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

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

ID:825402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13

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_第1页
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_第2页
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_第3页
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_第4页
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陶家沟大桥主墩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地质、水文及室内试验的分析,对影响陶家沟特大桥3#墩的3个滑坡体的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关键词:边坡塌方;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U2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陶家沟特大桥位于盘县刘官镇水洞村境内,北距320国道50~100m,桥轴线大角度斜跨陶家沟槽谷,呈北北西向展布,主桥桥长70m+120m+120m+70m(图01)。设计为超静定连续刚构箱梁桥,荷载为汽车-超20、挂车-120级。由于连降暴雨,致使在桥上部箱梁布设施工期间,3#墩北东侧山坡滑坡,导致小里程方

2、向四根基桩部分裸露。为了进一步查明3#墩位置工程地质特征、滑坡成因及发展趋势、F1断层产状和性质,评价滑坡、断层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对已建桥墩的影响,对陶家沟特大桥场地采用钻探、工程地质调绘、室内试验等手段对3#墩及其附近F1断层、潜在滑坡体(Ⅱ号滑坡和Ⅲ号滑坡)进行了补充勘察,并对滑坡体的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二、工程地质条件62.1地形和地貌陶家沟特大桥位于朱昌河上游岔河南岸支流陶家沟,属中低山岩溶地貌区。桥位轴线大角度斜跨陶家沟槽谷,地势两头高,中间低,槽谷深切,横剖面呈“U”型,槽谷底地形起伏较小,自然地形坡度2~10°,多分布耕作地;东西两端为陡坡地形,坡度30

3、~35°,植被较发育。桥位轴线经过的地面标高为1557.75~1633.00m,相对高差75.25m。3#墩地处南北向槽谷西坡,地形较陡,坡度40~50°,地面标高1569.17~1589.61m,相对高差20.44m。Ⅰ号滑坡体处在陶家沟大桥三号墩北侧,Ⅱ、Ⅲ号滑坡体在大桥的的南侧,地形较缓,坡度15°~40°,局部地段较陡,地面标高1550~1643m,相对高差约93m。2.2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场区地层可分为第四系土层及下伏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一段、第二段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两大类。2.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表现为断层及节理裂隙。2.3.1、断层6勘察区内的地层为单

4、斜地层,产状350~5°∠24~28°,局部地段的泥岩产状有些变化,岩层走向(260°~275°)与大桥轴线走向小角度相交。根据本次勘察并结合初、详勘成果资料,场区发育2条较具规模断层,均系非活动性断裂。2.3.2节理、裂隙受断层影响,上下盘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其中最具工程地质意义的节理有137~150°∠62~70°、227~237°∠67~77°两组,产状较稳定,裂面平直,延伸较远,多呈微张~张开状,局部充填粘土,结合度一般~较差。2.4、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干夏湿。年降雨量1400~1600mm,最大日降雨量148.8mm。

5、勘察区内的地表水有一条小溪,是在Ⅱ(Ⅰ)、Ⅲ号滑坡体之间,流向与大桥斜交,从2、3号桥墩之间流过,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Q3补给),流量变化较大,在雨季或下雨过后水量明显增加,在枯水季节或长时间不下雨则水量明显减少。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雨季地表水渗透、冲蚀,加上地下水渗透作用,上覆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层浸泡饱水,抗剪强度降低,易产生失稳导致滑坡。三、塌方的成因机制6工作区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主要表现为滑坡,根据初、详勘资料及本次勘察成果,勘察区内有多个滑坡,其中对陶家沟大桥有影响的有Ⅰ、Ⅱ号滑坡,Ⅲ号滑坡。3.1Ⅰ号滑坡位于3#墩北东侧缓坡地带、F1断层上盘,经观测,勘察

6、期间滑体仍缓慢移动,为活滑坡。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该滑坡有大、小两个滑坡,为岩土层推移式中型混合切层滑坡。滑体后缘地处3#墩左侧,前缘位于320国道北东侧冲沟处,平面呈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纵长约175m,横宽约55m,平面呈椭圆状,厚2~12m,地面坡度5~20°,主滑方向北偏东60°,与坡向近一致,与桥轴线交角约46°。主滑方向:水平位移矢量1.00~14.2m,垂直位移矢量1~9.10m,处于等速运动状态。滑体上部拉张裂缝发育,长度3~14m,宽1~15cm,中部偶见纵张裂缝,长约12m,宽10~20cm。滑动面系土岩界面和F1断层面,滑壁及断层面上新近擦痕清

7、晰可见。滑床地层主要为泥灰岩夹泥岩。滑坡体中、上部植被不发育,多为耕作地,下部滑坡舌地段植被发育,形成“醉汉林”。滑体地下水较丰富,类型为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变化较大,受滑床下部弱~微风化泥灰岩夹泥岩及F1断层带阻隔作用,地下水以下降泉形式于滑体中、下部排泄。3.2Ⅱ号滑坡6Ⅱ号滑坡位于3#墩南西侧、Ⅰ号滑坡体的南西侧、F1断层上盘。地势较高,地形较陡,地面标高为1571m~1625m,高差达54m,地面坡度20°左右,有利于地表覆盖的粘土向下滑动,滑坡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东南面以天然水沟为界,西北面以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