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

ID:82832017

大小:11.32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2-10-31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1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2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3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4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5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6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7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8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9页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_第10页
资源描述: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幻灯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构图基础视知觉原理及规律

1所见改变我们的所知,所知改变我们的所见。简单的说摄影构图就是通过视觉规律组织观察的规律性什么是摄影构图

2目录从构图到照片感知的过程有针对性的构图

3从构图到照片观看的差异性(促使摄影者对作品的塑造,为什么要构图)摄影者对作品的塑造

4观看的差异性观看的差异性摄影的整个过程,基本可以归纳为拍摄、编辑和展示三个步骤。摄影者会经历全部三个步骤。而摄影者之外的观赏者只经历最后的步骤。所以会造成摄影者和观赏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因此摄影者必须在拍摄照片和编辑照片这两个步骤中使出浑身解数,以使结果达到其预期的最佳效果。

5

6摄影者对作品的塑造通常有三个影响因素会对你在拍摄时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哪些构图方式产生影响:构图知识、构图能力、构图意愿

7构图知识构图知识(理论),对照片构图的基本理解,它由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两部分组成。有意识的知识是通过你有针对性地分析和阅读有关于照片构图方面的知识,其中既有关于多种不同构图表现形式的知识(可以如何构图),也有关于每一种构图特征及其对观赏者产生的影响方面的知识(为什么这样构图),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多方面关系的知识(摄影构图理论)。与之不同的是,无意识的知识则基于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以及你头脑中存储的大量照片。你看过的照片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你在拍摄时构图的创造空间就会越大。(视觉习惯)无意识的构图知识是创造性构图的根基

8构图能力构图能力,也就是将你看到的内容转换为相应的主题能力,其中必然包括在拍摄时有针对性地操控相机和运用完整的拍摄技术。(例如:景深的控制-景深预览键)

9构图意愿构图意愿。这涉及你进行照片构图时的个人品位、你有意选择的拍摄风格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的个人喜好。因为,并不是所有通过构图可以实现的东西,你都想让其出现在照片中。

10三个因素谁最重要?构图知识?构图能力?构图意愿?初学者的顺序:构图能力---构图知识----构图意愿摄影师的顺序:构图意愿---构图能力----构图知识(有意识)摄影家(有创造力的摄影师)的顺序:构图意愿---构图能力----构图知识(无意识)

11构图的限制环境的限制拍摄现场环境往往会形成某种特定的构图形式或者由于环境所限构图时完全不允许某些事物出现在景框中。通常的结果:许多摄影者会尝试事后去解释由于现场情况而造成的照片缺陷,而不是在当时就选择另一个拍摄主题。拍摄任务需求的限制摄影者在接受拍摄任务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很多对照片的明确规定。(例如,对格式和颜色的要求。)即使在委托摄影工作当中,某些因素也是你必须要考虑的。例如,杂志文章的标题图片通常需要跨页的横幅照片,这是为了给标题和引言留出较大的空白区域,所以你在拍摄时就必须考虑这种形式及其效果。

12构图的过程拍摄时虽然会有诸多内外影响和限制因素,但是你在处理每张照片时都可以在这些因素范围内自由选择摄影的三个中心方面:内容、形式和技术。内容:内容指的是照片的主题,即照片中呈现的景物、你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你想向观赏者展示和说明的内容。本能地选择可拍摄的内容,寻找令人兴奋的主题或者对拍摄主题进行精心处理是摄影者的首要任务。这决定了摄影者用照片讲述的故事是否有趣并具有说服力,而且也决定了照片能够吸引哪些观赏者。形式:形式就一张照片而言是构图,即将景物呈现在照片上的全部方式、方法。这里指所有构图方式的总和,如图像元素的布局、透视效果、清晰和模糊、线条或者颜色。图像中所有构图特征的整体效果应该有助于照片内容的呈现,遗憾的是很多照片并非如此。技术:技术是摄影的根本。同时也是有针对性构图的支撑。(例如用跟随拍摄的虚化背景)技术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说采取更多技术就一定能实现相应的效果,一般来说,更高的拍摄技术或器材质量要么能为摄影者带来更高的舒适性,要么能给与其情感的慰藉,这些都可以或自然或间接地影响其拍摄出来的最终照片。

13内容、形式与技术的权衡在一幅照片中内容优先且占有最重的分量,同时构图服务于内容通过构图组织内容的有效表达。而摄影技术是前两者得以实现的基础。跳出单幅作品之外形式因其直观表达的特点,显得要优先于内容。同时从单一的构图变成对整个作品的构思。(例如组照和电影)但形式最终还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通常会凸显内容的空洞。当然还有一种内容就是形式本身。在日常生活中有形式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好看,有内容理解为耐看。宏观上三者的权衡最终形成和确定摄影者的风格(拍摄习惯)不断打破三者间的平衡是一个专业摄影者的必修之路。对拍摄内容的更新,深入。(越熟悉的内容未知性越大)对拍摄构图的多样化、精准化。对摄影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传统技术的继承和挖掘。

14后期处理的影响内容的筛选形式的加强和重构技术的拓展(星空叠层)

15感知的过程感知是被感知和不被感知以及被感知后的精神加工、存储、反馈的总称。做为摄影师最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作品无人欣赏。在对摄影作品欣赏的第一步便是要对照片感知。下面的三个感知过程的科学的模型和解释,可以更容易让了解如何让你的照片被感知。狭义的感知潜意识的评价模式化的理解

16狭义的感知照片中的图像效果发生作用的第一步是观赏者对照片的感知。我们面对一种核心或边缘刺激作出的反应,这种就是狭义的感知。只有我们通过眼睛完整地看到并用足够长的时间去注意的照片才会发挥其图像效果,而此过程往往只需要几分之一秒。照片的影调,色彩都是在这一过程中被感知。也就是说照片影调是我们感知照片的第一因素。适当的控制这些因素是获得好照片的第一步。合理的曝光是第一步。

17潜意识的评价感知过程的第二步往往令人感到意外和困惑,初次听起来甚至觉得有点儿不合逻辑:在大脑还没有真正理解你在照片上所看到的图像之前,你的潜意识就会对照片本能地、不自觉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所具有的过滤功能可以防止大脑超负荷思考.通常在这一过程你会把照片简单的分为有兴趣和没兴趣。基于这一点拍摄内容的选取是一张好照片的第二步。

18模式化的理解经过这个步骤后,大脑才会真正开始理解并有意识地去了解照片索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模式化的理解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将图像与大脑中已经存储的感知模式进行比较。这一比较过程是大脑自动进行的。1图像与我们已知的模式略有不同,我们就会感到惊奇或困惑,从而就会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该图像。2图像与我们大脑所存储的模式有显著的差异,强烈的刺激对我们固有的知识提出了质疑,会尝试对固有的模式进行改变。然而一个人的世界观一旦形成,我们会拒绝感知或是中断感知。3图像与我们已知的模式完全不符时,我们将其称为无关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造成感知中断。(模糊、抽象)

19进入照片(关注照片的规律性)在我们的潜意识对一副照片进行评价、整体感知后,接下来就是进入照片了。从哪个切入点进入照片,对每张照片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但总有一些相同的因素会促进或迫使我们进入照片。反之,我们了解了这些切入点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让观者进入照片。

20规律一:(阅读习惯)如果一幅照片没有特别抢眼的地方,而只是作为一个面被感知,观赏者就会按照自己阅读时的习惯来研究照片。通常情况下,观赏者欣赏照片时会从左上角开始,随后视线会向右移动,然后回到左下角,之后再向右下角移动。如果照片中的某个点非常引人注目,那么观赏者的目光就会立即定格在这一点上。

21规律二(平面及色彩构成规律)一般情况下(扩展:18%灰),照片中的白色区域或是很亮的地方,总是能吸引目光。与之不同的是,在高调照片中,却是其中很少出现的暗区,会首先吸引目光。颜色(扩展:色彩三要素)也能吸引目光。越是明亮越饱和的色彩,其吸引力就越强。在任何饱和度下,红色和黄色的信号色与绿色、蓝色或者紫色相比总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因为红黄的明度高于绿、蓝、紫)

22规律三:(视觉生物学规律)景深较浅且非常模糊的照片时,我们的目光立刻会跳至清晰的图像元素上。摄距光圈焦距

23规律三:(完型规律)在一些尺寸较小的照片中,某些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形,同样也很引人注目。总之,一个单独的,尽可能小的点或面,要与其周围的环境和图像的其余部分形成尽可能强烈的对比,才能在画面构成中成为吸引眼球的元素。

24

25

26

27

28

29

30

31规律四:(社会性认知规律)在风景画或者其他景致中,我们的视线总会先被一个或者多个人吸引,尤其是在看到我们熟悉或是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人的时候。在人物照片中,这种兴趣就越会转移到人物的面孔或是停留在他的眼睛上,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在可辨认的情况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2

33照片中的视线移动当目光注视着照片时,目光并不会均匀地移动,而是会不规律地、跳跃性地移动。视线会由某一个图像元素迅速或缓慢地跳至其他图像元素上——经常会沿着线条移动,或是被其他点所吸引。当观赏者的目光,停留在某些视觉点上,然后扫过其周围的一小部分区域,再跳至或停留在其它图像元素上时,这一过程中他的视线跳跃和停留分别称为扫视和注视。观看中的扫视和注视构成了照片的节奏。

34视线移动的应用在构图方面完整的视线引导尤其有效。可以通过图像区域和视角来决定观赏者的视线应该停留在照片中的哪一部分,以及观赏者的眼神应该沿着怎样的线条在图片中移动,这有助于观赏者对照片的感知。点指向线路径面框架

35

36精神上的加工确定了照片的主题之后,大脑的思维运转便正式开始了。在实现下一步的记忆存储之前,大脑会将照片内容与个人情绪的联想联系在一起,这些联想可能符合主题,也可能不符合主题。人们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图像,同时感知模式也得以加强、补充或是改变。所见改变我们的所知,所知改变我们的所见。

37影像吸引的因素1、内容的个人好恶,然而有些特定的主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具有较高的关注价值的,如人类或危险的动物。其中,观赏者对主题感兴趣的程度也有关系。科学家们区分并比较了参与和投入这两个概念,即一般而被动的兴趣与主动的探索和研究。2、即使某种特定的构图形式,会对大多数人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也并不意味着所有观赏者都会喜欢这种构图方式。别人可能喜欢图像中元素被大幅度的裁切,有些人则不喜欢。相同的情况也适用于强烈的色彩、清晰的线条或均匀的光线。一个人的个人品位可以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照片塑造出来。3、当然,不同的人也会喜欢不同的摄影技术或后期处理技术。如果我在拍照片时会采用高动态范围(HDR)图像技术,全景镜头或者3d摄影手法,那么我就会对采用相关技术拍摄的照片格外感兴趣。或者有的观赏者喜欢使用长焦镜头,也有的观赏者更倾向于使用广角镜头。

38影像吸引的因素2其次,除了个人品位以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关系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归属,这些因素会被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接受:1.一个人属于哪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常常会直接影响她喜欢哪些主题和图片语言。如果照片中间有一只夜幕下张着嘴鸣叫的鹿,六十几岁的老人肯定会比十几岁的少年更喜欢这幅照片。正因如此,改编自漫画的电影《罪恶之城》更受动漫迷和科幻迷的欢迎,而不是魔幻迷,2.所有的文化都有共同点,例如人们在阅读时所采取的阅读方式,会使其习惯这个方向上的运动,如果运动方向相反,他们就会感到不自然。然而某些颜色和颜色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则取决于我们生活在哪里。

39强调个人品味还是服务大众为摄影者,所有这些观赏者的个人喜好,你在照片构图时都可以有意识或本能的去考虑一下。这样,你拍摄的照片就更容易引发观赏者特定的想法和感想,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如果你的照片是要服务于某些特定的目标群体,这种方法就非常重要——例如在广告或静物摄影中。总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自由职业的摄影者会将某些图片共享网站的点击量作为其图像选择和图像语言的目标,但如果你主要是想为自己拍摄,你可以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品位,它可能符合一些观赏者的品位——但也可能不符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