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共文化艺术领域建设的实际状态。公共艺术在我国的提出,从一个侧面预示着我国公共文化艺术的建设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机。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人文与艺术品格,优化市民大众的生活品质,拓展整体社会的审美文化教育,增进市民的公共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强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以及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到现实作用和社会意义。第一节历史一、历史公共艺术是在中国是一个新的概念。公共艺术的概念在我国提及之前,是以“城市雕塑”和“环境艺术”称谓相关内容的,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经历了城市雕塑、环境艺术、再到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80年代之前以城雕的面目出现,90年代是以环境艺术的形式出现,到了90年代末,方出现了公共艺术的概念。目前,在我国作为公共语言与大众的交流的,仍然是环境艺术及城市雕塑。如同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城市雕塑和环境艺术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虽然我国古代的雕塑、壁画艺术成就辉煌,有宫苑雕塑、陵墓雕塑、石窟和庙里宗教题材的雕塑、壁画,以及建筑的装饰雕塑、壁画,等等,但是上述这些雕塑与西方城市雕塑和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不能得等同的(这里有城市性质,历史背景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传统雕塑主要集中在宗教场所和墓地,不像西方现代雕塑那样广泛运用于公共环境。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壁画,(包括建筑)”也是在近现代化过程中是受西方影响才出现的,虽然有些杰出的作品,但严格的说,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壁画的起步也是很晚的。建国初期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浮雕和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是我国近代建筑、雕塑、壁画的开端。改革开放后,从首都机场壁画到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的成立,城市雕塑(壁画)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期。到了9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兴建的广场(如北京西单广场、大连星海广场和海之韵广场,上海的明珠广厂等,)步行街(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苏州观前街等,)以及大量的城市公园和新建的科技园区、居民社区中,逐渐开始了公共艺术及景观艺术的涉足。建国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历史的原因,八十年代初要么是模仿照搬西方现有的,要么还是文革模式的高、大、全、假;八十年代中后到九十年代初有了一些发展,民族化的成分显现,但在赴潮风和经济利益下,量大了,质却没有根本的变化;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国外的公共艺术的概念才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二、公共艺术的探索

53我国最先接触公共艺术和尝试的是具有优势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大型城市。深圳市走在前沿的是开放最早的深圳市。从1998年至2000年实施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深圳人的一天》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03年底,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有了一个新名字:“深圳国际公共艺术展。”事实上,这个已经有了将近10年历史的常规展览,一开始就将展览定位在“户外展示”,并且每次展览都从不同角度强调当代艺术的“公共性''与城市、社区和生态的关系。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的发生和中国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有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发起人不仅有艺术策划人,同时也包括地产公司。对房地产公司来说,其目的是美化华侨城的环境,提升其价值。对艺术家和策划人来说,是回应当时中国混乱庸俗的“城市雕塑”,更深层次目的是将当代艺术“公共化”,形成更有文化品位的“新城市雕塑”。北京市北京的公共艺术发展的优势是,集中了大量的规划、园林、建筑方面的专家。虽然,相对于沿海,各方面发展慢了一拍,但这也给予北京以借鉴的经验。因此,近儿年内,北京的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发展,在数量绝对增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高品质的作品。早在1984年,北京就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阻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园长安街沿线汇集了北京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品的精华所在。位于复兴门西的《和平少女》是国内几位著名的雕塑家的作品,它是那个时期少有的佳作,人与物浑然一体,少女的形象亲切可人,洁白的形体与翠绿的背景组成和谐的空间。今天,依然能感到作品传递的温情,美的东西会永远焕发着生命力。应该说,这件作品集中国八十年代公共艺术之大成。落成于〜九九九年的《风筝》,已成为西单文化广场的标志性景观。它的设计更注重与周围的建筑背景的协调和时代精神的抒情。风筝唤起人们对童年天真的回忆,唤起对蓝天的回忆。鲜明亮丽的色彩赋予原本灰色的环境以活泼气氛。尽管题材很小,却能赢得公共的心。建国门地铁西北广场的作品《风车》与《风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使人回想童年。转动的叶轮使作品处于动态之中,更具生命力。作品的材质和工艺是现代的,造型也是现代的,而题材却与传统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感动。1999年北京王府井改造工程中的、黄城根遗址公园、五四大街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实践。西单文化广场2000年竣工的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系列作品是另一处值得关注的地方。这一批作品构思巧妙,小处见大,充满章趣、幽默和质朴。树林中的卡通游鱼,有种亦梦亦幻的感觉:花坛扭曲起来,不愿老这样趴在地上,即别有情趣,又有功能作用;草坪上冒出的硕大竹笋顽强地举起巨石;这些作品是从人性出发,所以复归人的心灵时又是那么自然。摩尔的雕塑作品摆放在北海公园的做法。上海为改变上海目前城市雕塑整体平庸的局面,近期上海出台《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以此争取使城市雕塑艺术与国际大都市水平符。第二节现状及分析一、现状且不说我国的目前不具完整意义的“公共艺术”,就是与“公共艺术''最紧密相关的、大量的城市雕塑和环境艺术,虽然有•些好多作品,但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公共艺术源于美化环境的良好愿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加工精良的作品使公共空间充满了人性色彩。但遗憾的是,数量不菲的公共艺术品丑化了我们的环境。有的作品加工质量太差,材料美、工艺美和造型是相辅相成的,加工质量不到位,就无法充分传达造型的美感。许多铸铜作品严重变形,需要清晰的局部都浑圆了,抽象作品的线条不流畅,体面不平整,焊接点太粗糙。

54也有些公共艺术,其作品本身的质量并不算差,但与周围的环境无法相互渗透,完全孤立。任何一个公共空间都有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这是公共艺术品创作的前提条件,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与之相统一。比如居民小区里做一些大题材作品,就超出了小区的文化包容量,在现代化建筑街中放一美人鱼,似乎更文不对题了。另外在尺度上过分追求高大,动不动就是十米、二十米的巨制。在一条只有四五米宽的胡同罩,一件抽象雕塑直冲云霄…。。劣质的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最让人生厌的是内容追求假、大、空,动辄“理想”、"奋飞”、"跨跃”,或者是”上下五千年“,似乎想气吞山河,真情实感却荡然无存。在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增大的公共活动空间,享受着绿草和鲜花带来的芳香的同时,也遭遇着打着美化环境旗号的劣质城市雕塑造成的,正日益泛滥的视觉污染。世界著名公共艺术家关根伸夫对现状的较为温和而笼统的看法是:“以我之见,中国(公共艺术)尚处在,量‘重于,质’的时代。中国是一个有很多且很好的公共艺术的视觉传统符号的国家,但似乎还没有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来,而是常常让建筑独自发展,却让其周边(环境)流于空缺或芜杂。我国没有一个城市对自己的城市雕塑感到满意。在北京,市社科院院长朱明德认为北京缺少主题雕塑,显得太零散:在上海,现有的1034座城市雕塑中,官方调查认为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各占总数的10%,绝大多数属于一般性作品;在广州,雕塑家潘鹤注意到城雕过分受到商业化因素的影响,催生了大批粗制滥造、拼凑剽窃、全盘抄袭的“城市垃圾”;在深圳,“你们在深圳为什么不多搞几个城市雕塑精品出来?''的诘问让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无言以对:在成都,市民们把水碾河路口的城雕戏称为“工人阶级等于零“;在徐州,6座高大的城市雕塑被陆续拆除:在长春和福州,都举办过国际城雕展,但本城还没有令人夸赞的城雕作品……”有艺术家称“我所看到的是,最有影响力、最普及、最依依不舍的中国城雕,依旧是——石狮子。是几千年前的中国工匠打造的石狮子的成千上万个狮子狮孙。”“在阅读城雕时要么觉得自己弱智要么觉得城市弱智虽然有些偏激,但的确能够反映一些现状。目前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当代公共艺术快速发展到今天,中国应该更多地关注艺术与公众、艺术与政治状况和社会机制等一系列外部问题,重新建立艺术与环境(物质和人文)、与生活、与普通公民的血肉般的联系。二、分析1、自身的误区中国城市雕塑的数量比国外多很多,可是误入歧途……。①长官权利意识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突击工程。艺术不是工业,不是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的,不是计划出精品就能出精品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恶习也沾染到了城雕身上,城雕也在比大、比高、比重、比群雕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比谁是标志性城雕。这种比拼的野心独独排除了艺术性的比拼和进取。而标志性城雕根本不可能在当代就完成评价,正如一栋大楼到底是不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根本不可能由长官意志和当代人决定,评判权只能掌握在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的历史手罩。⑦急功近利商业利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范围房地产不断的升温,从而产生了经济效益第一的思想,改革开放,我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公共环境艺术也进入了市场。目前。我国出现的一些现象都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狭隘的目光只认准一个目标一钱,一切只向钱看,艺术也在劫难逃。而艺术性和社会性、品质等被弃置于不顾。这种例子很多,如:菜单式雕塑为盈利:人造景观的崛起为占有市场;神奇游乐宫的短命为发财;全国宗教历史上的一次新的造像运动为旅游:“只为有钱人盖房子”的发展商为更多地获利。

550跟风严重,我国许多现代城市雕塑设计类同,简单重复,缺乏个性,缺乏民族性,缺乏地域性。相对于其它门类艺术,现代城市雕塑跟“西风”的现象尤为显得突出,有些人认为:“现代城市雕塑”是一种“西舶来”艺术,我国遍地开花的现代“不锈钢”城市雕塑就是处于这一“夹生饭”的难堪局面,人们到底能从这些城市雕塑中感受到多少人性的温暖、多少艺术的真谛、多少民族文化的价值、多少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格?中国许多公共艺术根本没有深入体验一个城市空间内涵的复杂性。在特定城市发展公共艺术就要考虑这个城市空间非常复杂的历史的、自然的、人文的内涵。只有把这个内涵与该城市的公共艺术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适合这个城市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特定文化背景的公共艺术。许多城市,甚至包括中国的一些县级小市,出现了近乎千篇一律的“棒棒”球球、星星、光芒之类毫无创意的俗套,或是所谓象征“现代气派”的抛光不锈钢材质的雕塑充斥着公共场所,不仅无视本土的自然1)CL貌和地方传统文化历史价值,而且成了环境的公害。④艺术家不著名的创作艺术家为什么对作品如此草率,原因是大多数城雕不署名,不落款。除了几个标志性雕塑作品,人们能打听到作者是谁,绝大多数雕塑作品似乎没有作者。署名其实是一种监督力量,是一种对艺术品富有责任的体现。艺术家喜欢匿名,因为他们不必负责,潦草应付,甚至抄袭剽窃。本来就是为了挣个钱,又不必牺牲自己的艺术声誉,多好。北京早就戏称这类城雕为“菜雕.雕塑家的菜篮子工程。2、我国的公共艺术带有后发外生性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主要还是近二十多年的事,在城市建设中经历了许多国家半个世纪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从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到城市环境、生态,再到标志性大型公共建筑,可以说在我们没有作好足够思想准备的时候就迎来了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当中,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也出现许多问题,原因在于他们是后发外生的。①、中国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实践与理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在文化观念,运作机制、社会传播方面,还是在行政方式乃至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都滞后于当代公共艺术领域发展的迫其要求。无论是参与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设计家或是参与公共空间整体设计的建筑师,规划师级景观设计师,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有关公共艺术的概念和文化意旨,公共艺术发展的国际文化背景及其与本土当代多元中国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实践与理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②、社会发展的文脉的制约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及:“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可以说,在当代世界范围包括当代中国,无论在物质形态还是在精神文化形态的生产、消费、分配及交换领域,当然包括公共艺术的总体领域,“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的认识,依然是真切的、现实的。因此,艺术的普及与共享,必然是当代整体社会的文化理想。如果说欧洲市民社会革命的成功对西方国家的现代性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封闭循环的社会历史进程则严重滞后了中国的公共领域建构和现代公民意识的确立。及至“五四”运动,中国才真正开始现代公民精神的建构。然而遗憾的是,“新文化运动”所高举的“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大旗以及倡导“自觉的审美文化建设”的呼声,却几近淹没于内忧外患的烽火狼烟之中。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集权垄断乂再度遏制了私人领域的拓展。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方向,才开始了对市民社会的培育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塑造。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矛盾发展进程,既反映出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冲突与

56整合的复杂历程,也揭示出市民社会不断获得政治解放而展现人的自由理性精神的渐进性过程。只有培育出一个成熟理性的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者的离心性和对抗性才可能根本转化为有机互动的统一体,公共艺术也刁。可能代表更加广泛的公共价值取向。因此,将公共艺术由后发外生型转化为自发内生型,即由国家向公众的附加,变为公众的自觉需求,是确保“公共性”建构的必要过程。第三节、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机遇公共艺术在我国的提出,从一个侧面预示着我国公共文化艺术的建设事业迎来了自口所未有的时机。公共艺术的理念及文化内涵的形成和实践,是与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的逐步民主化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及城市环境建设。由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策划正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力的学科。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城市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来到巴黎、汉堡、纽约,都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成功营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城市公共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它是一个城市递给世人的一张艺术名片。在国际上,户外大型公共艺术通常为景观艺术,如大地艺术、纪念性大型构筑等,许多优秀的景观公共艺术作品成为该地区或国家的标志之一。国际公共艺术规划理论研究已发展成为以艺术设计综合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内涵丰富的应用理论研究系统。从中国社会情况来看,由于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公共艺术实践开始较前活跃,各地文化广场的相继建立是明显的例子。文化广,场的建设是涉及面很广的,其中有功能与文化的综合、文化消费、文化教育熏陶、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在已建成的实例中有优有次,而绝大部分公共艺术实践处于零敲碎打的无序个体状态,公共艺术策划系统理论研究更是空白。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数朝古都的熏染,数千年文化的积淀,使北京这座文化名城有着不一般的东方气派;众多的大学,众多的文化精英,北京城思潮迭起,是中国文化的大舞台。但是由于缺乏总体的公共艺术策划,缺乏严格的公共艺术质量评判,一批劣质的城市雕塑已需拆除重建。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正是北京最大的优势所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加入WTO进程的加快,预示着古老的中国将进一步打开国门,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如何营造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明传统,体现北京城市地域个性,体现新科技时代的北京城市历史新定位,如何营造北京国际新形象,现代城市文化环境系统策划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了。公共艺术城市化的审美标准——按照一般的国际规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比例为30%,发达国家城市化比例为60%或70%以上,2000年的中国城市化比例正好处在30%这个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加速的起点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带动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现代公共艺术主要发生地在各大中小城市,为城市环境建设服务,因此所形成的现代公共艺术评判标准必然有着城市化的审美烙印。我国20世纪最后20年以来的城市建设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从城市发展的配套设施的压力来考虑,也面临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许许多多的新问题。20世纪术全世界有2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千万,其中12个这样的特大人口城市在亚洲,我国由北京、上海、天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未来20年里,全球城市增长人口的93%将在第三世界,到200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在未来的1。一15年内,将有60%—70%的中国人口居住到城市,这一情况必将联系到中国当代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以及相关的建筑艺术和公共艺术发展问题的思考。它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逐渐开辟和市民社会的逐步育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建设,无论对于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人文与艺术品格,优化市民大众

57的生活品质,拓展整体社会的审美文化教育,增进市民的公共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强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以及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到现实作用和社会意义。从国际间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的显现,以及市民大众对城市发展的满意度的高低,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共文化艺术领域建设的实际状态。公共艺术在中国的提及与缘起,在20世纪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逐渐开辟和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今正迎来社会的广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当今中国,在盛唐之后再次将国门向全世界敞开,经济的高速飞驰已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人性的回归成为现代国人内心最急切的需求,对人本身的认识已成为艺术思考的核心,这个核心所形成的社会意识成为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疾速增长,城市环境指标必然上升到新的高度——环境的自然物质性和社会人文性的高度谐和,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环境的硬软性指标准则。因此,任何城市建设规划,从一开始就应站在一个高视角,宏观地把握全局,关注文化深层、确定合理定位,塑造传承民族性、挖掘区域性文化底蕴的发展框架,以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目前大规模建设正是规划实施公共艺术计划的良机,历史的借鉴和时代的需要,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二、挑战1、传统文化艺术观的挑战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封建国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夏丐尊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初版序中写到:“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凡是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为生子,养儿为防老,行善为福报,读书为做官。。。流弊所致,在中国,什么都是持反的工具,什么都是实用,因之,什么都浅薄。”朱光潜在《我们对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一文中写道:"就"用''字狭义说,没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是在辨别真伪,他所的的结果却可以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地都是寒不可为衣,饿不可为食的。”2、公共性的挑战如果认为公共艺术是公民社会的产物,那么它更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则是一个正在建构中的概念。中华固有文化价值系统,在“大学”中,只列构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层届,所以传统中国人只有家国观念与忠孝大义,而无社会意识与行为规范。且因“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等等俗训,只知勤劳工作,养家糊口,落时归根,不知关心、融入社会关系,落地生根。中国文化的家族观念浓厚,对于公共的领域一向较为陌生。淡化家族的、私有的习气,而认识公众的权益,学习容忍公有与分享,不以一己之死而排除异己。这些都迫切需要高扬人文情怀和社会的公德与秩序,需要艺术和情感的公共精神以制衡个人的贪图。公共艺术作为〜个当代艺术的概念,它体现了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对公共空间民主化进程的需求和对公共权力的重新审视。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可能性,在于它必须面对公共性、公民权利、权力规则、社区政治等当代社会的政治学问题。在公共性的背后,涉及的是公共艺术的政治背景和制度前提。公共性的前提是对每一个个人的肯定和尊重;是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的肯定和尊重;是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肯定和尊重,没有这些前提将没有公共性可言,也没有公

58共艺术可言。谈到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艺术所处的公共空间是公共领域的一种方式,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的活动,意味着公民的自由交往、自由对话、自由沟通,通过人们的公共空间的活动,形成体现共同需要的公共空间的秩序,这种秩序既是对公共空问的每一个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每个人社会责任的制约。公共艺术是一个带有浓厚社会学与文化学的概念,而非纯艺术的概念。尽管近年来,有批评家与艺术家提出了艺术的公共性问题,但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在中国并没有出现。它对大多数中国人来况,还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形态和一个应该为之努力与追求的目标。因为在中国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在公共空间罩如何安放艺术品,从来就没有拥有真正的发言权。从本质上看,所谓公共艺术的概念在中国得以提出既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它实际上提出了应该由公众来掌握空间支配权的问题。这是对既往历史的一种颠覆。第四节积极应对一、首先处理好两个关系问题公共艺术是舶来的,在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对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举足轻重。在东西方现代文化交融之际,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方向何在?是千遍一律地盲目跟“西风”,还是重新认识和开发民族文化的价值、探索一条传承民族文脉的时代特色之路,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重新认识旧文明与新文明、本土文明与全球文明的互动关系,这时必须面对两个问题。第一是中与西,也就是本土与世界;第二是古与今,乜就是传统与现代。20世纪中国学术的特色是古今中外的交叉,而今天的中国艺术家们置身于当代世界文化的整体景观中,有机会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学术界、思想界、艺术界进行着直接的交流和争鸣。同时,今天我们也已经有可能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反省中进行全程研究。因此回顾百年的历史、研究百年的经验,如何有系统、有策略、有远见地充分发挥民族传统的人文资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1、本土与国际在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中,每一个处于现代化发展中的国家,都不得不面对文化价值的冲突——既要对一切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西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思想与制度开放与借鉴,也要注意保存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价值理想。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根本性的问题不在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而在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态度。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用文化连续性观点辩证地了解历史,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进程中的活力。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对民族文化与价值观进行反思,并且以新的艺术语言加以表达,恰恰是艺术中的现代性的体现,尽管这一表达的题材和方式可能具有很大的差异。西方艺术的发展,也是由西方文化和群众的接受程度或爱好而找到市场的。然而不可能强行硬搬到东方来,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爱好与文化传承。从拿来主义,而演化成汲取,容纳消化的过程。2、传统与现代第二个问题是,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当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的流行文化成为当代人的文化快餐时,当代艺术能否满足现代人自我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它能否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挪用和重组,来呈现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在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中,每一个处于现代化发展中的国家,都不得不面对文化价值的冲突——既要对一切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西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思想与制度开放与借鉴,也要注意保存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价值理想。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根本性的问题不在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而在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态度。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用文化连续性观点辩证地了解历史,

59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进程中的活力。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对民族文化与价值观进行反思,并且以新的艺术语言加以表达,恰恰是艺术中的现代性的体现,尽管这一表达的题材和方式可能具有很大的差异。关于中国的文化资源问题,艺术家许江有一句话讲的很好——“我们不能把传统仅仅作为遗产来保护,因为遗产是一种不动产,应该将传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活的资源与中国画不同,以20世纪从西方引入的学院雕塑为主体的中国雕塑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转换只是刚刚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意境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创作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过去我们说“没有旧就没有新”,因为,以古视今,一切新东西都是在旧的基础上生成的;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没有新就没有旧”,因为以近视古,没有站在当代高度的新眼光,就不能发现、认识文化传统中的良性基因。所以当今之旧应是“当代高度的新'再旧7"。过去我们说“只有本上的才是世界的”,因为,以小观大,世界文明是由各具特色的本土文明组成的但是还应该懂得“只有世界的才是本土的“,因为以小观大,没有跨文明的全球意识,就不能筛选、优化、提升本土文明。所以当今的本土文明应是“全球背景的新,再本土因为任何学科都是不完全的未完成的,它的生存方式只能是:后人的解释。这种解释虽然不是“我注六经”,但也不是“六经注我”,而应当是全球百家文明"六经互注”,”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融中有•创是谓融创。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爱和自尊研究本土文明,以独立的学术品格、情操和信念提升本土文明,以主动双向交流、融会和创造建构全球文明。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公共艺术在我国的推行,必须通过“政府推进”与“公民演进”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才能形成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合力推动,进而形成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价值天平,使“公共性”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市民社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以及市民公民意识的逐步加强,艺术的公共精神将会逐步得以更大程度地呈现。与此同时,对公共艺术的探讨也逐渐会从以“公共性”为重心转向以“艺术性”为重心,公共艺术的根本属性最终将以艺术自身的美学价值得以呈现。理性(科学技术)与感性(人)的结合,度(设计)的把握。“发展公共艺术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自觉地、成功地利用本土深层的体验和文化资源,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公共艺术才具有公共性。'‘中国是一个有很深文化底蕴的国度,从文化遗产到民风民俗,从符号体系到精神气质,从艺术媒材到艺术的手法、语言方式,民族文化传统中丰富的资源都可以被我们转换和利用。公共艺术如何感应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意绪,让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主题成为视觉的见证,从来就是一个极富意义的理论话题和艺术践履。如何让精神的伟大支持和提升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的形象,公共艺术无疑有其特别重要的作为。“文化的民族主义“,并不是排斥西方的先进科技,更不是拒绝借鉴西方文化的精粹,而是旨在恢复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的平等价值地位。同时,开发民族文化的价值、挖掘地域文化中深层的具有独特风格和价值内容,也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古。跟着西方“现代”进步论的狂飙,西方文化元素优劣一统冲入中国文化领域。然而,今天我们的生活远非令自己满意,随着工业时代的急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持续恶化,不光是我们的空气、水和环境受到污染,我们的精神和心灵也在变质。我们渴望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不仅仅只是一架赚钱的机器、一只单纯的经济动物,我们不但要做个精神健康、心灵丰富、

60灵魂自由的人,我们更想成为一个优雅、真诚、丰富、热情、神闲气定的人。现在到了该对我们自己的生活重新审视、重新评价、重新构建的时候了。我们不需要背离自然的“进步”,我们需要贴近自然的原本——回归自然;我们不需要背离民族的“现代”,我们需要贴近心灵的本体——返归故土,这就是人们内心最朴素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层面后返朴归真的内心需求。三、全面构架的建设1、理念更新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建设,紧随着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青岛等城市之后,各个大中城市都表现出对自己城市面貌和公共空间极大的关注和热忱。相对于像巴黎、纽约这样的城市来说,我们的大部分城市可以说非常缺乏公共意识和整体的规划,在近代中国的短短百年时光里,城市和城市的市民们经历了太多毁灭性的冲击——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公共艺术的发展,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的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在很多时候都还是处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理念,如在城市设计中强调中轴线、标志性建筑,划分单一功能的7T发区、CBD、大学城,公共艺术设计注重宏伟、壮观,强调教育性。在大多数城市都还只是提到城市雕塑的概念,对城市雕塑的规划还是以在工业化初期的理念来思考,而对公共艺术还缺乏基本的认识,我们注意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是当今的主流理念,如果我们的工作与社会的主流思想不协调,甚至落后,那就需要我们静下来好好思考了。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的筹划,同时要面对建造、改良和破坏。近些年来,有些字眼儿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比如:“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与传统”,“民族的/4,是世界的“等等,那么究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昵?或者说,艺术家到底要以什么样的创作态度和作品来改善、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呢?无论是巴黎模式,还是纽约模式,自然都是不可行的。那些从欧洲、美洲移植来的巨大雕饰必然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经过概念化的结构和重构的祥龙瑞兽也不属于我们的生活;包括诸多应时应景的大小环境艺术工程,亦面临同样尴尬的处境。我们不要崇洋,但也不一定要“非常中国”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把握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命脉的精神。如何以这样一种精神,把政府、社区、居民、当事人、开发商、投资商一起协调平衡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自然的公共生活有机秩序,变得尤为重要。2、制度建设在我国,城市雕塑这样的公共艺术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制度建设,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体现公众意志和愿望的公共艺术体制,建立一个与民主制度相一致的关于公共艺术的资金来源、作品征集、方案评审、具体实施的决策机制。当前我国的公共艺术事业发展受到制度上的制约比较大,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上的保障,因此在公共艺术的建设、管理、维护上都更多地依靠地方政府甚至决策人的自觉行为,现在有个别经济发达城市也做了城市雕塑的规划,但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上的保障就难以得到持续性发展。3、艺术家的培养公共艺术并不等同于雕塑艺术,它们虽同属于造型艺术,但公共艺术强调的是设计,雕塑艺术强调的是表现。现在我们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多是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的,应当说他们都有非常出色的基本功,良好的美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出于培养方向的不同,有关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就比较缺乏,这些往往需要艺术家自身来加以补充。把艺术植入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因为艺术一旦进入大众审美的层面和城市尺度的空间,便会将一切优点与缺点、内涵与诉求都无限放大,清高的作品可能变得抽象费解,通俗的作品可能变得媚俗粗鄙。况且,公共艺术与空间的比例关系、景观协调关系、城市历史传承与街道氛围的关系、艺术性与可看性的关系、幽默与象征性的调性关系,都对公共艺术这种公共视觉艺术构成考验。从教育抓起是提高公共艺术水平的根本。如果我们能在教学大纲、师资结构或专业设置上加以适当的调整,我们公共艺术事业的发展就是更值得期待的。在社会生活不断渐进的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迎来了艺术的黄金时代,如何以科学精神,严肃、严谨、严格的态度

61创作公共艺术精品,以链接城市的文化坐标,延展人类文明,需要我们的坚韧、智慧与共同努力。全方位的文化政策无法忽略公共艺术的推展,而公共艺术的生存空间,却取决于人民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我国的公共艺术初始萌发,未来的方位将视国家及地方政策,企业的参与意愿,国家定位等等影响,随时有所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文化盛事,象征着民族、国家,区域的兴盛与繁荣。

62[1]《日本公共艺术生态》刘俐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艺术结合建筑法案》黄健敏台湾:艺术家出版社[3]《米兰公共艺术纵览》刘永仁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4]《公共艺术设计》施慧编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5]《生活中的公共艺术》黄健敏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6]《艺术家看公共艺术》郑乃铭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7]《公共艺术在台湾》陈惠婷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8]《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翁剑青北京大学出版社

63致谢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董雅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文章从写作、修改到最后成稿,整个写作过程中都的到了他的指导,无论是论文选题的宏观把握、重要观点的形成、研究方法的深入挖掘,都给予了我不遗余力的帮助,在此表示中心的感谢。同时真诚感谢曹磊老师在我读研期间在学术理论、号业没计方面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他对我提出的中肯指导,帮助我打开思路,开阔眼界,使我获益良多。感谢董西红老师在两年多中给予我的关怀爱护和热情帮助,并感谢系办公室其他老师们的大力协助。感谢在学习期间给予热情帮助的诸位学友。感谢所有曾热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再次感谢所有曾为我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与家人,在我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您们的关怀和支持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