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ID:8275307

大小:34.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16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_第1页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_第2页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_第3页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_第4页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各级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古老的中国随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到达理想的彼岸呢?认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

2、年历程,一定能够找到最佳答案。   一是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牢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功绩。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0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得到不断解放,观念有了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不仅推动了大开放,实行开放也进一步促进了改革。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中国良好的发展局面、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已为世界公认,并且这个势头正在进一步发展。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

3、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4、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历史功绩必将永远载入史册。   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历史规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思想,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5、制的改革目标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而且全面阐述了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方略、方法步骤和重点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主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6、、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让本世纪中叶将达到l5亿的中国人全部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将可能消耗全世界的大部分资源。所以,目前中国必须寻求消耗资源更少,对环境污染更小的发展之路。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做了完整阐释。他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

7、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这三个概念与“以人为本”相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全部内涵和基本要求,这也正与世界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吻合。   三是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和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