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概况

东北大学概况

ID:83016665

大小:71.8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3-09-19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东北大学概况_第1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2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3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4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5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6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7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8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9页
东北大学概况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东北大学概况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校园南滨浑河,北畔南湖;学校占地总面积1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先后迁徙北平、西安、四川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1949年2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1993年3月8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98年9月,东北大学由原冶金部所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行列,是"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秦皇岛分校、基础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体育部以及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学校设有50个专业,有107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MBA、MPA、工程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6个,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是教育部批准的开展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之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东北地区中心设在东北大学。学校现有教师161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名,博士导师181名,教授299人、副教授596人;现在校博士研究生2026人,硕士生5551人,普通本科生19306人;外国留学生160人。建校81年来,东北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5万余人。东北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在保持和发扬面向基础产业的冶金、材料、矿业、机械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支持和发展计算机、自动化等高科技新兴学科,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次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评估中,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荣登该学科榜首。东北大学不断强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以及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十五"以来,学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863"高科技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共1450项。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144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912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97篇。学校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以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1995年,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被确定为当时唯一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7年,学校自动化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设立了国家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科学园是我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2000年,东北大学科学园成为国家首批15家大学科学园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东北大学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学校先后同美、日、英、德、法、意、俄、韩以及台湾、香港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84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邀请了20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和合作科研。共聘请591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先后选派教师1600多人(次)出国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东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视,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

1曾庆红、黄菊、李鹏、朱铭基、李岚清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校视察。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为在21世纪初把东北大学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大学而奋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现下设11个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1个《控制与决策》杂志编辑部,研究所包括:计算机系统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全院现有教职工304人,其中博士导师25人,教授49人,副教授78人。学院在校本科生近4000人,各类硕士生2500余人,博士生500余人。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高级人才与学科骨干,信息学院每年从高考录取新生中选拔30人,成立尖子班。对他们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模式,两年后分配导师,成绩合格者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冶金自动化中心主任柴天佑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会评议组成员、国家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心主任刘积仁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于戈教授都在该院任教。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土后工作流动站;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建设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在2002年国家重点学科重新评审中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列第一名;在2002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次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排名第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三个学科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建有计算机软件、冶金自动化、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三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学院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综合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系统仿真与应用、物流优化与控制、生物信息技术、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智能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17个博士点;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15个硕士点。近十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资助项目600余项,经费达一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二等奖30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重要会议发表论文3600余篇。学院的实验中心承担本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全部实验教学任务以及非电类各专业学生的电工基础、微机等实验教学任务。实验中心的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全体教师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而辛勤工作。学院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儿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讲学、合作科研或进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与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是国家及辽宁省重点学科。主要课程: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接口与通讯、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设计、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将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本学科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电子技术、基础医学等学科领域,是典型的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类学科。培养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电子技术、电子系统设计、生物电信号的检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像处理、医学成像技术及系统、人体解剖学、病生理学等课程。毕业生适应范围:医疗卫生系统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器械单位、医院以及其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厂矿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业务管理及设备维护等工作。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对电子与现代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分析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程控交换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系统等。毕业生适应范围:通信系统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高新技术公司、大型研发中心、电信等有关科研、教学及业务管理部门,通信设备制造厂以及其它大中型企业,从事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网络、无线通信、嵌入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有关工程技术、科研、设计、业务管理、以及设备维护等工作。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各种现代化生产的控制、管理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从事各种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仿真、优化与决策研究,从事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研究,以及从事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新型自动化仪表应用的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获得生产技术、经济分析及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并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性,适应各领域自动化方面的科技与管理工作。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是国家及辽宁省重点学科。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直流自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信息处理与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运筹学基础等。毕业生适应范围:适用于在科研、设计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自动化领域理论研究

3及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设计、调试等工程实践。适用于在各类企业、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制开发以及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政府机关及企事业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具有检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等研究方向,属于国际仪表学科的前沿领域。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自动化仪表、控制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能力的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突出的竞争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仪器智能设计基础、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与网路化仪表等。毕业生适应范围:适用于高新技术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及企业,从事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教学、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很强的就业优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学科是当前发展最迅猛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是研究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培养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具备设计、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与编码、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技术、软件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通信电子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毕业生适应范围:以通信、网络、广播、电视、雷达、导航、遥感、自动控制、信息、家电与智能仪器等为服务对象。培养能在上述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同时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管理的更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个系。设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其中1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国家本科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教授28名、副教授53名、高级工程师7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0余人。目前学院在校学生315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0名,硕士研究生800名,工程硕士和硕士学位进修生190多名,本科生1950名。为了培养研究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院设有尖子班,在新入学的学生中,通过考试择优组成尖子班,并按尖子班专门教学大纲进行培养,三年内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硕一博连读。学院下设现代设计与分析、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液压与气动技术、车辆工程、生物机械电子工程6个研究所和真空与流体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图学教学与研究中心、机械基础教学与研究中心。学院还建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辽宁省CAD/CAM工程技术中心和辽宁省机械产品设计技术服务中心。学院目前拥有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均设有博士后流

4动站。其中"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的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均设有博士点、硕士点;”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涵盖的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化工过程机械为二级学科设有硕士点。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近五年来,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曾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973"和"863"项目、国家"九五"和"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其它省、部、市级科研项目100多项,横向科研和工程项目100余项。在振动控制与利用、智能结构与图象分析、高效与超高速磨削技术、并联机器人与虚拟轴机床、机械结构强度与寿命预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3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已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韩国、芬兰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科研和高级人才联合培养的联系。已有2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先后有90多名教师出国深造、进修或合作科研。特别是近年来,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型本科专业技术人才,学院已同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了"2+2"联合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大学本科生和"4+1"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协议。本学院各专业的大二年级学生均可报名,学习成绩优良、且英语"雅思"成绩达到6.0的在校本科学生,学院将直接推荐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完成后2年的本科学习,毕业成绩合格者,将颁发东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爱丁堡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成绩优秀者将有机会在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对于大学四年本科成绩优良、获得东北大学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资格、且英语"雅思"成绩达到6.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学院将直接推荐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多年来,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分配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名列学校榜首。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硕一博"连读的比例也逐年提高,2004年已经达到14%,其中包括免试推荐到国内其他重点大学和知名科研院所攻读硕士研究生。热诚欢迎有志于从事现代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青年学子来我院学习、深造!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机电装备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方向。上述专业方向所在学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课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电工学与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数控技术、机器人学、机械设计学、工业工程管理等。教学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该专业设有多个专题课程组,学生可在高年级自主选择课程组。优秀毕业生可以宜接攻读硕士和硕一博连读研究生。毕业生适应范围:该专业机电结合,知识面宽,知识层次高新,适应性强,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可到国家机关、工业企业、经贸管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机电装备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经营贸易、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具有十分突出的专业特色,在国内真空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历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本专业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还强化学生的基础和交叉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华业生的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本专业主耍培养从事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工、制药、石油、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中真空技术和过程装备的设计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制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流体机械、化工过程机械两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流体机械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设计、真空技术、真空应用、过程装备控制、过程装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工业工程管理等。毕业生适应范围:表面科学、真空物理、新材料、科学仪器、航空航天、原子能、新光源、新能源、信息通讯、半导体、电子器件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机构,轻工、制药、化工、食品、环保、冶金、电子及军工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从事研究、设计、生产、管理、教学等工作。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综合专业,是艺术、技术、经济多学科知识交叉联系的完整体系。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设计及美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既有产品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又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并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的复合型高级工业设计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美学基础、造型设计基础、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市场营销等。毕业生适应范围: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和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及教学等工作。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现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国家一级学科博上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金属防护专业服务中心等研究基地分别依托于本学院的相关学科。学院现设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5个本科生专业,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岗教职员工260人,院士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授57人(包括博士导师35人),副教授6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52%。材料与冶金学院十分重视国家重大基础、高新技术及企业合作研究,建院七年来,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部委级项目400余项,总经费超过1.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71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9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6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7项。在教学改革中,学院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实践,组织了大材料、大冶金专业的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儿年来获国家教学改革成果一、二等奖3项,部省级一、二等奖9项。建院七年来,共培养本科生3500人,硕士生790人,博士生360人。2001年开始,

6学校先后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理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等合作办学,在我院选拔学生,以"3+2”的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开放合作中,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六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了60名国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学院各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均为社会发展所急需、供不应求,多年来一直保持高就业率。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和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以及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的专门知识,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高。现设有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的学生除了享受学校的各级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外,还单独设有"中州铝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习刻苦的特困学生。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实验、近代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英语、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工学、微机操作、微机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CAD基础、冶金过程计算机模拟与应用、冶金常用计算机技术、热工仪表及自动化、金属学及热处理、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化工原理、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学等。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授课。毕业生适应范围: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的相关学术领域:国家政府机关有关部委的公务员;相关外资企业的专业岗位;各类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和国际贸易岗位;还可在机械、运输、军工、船舶、建筑、电力、化工、环保等行业所属的相近专业性质的岗位工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加工、性能及其使用。培养的学生具有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及材料领域技术咨询和管理能力,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工程应用和使用先进仪器进行材料测试、分析的能力,具有材料质量控制和改进及材料合理应用和工艺开发的能力,具有国际学术及技术交流的外语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设有"名誉教授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及学习刻苦的特困学生。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现代应用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近代物理、物理化学、微机原理、数据库、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弹性力学、工程力学、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工程导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工艺设备设计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电子、交通、化工和建筑等工业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工艺、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工程科技工作,又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投资项目的风险性技术评估、计算机信息领域的硬件研究工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7培养目标:该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型过程的工艺方法、质量和形状尺寸控制以及成型过程所需装备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选型组合。该专业是集材料制备与成型、机械及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材料科学及其成型工艺和技术,掌握材料加工成型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材料成型形状控制、材料组织、结构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和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以及机械与自动化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的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力学、材料成型金属学、材料成型理论与工艺、材料成型机械设备、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工业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制备与成型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从事机关和物资部门、外贸部门的工作。此外由于本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快速高效发展趋势的能力,使毕业生掌握了一定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学生的就业面大大拓宽,符合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木专业毕业生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社会需求量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在能源高效转换与清洁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工业生态化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学生除可以享受学校所设各类奖学金以外,还可享受单独设立的"德国L0I"教育基金、"七七炉"教育基金、"北岛"教育基金等奖学金。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微机原理、电工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业生态学、仪表检测及自动控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利用与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动力工程与装备、电热原理与设备、燃料及燃烧、工业炉热工及构造、工业锅炉原理、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电力、供热、制冷空调、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电子信息、冶金、化工、铁路、医药等部门从事热工理论及设备、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生态环境系统工程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和环境技术管理,并能适应我国资源与环境特点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对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可提高科研、教学、开发和技术管理的能力,掌握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关键技术,尤其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过程工程环境理论、材料生态化技术与环境生态材料等。

8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大型企业的环保机构以及合资企业,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早在1939年就设立了工商管理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较早开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校之一。经过几个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东北大学于1994年5月成立了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目前设有3个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学系。学院拥有7个本科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工商管理(MBA)等9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工商管理学院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从高考录取新生中选拔尖子生,为他们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并且在两年之后为他们配备导师,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优秀硕士研究生可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工商管理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1200多人,硕士研究生(包含MBA研究生)1052人,博士研究生148人。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职教师83人,包括教授14人(含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32人。学院教师除承担教学任务外,先后承担国家、部省级多项研究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部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及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4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百余项,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年发表论文百余篇,每年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形成了一批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几年来,学院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的学历层次及知识结构。学院还聘请了1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为学院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始终以培养政治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心理体魄健康的”高素质、创新型”的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富创意、善通变、耐持久、承责任”为培养理念,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上,通过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专业特长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本科毕业生3640余人,研究生1080人,培养厂(矿)长、经理1121人。有相当部分已成为工商界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管理学馆面积达7700平方米。除学校图书馆外,学院设有图书资料中心,收藏图书万余册及期刊百余种。学院还设有实验中心、国际远程教育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MBA案例讨论室。学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硬件设施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培养国际型管理人才的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日本青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美国爱克华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韩国庆星大学以及德国、比利时、加拿大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双方积极地进行学术交流和频繁的学者互访活动(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多次来学院讲学),并在MBA培养和研究生教育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学院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并设立学院教研基金和科研基金,鼓励学术活动的深入开展。MBA教育中,学院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日本青山大学合作开设的ManagementGame远程教育课程,在国内首开先河,并于2002年参加了由国家经委和教育部在深圳举办的教学成果展,受到社会一致好评。MBA教育正在成为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品牌。工商管理专业

9培养目标:培养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高级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现代管理技术,具有良好的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掌握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与控制的方法,具有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可在企业或政府部门从事计划管理、战略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学、国际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技术经济学、运筹学、会计学、公司理财、市场营销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毕业生适应范围: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管理、综合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各类企业、公共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咨询业务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活动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财务报告阅读与分析、跨国公司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税法、管理咨询、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综合案例;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经济法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各种类型的企业、公共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也可到中专、高校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还可到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审计、税务、资产评估、咨询和各种经济管理工作。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知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中综合性技术与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数理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工业技术、管理科学及工业工程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中实际问题,完成对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办公自动化、关系数据库、C语言、VB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仿真、系统工程、机械工程学、现代制造技术、电子电路技术、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工程、技术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可在工业企业及服务企业、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技术、科研及教育工作。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既懂营销又懂管理,掌握现代营销管理理论,能运用现代营销管

10理方法和手段,在工商企业从事营销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坚实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对企业进行营销管理,同时具有较雄厚的有关现代营销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营销工作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促销学、消费者行为研究、推销学、市场研究、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贸易、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及各项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从事决策、管理、研究和实务的“厚基础,宽口径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开展进出口业务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实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我国外经贸政策和法规,熟练掌握专业英语,具备从事涉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政策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实务、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市场、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文写作与翻译等。毕业生适应范围:资源、能源、原料制造企业,技术或资本密集型制造企业,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港口运输等物流企业的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务;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国际结算和国际保险业务;涉外企业管理工作;高校、科研及咨询机构外经贸研究和咨询工作;海关、商检、贸促会、外汇管理局、商务部和各级政府经贸委等外经贸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现代金融业务的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高级经理人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应掌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重点受到金融服务、客户管理、开发市场、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资产组合进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使其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业务、保险学、国际金融管理、商业银行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企业会计、金融工程、网络金融、金融规划、金融法规、国际金融市场、投资学毕业生适应范围:咨询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外资或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国家机关、政府金融和经济管理部门,各大新闻媒体从事金融经济类新闻报道的部门以及各大企业的财务和融资部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11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承担各级各类信息管理工作以及各种类型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具备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系统思想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价工作;3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能力:4具有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描述和解决企业和其他组织中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要课程:企业管理学、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会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决策支持及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价工作。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矿物工程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所、地质工程研究所、地质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9个研究所和测绘工程系、城市规划系2个系以及一个实验中心。到目前为止学院拥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其中采矿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安全工程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师172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在校本科生1133人,硕士生413人,博士生253人,博士后28人。学院是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学院历来重视在校学生的教育,在学生的培养方面硕果累累。几十年来学院在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等方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其中包括一批部省级领导干部和众多以王淀佐、钱鸣高、于润沧、马在田、刘宝琛、孙传尧等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丰富,年科研经费进款额逾千万。2004年我院唐春安教授领导完成的“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冯夏庭教授领导完成的"大型岩体工程稳定性和优化分析方法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还有多个项目获得部省市级奖励。学院注重国际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加纳等国家的有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聘请了20多位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为学院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连续几年在东北大学基础课学习成绩排名中名列前茅。我院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需求旺盛,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城市规划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城市规划历史及理论、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原理与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具备美学修养,能够从事城

12市规划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在城市规划与建筑的设计、管理、咨询以及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管理及研究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生产过程中系统的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和现代劳动保护管理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师资队伍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水平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陈宝智教授所提出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之理论,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属安全科学领域中的前沿,为本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受部委、省政府部门委托成立了滤料检测中心,安全评价中心等机构。教学、科研和实验条件完备,培养了一大批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绝大多数成为技术骨干。主要课程:系统安全工程、安全原理、防火防爆、电气安全、起重运输安全、压力容器安全和人机安全工程学、工业通风与防尘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工业企业(安全监察、生产及管理)、交通运输、劳动保护、公安、保险、设计研究等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国家机关等。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管理、房地产开发及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主要课程:城市道路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钢结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房屋建筑学、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数值计算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公路、铁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地产开发以及地下建筑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环境规划、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研究开发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系统分析与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毕业生适应范围:高等学校和科研设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三废治理、环境科学的研究、设计、运行管理工作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以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地质理论及技术方法从事工程勘察及资源勘查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13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岩石力学及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遥感地质学及专门工程地质学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科研设计部门、交通、铁路、水电、土木等工程建设部门,以及地质勘查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影像分析系统等现代测绘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培养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测绘工程设计、实施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软件开发人才。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土木交通工程,水利电力工程,矿产资源管理,卫星定位与导航工程等行业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研究与开发工作。本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数字化测图原理与应用、误差原理与应用、卫星定位与导航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管理,大地控制测量,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测绘工程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技术管理工作。地理信息工程的软件开发与维护。也可到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为指导方针,是理工兼容、技经结合、信息与决策兼备的多学科交叉专业,主要培养运用现代技术从事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对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可掌握矿产资源开发与决策的基本思想与关键技术,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岩土工程、信息与决策、数值分析、计算机仿真、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成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课程:资源开发系统工程、无废工艺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地质学、资源开发新技术、工程爆破、资源经济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生产优化与管理、工程机械基础、隧道与井巷工程、计算岩石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应用岩石力学、虚拟现实与数值模拟、矿产经营、生态足迹、资源开发与环境、资源综合利用与评价、微机原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可在冶金、土木等行业和领域的设计研究单位、厂矿企业及政府机关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与岩土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亦可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现代技术从事资源主要为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生产设计、应用、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适应我国矿业工程的发展需要、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应用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掌握固体物料分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矿物加工工程理论研究和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能独立工作、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

14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课程:固体物料分选学、非金属材料深加工、矿物与工艺矿物学、工程流体力学、选矿研究方法、选矿厂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资源微生物技术、冶金概论、二次资源回收与利用、选矿数学模型、工业技术经济、选矿环保、计算机在选矿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在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厂矿或政府机关,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加工与利用、矿物材料及超细粉体制备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设计、技术和管理工作。理学院东北大学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系统科学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应用力学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生物科技研究所、分析化学中心等十个单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校友张捷迁教授为理学院名誉院长。理学院现有教职工23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导师15人,教授47人,副教授65人,讲师29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菲尔兹奖(国际数学最高奖)获得者、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国际著名化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汉森教授以及国内一批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为理学院兼职(名誉)教授,到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同时学院也定期派出自己的学者和留学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和学习。目前,东北大学理学院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理学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和工程力学6个本科专业。新生入学后,经过4年的学习可以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材料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力学、固体力学、生物化工等1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物理学科、分析化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理学院按照强化基础、重视应用,拓宽视野、培养能力的办学思想,从2002级开始实行学分制试点,各专业按照专业方向制定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在指定的课程范围内选修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此外,部分专业正准备实行开放式办学,采用3+2的培养方式,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现在已培养出不同层次的高级人才数百名,分布在政府机关、海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大型企业公司,从事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的已成为单位的高层次决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由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系统地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能在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类、代数、几何、方程等)、大学物理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象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工程选讲、数值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控制理论基础、运筹与优化、数学模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控制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及保险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也

15可攻读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优秀学生毕业后可推荐到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光电子和传感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宽厚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掌握多种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熟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能在激光和光电子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磁学技术、超导技术等领域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与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理工结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激光物理、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与应用、磁学与应用技术、超导物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应用物理实验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适宜到与光电子科学、传感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事业、政府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和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毕业后可报考本校、科学院、国家部委的研究院所或其他院校攻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自动控制、计算机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还可直接推荐到本校或相关重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此外,本专业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合作,实行3+2模式联合培养,即前三年在本校本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者后两年可直接到英国学习,毕业后可同时获得东北大学学士学位和英国拉夫堡大学硕士学位。材料物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介于基础学科和材料工程学科之间的理工结合、侧重于理的桥梁性学科,培养从事现代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材料设计与研制、传统材料性能改进、材料合理使用和材料检测分析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将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2)掌握材料设计、研制、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工程材料学、功能材料学、信息材料学、材料中的相与相变、材料中的位错与力学性能、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晶体X射线学、电子显微分析技术、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固体物理、理论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科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学生在大三年级根据学习成绩、本人志愿及社会需求情况分成三个方向培养:一、先进结构材料与性能方向;二、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方向;三、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方向。毕业后可报考(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可免试推荐)本校及其它院校、科学院或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从事工程材料、功能材料、信息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工作;还可到技术监督与质量检验部门、科研院所、公司企业从事材料组织结构、理化性能及质量分析检验与管理工作。工程力学专业

16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力学、计算机技术、机械结构、土木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达到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工程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又具有必要的工程结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本专业毕业生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广泛,就业面宽。本专业具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程、微机原理与应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振动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结构、C语言、FORTRAN语言、ANSYS等大型工程软件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后可以做高校力学教师,也可在机械工程、土木建筑、精密仪器、汽车工程、航空航天、造船、兵器、水电、冶金、石油、化工等工程部门或研究部门从事技术和科研工作。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设立于1986年,为全国最早创办的应用化学专业之一。化学系目前已拥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分析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物理化学硕士点、分析化学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应用化学专业含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现代工业分析技术和绿色化学三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基本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及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改性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材。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改性方法。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性能。3、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与模具设计。4、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及研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工艺、仪器分析及相关的实验课、计算机应用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适应面宽,适应能力强,可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建筑、水利、电子、交通、航空等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从事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贸易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现代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方向:培养工业分析、城市环境质量检测、评价和分析仪器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分析技能和发展趋势。3、具有对新材料、工业产品、食品等分析评价的能力。4、具有对环境的监测、分析、评价的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及评价、工业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毕业生适应范围: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卫生防疫等行业的质量检测、环保等部门工作。也可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绿色化学方向:培养环境友好材料的设计开发、可再生生物质利用、危险品检测、环境管理和治理的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绿色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环境友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3、可再生生物质的利用;4、环境治理;5、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绿色化学、环境监测及评价、现代分析技术、环境工程、环境法与环境管理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交通、民航、海关、保险等行业从事特殊检验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中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17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改造环境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生物技术和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校已将本学科列入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领域,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学科建设,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实验室。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化工原理、细胞生物学、生物物质分离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现代农业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物信息学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适宜到生物、环保、食品、农业和制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的事业性单位从事生物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和检测、检疫等工作,也可以到有关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和开发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文法学院东北大学于1923年成立伊始就设立了文科和法科,1929年正式成立文法学院。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恢复建立。东北大学是全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获得文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是全国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学院拥有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设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MPA、高等学校教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6个本科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新闻学.学院设有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基层学术组织由10个研究所(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经济与行政研究所、东北亚区域问题研究所、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税法研究所)、6个研究中心(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东北大学MPA教育中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两课"教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6个系(政治学系、法学系、行政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经济学系、新闻学系)组成。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8名,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院聘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8人,中青年学者陆续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学院各类学生共计1643人,其中本科生共839人(含留学生7人),硕士研究生(含MPA)和博士研究生共804人。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0项,其他部省级项目53项。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大阪国际大学、日本关西大学、日本帝京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等国际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图书库藏书4万余册,期刊阅览室有学术期刊337种,报纸27种,与学校图书馆的人文社会科学藏书共同构成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资源,满足师生教学研究的需要。

18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事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既具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又熟悉国内外人事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事管理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领导与人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人事管理基本理论,自觉运用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悉现代办公手段,具有较强的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人事行政学、行政组织学、人事测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政治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法学基础、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市场学、国际政治学概论、公共关系等课程。毕业生适应范围:党政机关、军队、社会团体、公司、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等工作。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懂管理,又懂经济和法律,能在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理论教学研究人才。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具有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精通法律,掌握经济管理及其发展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熟悉办公自动化,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概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市政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绩效管理、行政领导与决策、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社会调查方法、公文写作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各级政府部门、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工作或大中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科研、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MPA专业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法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绩效管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保障学、谈判学、卫生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公共

19关系学、管理文秘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工作或在大中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法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能力和素质,以及法律实务的法学人才。本专业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接受法律思维和法律实务的训练。学生毕业时能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外国法学资料的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14门法学核心课程;合同法、海商法、环境法、税法学、司法文书、律师实务等法学专业课,此外,还设有双语教学课、专业外语课和多门专题选修课。毕业生适应范围:法学专业的学生有很宽的就业渠道,既适合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仲裁、公证等法律实务工作,也可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还可以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法律顾问等工作。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向经济学相关专业扩展和渗透能力的实用型经济学人才。主要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政策研究、金融投资和企事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企业策划的高级专门经济学人才的要求。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新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专题、微机基础、C语言、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等。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经济学理论教学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经贸部门、各类企业单位从事实际经济管理工作或者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新闻学(网络传媒)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熟悉现代传播学理论和新闻学理论,全面掌握网络传播技能,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集现代网络传媒管理、经营、技术于一身的网络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掌握新闻学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掌握现代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传播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熟练运用数据库、数据通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理论,对网络传媒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

20主要课程:新闻传播学、新闻学导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评论、新闻写作、新闻伦理学、中外文学史、美学原理、社会学、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网络传播概论、计算机引论、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开设绘画技术与平面设计、中外音乐作品赏析等专业素质教育课程。毕业生适应范围:从事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等公共媒体单位的网络信息编采工作;在各类、各级新闻传播单位从事网站管理及网络传媒开发与经营工作;负责各级政府政务网站及企业、事业单位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各类电子商务领域的管理工作等。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设有英、日、俄三个专业系,大学英语教研一部、大学英语教研二部、研究生教研部、德、法教研部等四个教学部,以及美国研究中心、国际语言交流中心、语言与网络多媒体中心等三个中心。外国语学院现有在校外语专业本科学生500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在设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美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三个硕士点。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人,讲师55人。学院每年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外籍教师和专家授课。外国语学院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14间,无线听音室数十间,其中多媒体语言实验室4间。校内设有卫星电视转播地面接收器,可接收国际英、日、俄新闻和教育电视节目。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涉外经贸方面基本功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高等学校英语师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美文学、英语写作、英美概况、欧洲文化入门、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汉笔译、英汉口译、外报外刊选读、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原理、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在涉外经贸部门承担外事、外经外贸国际会议的翻译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承担外语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日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和涉外经贸方面基本功的复合型高级日语人才,高等院校日语师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掌握日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理论,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日本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涉外经贸部门所需的实用日语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古代、现代汉语及英语的应用能力。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日语精读、日语会话、日语听力、二外英语、日语泛读、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日语写作、日汉翻译、现代日语语法、日本文化、中日同声传译、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作品选读、国际贸易、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毕业生适应范围:独资、合资企业等涉外经贸部门从事笔译、口译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或理论研究工作。俄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涉外经贸方面基本功的复合型高级俄语人才,高等院校俄语师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基础俄语课,高级俄语课,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俄文

21报刊选读、经贸俄语、科技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微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英语,现代汉语等课程。毕业生适应范围:在涉外经贸部门及科技部门承担笔译,口译工作,在高校承担俄语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等。软件学院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苜批批准的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面向国内、国际进行软件工程和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与研究生层次的学历与学位教育,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1600余人,预计2007年在校生规模可达3500人左右,学院将建设成为面向国际、国内一流的高级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许多方面享受国家和学校的特殊政策,工作人员及教师实行聘任制。学院师资主要由学校、企业、国外专家组成,并与国内其他相关学院建立了师资联盟,以保证优秀的教师为软件学院的学生上课。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企业需求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软件工程专业引进国际一流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课程体系。目前学院已与微软、Orac1e、Bea、Sybase等国际知名的IT企业和东软集团等多家国内著名的IT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具备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注重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高效管理项目的能力,工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等代数、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与项目管理、软件设计实例分析、CMM/IS09000等。另外,本专业将按照企业和领域需求确定培养方向,按照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一半以上的课程将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开设日语、韩语等第二外语。毕业生适应范围: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物理、数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息安全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很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网络、接口与通讯技术、PKI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WEB技术与应用、安全协议导论、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电子商务概论等。本专业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企业和领域需求确定培养方向,按照产业需求

22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大量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开设日语、韩语等第二外语。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将主要服务于信息产业或其它国民经济管理部门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和军事部门,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科研、设计、开发、教学、产业、管理和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艺术学院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艺术学院的成立是东北大学面向新世纪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改善育人环境,向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现代一流大学迈进的重要一步。艺术学院以东北大学多学科优势作为依托,坚持科学与艺术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德与艺结合的办学思想,通过开展系统的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改善师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艺术学院下设音乐表演和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00余人,在校本科生482人。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艺术概论、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名著欣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复调音乐、配器法、作曲法、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即兴伴奏、重奏(唱)、合奏(唱)、钢琴艺术及名著欣赏、形体课、表演课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单位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合在交响乐团、歌剧院、歌舞团、合唱团、戏曲团体、综合性文工团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工作,能完成演出、伴奏、录音、录像等任务;适合到艺术类及普通大专院校、艺术类中专及普通中小学及各种各类教学单位从事音乐教育工作;适合到社会科学类文化部门、艺术馆站、文化馆站从事音乐研究工作;适合到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音像出版行业从事音乐编辑工作;适合到部队、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社区从事音乐文化普及工作。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工程制图、建筑技术、表现技法、家具设计、快题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装饰材料、工程概算、字体绘写、字体创意、图形创意、商业插图、标志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合在环境艺术设计单位、室内设计事务所、装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视觉形象设计与研究等单位从事创作、开发和设计工作;适合在装饰装修企业、建筑工程企业、商务印刷企业、出版机构、实用美术单位等从事工程设计、专业策划、业务管理、专业制作工作;同时也能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体育部体育部下设社会体育教研室、现代教学方法第一研究中心、现代教学方法第二研究中心、冰雪运动教学方法研究所、体育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2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现有三个年级61名学生;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成立"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2004

2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其中1人被评为东北大学"名师"。现有在籍教职工58人,教授3人,副教授24人,讲师14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9人;国际级裁判1人2项,国家级裁判8人10项。体育部现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馆、体操馆、武术中心、健身健美中心等,总面积6.5万平方米。冬季有滑冰场。体育教学广泛运用双语教学、电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等手段。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体育经济发展,满足体育产业开发和体育人才管理的需要,掌握体育专门知识、技能及体育经济规律、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开发、体育市场营销和体育法规等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国际活动能力的体育中介管理人才,能够在体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体育行政管理和政策理论研究及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课程:体育基础、社会体育概论、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管理学基础、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毕业生适应范围: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体育产业开发、体育人才管理、体育市场开发及营销、国内外体育中介、体育行政管理、体育政策理论研究、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等工作。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由东北大学统一规划,具有30年办学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6年,原名冶金工业部北方冶金地质"721"大学,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冶金工业部主持下,整建制并入东北工学院,成立东北工学院秦皇岛分院,1993年随东北大学复名更名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1996年,由东北大学报请冶金工业部批准,秦皇岛分校建设作为"东北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随东北大学划入教育部。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秦皇岛分校继续面向全国独立招生,电子注册和学生毕业统一归口东北大学。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校园内林木花草郁郁葱葱,楼群建筑风格迥异,环境优美清新,文化氛围浓厚,生活设施完善,是育人、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是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花园式大学。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近6000人,设有外语、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自动化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5个系,涵盖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12个本科专业,另设网络教育、成人教育2个分院。学校有教职工近650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副教授140余人,专任教师中获博士、硕士学位者占52%以上。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整体结构,已逐步形成学科分布合理、年龄结构适中、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实验设备先进,教学设施完善。拥有过程控制系统、光纤通信、微波天线、程控交换、自控原理、通讯原理、高频电子线路、DSP、EDA、新通信技术等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其中,实验教育中心、计算中心9个"双基"实验室,2000年经辽宁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后认定为"合格实验室";具有国际水平的罗克韦尔实验室,集教学、研究、开发于一体,为师生的学习和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实验环境;学校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19个大型数据库,设置电子阅览室、情报检索室,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校园网络设施完善,拥有国家公用数据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两个出口,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学校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24组建起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心、自动化研究所、翻译研究所、软科学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等7个科研机构,其中信息技术与智能软件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担任所长、周巢尘院士担任副所长,应用地质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孙殿卿院士担任名誉所长。2004年,学校新建新材料研究所、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4个科研机构,为学校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治学严谨,继承了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传统校训,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数次夺冠,并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榜上有名。毕业生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连年居河北省前茅,研究生升学率也逐年稳步上升。学校非常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现已与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学校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社区学院、伊里诺尔州林肯兰德学院、芝加哥大学湖城学院等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邀请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定期接收美国佐治亚洲考沃南特学院、美国伊利诺尔州林肯兰德学院和美国马里兰州的留学生和国外文化交流客人。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历经变革,全体师生自强不息,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了分校改革与发展的累累硕果。现在,学校正按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适度扩大规模求效益、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朝着创办现代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学校现开设的12个专业中,除电子商务专业外,其他11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适应范围均与东北大学相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电子商务专业是经教育部首批批准建立的新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最新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理论,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工具,能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研究,电子商务工具开发及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人才。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网络商务信息管理、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律与规范、电子商务实用技术、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管理学、运筹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通讯与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安全等。毕业生适应范围:可在党政机关或研究部门从事电子商务宏观管理与法律法规研究、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可在软件开发企业与研究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平台及应用软件研制,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管理研究;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的规划、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可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工作。东北大学学生奖学金设置情况一、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等级获奖面一等:2000元/人•年3%二等:1000元/人•年三等:600元/人•年学生获奖面为26%二、高分数学生一次性奖励每年对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大学的新生,进行一次性奖励。

25一等奖:5000元/人二等奖:3000元/人命名奖学金一览表帮学助困措施及办法一、"绿色通道"新生报到时,开设"绿色通道"。针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情况,通过帮助办理缓交学费、助学贷款政策咨询、勤工助学岗位报名、发放过冬棉衣、发放食堂饭卡等多种措施,为经济困难的新生解除忧虑。二、勤工助学学校成立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勤工助学活动。目前学校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500多个,临时岗位1000多个,每年发放勤工助学工作的劳动报酬近100万元。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指由国家指定银行经办的,国家财政贴息的助学贷款(仅限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每年不超过6000元),适用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迄今为止,我校已有6223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合同总额超过一个亿。四、困难补助学校对遵守学校纪律,学习刻苦,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后生活仍很困难或因突发事件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困难补助。另外,我校设立“爱心资助超市”对困难学生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五、特困生奖学金为奖励那些家境贫寒,自强自立,学习特别优异的学生,学校还设立了多项特困生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曾宪梓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建行爱心基金奖学金、米其林爱心奖学金、jk优秀特困奖学金、沈阳同方优秀特困生奖学金、姜涛兴翰汽贸优秀特困生奖学金、海融控股优秀特困生奖学金等。六、社会资助为加大帮困力度,学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社会各界对我校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东北大学在本科生教学方面,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则,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多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这些模式主要有:1、因材施教,组建学硕博连读班,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26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的新生入学后,通过考试选拔,组建学硕博连读班(尖子生班)。该班单独组班上课,选派优秀教师任教,实行双语教学。高年级进入教师课题组,实行导师制。经过考核合格,免试推荐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实行主辅修制,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辅修第二专业。学校为同学开设了多种热门专业供学生选修。经考核成绩合格发东北大学辅修专业证书。3、"2+2"、"1+3"软件班,培养社会急需的软件开发人才。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面向省内非计算机专业二年级本科生招生,选拔部分学生组建"2+2"软件班,面向校内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类一年级本科生组建"1+3"软件班。单独组班上课,讲授最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引进优秀的国外原版教材,并将东大软件园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毕业后颁发"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证书。4、"4+1"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很多企业急需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企业的要求,组建了”4+1"复合班。东北大学已连续两年为济南钢铁集团举办了"4+1"复合班。该班学生四年本科毕业后被聘为济钢集团正式职工,并在学校继续学习一年,享受集团正式职工一切待遇。经考核合格发东北大学双学位证书,企业按研究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对待。5、开放式办学,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选派留学生,培养外向型人才。近几年东北大学与英国玛丽女王学院、拉夫堡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法国波尔多商学院、香港颔南大学等多所学校签定了互派留学生的协议。东北大学在2、3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优秀本科生前往这些学校学习1—2年,成绩合格发给东北大学和这些学校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经考核,还可以在该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东北大学国防生招生管理办法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有关单位依托高校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培养的,在正常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并享受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办理入伍手续任命为军队干部的青年学生。招收国防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重要模式之一。考入东北大学国防生班的学生,既掌握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知识,又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是迎接世界军事革命挑战的军队建设急需的人才,毕业后深受部队的欢迎。一、报考条件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符合《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2、品德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3、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截止当年8月31S).4、身体健康,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二、报名、录取1、考生应在"提前录取"栏目内填报东北大学国防生专业志愿。2、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应进行政审、面试和体检,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工作同步进行,具体时间请关注各相关省招考委通知。

273、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参加军队院校统一提前录取(如未被录取,不影响其它院校正常录取)。同等条件下,获地区(市)以上的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党员和特长生、艰苦贫困地区考生优先录取。4、被录取的考生持东北大学统一发放的入学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经复查合格后签订《国防生协议书》,复查不合格考生取消国防生资格,按东北大学有关规定处理。三、2005年计划招生140名。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辽宁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招收女生2名,其他招生计划均招男生。四、有关待遇1、学生在校期间按照东北大学相同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培养。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单独设班,相对集中住宿。每学年享受40006000元国防奖学金。3、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军政训练的主要科目将纳入教学计划。不能纳入教学计划的军政训练科目,将利用部分课余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实施。4、学生毕业时,凡符合毕业条件和部队培养目标并按协议到部队工作的学生,将获得东北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分配到部队后任命为军队干部,为期一年的见习期满后,(到指挥岗位或边远艰苦部队工作的学生,不实行见习期),下达任职命令,定为副连职(专业技术十三级),授予中尉军衔。获双学士学位的学生可定为正连职(专业技术十二级),授予中尉军衔。军队鼓励学生毕业后报考军队急需专业的研究生,攻读研究生期间享受军队干部待遇。注:有关事宜可咨询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东北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通信地址:东北大学347信箱邮编:110004电话:024-836785058367850683678509东北大学200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第一章学校概况第一条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注册地址为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学校代码为10145。第二条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学校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行列,是"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第三条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秦皇岛分校、基础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体育部以及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

28续教育中心。学校设有50个专业,有107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61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6个,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东北地区中心设在东北大学。学校现有教师161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名,博士导师181名,教授299人、副教授596人:现在校博士研究生2026人,硕士生5551人,本科生19306人:外国留学生160人。建校81年来,东北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5万余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第四条东北大学本科生的招生对象为:国家统一组织考试的高考生(含自主选拔录取学生、定向就业生、国防生、艺术类考生、体育类考生、高水平运动员、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保送生、港澳地区和台湾省考生以及第二学士学位生。第二章招生机构第五条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东北大学招生委员会",领导全校招生工作,下设"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本科生招生的日常事务。第六条东北大学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052号)的文件执行,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第三章录取原则第七条东北大学对考生体检的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第八条学校按照不超过我校在各省(区、市)招生计划12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对第一志愿考生进行分专业录取时,按照考生专业志愿,以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为依据,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安排专业时,在专业志愿之间采用分数优先方式。第九条在已调档考生中,我校优先满足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当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并适当参考考生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做退档处理。第十条当第一志愿考生档案不足或招生计划尚未完成时,按志愿顺序依次调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档案。调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档案时,优先选择有专业服从志愿的考生。在分专业录取时,根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并适当参考考生单科成绩安排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第十一条在高考文化课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享有国家规定的政策加分或相关科目成绩高的考生。第十二条对于省级优秀学生、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的考生,当高考文化课成绩高于我校在该省最低调档分数线时,学校认可考生所在省的政策加分。其它政策加分按第H^一条办理。第十三条对于有高考选考科目的省(区、市),除省级招生办公室有明确规定,我校原则上按投挡成绩政策加分参照本章程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执行,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选考科目成绩高的考生。当选考科目生源不足时,调剂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第十四条东北大学部分招生专业教学对外语语种的要求详见我校在各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中的有关说明。第十五条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获得我校艺术类专业加试合格证。录取办法详见东北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

29第十六条高水平运动员的录取按《东北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考生须取得我校体育加试合格证,并且与学校签定协议。第十七条定向就业生的录取工作按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录取为定向就业生的考生,在入学时须与定向就业单位和学校共同签署定向就业协议书,不签署协议者,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八条国防生的录取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学司20028号)执行,入学时须与部队驻校机构签署协议,不签署协议者,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九条学校共预留计划180名,其中:为自主选拔录取预留5。名招生计划;为辽宁省第二志愿考生预留30名招生计划,考生文化课成绩须高于我校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80分以上,录取时从高分到低分减20分安排专业;为正在申报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际合作办学模式预留30名招生计划;其余为高水平运动员和保送生招生计划。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学校将根据生源情况,经省招生办同意,调减生源不足省的招生计划,增投到生源好的省份。第二十条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目前正在申报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如获教育部批准,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全部计划均按照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招生,预留的30名招生计划增投到生源好的省,按分数从高到低顺序录取;如未获批准,则按其他专业招生计划依上述原则办理。有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办学情况请随时登录东北大学招生网或致电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第二十一条报考我校的考生可以通过各省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渠道查询本人的录取结果,也可登录东北大学招生网(www.neuzs.com)查询。第四章新生入学第二十二条新生入学后第一年在东北大学基础学院学习,第二年回校本部。校本部地址在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基础学院地址在沈阳市文化东路89号。第二十三条新生入校后,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的一律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十四条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及其它有关费用,收费标准详见我校在各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中的有关说明。第二十五条我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设有优秀特困生奖学金,奖励经济困难但自立自强的优秀特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学以后,可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具体情况详见我校2005年招生简章。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有关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情况详见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招生章程。第二十七条东北大学招生咨询联系方式为:电话:024—83689991、

302020202083689992、83689993,传真:024-23891272,电子邮件:ddzsb@mail.neu.edu.cn,东北大学招生网网址:http//www.neuzs.com。第二十八条本章程由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05年各专业收费标准05年东北大学内地西藏班分专业招生计划05年东北大学内地新疆班分专、也招生计划05年东北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来源计划5年东北大学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民考民)分专业招生计划?

31东北大学2002—2004年在各省录取分数2002-2004年秦皇岛分校各省录取分数统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