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导入:我们大家都知道,河水的流向是自西向东,但受地壳强烈活动断裂的控制,造成湖南省南高北低的地势。因此,湘江便向北流入长江。作为湖南的一个盛景、奇景,作为湘湖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寄托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梦想。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有位伟人曾历游湘江,并写下了掀起改天换地新浪潮的宏篇。今天就让我们踏寻伟人的足迹行走湘江,追溯那辉煌岁月中的一盏明灯——《沁园春?长沙》。 首先,我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
2、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面对湘江的一片大自然瑰丽的景色,联想着革命的形式,追忆1911—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词。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形象地指出了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师:好,首先让我们一同欣赏这篇课文的泛读。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师:我们看到,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湘江美丽
3、的秋景,下阙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情怀。我找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上阙,在他朗读时,大家想一想上阙都写了什么? 师:好,由于××同学一马当先,为×组赢得了必答题的提权,必答题是30分,答对加30分,答错不扣分。在×组同学答题时×组同学也不要放松,如果他们有答的不足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补充得当加双倍分数,让我们看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哪位同学能叙述这三句的大意? 生: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师:老师想问问你,在这里,作者都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生:独立——作
4、者;寒秋——写作时间;橘子洲——地点;湘江北去——环境。 师:我们看“独立寒秋”这句语法采用了倒装,倒装的目的在于强调,那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个词呢? 生:独立。 师:“独立”这个词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呢? 生:独立不仅表明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而倒装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毛泽东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临危不惧的伟人形象。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师:分析的很
5、好,现在进入讨论环节,请大家为第一节想一个小标题,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为第一节起个题目——独立寒秋图。同时也把第一局的胜利奖给×组。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抢答题阶段。抢答题是70分,规则与必答题一样,希望各组同学都加一把劲。让我们注意一个“看”字,它一直领起到那一句?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句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我们分析时要注意情与景的交融。谁能告诉我,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师:我们来看,
6、“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染”写出了什么?突出了山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遍—写出了红之广;染—像工人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美丽。 师:看到“红“字,我们会想到什么呢?,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会很自然地想到革命的火炬。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师:回答得很对,这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思想的形式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命运的乐观主
7、义的憧憬。那么接下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师:好,江指湘江,“漫”字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状态? 生:溢满之状。 师:我们都知道,春天的水会涨,而秋天的水应该是消退的,那么为什么湘江水还这样盛呢? 生:这里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来象征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师:那再看“碧透”,通过这几幅画面,想一想写出了江水什么特点? 生:写出了湘江之水澄、清澈见底的特征。 师:“遍”“透”属于什么用法吗?有什么意思? 生:“遍”与“透”为互文,都是副词,含有“极”的意思。 师:那“百舸争流
8、”中,“百舸”、“争流”又指什么? 生:“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师:写出了江中怎样的场面? 生:写出了湘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昂扬奋进,热闹、壮观的场面。 师:作者这样写的寓意是什么?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生: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